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烘焙企业舌里获近亿元A轮融资

近日,河南烘焙企业舌里获得近亿元的A轮融资。

对于迟迟不见角逐IPO的河南烘焙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舌里,是一家在河南成立的主营轻食代餐和健康零食的企业。据舌里运营总监于培娜介绍,舌里品牌有6大产品系列100多款SKU,其中以全麦面包为主打品类,连续四年蝉联线上全麦面包品类销量第一,回购榜单位列第一。

这家企业正在引起资本市场注意,并密集接到投行的调研。

一家投行负责人介绍,舌里轻量化的运营模式、年轻化的目标客户群体、连续几年攀升的营收数据,正是资本市场所看重的。

于培娜也提到顾客“年轻化”这一亮点。据她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在线上全平台有6000万的用户,他们大多是80后到Z世代的消费群体。

据了解,该企业除了线上渠道外,也在布局和拓展线下零售渠道,同时在筹备设立生产工厂。此次融资完成后将推进工厂建设、强化研发实力。根据该公司计划,未来将以深耕以全麦面包为核心的轻食赛道,向线上线下结合的品牌转型,从ODM向产销一体化转型。

历史上河南烘焙企业也曾想角逐IPO

中国的烘焙产业历史中,前有元祖股份 ( 603886 ) 、桃李面包 ( 603866 ) 、广州酒家 ( 603043 ) 、麦趣尔 ( 002719 ) 、桂发祥 ( 002820 ) 、一鸣食品 ( 605179 ) 、立高食品 ( 300973 ) 等一众上市企业;后有虎头局渣打饼行、墨茉点心局等新中式烘焙品牌靠取悦年轻人获得融资。

上市企业中的桃李面包和立高食品,是深化大单品的典型代表。

在河南郑州市不少社区生鲜门店,有着桃李面包的身影。对于市民们来说,桃李面包所供应的迷你牛角面包等产品,都没有其生产的经典面包具有吸引力。

立高食品也坚持持续深化大单品。其在2023年半年报中提到,下半年继续深化大单品战略,将公司资源调度优先向潜力大单品倾斜。

作为烘焙食品生产大省,在冷冻、肉制品等领域诞生了一个个上市公司,为何迄今没有跑出一家烘焙类上市企业?

这就不得不提到成立于2003年的好嘉利这一品牌。

郑州好嘉利食品有限公司在诞生之后很快走向店面扩张之路,以规模化发展为上市做准备。

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振杰介绍,好嘉利在诞生之后发展很扎实,大约开到30家店时就开始有了上市的想法,在规模扩张和企业合规的道路上,好嘉利因贷款问题爆雷。

2015年,好嘉利董事长王伟庆用一篇5000字公开信揭开公司资金链断裂困局:银行断贷后开始民间借贷,不到3年时间好嘉利民间借贷利息就高达7000多万元。

王伟庆将这一结局归因为“自己错误的决策,高负债经营把公司带入了深渊”。

“河南人做企业偏向稳健、保守,比如说好嘉利倒下去给河南干烘焙的企业,带来了一些深入的思考。”陈振杰评价,如果踏踏实实地做实业、做店面,做不受控于资本的规模化连锁,可能是烘焙企业的一条路。

河南芭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志勇认为,传统烘焙食品赛道,技术门槛不高,赛道拥挤,在面临国际品牌争抢渠道时,有着一定的突破难题。也就是说:大多企业难以站到第一方队。

“大烘焙”时代来临,赛道更加细化

而今,烘焙赛道正在朝着“大烘焙”概念挺进,经营业态细分来讲:

第一种是人们常见的个体经营的烘焙房,它们店面数量不多,极考验人力成本;

第二种是有工业化的中央工厂和优质的分销渠道,产品在商超、便利店等售卖,比如桃李面包、卢师傅、陶老大、麦尚、豪士面包等;

第三种是有中央工厂和自己的品牌连锁门店,比如从新疆跑到纳斯达克敲钟的香颂、老牌上市企业元祖食品、发迹于河南20多年的香雪儿等;

第四种是打破传统线下甜品店经营模式,砍掉店铺租赁、运营等成本,成就纯线上的烘焙品牌,比如“面包界21Cake” 香送、河南的舌里。

在上述四种渠道中,河南的烘焙类工业食品企业有着一席之地,他们深耕于工业化的中央工厂,有着优质的分销渠道,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烘焙不止只是糕点房,其按照产品形态主要包括面包、蛋糕、月饼以及其他食品。陈振杰认为,河南食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以烘焙技术为核心的休闲食品。

陈振杰进行了粗略测算,河南排名前五的烘焙类工业食品企业有米多奇、联泰、豪峰食品、小帅才、凯利来等一众销售过亿元的品牌。

作为消费大省,河南在烘焙上的消费潜力也受到企业关注。

据天眼查数据,全国各省份烘焙企业数量排名中,河南以13000多家企业数量排名第四,位于全国前列。从2023年前7个月的数据来看,河南烘焙产业开店数仍然继续呈上涨态势,且有望超越2022年。

上市公司立高食品和桃李面包纷纷在河南布局工厂。桃李面包在开封的生产基地,是该公司“中央工厂+批发”式生产的基础之一。立高食品在新乡卫辉的生产基地是该公司开拓华北市场的重心,可覆盖方圆300公里的区域。国内口袋面包品类开创者豪士食品早在2011年就在郑州建生产基地。

创新,是河南大多本土烘焙企业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陈振杰研究了不少烘焙企业,发现河南烘焙企业有一些特点:比如容易做市场跟随者,市场敏感性不够强。他认为,对于河南食品企业包括烘焙企业来说,需要克服创新力不强的弱点,发挥原创的智慧。而不是只走在学习、努力超越的路上。

“学着人家干了一两年后,人家的市场先入为主了,你再跟着上去就总是处于被动状态。”陈振杰说。

春风吹又生,新中式烘焙企业需理性去看消费热度

烘焙赛道中的新中式烘焙,近几年处于春风吹又生的状态,并不断演化出更细分的类别。

资料显示,早在2021年,手工吐司品牌爸爸糖、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等成为融资宠儿,墨茉点心局更是在一年时间里获得三轮融资。但新中式烘焙的稳定拓店力受到投资人质疑,并被消费者吐槽爆品单一、同质化严重、饥饿营销过重、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

就在这两年,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等门店纷纷降速,陷入闭店困局,墨茉点心局更是退守湖南大本营。

发展至今,新中式烘焙格局尚未形成稳定梯队,品牌门店数量加加减减,资本和企业之间都在互相“高冷”。

在新中式烘焙风起云涌的诞生过程中,河南也有一些品牌希望切入。但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河南区域李惠用“有些传统”和“缺乏地域爆款单品”形容对河南新中式烘焙的感受。

“很少有人去想年轻人喜欢什么,不少店里没有爆款产品。”李惠举例说,比如河南有什么样的特色单品可以成为爆品,设计的门店模式是否能在商场复制并获得年轻人的流量,产品是否吻合当前健康化的需求而不是高油高盐类等。

她还提到在胖东来火起来的“红丝绒蛋糕”,这款产品吸引了不少人从郑州、焦作等地坐高铁前往许昌、新乡购买,抖音达人、小红书KOL、美食博主等纷纷打卡。

“虽然单品很火,但后期并没有见到培育出对外规模化销售的烘焙品牌。”李惠说。

这揭示了资本退潮的逻辑:网红中式烘焙们成长不稳定,或者说生长动能不足。

美团发布的《2022烘焙品类发展报告》显示,新中式烘焙具有明显的消费黏性偏弱问题,2021年人均交易频次高于5次的品类中烘焙远低于新茶饮,人们对烘焙的年消费频次大多集中在1—2次。

市场的变化,在设备端也有敏锐的感受。

漯河市隆诚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烘焙机械及食品加工设备的专业生产企业,其联合创始人赵建州感到,这些年烘焙行业正在从之前小作坊向规模化发展,从单一传统向多样化、潮流化演变,从地域特色逐渐向全国化推广。

“烘焙赛道在近几年有很多后起之秀,他们思路活跃,行动力强的年轻企业占有相当比例。”赵建州说,南方的烘焙企业更偏向高端新潮的烘焙机械设备,西北区域的烘焙企业偏向选择基本设备。

面对这种趋势,赵建州认为作为烘焙机械生产厂家,需要顺应时代需求,只有适应当下消费群体的渴求去做烘焙机械研发才能占领先机。

赵建州提到的问题,正是河南当下一些烘焙企业要思考的:如何理性看待营销热度和消费热度之间的关联,如何解决“腻和饱腹感”的产品标签,如何穿透消费底层逻辑用“年轻人需要什么”的态度去研发产品?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杨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