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1千万 2年前他DIY出VR盒子 后用内容打动徐小平李开复 下载量超50万


  这些年,黄庄瘦了些,不再是0.1公吨(200斤)的大胖子了。


文| 铅笔道 记者 汪晨


导读:


VR依靠画面表现内容,黄庄则善用肢体、表情、语言。


3年前,他曾有一个疯狂的构想,将浴缸改造得底部透明,放上大电视,自制虚拟海底世界。浴者眼戴3D眼镜,腰绑吊环,原地游泳。“你可以想象,一个0.1公吨的大胖子吊在空中划水的场景。”


此后,他自制了一台卡片式的手机VR盒子,老婆还送了一台 Oculus DK1 让他体验。但黄庄对硬件制造存有敬畏之心,加上过往工作对产业链的了解,他选择做 VR 内容。


2014年10月,他和联合创始人陈曦一起成立了“脑穿越”。2015年4月前,他们利用安卓系统、Unity 3D 引擎研发出一款跑酷类游戏《VR Space Traveler》,一款恐怖体验游戏《VR Horror House》


“脑穿越”团队还开发了一款 VR 大厅应用。应用中,用户可视觉控制准星,注视3秒后即可直接切换内容,不再需要反复戴上、脱下头盔,拿出手机切换。


目前,“脑穿越”已从7000余个 VR 内容中挑选出1200余个内容置入大厅,视频与游戏的比例约为2:1,总下载量超50万(含大厅与游戏)。


2015年10月,“脑穿越”获得了真格基金、创新工场1000万元的联合投资。




注: 黄庄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VR构想成真


2013年9月,马尔代夫的海底世界,海水拂面,海龟缓缓飘过,小鱼匆匆游开。黄庄沉浸于此,8小时也不嫌累。


回国后,一个“神奇的想法”涌上黄的心头改造出透明的游泳池或浴缸,底部摆放几台大电视。游泳时戴上 3D 眼镜,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浴缸没法游泳,那就腰上绑个吊环,原地游动。”


黄沉迷于此,甚至画出了图纸,打算商用。但老婆大人一句话点醒了黄的迷梦:“你再想想,这个商业模式行吗?”


黄回头一算,考虑到房租、服装、设备等成本,用户单次花费需 500 元,最终放弃了这一设想但制造虚拟现实空间的想法从此种在心头。



◆ 黄庄对 VR 的疯狂设想


10月,黄庄注意到了 Oculus ,此时的它还是一家小公司,但黄庄一见倾心。“当时我就指着它和老婆描述我的梦想,没想到她记住了。”


那年圣诞节,也正好是黄的生日。老婆拿来了一个大盒子礼物。“我就在想,不会是跑步仪,让我减肥吧?”


打开一看,是 Oculus DK1。


黄欣喜不已,立马组装,与电脑接线。“一戴上头盔玩游戏,我就觉得这是我想要的了。”


黄所玩游戏名为《海边小屋》。“我先在房间里走了走,向上看屋顶,向下看窗户和地板,再到户外,大海尽收眼底,耳边伴随着海鸥声。”



◆ 《海边小屋》游戏画面


当然,体验仍显原始。想在游戏中走动,黄得通过(键盘)方向键调动步伐;黄在现实中自觉行走,却将电脑拉动了数次。


但黄难掩心中喜悦。“原以为不可能的事,却在眼前呈现,感觉理想离我越来越近。”


难啃的硬件


黄对 Oculus 着迷,甚至想到自己动手。


在拿到 DK1 之前,他曾尝试着做一个简易的手机 VR 纸盒。


黄先了解了一番原理。他重新拿起高中物理课本,学习视角差、成像以及凸透镜的原理。他还买来各类倍数的放大镜、小刀、泡沫板、塑溶胶等材料, DIY 制作。


远远看去,黄犹如一位修表师傅。挤着眼,拿着镜片边调边量,最后确定,“镜片与手机屏幕距离4.5公分”。再把泡沫板切割、黏贴,放置镜片,“大功告成”。



◆ 黄庄的DIY手机VR盒子。


他没想到,自己的 DIY 制作与谷歌的产品不谋而合。2014年6月,谷歌 Cardboard 发布,成本9.9美元,与黄所用材料几乎没有区别。


不过,黄不敢深入下去,直接制造 VR 硬件,包括将 DIY 纸盒商业化。


“我与高通某位负责人熟识,也曾展示过自己的 DIY 产品。他说这是好东西,但并没有硬件计划。”黄意识到,市场还未认知到 VR 的价值。


黄也对硬件制造怀有敬畏之心。在华硕、戴尔做高管多年,他知道硬件需要在技术、产业链、供应链上下苦功夫。“试错成本很高,只要错一次,模具就得重开,6个月后再决雌雄。”


这时,VR 内容生态还远未建立,贸然做硬件风险过大。


黄提起一件往事。在他任戴尔亚太区产品总监时,公司曾在2009年发布一款5寸屏幕的手机。“现在回过头看,它太有先见之明。”


但生态的不成熟让黄销售受阻。彼时,黄请软件商开发内容,几乎无人回应,2000台手机只得放在库房中落灰。“要内容没内容,要游戏没游戏,连中文输入法都没有。”


此刻,黄虽未确定方向,但敢肯定一件事:没有内容生态,单做硬件难以成功。


VR内容创业


2014年9月27日,深圳 3W 咖啡,黄庄与日后的联合创始人陈曦再次见面。


此前,两人曾在同一地点认识,交谈甚欢。“他学美术出身,后来做了游戏开发,之后参加了 Unity 举办的游戏开发者竞赛,获得第二名,我中途给了很多建议。”



◆ 陈曦学美术出身,后来做了游戏开发。


再次见面,黄庄把自制的 VR 眼镜带了过去,准备聊一聊 VR,但陈曦先开了口。


“黄老师,你听说过虚拟现实吗?我最近在研究它,觉得特别有前景。”


黄感到惊讶:“这么巧?”


聊天中,陈曦还讲了 Unity 引擎制作 VR 游戏的基本原理:在手机游戏中置入两个“摄像机”,利用视角差让人眼观察,体验到沉浸感。


黄庄认为,陈曦所知内容已足够靠谱,他拿出了自己的 VR 眼镜。这一次轮到陈曦惊讶了。“真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黄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从游戏入手,做 VR 内容。他打算发挥陈曦的特长,先试一试。三天后,陈曦接受了黄的邀请,决定共同创立“脑穿越”。


二人决定,还是先以安卓手机为开发平台。“手机 VR 受众广,能够短时间内迅速积累用户。”


10月,基于安卓系统、Unity 3D 引擎和荣耀3X手机,两人研发出第一款 VR 游戏的 DEMO 版。“5个车道,5辆赛车,用户控制其中一个车,用头切换赛道。”


之后,这款 DEMO 升级为《VR Space Traveler》。“5个赛道增至9个,车则变成了飞船,可以吃金币、石油,游戏可玩性提升。”2014年底,该游戏登陆了 Google Play 。


事后回忆起来,黄认为游戏的体验并不好。那时,手机有230~300克,加上 Cardboard 有400克左右,稍显笨重。另外,“手机 VR 这种沉浸式场景,让人玩跑酷这样的轻度游戏,回头想想都觉得挺傻”。


恐怖游戏+VR大厅


2015年1月,黄庄反思。“我觉得自己应该转变为空杯心态,放手让陈曦做。”


沟通后,陈曦在内部组建了一个工作室,并主动提出一个想法:将恐怖游戏与 VR 场景结合,听觉和视觉体验结合,创造出一种特殊体验场景。


当月,《VR Horror House》游戏启动研发,经历3次迭代后,于4月上线。“我们的工程师晚上加班测试游戏,一个人玩这个,心都拔凉拔凉的。”


他如此描述听觉体验:走到一个地方,猫在惨叫。再走到另一个地方,门会徐徐打开,伴随着“咯咯咯”声,远处还伴有“呜呜”声。


视觉体验更为重要。在不会卡顿的前提下,陈曦加上了比较精细的贴图。“室内,你能看到地上的血迹、碎裂的玻璃,还有废旧轮椅上的铁锈。”


黄庄的放手策略初见成效。游戏登陆 Google Play 后,用户飙升。



◆ 《VR Horror House》游戏画面


一天,团队内一位爱美的帅哥向黄庄吐槽:每次《恐怖之屋》玩到一半时,一条短信或微信弹出需要回复,他只得摘下头盔,拿出手机回复后接着玩。


对于帅哥来说,他的发型被弄乱了,不开心。对于黄庄而言,他发现了手机 VR 在体验上的另一个痛点。“每次切换游戏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流程,很痛苦。”


能不能让用户在一个场景内灵活切换 VR 内容?


陈曦有一个办法:“造”一个 VR 大厅,把每个游戏、视频等内容做成一个物件展现出来,再用准星瞄准的方式调用。



◆ “脑穿越”VR大厅画面


2015年5月份,VR 大厅开始研发。它具备2个功能


1、整个过程全沉浸,能实现内容之间的平滑切换。中途,头盔不必反复戴上摘下。


2、内置精选 VR 游戏、视频、电影等,功能类似 App Store。“两个月时间,我们从2000款内容里,筛出了300~400款。”


如此,“脑穿越”开发了工具和内容两条产品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 Google Play 等应用商店就可以直接面对用户,不用适配大量的 VR 硬件机型,不用把工程师团队搭进去,我们可以专心开发应用。”


获得徐小平李开复投资


2015年7月,“脑穿越”的 VR 大厅开发成功。黄庄回到此前工作过的创新工场,想让李开复帮忙“查验”。


当天,黄庄有些忐忑。“那时我们的交互和操作指引做得不是很好,产品也还不够精致。”


但等黄庄询问时,李开复不靠指点,就已点开大片观看。看到一个全景视频时,不由蹦出一句“不错哦”。“这时我的心才算落了地。”


之后,李开复提议:把产品做得更完整些,将商业计划描绘得更清晰些。“这时我确定了路径:坚持不做硬件,在 VR 内容上走 B2C 模式,上游面向手机厂商,下游直接面对 C 端用户。”


9月,黄庄与真格基金搭上了话。


16日,黄庄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王文豪来到北京耶鲁中心,参加真格的 Demoday 路演。路演项目很多,黄打听一番,觉得有些心急。“一个下午都在听项目,大家肯定都疲了。”


“快来快来。”此时,急于出门的徐小平招呼黄、王二人进来。


进门后,黄让徐小平直接戴上 VR ,试用产品。“他性子急,试了一下之后放下VR,说了一句‘好好,我知道了,知道了’,直接夺门而出。”


黄庄一个箭步跟上,抢在另一名创业者之前和徐小平进了电梯。他突然想起了那句著名的话:“要学会在电梯间内打动投资人。”


“我想利用手机这种寻常物件,让屌丝也能用上VR。”


“那硬件呢?硬件怎么解决?”


“硬件是生态的一部分,我不能做,但我相信,东莞那些人肯定会把手机 VR 硬件做到亲民的价格。这时用户门槛低了,加上手机不断更新换代,我们也就能体现出价值了。”


走出电梯,黄庄跟着徐小平跑到了旋转门外。“他看着我,点点头,说了句‘不错’,然后直接钻进他的红色特斯拉,开走了。”


黄没有多想,直接回到 Demoday 现场,拿出6个 VR 给投资经理试用。“他们开了一天的会,都在回微信,我就给美女看风景,给男士看美女。”暖场后,黄顺势讲出自己的商业计划,得到了认可。


10月,“脑穿越”获得真格基金和创新工场共计1000万元的投资。


此后,“脑穿越”加大了游戏研发力度,并扩招团队。 VR 大厅也做了减法,从 50M 减至 17M,此后又加至 28M 。“之前虽然减少了很多冗杂数据,但也减成了清汤挂面,太难看,我们还是加了些动画、光影效果。”


好在团队找到了大厅应用的平衡。“FPS(帧率)之前是28,现在能稳定在49~61之间。”


目前,“脑穿越”已从7000余个 VR 内容中挑选出1200余个内容置入大厅,视频与游戏的比例约为2:1。总下载量超50万(含大厅与游戏),覆盖119个国家地区。


游戏上,“脑穿越”计划新增2款,其中1款类似于大炮台,计划于2016年6~7月发布。其团队也从融资前的7人增加至38人。


6月铅笔道有场VR沙龙  快来参与!


慢热两年后,VR终于迎来元年。今年,是否是创业者进入的最佳时机?


有创业者说,VR只是一个技术,里面的任何产业链条都存在机会,内容、工具、硬件......只缺一群有想象力、执行力,敢于冒险的先行者。这位先行者,可能是你吗?


6月,铅笔道将在北京举办VR沙龙(时间地点稍后公布),邀请一线的创业者、投资人前来探讨分享,如果你有兴趣,请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