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潜力35岁以下投资人】深创投张华:投资项目“0死亡率”,凭几篇论文决定投资的“柔宇科技”被总理接见
导语:
整合清科集团十余年股权投资行业研究资源,用心传递业界资讯
2005年,沈南鹏离开携程加入了刚刚进入中国的红杉资本,熊晓鸽带领IDG完成了最初的互联网投资布局,徐新离开霸菱投资,创办今日资本......
10年后,继承他们衣钵的新生代80后投资人们开始逐渐展露头角。他们中有些创办了自己的基金,有些人成为机构中中坚力量。在投资行业中,他们代表了未来的趋势,也是创业者梦寐以求见到的“伯乐”。
在今年的双创周上被总理接见,这个被称为“神奇小子”的刘自鸿在低调经营了几年后终于被聚焦在镁光灯下。柔宇科技甫一出场便惹无数惊叹的原因是他的“柔性屏”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已经领先世界,产品上市后极有可能颠覆现有的智能设备。
而柔宇的第一轮天使投资人正是张华,现在他也在柔宇科技董事会担任董事。2011年9月,张华开始接洽这个项目。初见刘自鸿时,这个创业者没有做好的样品、没有搭好的团队,只有他本人以及他06年起在斯坦福做科研后发表的几篇学术论文和博士毕业论文。而张华的投资逻辑是:天使轮看创始人。
在张华的带领下,深创投在投资柔宇科技之前就已经做了全面的技术调研:只要能达到刘自鸿说的程度,打破原有的技术壁垒,那他的技术就一定是最领先的;同时深创投看重的是,刘自鸿早在2005年就在研究这个项目,又是很坚毅、很执著地在做这件事。
张华还从侧面判断出刘自鸿的人格魅力。团队筹备期间,刘自鸿已经做到把他的导师、博后们从IBM年薪达20万美元的岗位中挖过来加盟柔宇,只不过当时还没有辞职。能说服比自己更资深的导师、博后等前辈们加盟,可见刘自鸿的优秀,他的人格魅力与能力足以为公司背书。
柔宇科技是张华在深创投主导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此后他的投资清单也是不凡。高科技领域里的硬件、互联网领域里的软件以及文化传媒是张华的三大投资方向。
不少投资人对TMT里的硬件项目的投资天生免疫,而凭借着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电器工程、量子物理这些听起来就高深莫测的专业背景,张华看起这方面的项目得心应手,并投出了一批优质项目。
在触摸屏项目方面,张华团队投资了全球最大的触摸屏公司欧菲光以及中国第三大的触摸屏公司合力泰,如今两家公司都已上市,前者的两次定增已经达到了200%的利润,赚取了3个亿,而后者用6000万人民币给公司带来了十几个亿的回报,赚了约20多倍。
虽然先前张华在高科技硬件领域有着漂亮的成绩单,但2013年之后他却很少再在这方面出手,“中国的太阳能、风能、LED这些行业已经度过了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扶持期而进入市场整合期,市场补贴结束之后企业毛利润急剧下降,而即将成为新增长点的智能硬件又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此外,硬件属于周期长、周期强的投资领域,所以需要投资一些轻周期或逆周期的项目来做综合性平衡。基于这样的考虑,张华开始侧重互联网以及文化方面的投资。
2013年8月,张华主导投资了乐视影业,“如果一家公司的未来将可能成长为数百亿市值,那么今天2亿的首轮投资、十倍左右的PE值,你觉得贵么?”他这样回应了当时记者关于彼时投资乐视影业是否划算的问题。此后,张华在影视行业里再度出击,投资了天工异彩这家中国最大的影视全流程后期制作公司,冯小刚、王中磊、陈国富、贾跃亭都是其股东。在文化传媒领域,张华是全面进军,偏传统的投资了蓝标,偏新媒体的投资了Donews。
在另一大投资方向互联网方面,张华则较为关注今年来备受关注的2B企业端服务类项目。目前张华则将精力聚焦在“+互联网”领域,而涉及投资逻辑与具体方向,他又开始谨慎起来不加多言。
“这几年,把自己专业能覆盖的领域项目都投了一遍,种子项目、VC、PE项目、并购项目也投了个遍。”当张华讲述完他的投资史后这样总结道,而他所投的这二十几个项目至今仍保持着“0死亡率”的战绩。
“重复投资有利润的公司,典型的VC或者pre-IPO的项目对我的吸引力已经不是特别大”,将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已经尝试个遍的张华对于项目似乎有种过尽千帆的感触,“我现在投资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当前行业结构带来巨大改变的项目,虽然这样的项目往往会比较早期、风险也比较大,但确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80年的张华看起来像极了读书时的数理化神童少年,逻辑周全严密、做题直中要害,还有像他自己说的,“我的脑子里尽是数。”所以在看项目时,他会飞快地进行各种数字运算。
在看偏早期的项目时,他首先会去关注市场容量,比如对于一个综合性的产品来说,市场用户量低于1000万,或者市场容量低于5个亿,那就会被张华PASS;但有时产品的市场容量非常小,但客单价、黏性很高,又是重度垂直,张华就会去关注。
此外,正如张华在投资柔宇科技时对刘自鸿的判断逻辑,他更会去关注创始人以及团队的能力,而他的判断并不是停留在感性层面,而是基于理性:一你有没有直接做过这件事情,二你做这件事情是不是执行层里做的最好的人。
不过到了VC阶段,张华则又完全回归了他的数字逻辑。“你花了多少钱做成现在的事情?你的竞争对手的表现是怎样?你的项目推进速度?你的日活、你的周留存……”这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科投资人。
(文章来源:投资界 谭宵寒)
更多创业投资资讯,请关注
投资界官方微信
微信号:pedaily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