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创始人内斗,“买单”的总是投资人
作者 | 厂长

量化罗生门


当断则断
对于这种事,笔者观点很明确:这种创始人撕逼的私募,干脆就躲远点,最起码短期内别沾了。
第一,从现有信息看,策略主要是范思奇负责开发的,现在做策略的核心负责人撂挑子了,业绩如何,有很大不确定性。
第二,该量化的业绩只能算还行,过去一年来看,和一些真正业绩出色的量化选股产品相比,收益差的很多,回撤也没优势。

第三,谁对谁错先不论,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创始人内斗或者有巨大分歧,没有赢家,只有输麻了的投资人。
看看前车之鉴A私募。2021年创始人抢控制权,曝出股权代持丑闻。
最后规模腰斩,投研团队人心涣散,核心策略人员出走、CTO另立门户。产品业绩也一度出现滑坡。
旗下某1000指增产品,2022和2023年超额断崖下跌,直到2024年才恢复到一线水平。

还有一只500指增产品,至今没能回本。

即使是和平分手,对量化管理人来说也是伤筋动骨。当年B私募分家后,面临策略流失,客户赎回规模缩水等问题,产品净值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怎么增长。
后续引进人员,完善策略,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后,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