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Optimus负责人融资3.6亿,推出“六向穿梭车”
今日,美国仓储机器人初创企业Mytra宣布完成融资额达到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的B轮融资, 该笔资金将用于扩大旗下的团队、发展其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这次融资的投资方包括 Greenoaks和Eclipse,这两个投资机构近年屡屡出手机器人赛道:前者刚与OpenAI、红杉资本共同投资了具身智能企业Physical Intelligence,后者则在去年7月领投了货架巡检机器人Simbe 28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成立于2022年的Mytra一直专注于仓储自动化赛道,开发用于在立库中存储和移动货物的高密度自动化存储系统。
Mytra吸引资本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们名声显赫创业团队:
创始人兼CEO Chris Walti曾在特斯拉长期负责特斯拉的仓储物流工作,以及移动机器人的开发与制造。他在2021年成为特斯拉机器人部门的负责人,当时该部门负责研制如今名声大噪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
联合创始人兼CTO Ahmad Baitalmal 曾领导特斯拉与美国电动车企业Rivian 的工厂软件开发,在大规模开发和部署自动化系统有丰富的经验。
除了创始人的成功经验之外,资本愿意重注押在Mytra上,还在于他们提出了全新的移动机器人产品。

首台“六向穿梭车”面世
据Mytra介绍,他们在仓储领域推出了一种全球首创的产品:通过托盘机器人、模块化的矩阵框架以及调度软件,构建一个可搬运任何类型货物的、可扩展和高密度的密集存储系统。
,时长00:46
来自Mytra官网
这个系统的新颖之处在于,托盘机器人可以在3D框架结构内,往任意方向自由移动。它既能与四向穿梭车一样在一个平面横向移动,同时也能在垂直方向上搬运货物,而无需提升机的辅助。
据悉,这是首个允许机器人在自动化立库中进行全向3D移动的系统,并且负载能达到3000磅(约合1361千克)。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种“六向穿梭车”系统,即能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四向穿梭车。
机器人能够全向移动意味着更高的运作效率与更小的占地空间。
CEO Walti介绍称,由于规划的路径更多样,任何一个自动化立库能够同时支持多个机器人同时运作,并以极高的速度从格子内检索和运送货物。其配置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帮助它们避免碰撞,从而避免造成交通堵塞或将机器人困在立库的某个区域内。
他们称,与目前市场上同类的技术相比,Mytra可节省高达 88% 的人工时间,内部收益率提高一倍。
Mytra透露,目前Mytra 的系统已部分在北美零售业巨头 Albertsons 的 配送中心投入运行,用于在发货到商店之前对库存进行缓冲和排序。

人形之外,仓储也受资本青睐
2024年的融资市场主角无疑是人形机器人,但仓储领域也不乏重磅交易。
4月9日,老牌叉车企业安徽合力出资2.71亿元收购宇锋智能64.59%股权,并以现金方式向宇锋智能增资1亿元,用于补充宇锋智能流动资金。宇锋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业提供无人叉车AGV、自动化立体库等智能装备,以及智慧物流仓储解决方案服务商。
6月18日,无人叉车企业木牛流马完成首轮股权融资,投资方与具体金额未透露。同时,木牛流马投资超1亿元人民币的宿迁基地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生产办公面积约3.6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后,年出货重型移动机器人达到5000台以上。
6月20日,无人叉车企业Vecna Robotics宣布完成 C 轮融资,融资金额达 1 亿美元,这使公司估值比上一轮融资几乎翻了一番。老虎国际、Proficio Capital Partners 和 IMPULSE等机构参与了此轮融资。
7月3日,仓储机器人企业壹号智能以近亿元估值完成天使轮融资。据悉,投资方为合肥创投旗下的合肥市新站区天使投资基金。企业透露,本轮融资将持续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团队扩充。

仓储机器人的前景广阔
仓储移动机器人之所以在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依然能吸引资本的关注,在于它能够立竿见影为终端提供生产力。
正如Walti指出:他之所以离开Optimus的研发团队,是因为“人形机器人真正在生产车间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仓储机器人能够立刻在产业中落地并产生价值。
据统计,目前国内有49.17%的企业没有使用过任何仓储物流自动化设备,其中AGV渗透率最高,达29.04%,智能存储装备仅有19.8%,全球范围内只有5%-10%的仓库实现自动化,其中大部分仓库,“基本运作方式仍与一个世纪前相同”。
与此同时,由于工作内容单调且辛苦,仓储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正在快速缩减。有研究指出,在欧美国家,仓库每年的员工流动率达到49%,有些企业更是高达 150%。
因此对于以穿梭车为代表的仓储机器人而言,这是一片有确定需求的广阔市场。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托盘四向穿梭车销量超6300台,同比增速约20%,托盘四向穿梭车仓储系统市场规模约36.5亿元;四向穿梭车市场玩家数量增长至近40家,包括物流仓储集成商、货架厂商、AGV厂商以及初创企业等。
随着玩家的不断入局,未来,四向穿梭车市场销量将也将持续增长。GGII预测,2027年中国托盘四向穿梭车市场销量将超过1.8万台,2023-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超30%。
目前国内厂商的四向穿梭车产品已经打磨得比较成熟,单价也在企业互“卷”中,打到10万元左右,利润已经微乎其微。
许多人都认为,四向穿梭车已经没有创新的空间,行业将进入价格战的后半场。
但创新突如其来,Mytra推出的“六向穿梭车”似乎有机会引领下一波仓储机器人的进化潮。
Mytra是否会打破中国在仓储移动机器人的领先优势,抑或在中国企业的学习与迭代中,败下阵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