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赛孚医疗完成A轮融资,加速打造智能化医疗器械临床前病理评价平台
近日,江苏博赛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赛孚医疗”)正式完成A轮融资,融资规模1500万元人民币,由昆高新集团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智能化实验病理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全国化服务网络拓展以及临床前评价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升级,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医疗器械病理技术与诊断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
一、深耕十年,从产品到服务,构建一站式临床前评价平台
博赛孚医疗前身为2014年成立的苏州堪赛尔病理技术服务公司。早期以病理技术产品研发为核心,开发出组织固定液、特殊染色液等20多项专利产品,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2018年,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及毒理、病理诊断资质,成为全球领先医疗器械测试机构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的唯一合作伙伴,引入国际GLP管理体系,实现服务能力的国际化跨越。
2020年,公司完成对苏州堪赛尔的并购,整合形成覆盖大动物实验、病理技术与诊断服务的综合性临床前CRO平台,并于2022年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持续推进CNAS与GLP体系建设,强化医疗器械“中美双报”服务能力。目前,博赛孚医疗已构建起从生物学评价、动物实验到病理诊断的医疗器械临床前全周期服务体系,并建立起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与服务流程。
二、聚焦智能化实验病理,打造新一代病理诊断与服务网络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出海”,FDA等国际监管机构对临床前CRO的要求日益严格。博赛孚医疗积极调整战略,在持续夯实大动物实验能力的同时,重点发力实验病理技术平台的产品化与服务体系建设。2024年6月,其子公司堪赛尔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用于常规病理技术产品的开发,以满足GLP体系CRO及医疗机构的质控需求。
本轮A轮融资后,博赛孚医疗将依托多年积累的案例与数据资源,重点建设“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智能体数据库”,提升病理诊断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并借助远程病理技术与管理系统,构建覆盖多区域、多领域的实验病理技术诊断与服务协作网络。

三、顶尖团队领航,以专业病理诊断能力赋能行业
博赛孚医疗的核心团队由原美国Namsa中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守立教授领衔。王教授曾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3项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在Biomaterials、Oncogen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在植介入医疗器械、生物材料评价及国际标准研究方面具备深厚积累。

常规病理
团队自2014年创业至今,深耕实验病理技术与诊断领域超十年,已签发涵盖心脑血管、骨科、医美材料、高能量设备等40余类医疗器械的临床前评价报告,并成功提交至美国FDA与中国NMPA。基于丰富的客户资源与服务体系,公司与多家动物实验中心达成深度合作,有效帮助客户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服务合规性与报告质量。

阅片中心
在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中,病理诊断环节对专家资质与经验要求极高。博赛孚医疗凭借其专业的病理学家与毒理学家团队,为各类创新器械提供权威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与签字背书,解决了综合性CRO在高端病理人才方面的痛点,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四、定位“小而美”,以专业化和智能化构筑差异化壁垒
在CRO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博赛孚医疗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路线。公司依托领先的组织病理技术及符合国际标准的诊断体系,构建了覆盖医疗器械全周期的临床前评价服务链,从早期研发支持到后期系统评价,为客户提供高效、合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参与国际医疗器械临床前评价的团队之一,博赛孚医疗在技术理念、资源整合与标准对接上具备显著优势。公司不仅帮助企业精准理解国际申报要求、预判研发方向,还在项目攻坚与落地环节提供关键支持,从而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构建起差异化壁垒。
五、布局“三品一械”,以智能病理驱动未来增长
展望未来,博赛孚医疗将围绕“三品一械”持续拓展业务边界,深化多维度合作。公司计划在药品、食品、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功效性评价领域开展动物实验咨询与组织病理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宽病理技术的应用场景。
同时,公司将重点开发智能体数据资源库,布局远程实验病理与智能诊断技术,通过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致力于打造中国临床前病理评价服务的标杆,为全球医疗器械创新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