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承资本创始人常斌:线下零售的投资热潮刚刚开始,5亿美金瞄准20家“独角兽”
从新物种的层出不穷,到无人零售的昙花一现;从企业间并购整合加剧,到各个零售业态“舍命狂奔”……在近两年兴起的这股新零售热潮中,资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第三只眼看零售》不完全统计,2016、2017两年发生在零售连锁领域的融资、并购案例共计超过100起,涉及金额超过100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事实上仅阿里一家,它在去年围绕“新零售”开展的投资额已经达到500亿元。
资本加速了零售行业的重构,也使得零售企业家不得不关注它们的动向。因为,大规模资本的进入和流出直接影响到一个行业的通胀与通缩,浮华与泡沫。
2018年,资本的风向哪儿吹,它们对实体零售业投资态度变冷还是变热?带着这个问题,《第三只眼看零售》来到北京华贸中心写字楼25层,与启承资本创始人常斌聊了聊。
选择启承资本作为采访目标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启承资本的重要资源合作方是京东,而常斌本人也是京东集团副总裁兼战略投资部负责人,他的视角也代表了互联网资本看待实体店的主流看法;
其二、启承资本只关注消费零售领域,这使得它对商业模式的判断能够更加深入和具有前瞻性。启承资本曾经投资了网红零售品牌钱大妈。按照常斌的说法,启承资本募集的5亿美元基金只关注消费零售领域前20位“独角兽”。
在这场近两个小时的访谈中,常斌谈到了启承资本对于零售业变革的看法,谈到了发现并投资钱大妈的整个过程以及对生鲜社区店前景的判断,也谈到了京东投资实体零售业的商业逻辑。
《第三只眼看零售》将以最朴素的语言,还原这场对话的核心信息。
对实体零售业的看法
投资热潮刚开始,但会有着周期性复盘
《第三只眼看零售》:去年以来,行业的直观感觉是资本追捧线下零售的热度呈现高峰。无论是并购整合加速,零售企业出现“站队”现象,亦或是一些创新的实体店业态受到资本青睐,都显示出这个行业越来越“热”。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它背后呈现怎样的规律?
常斌:资本过去对线上企业关注多一点,而在去年出现聚焦线下的热潮,我认为其中有两条主线。其一是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线下零售企业存量业务的整合与“赋能”。腾讯、京东、阿里等线上企业去年与大量区域零售企业进行结盟与战略合作,资本在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结盟的纽带。
其二是一些迭代和创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我认为中国消费正处于“代际效应”的临界点。传统的零售业态、消费方式逐步退出舞台,新一代商业模式和消费者正在诞生,资本也是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启承资本英文名为GenBridge Capital,取自Generation和Bridge两个单词,说的也就是中国消费市场代际更替的意思。
《第三只眼看零售》:请谈谈你所谓的“代际效应”,它在消费层面有哪些表现?
常斌: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比如外卖行业,一份盒饭15元-30元之间,但配送费要5-6元。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消费者不会为了一份盒饭,额外再花费5、6元让送餐小哥送到你的办公室。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之后,消费者坦然接受了这种消费方式,外卖几乎成为每个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再以爱奇艺为例,很多人觉得习惯于“山寨”和“免费”的中国消费者不会为正版买单。但爱奇艺的财报显示,它的会员收入超过65亿元。这两个案例说明,现在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愿意为它们所认可的东西买单。消费者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就是“代际效应”。
《第三只眼看零售》:当前资本对零售业的投资已经非常火热,未来会怎么样?对于实体零售业的投资会升温还是降温?
常斌:从长远来看,互联网针对线下企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一些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实体店模式也在是这两年开始兴起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业者一定会前仆后继提出各种各样的新模式,无人货架也好、智能货柜也罢,所有人都想重构旧的商业模式。有资本的需求就会有资本的供给,投资机构也会跃跃欲试。所以我认为在实体店领域的投资,供给和需求都在显著增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对之前尝试的模式进行复盘和总结,好的模式继续往前走,不好的模式会被放弃,这就是所谓螺旋式上升。
《第三只眼看零售》:谈到复盘和总结,无人货架大概是最需要总结的一个业态,它在去年一度火热,但随后被爆出不断裁撤站点、收缩战线等消息,开始逐渐冷却,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常斌: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与传统创业者区别在于,后者需要在很小规模的时候就要看到盈利的曙光;而前者由于有了资本的支持,可以将盈利的预期不断往后延伸。但创始人必须明白的是,这个盈利的临界点在哪里,他心中必须要有一本账。
对于无人货架而言,一个单点位的账是很容易算清楚的,但把它放大到几千倍、甚至上万倍去推理,之前的算法是否还成立呢?你看到很多(无人货架)企业在收缩它的扩张范围,这多少能反映出一些问题。
《第三只眼看零售》:所以有个悖论在里面,无人货架的盈利预期是建立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之上的,而现在一些无人货架企业在收缩战线、减少规模,从这个角度来讲,它这个逻辑就不成立了,是这样的吗?
常斌:差不多吧,它们的盈利模式还有待探索。
谈投资钱大妈
一个天才的发明,生鲜赛道上的Big ideas
《第三只眼看零售》:启承资本进入实体零售企业的视野,是从投资钱大妈开始的。作为行业的一个“网红”品牌,你是怎么认识并投资钱大妈的?
常斌: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大概在2016年底,一位在深圳生活的朋友告诉我,他已经不去超市或者菜市场买菜了,而是在楼下一个叫做钱大妈的生鲜店去买菜。正好此前圈内朋友也推荐这家企业,于是我们就去关注和研究这家企业。
《第三只眼看零售》:你怎么看钱大妈这种模式?是什么决定了你要投资它?
常斌:首先,钱大妈立足于社区生鲜。生鲜是个巨大的生意,凡是能解决一个国家国民基础性需求的产业从来都是大赛道。其次,钱大妈给自己的商品树立了很高的标准,“不卖隔夜肉”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我认为钱大妈“定时打折清货”的机制是一个天才的发明。这件事情看上去虽然简单,但你要求几百家门店、上千家门店都执行这一机制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他们要求所有门店每天清货,让消费者知道这里的东西是新鲜、安全、放心的,所以消费者给了钱大妈很大的信任,这是非常巨大的财富。我们就看中这一点。
《第三只眼看零售》:行业里面像钱大妈这样的企业有不少,能否讲一讲你们的投资逻辑,你们看好哪些企业或者赛道?
常斌:新零售的本质其实就是“人”、“货”、“场”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构。如前所述,现在零售业正处于“代际效应”的临界点,因此每个细分品类会爆发出一些“big ideas”。我们对于“big ideas”的定义就是,它们在“人”、“货”、“场”中某一方面取得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启承资本第一期融资5亿美金,我们专注消费零售领域,目的就是找到并投资20家具有“big ideas”的企业。
《第三只眼看零售》:启承资本目前投了几家?
常斌:目前有6家。
《第三只眼看零售》:请谈谈你对便利店业态的看法。投资界对便利店有两种看法:一个是便利店投资回报期比较长,并且受到外卖、快餐等冲击,不是很好的投资目标;另一个观点是便利店是一条很有潜力的赛道。比如去年红杉资本参与了Today便利的B轮融资,而在不久前,每一天便利店也获得春晓资本的2亿元投资。对于这个业态,启承资本怎么看?
常斌:任何一个现代国家,便利店都是主要业态。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来说,便利店有巨大的存在价值,它所处的赛道也符合我们对于“big ideas”的要求。但你要问我,未来具有投资价值的便利店是不是要像日本7-11、罗森、全家那样的呢?
我认为不尽然。传统意义上的便利店没有经过电商洗礼和互联网冲击,属于上一代的产业。我认为新一代的便利店一定具有投资价值,但模式肯定不是当前的样子。
《第三只眼看零售》:我跟一些便利店从业者交流过,他们认为便利店嫁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但问题在于,当前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在开展线上化业务时面临诸多困境,比如拣货效率问题、高峰时期配送成本问题、订单预测和库存管理问题等。
常斌:这要看你站在经营者角度还是消费者角度思考问题。如果站在经营者角度,上述问题确实棘手,但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想当初餐厅也是以同样的理由将外卖拒之门外,而现在哪家餐厅没有外卖业务呢?
谈与京东集团的关系
在公司治理范围内,保持最大的独立性
《第三只眼看零售》:一些实体零售企业家对资本也非常关注,你有什么观点需要分享给他们吗?
常斌:我想表达两个观点。第一,你要非常清楚到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换言之,在“人”、“货”、“场”三者之间关系的重构过程中,你在哪方面具备别人没有的优势。第二,同样是资本,钱跟钱是不一样的。现在最不缺少的是资本,稀缺的是优质项目或者创业者。因此,能够给到创业者更多产业资源,与创业者一起走到最后的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资本。
《第三只眼看零售》:京东集团是启承资本的LP,你本人也是京东集团战略投资部负责人,请谈谈启承资本与京东集团之间的关系。
常斌:京东集团是启承资本LP中的一员和战略资源的支持者,并不参与基金的日常管理。启承资本大部分资金是从海外优质的LP中间募集的。因此它有非常高的独立性。
《第三只眼看零售》: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启承资本投资的企业,比如是钱大妈,它在第二轮融资的时候引入非京东阵营的资本,作为LP的京东也是不会干预的?
常斌:在公司治理层面允许的范围内,启承资本是独立做决策的。
《第三只眼看零售》:如前所述,当前的资本是过剩的,而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是稀缺的。我了解到一些比较受追捧的企业是好几家资本都在抢着“入手”。对此,你怎么看?你会去争抢目标企业吗?
常斌:启承资本相对来说是比较审慎的,我们只投真正有“big ideas”的企业,一旦看好,便一次性给足它们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启承将用这5亿美金,去成就中国未来消费领域的20家“独角兽”。 【完】
我们将为你提供,优于行业的稿酬,《第三只眼看零售》公开课入场券,和零售大佬做朋友的机会,以及待你深挖的零售业资源。
你足够专业,足够多产,足够契合《第三只眼看零售》。 欢迎你成为我们的专栏作者,我们为你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动用我们所有的资源包装你,让你成为零售业的“网红”。
投稿、爆料
✍————————————
信息泛滥时代,我们从不缺少资讯
零售人需要的是专业、精准的“真资讯”
第三只眼看零售遍访零售企业
为你提供新鲜、独家、原创的“真资讯”
我们已经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
搜索“第三只眼看零售”
掌握零售业“真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