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创新卫星制造企业【钧天航宇】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宇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钧天航宇创始人常正勇表示:

感谢宇泽资本的顾问朋友们。我最深的感受是宇泽在投资方对接做的非常到位,从前期与投资方的初步沟通,到路演跟进,再到后期交流,都做了非常扎实的工作。这轮融资非常顺利,你们居功至伟!

近日,具有颠覆性创新设计的一体化卫星研制企业——钧天航宇,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民银国际领投,向日葵投资宇泽资本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卫星产能扩张所需的人员、资源投入。宇泽资本担任公司独家财务顾问。

宇泽资本作为本轮独家财务顾问与投资方,将持续为公司赋能。

自2017年以来,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开始爆发式增长,从以往的每年不超过200颗,猛增至2022年的2438颗,SpaceX星链低轨卫星占其中大部分。低轨卫星个体功能密度高、重访频率高、数据传输快(距地近),通过低轨小卫星大规模组网可形成一个响应灵活、可靠性高、功能强大(高精度、低延迟)的系统,形成太空对地的实时服务、感知和控制。

与此同时,由于低轨频率轨位资源稀缺,适宜布局低轨星座的轨道仅可容纳10万颗卫星,并以“先占永得”为原则,故全球都在加速部署中,例如星链规划有4.2万颗,目前已在轨卫星3000余颗。中国在2021年成立“中国星网”并申报了1.3万颗低轨通信卫星的组网计划,“国网”加上各大商业航天公司自己的组网计划,合计不低于1.6万颗。

低轨星座卫星数量巨大,必须快速完成组网才具备实用价值,且大部分卫星寿命较短(5年左右需替换),所以必须大幅缩短卫星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才能满足市场所需。而在生产环节需做到工业化快速批产。但目前我国在低轨卫星研制和生产方面与美国尚有较大差距,本质还是“定制化”、“工匠式”的思路,一方面不适用于低成本工业化生产的需求,耗时长,一方面非一体化设计,对卫星宝贵的空间和能源也是极大的浪费。

我国在卫星低成本化的方面,也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例如,国家队卫星价格不低于20万元/公斤、国内商业航天卫星不低于10万元/公斤,星链卫星1.3-1.5万元/公斤。生产上,星链卫星效率可达45颗/周,而我国尚未有成熟运转的卫星工厂进行工业化批产。相比简单替换低成本元件、牺牲性能带来的成本部分下降,只有从卫星结构设计开始革新,才有追赶可能性。

钧天宇航打破了传统卫星“整星-分系统-单机”的架构,从物理结构上对卫星力流、热流、信息流和能源流等维度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为卫星的一体化架构、模块化设计打下基础。其将卫星结构从分系统堆叠,转化为多功能结构件,然后再加电源和有效载荷,再构成整星的模式。这样,钧天航宇卫星整体架构、系统不做大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有效载荷动态重组、应用软件动态重配和卫星功能动态重构,在大幅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系统灵活性,让单一功能卫星的研发生产变得更轻、更便宜、更灵活,也让卫星多功能融合成为可能。

此外,物理结构和冗余上的统一规划设计,也让卫星性能大幅提高、功耗降低。例如,芯片在分系统一备一备份,钧天航宇一体化构造下整个卫星相当于一块主板,采用阵列式芯片能够实现一备三乃至一备四,并可采用工业级芯片取代高价的宇航级芯片。

团队上,创始人常正勇长期供职于航天五院核心部门,参与多型卫星论证及背景型号管理,组织推动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互联网、在轨服务与维护、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新型航天系统的研究论证与设计实施工作。联合创始人兼CTO张雅彬也长期供职于航天五院,曾参与我国空间实验室的全程研制和空间站方案设计与初样研制,曾任九天微星卫星总师及某物联网星座系统总师。技术团队还有多位国内顶尖总师级专家。

公司于2022年中旬开始运营,当年即获得两颗卫星近千万合同额,如行业头部商业遥感卫星企业。2023年已再获得多颗卫星过千万合同额,目前有多个国内国际客户卫星订单洽谈中。公司将全面布局高分光学、SAR、通讯等卫星及“太空背包”在轨服务产品,并以前述技术领先产品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产能,成为行业级卫星宇航飞行器ODM/OEM供应商。随着“国网”的铺开及商业卫星公司星座落实,每颗卫星价格800-1,000万元计算,初次部署形成的市场空间既有2,000+亿元;考虑到低轨卫星在轨寿命5年,后期替换、升级将产生百亿/年的持续收入。

民银国际董事长何帮喜表示:

中国卫星研发制造,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这一重要领域的战略投资,体现了民银国际的强国意识和战略前瞻思维。卫星研发制造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工程,有益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民银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发展战略,投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是企业的宗旨和发展方向。我们期待钧天航宇不断创新发展,寻求技术突破,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商业航天,创造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奇迹。

向日葵投资负责人王铃声表示:

随着国内外卫星星座进入加速组网周期,对卫星制造环节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钧天航宇的核心团队来源于体制内院所和商业卫星公司的多位顶尖专家,拥有低轨通信星座、在轨服务与维护、低轨高密度等卫星系统的论证开发经验,公司成立初期就斩获了卫星制造订单。我们看好公司通过一体化、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降低卫星制造成本,获得高可靠和高性能的卫星产品。我们希望携手钧天航宇这一商业卫星制造新锐,共同助推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

宇泽观点:

低轨星座是大国角力的重要舞台,也是蓄势待发的万亿市场。然而由于创新的不足、成本的制约,很多实际痛点无法转化为有效需求。钧天航宇新一代卫星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有望带领中国商业卫星来到世界舞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