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45万,赚回700亿,这个湖北人太恐怖


不走寻常路的长期主义者。
说到天使投资的标签性人物,大家可能会想起徐小平、李开复、蔡文胜、或者薛蛮子。
但有一个低调的天使投资人,在创投圈内已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而在圈外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甚了解。
他就是龚虹嘉,一个被同行誉为“中国最优秀天使投资人”的理工男。
龚虹嘉到底牛在哪?
22年前,龚虹嘉投资海康威视245万元,占股49%。
22年后,按照海康威视最新3778亿元的市值计算,龚虹嘉目前持有的10.2%股份价值约385亿。再加上这些年减持股份套现的300多亿,龚虹嘉在海康威视上获得近700亿、超2.8万倍回报,创造了中国创投史上的一个奇迹。
除了海康威视,龚虹嘉在投资上还收获了不少IPO。
2000年,中国第一家中概股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龚虹嘉是背后重要股东。
2017年,专注于视频监控芯片解决方案的富瀚微电子在深交所上市,龚虹嘉获得超千倍回报。
2020年,肿瘤基因检测企业泛生子和芯片企业芯原股份分别在纳斯达克和科创板上市,龚虹嘉均获得超百倍回报。
据《2022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显示,龚虹嘉及家族以132亿美元的身价位列第168名。
这位1965年出生于湖北的理工男为什么这么牛?处机今天想分享他身上的两个特质,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01
不走寻常路
做别人不想做 不好做 不敢做的事
回首龚虹嘉的过往,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学生时代、创业时代和投资时代。在这三个时代你可以发现,“不走寻常路”一直都是龚虹嘉身上明显的标签。
学生时代
中学时代的龚虹嘉酷爱文字,擅长写作,那时他的理想是成为记者或者律师,亦或是其他人文类的工作。
可是在高考结束后,他却选择报考了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成为了一名理工生。
这确实令人不解,要知道龚虹嘉当年的高考作文可是湖北省唯一的满分作文。据说,龚虹嘉是受一位高中老师影响,才决定以学习理工科报国。
后面的事实证明,龚虹嘉的选择并不算差。华中工学院集结了一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理工男,而这些资源都将成为他日后的“投资底盘”。
另外,龚虹嘉在大学还是一名国家级运动员,但他选择的项目却是标枪,也并非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热门运动。
可见,龚虹嘉很早就善于独立思考,不走寻常路。
创业时代
1994年,当时中国的主流家电趋势是电视机,而龚虹嘉却打起了夕阳产业收音机的主意。
那时,在电子产品贸易领域打拼多年的龚虹嘉发现,中国很多收音机厂商不是破产,就是在低端市场靠价格战苟延残喘。
而有利可图的高端市场都被日本品牌霸占,但是他们的质量并没有更好,只是在品牌和外形上更胜一筹。
龚虹嘉分析之后,将目标对准空白的中端市场,和前领导一起创立了收音机品牌—德生。
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和品牌推广,龚虹嘉在小小收音机里搞出了大名堂,德生的市占率一度超过70%,成为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
这次创业,让龚虹嘉的腰包多了1000万,也为他后来的一系列投资奠定了资金基础。
后来有人问龚虹嘉,你当时为什么不干主流的电视机,而去做没人关注的收音机?
他的回答是:“正是别人不看好的,才有可能是我的机会。”
投资时代
在2018天使投资人大会上,主持人问龚虹嘉心中的偶像是谁,他的回答是:埃隆•马斯克。
在龚虹嘉看来,马斯克实现了很多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做成的事情。
当马斯克要造往返回收式火箭时,被NASA全球顶尖的航天航空专家奚落和嘲讽,但一意孤行的马斯克还是排除万难,实现了权威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当马斯克要做纯电电动车时,被无数传统汽车厂商认为不太现实,但今天的特斯拉市值超过了所有传统汽车厂商。
某种程度上,龚虹嘉和马斯克是一类人。
“别人不想做、不好做、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才可以去做。”这是龚虹嘉关于投资的三不原则。
他认为,“对于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说,值得骄傲的不只是在某个项目上赚了成千上万倍的回报。让自己更欣慰的是,你发现自己独具慧眼选择了曾经无人问津的项目、当时没被看好的团队,最后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功。这相当于发掘出了别人没有发掘的巨大金矿,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
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投资生涯中,龚虹嘉将这不同寻常的投资理念贯彻得淋漓尽致。
1995年,当时有一个做移动计费的公司德康找上了龚虹嘉。德康的班底由一群超过60岁的退休技术专家组成,公司又缺乏管理经验,并不为外界所看好,但龚虹嘉最后还是投了。
后来德康成功开发出手机计时软件,并被亚信合并,成为第一家到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股。
1998年,做数据安全解决方案的握奇数据濒临倒闭,龚虹嘉再次出资拯救。目前,握奇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2001年投资海康威视时,龚虹嘉更是做出和大多数投资人不一样的选择。
当时美国911事件爆发后,国际安防市场热浪袭来。
看到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的机会即将到来,龚虹嘉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陈宗年和胡扬忠离开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杭州创立海康威视,进军安防摄像行业。
在龚虹嘉的引荐下,海康威视接触了李竹(现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和章苏阳(原IDG合伙人,现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
但两人最终并未出手。一来当时中电科是海康威视的全资股东,算是国企,很少有人参与国企的投资。二来创始人在海康威视并未占股,这样的企业会出现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好吧,既然你们都不想投,那就我投吧。”龚虹嘉心想。
最终,出于对同学的支持和对安防行业的看好,他向海康威视投资了245万元,成就了今天近3万倍回报的传奇。
虽然在投资上造就不少传奇,但龚虹嘉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2010年,美团王兴曾经找过龚虹嘉,想让他出资1000万做美团的天使投资人。
按理说,当时的王兴是投资人眼中典型的香饽饽,名校毕业、海归背景、连续创业者,龚虹嘉没有理由不投王兴。
但龚虹嘉最后还是拒绝了,理由是:王兴看起来很腼腆、内敛,不适合干团购这样厮杀很激烈的项目。
结果,大家肯定知道了,龚虹嘉错失了另一个千亿美金级别的“海康威视”。
虽然可惜,但正如红杉资本沈南鹏所说,投资错过是必然的事情,没有一家机构或一个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
越是追求面面俱到的人,越容易变得平庸。
海康威视上市后,龚虹嘉在这些年通过减持,陆陆续续套现不少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300亿人民币。
对于这个动作,龚虹嘉表示:“当一个公司做到被外界看得懂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争着做,那就放开。而别人觉得没什么做头的,或者出了问题,我就上。”
所以那些年,在别人都在追移动互联网各种风口时,龚虹嘉用海康威视套现的资金投了很多“冷门”赛道的项目。
半导体、土壤治理、干细胞产业、基因治疗技术前沿,这些有巨大价值的,没人愿意投的,风险大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都在龚虹嘉视线范围内。
截至目前,在这些领域,龚虹嘉已累计投资超40家企业。
但冷门赛道会一直冷门吗?
现在回头来看,龚虹嘉当初入局的冷门赛道,之后不少成为了热门赛道。
2020年上半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成为了投资同比增速最快的两个领域,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215%和12%。
而早早布局的龚虹嘉也在2020年低调收获了两家IPO:泛生子和芯原股份,都给龚虹嘉带来了百倍回报。
我们可以想像,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解决各项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当下,在全世界追求碳中和的共同目标下,在土地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趋势下,龚虹嘉的“未来投资”组合将会有多大的潜力?
对于龚虹嘉的不走寻常路,在处机看来,可以理解为一种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简单可以概括为16个字,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全,你全我宜。
我党当年在大城市夺取根据地失败后,转移到农村,最后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是差异化的胜利。
拼多多、趣头条避开淘宝、今日头条的一二线城市用户重地,争取下沉市场的用户,从而脱颖而出,这是差异化的胜利。
快看漫画采用条漫的展现形式,瞄准女性漫画市场,在传统男性漫画市场为主的平台战争中杀出重围,这是差异化的胜利。
连锁酒馆海伦司,避开传统的白领市场,瞄准学生群体,用高性价比的消费和社交空间的打造,吸引1500万粉丝客户,这也是差异化的胜利。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可以看到,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不会墨守成规,而是在做着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傻事。
很多时候,那些“傻事”,之所以在普通人眼里那么“傻”,是因为他们用懒惰的惯性思维禁锢了自己。
在这充满机遇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寻找差异,勇于尝试,突破边界,才能获得不断的成长。
02
长期主义者
每一笔投资 我都不介意等上10年
什么是长期主义?处机非常喜欢高瓴资本张磊在《价值》一书中,对长期主义的描述:
于个人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清醒,帮助人们建立理性的认知框架,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
于企业和企业家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格局,帮助企业拒绝禁锢的零和游戏,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价值的历程中,重塑企业的动态护城河;
于社会而言,长期主义是一种热忱,无数力量汇聚到支撑人类长期发展的基础领域,关注教育、科学和人文,形成一个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正向循环。
这,也是一条越走越行稳致远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20+商业智能测评
50+商业实战案例解析
100+商业大咖精华课,尽在“黑马说”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刻学习)
↓↓↓ 
(扫描下图二维码,即刻学习)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创业家视频号
关注黑马传播矩阵,get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