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中国领投,机器人力传感器出货量超10万台,「蓝点触控」完成超亿元C轮融资
36氪获悉,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点触控」)近日宣布完成超亿元C轮融资,此次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珠海科技产业集团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端扩容、生产工艺自动化升级及市场拓展。「蓝点触控」是36氪长期关注的企业,提供机器人力传感器硬件,已形成包括人形机器人六维传感器、通用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等多个产品系列,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小米机器人、优必选、众擎等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并拓展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行业客户。公开资料显示,「蓝点触控」机器人关节力传感器出货量已超10万台,市占率突破95%;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已超万台,市占率超80%。

「蓝点触控」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
随着产品规模化出货,「蓝点触控」积极推进生产环节自动化改造与SOP标准化建设,在广东新建的生产基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新一代全自动机器人关节力传感器生产线已投产。
该产线设计年产能为关节力传感器100万套、末端六维力传感器20万套,将推动「蓝点触控」整体产能提升3至4倍。
“人形机器人增速比我们预期的要快。更重要的是,去年行业还在谈技术、谈愿景,今年从产业和技术实际情况来看,已经进入了实体出货放量阶段。”刘吴月介绍,出货量增长不光来自前沿客户的“原型验证”需求,在数据训练和部分有限应用场景下,已经形成了批量化的稳定需求。
数据训练通过在模拟环境或真实世界中反复执行任务,收集大量物理交互数据,来进一步训练和优化AI模型与控制算法,是机器人从“预设程序”迈向“自主智能”的核心环节。机器人要理解物理世界的复杂性,绕不开每一次抓取、放置、拖动甚至碰撞的力学数据,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力觉传感器是重要的“数据入口”。
当前数据训练已经涵盖了家居、商超、物流等多个场景,正在加速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机器人在终端层面的落地,还存在一段距离。

「蓝点触控」IP67防尘防水传感器水下展示
刘吴月观察到,数据训练外,迎宾展示、商演和部分有限场景的工厂作业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落地场景,而最终的落地应用,是一个螺旋迭代的过程,“不要一下子指望一个特别大的场景,因为公司本身发展也是迭代螺旋式的。当企业有一定技术,但深度商业落地又太远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有限场景、小场景,也能够解决问题。”
对于行业存在的泡沫,刘吴月持理性态度:“对于高科技方向来说,泡沫是一定存在的,没有泡沫就没有快速发展。”但他强调,「蓝点触控」的目标是“泡沫褪去后,我们还屹立不倒”,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团队过硬、产品能解决实际需求,以及多元化布局。
力传感器的整体技术壁垒很高,而且融合了机械、软件、算法等多方技术能力,整体技术比较纵深,技术能力比较立体又全面投入的团队才有留到最后的机会。「蓝点触控」将在研发端进一步加强研发和服务能力,锁定客户;在生产和成本端,持续优化迭代,增强底层竞争力;在市场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新的技术需求反哺拔高自身技术门槛。
在海外市场,「蓝点触控」的竞争优势源自其研发能力和迭代速度,依托航天领域技术积累,其研发能力可以比肩国际头部企业,而依托国内供应链等优势,产品迭代速度可以缩短到2-3周,加上航运周期也依然快于国际企业。
目前,「蓝点触控」在欧洲市场已经形成一定体量,此次引入红杉中国投资,有望借助其国际资源能力,进一步拓展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