【首超】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iPhone最大市场;中国科学院官方解读韩室温超导LK-99进展;鸿海对印度投资谨慎,中国仍将是唯一

1.机构: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iPhone最大市场
2.中国科学院官方解读韩国室温超导“LK-99”进展
3.外媒:iPhone制造商鸿海对印度投资谨慎,中国仍将是唯一
4.法国大力推进开源人工智能以对抗美国科技巨头
5.威马汽车所持星晖新能源60亿元股权被冻结
6.欲摆脱对中国依赖,现代汽车开发无稀土元素电动汽车电机

1.机构: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iPhone最大市场

集微网消息,研究机构TechInsights统计,2023年Q2苹果iPhone全球出货量同比下降9.3%,为4310万部,市场份额为16.0%。这是苹果在过去8年(2016~2023年)的第二季度最大的同比降幅。不过,iPhone的利润率仍遥遥领先对手,是三星智能手机收益的2.75倍。

机构统计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iPhone出货量最大的单一市场,其次是美国、日本、英国和印度。印度如今是苹果在销售和制造方面重要的战略市场。2023年Q2,印度是苹果的第五大市场。

机构表示,除了宏观经济因素外,2023年苹果并没有推出iPhone SE,这也是该季度苹果出货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此外,北美、西欧和日本的需求不温不火,苹果的业绩好坏参半。受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销量增加的推动,苹果第二季度平均售价(ASP)创下历史新高。

TechInsights预计iPhone平均售价将在2023年Q3和Q4进一步提高,受iPhone 15 Pro机型的推动——iPhone 15 Pro将采用窄边框的LIPO技术,并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预计iPhone 15 Pro机型将比之前的机型更昂贵。

2.中国科学院官方解读韩国室温超导“LK-99”进展

集微网消息,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发布了题为《那些年室温超导的疑云后来都怎么样了》的文章,对近期韩国团队发表论文声称发现室温超导“LK-99”事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并复盘了过往相关重要事件。

该文指出,在人们探索超导的一百余年中,LK-99不是第一个被宣称实现室温超导的材料,也不是第一个在后续的验证中陷入争议的材料。事实上,很多种所谓的“室温超导体”最后都无法定论,被物理学家们仿照不明飞行物UFO戏称为“不明超导体”(Unidentified Superconducting Object,USO)。

对于室温超导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该文认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真正的室温超导体出现(或者被可靠的理论证实是不可能的)之前,这样类似的新闻可能会一个接一些,并有在可能引起一阵关注、挑起一次股票的波动后,让人们失望而归。不可否认的是,常温超导的真正到来将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探索的道路可能漫长而艰辛,我们不妨怀着平静的心情去留心,去期待。”

此外,文章还指出发现室温超导材料背后的难点:

新的超导材料要想获得认可,既需要作者给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又需要其他同行能够重复出同样的效果——北京的超导材料在纽约同样应该超导,这是物理人执着的信念。要想确定一种新材料是否具有超导性,总需要用一台仪器对一块样品做点什么。因此,对疑似超导体的验证工作至少可以分成两大部分:获得一块高质量的样品和对样品完成测试。

制备样品就不是一件易事。虽然大家经常戏称制备样品就像炼丹,但毕竟不是所有丹药都能让人长生不老(好像是所有丹药都不能长生不老)。对于超导材料,“高质量样品”往往代表一块大小合适的干净的单晶。用来测试的晶体缺陷要尽可能地少,而杂质则要几乎完全排除。因此,晶界杂乱无章而且有大量杂质的多晶虽然容易烧结,但测试结果却很难说服严苛的审稿人和同行。要想制备出能用的样品,需要昂贵的高纯原料、复杂的烧结条件,以及难以言说的经验和一些运气。

就算获得了堪用的样品,怎样用它测出用说服力的数据同样是一件技术活。常压超导的样品测起来简单些,但也要有很多步骤。样品首先需要清洁、用细砂纸打磨——如果磨的力量轻了,样品表面的杂质没被剥离,就会带来假信号;如果磨得重了,样品又可能直接四分五裂。几毫米长的样品磨好以后,还要并排粘上四根导电电极,用类似中学伏安法电压表内接的方式测试电阻。电极要粘得平行等长,彼此还要留出足够的距离。从打磨到粘电极,这些显微镜下的精细活都要迅速完成,不然样品在空气中氧化变质,前面的工作就会全部前功尽弃了。

高压超导的验证则会更困难。且不说上百万倍大气压强的实验条件本身就劝退了大部分实验室参与验证的努力,单考虑测试技术本身就复杂到令人咋舌。要想办法给样品均匀地施加并传导压力而不至于损坏;要将样品连同加压装置一起冷却、加磁场;要从加压机构中引出四根导线连接测试设备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还要压制复杂装置和极端条件产生的噪声信号……所以高压超导似乎着实有些命途多舛:金属氢超导的样品挥发,不了了之;临界温度200余K的碳硫氢虽然名噪一时,但去年终究撤稿;今年三月的镥氮氢超导如今也接近草草收场……

文章总结称:“或许,未来会有更多的‘室温超导材料’出现又被证伪;或许,常压室温超导根本就不存在。但人类对温和条件下超导的探索不会停止。这是工程学的期盼,也是科学的追求。”(校对/赵碧莹)

3.外媒:iPhone制造商鸿海对印度投资谨慎,中国仍将是唯一

集微网消息,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鸿海集团虽然已经在印度投资了大量产业,目前已有36家工厂,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近期对印度继续投资的意愿并没有很强。尽管印度当地政府极力拉拢鸿海,甚至抢先在媒体释放信号,但鸿海董事长刘扬伟的态度,似乎表明其对印投资的愿望有所放缓。外媒、金融机构评论称,这反映了中国在电子制造业的地位仍是唯一的,印度无法复制中国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善的供应链。

以下为集微网编译的《金融时报》原文:

两周前,当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谈论是否进行更多投资时,邻邦卡纳塔克邦的两位部长也找他进行了会谈。在这之后,卡纳塔克邦通过媒体单方面宣布鸿海也打算在这里建设两座工厂。

虽然鸿海坚称没有承诺任何项目,但卡纳塔克邦政府表示,随着苹果等巨头逐渐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发展,印度将吸引更多投资。由于中美之间地缘政治摩擦等因素影响,鸿海不得不进军印度,投资建设多家工厂。

今年以来,鸿海位于海德拉巴附近的一家工厂破土动工,当地政府官员称该工厂将生产智能耳机;该公司还在卡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的机场附近购置了土地,用于建设一家iPhone组装工厂。根据《金融时报》的消息,海德拉巴附近的另一个工厂和卡纳塔克邦的另外两个工厂正在规划中。

据了解,印度地区的收入目前占鸿海年收入的4.6%,约为100亿美元。刘扬伟在2023年至少访问了两次印度,预计他将在发布最新财报时公布印度建厂的新消息。

不过,进军印度也暴露了鸿海多元化意愿和能力方面的局限性,鸿海高管和观察家都不认为印度能够与中国“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相提并论。一位公司高管表示,中国目前仍可以向美国等许多全球市场供货,而在印度建立一个供应链也是合理的,“这里可以成为一个区域中心,辐射印度和周边地区。”

刘扬伟表示,中国目前占鸿海全球业务的75%,高于疫情前的70%。他没有提出更加分散业务的目标,这反映了他对在印度投资的态度。

根据鸿海官方介绍,该公司目前在印度有9个园区、36家工厂,主要集中在泰米尔纳德邦和安得拉邦。这些工厂主要为索尼、小米和苹果等客户生产智能手机、功能机、电视机和机顶盒。

对于印度总理莫迪来说,电子产品是“印度制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为吸引外资,提供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与生产挂钩的激励政策。但一位接近鸿海的知情人士表示,印度政府的补贴很难获得,该规则下的激励资金只根据上一年的出货量发放。如果半导体行业想要拿到补贴,很多企业无法满足条件。鸿海与Vedanta集团合作告吹,就是一个例子。

鸿海高管私下表示,补贴是任何新项目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预算合适,鸿海旗下的自动化设备公司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Foxsemicon)可能考虑在班加罗尔建厂。此外,鸿海同时考虑在印度生产电动汽车,但高管认为这一决定等到时机成熟时,还需要数年时间。

关于鸿海未来的业务领域,一位高管称:“目前我们只做组装,但大家都希望我们能生产零部件,比如外壳和屏幕。”

消息人士称,由于富士康供应链上的很多公司都位于中国,而这些公司难以获准进入印度。另一个问题是,印度当地的条件、成本无法复制中国富士康10万员工体量的大型工厂。

尽管苹果希望在印度扩大iPhone的生产,但分析师认为在印度建厂不具备成本优势,存在局限性。摩根大通分析师Hariharan表示:“中国仍将是大量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厂商们可能在中国以外地区建设1-2个生产基地,但不太可能建设一个规模庞大的加工中心,我认为后者是不可能的。”

4.法国大力推进开源人工智能以对抗美国科技巨头

集微网消息,法国正把筹码押在开源人工智能上,希望将本国确立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全球领军者。

法国正在采取的举措意义重大,因为其行动与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两个最大的动向交织在一起:欧洲扮演着人工智能主要监管者的角色;开源开发者与封闭式平台——例如现在看来名字颇具讽刺性的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之间的认知分歧日益扩大。(OpenAI)-开源人工智能发展的信奉者们认为,这是促使这种自互联网诞生以来出现的最强大新技术民主化的一个途径。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工具应该完全透明,且对公众开放,尽管“公众”的定义有时会很狭隘。而谷歌和OpenAI等企业认为,人工智能工具正是因为威力强大才应该受到密切监管,直至能够完全防范它们被滥用。

在法国人看来,与前者站在同一阵营是“一石二鸟”甚至“一石三鸟”。通过支持开源人工智能系统,他们可以对抗美国科技巨头,提振本国科技部门,甚至可能在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即将获得通过之际开辟一条新的监管通道。这是一项可能有些牵强的大胆试验,但如果获得成功,它可能开创一个多极化程度比当前高得多的科技发展新时代。目前,科技发展由少数美国巨头主导。

欧洲大体上支持法国的这一行动欧洲议会政策顾问凯·曾纳对《政治报》记者说:“我们完全同意法国的设想,我们认为,开源人工智能是一个重大机遇......如果欧洲真想在人工智能领域赶上美国和中国,那么不利用来自开源社区的模型和数据集的话,我们永远都不会拥有机会。”

今年6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向本国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投资4000万欧元,同时向更广泛的人工智能项目投资5亿欧元。马克龙说,这些项目的目标是,在法国打造市场和研究方面的“领军者”。在整个欧盟层面进行相关协调通常会遇到障碍。在法国政府主导的努力面临这些障碍之际,巴黎初创企业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今年夏天为其打造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开源竞争对手的尝试募资1.05亿欧元。

巧合的是,美国元宇宙平台公司今年2月宣布,该公司认为开源人工智能代表着未来。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该公司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法国人扬·莱坎对《纽约时报》说:“胜出的平台将是开源平台。”

5.威马汽车所持星晖新能源60亿元股权被冻结

集微网消息,天眼查消息显示,8月11日,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威马汽车)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数额60亿人民币,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执行法院为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期限自2023年8月11日至2026年8月10日。

天眼查显示,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亿人民币,注册成立于2017年4月20日,由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此外,7月28日公示显示,威马汽车被冻结股权数额1967.62元,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冻结期限自2023年7月28日至2026年7月28日。

6.欲摆脱对中国依赖,现代汽车开发无稀土元素电动汽车电机

集微网消息,据businesskorea报道,现代汽车集团已开始开发不使用严重依赖中国“稀土元素”的电动汽车电机。

据业内人士8月13日透露,现代汽车集团目前正在位于京畿道华城市的南阳研究中心开发一款不使用钕、镝、铽等稀土元素的推进电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正在开发完全避免使用含有稀土元素的永磁体的‘绕线转子同步电机(WRSM)’。”

钕是一种具有强磁性的物质。当与微量的镝和铽混合时,即使在高达200摄氏度的温度下也能保持磁性。在汽车行业,整车制造商在推进电机中使用这些钕基永磁体,通常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在此设置中,钕基永磁体放置在转子(电机的旋转部分)中,而由绕线制成的线圈放置在转子周围,以使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配置驱动电机。

另一方面,现代汽车集团正在开发的新型电机在转子中采用了电磁体而不是永磁体。这使得它成为不依赖钕、镝和铽等稀土元素的电机。

现代汽车集团转向开发不含稀土元素的电动汽车电机的原因是近期中国稀土进口量大幅增加。中国占全球钕开采量的58%和精炼量的90%。据韩国贸易协会称,随着韩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电动汽车产量的增加,主要由稀土元素组成的永磁体的进口额从2020年的2.39亿美元(约3180亿韩元)增加到2022年的6.41亿美元,增长至近2.7倍。韩国进口永磁体中约87.9%来自中国。

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考虑以“稀土磁体出口禁令”作为针对美国半导体出口限制的反制措施。如果中国实施出口限制,将直接打击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广泛转型的整车制造商。

在这种情况下,宝马和特斯拉也在寻求开发不含稀土元素的电机。宝马已经在BMW i4电动汽车中采用了现代汽车集团正在开发的WRSM技术。然而,与使用稀土磁体的电机相比,现有的WRSM电机的寿命较短,能量损失或铜损较高,从而导致效率较低。现代汽车集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是实现无稀土汽车技术的关键因素。

特斯拉目前正在开发一种采用铁氧体永磁体的电机,这种永磁体是通过将金属元素与氧化铁混合制成的。铁氧体永磁体被认为是钕基永磁体的替代品。然而,它们的磁性较弱,不太适合用于电动汽车电机,因此受到了业内的一些批评。


热点聚焦:
1.市场低迷,传高通清库存芯片大降价一至二成
2.大陆占4席!今年全球将有13座12英寸晶圆厂投产
3.华为车BU将独立?官方回应:与事实不符
4.传紫光约30亿欧元出售法国芯片商Linxens
5.集微咨询:半导体史上最长衰退期Q2终结
6.半导体厂商掀印度投资热潮,印度制造"又行"了?
7.外媒:中芯国际/联电等二线晶圆厂毛利将持稳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