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Global LP-GP EXPO# 【本土FOFS专场】 抢夺本土投资制高点
#2015 Global LP-GP EXPO#【本土FOFS专场】抢夺本土投资制高点由投中集团主办的“2015全球LP-GP交易博览会(2015 Global LP-GP EXPO)”9月24日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办。在“本土FOFS专场”论坛上,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盛景嘉成高级合伙人王晓辉、银科创投副总经理肖建、元禾辰坤合伙人李怀杰、熠美投资管理合伙人叶庆、龙树资本创始合伙人骆江峰、永宣创投管理合伙人韩宇泽等嘉宾围绕“抢夺本土投资制高点”的一系列延伸话题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和观点交流。本场论坛由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主持。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我们是做GP的,这里面坐了好几位LP,尽量讨论得更加有价值一点,让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我们还是先按照惯例让每一位台上嘉宾介绍一下他们的结构。
永宣创投管理合伙人韩宇泽:永宣创投算是中国股权投资行业里面比较老的队伍,成立到现在已15年,应当说经历了中国股权投资的大时代或者新时代。目前整个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既有美元基金也有人民币基金。在整个基金组合里,既有PE/VC,也有并购基金。在过去大概13年的时间,投资了近100个项目,目前已经有54家成功上市或者并购,超过20家成功挂新三板。公司总部在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新疆都有办事处。
龙树资本创始合伙人骆江峰:龙树资本是去年才成立的基金,我还算是新兵。对于一些比较老牌的基金来说,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银科创投副总经理肖建:银科创投总共投资项目接近150个,基本上覆盖主导行业,也覆盖企业不同阶段。通过分散投资,银科创投完成了全面布局。并对行业、GP做一些更细分研究。
元禾辰坤合伙人李怀杰:元禾辰坤是一家本土的人民币基金管理机构。从2006年开始,管理总规模40亿人民币,投资超过30家股权投资机构,其中以创业投资和成长期为主,覆盖企业超过500家。我们目前也是在探索新环境、新形势下能否有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合作方式等等,也有一些新的项目,希望跟大家多做交流。
盛景嘉成高级合伙人王晓辉:盛景嘉成过去2年实现了全球化、全生命周期布局。在境内投资20家一线基金,在美国投资5家,比如国内的经纬、红杉,美国Uber的投资人。
直投基金有两个最重要痛点:一个是找到好项目,一个是项目成功率。在项目选对的情况下,想要获得高回报无非需要资本、人才、管理,盛景在资本层面上的全周期布局,正好为项目后续资本需求提供帮助。盛景有很好的人才平台,基本囊括各个公司;从管理上,盛景也有咨询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家尽快的成长。
熠美投资管理合伙人叶庆:熠美投资在欧洲有30多年的历史,过去在海外总共投资大约80亿欧元,10%左右投在中国。这些年来我们的主要产品是VC/PE,也包括一些绝对收益类的产品和地产基金的产品,以及一些特殊机会、并购重组等等。
熠美是从境外走到境内的团队,投了5年以后才设了在案的机构,在全球和200多家GP保持着良好关系。从2001年到现在,熠美投资在国内投了30多家GP,50多支基金。从2010年开始熠美投资始涉足人民币业务,投资方大部分是机构,也有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古老家族。
熠美是一家传统的资本公司,在不同的产品品类、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领域,是以长线布局的角度来做战略安排。最近大家都说市场有变化,其实对熠美的长战略没有影响。熠美投资从前两年开始逐步看好欧美经济,特别是美元市场。如今在海外的侧重布局又加了一个新方向,帮助中国的全球资产配置。这类需求是一个新尝试,所以刚刚做了一支。这也是熠美投资全球顶尖资本配置的体现。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青域基金是特殊的基金,我们从成立开始起就只专注一个行业来做投资,我们就只专注在能源和环保领域,当然也是由于我们这个行业长期的专注性,所以青域基金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和很多LP的认可。我们在未来也不会去投其他的热门行业,还会继续专注在金融环保领域,我们在北京、杭州和深圳都设有办公室。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我想对台上的这五位LP抛出第一个问题。想让每一位嘉宾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大家也都能意识到或能感受到股票市场非常低迷,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在这样一个比较让人困惑、让人难受的经济环境下,你们怎么看?你们的投资策略有没有变化?你们有没有特殊的应对方法?这次就从叶总这边一路回答过去吧。
熠美投资管理合伙人叶庆:首先我们做长期趋势把握,不能什么热门就投什么。对熠美来讲,长期的解读是没有变化的,只是短期有一些微调,熠美盘子里一直有1/3是配置了防御性产品,比如医疗。医疗是非常抗周期的产品,一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从2010年开始,熠美投资一直在做双币种。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很热,但是从全球来看可能太热了一点,独角兽太多了不一定是好事。硅谷的很多独角兽公司在他C轮、D轮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担心,因为A轮可能很赚钱,C轮可能就不赚钱,套在里面很久出不来。在这个行业里,熠美投资做专业投资,希望有长期记忆。当你看过几个周期后,一些教训永远都是对的。我们是很注重真正经济周期、有价值的企业最终能产生的就是客户价值。
针对GP,熠美投资会布局更多一点并购重组,因为实体经济还在比较痛苦的蜕变过程之中。不管是L型还是U型,在并购重组方面熠美投资会加重一些配置。熠美有一些对货币敏感的、绝对收益类的产品,包括稳定的地产类,加了杠杆有很好的回报。熠美投资看好中国的新经济,从中长期预测,年回报30%以上还是有很多机会。
盛景嘉成高级合伙人王晓辉:秉承投资回报的理念,我们应该有把握周期、把握趋势的能力。在周期下跌时进行投资,进行一定的必要布局。在挑选基金时,盛景也会注意这些基金对周期的管理能力。
在资产整体配置上,盛景基本上可以做到几点。第一点跨地域,盛景看好美元3-5年的升值,并且已经投资5支美国基金,今年还会投资更多。第二是跨行业,在经济周期低迷时,文化产业的消费基本不受影响。所以盛景也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的资金配置。第三是跨阶段,盛景的基金从天使期一直到VC/PE都有涉及。天使级的创新项目,经过VC/PE,在内部就能够形成很好的基金项目循环。基于这样的生态系统,只要保持冷静,对于投资的进度和一些良好的把握应该能够顶住风险。
元禾辰坤合伙人李怀杰:首先,从基金行业来看,投资环境日益波动,不确定性很大。从体系上来讲,有三块内容要去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元禾辰坤主要是专注私募基金投资,做了很多资产配置,这个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法,也是过去的经验积累。投资要有纪律性,不能说环境变了,就去搞二级市场基金了。自身的纪律性,体现了元禾辰坤的专业度。
第二,这个行业本身也会主动做一些资产配置,跨阶段、跨行业类别、跨操作方式等等,这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受整个经济周期动荡的影响比较大。无论顺周期或逆周期,也不管经济好坏,生病吃药总是要的,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影响做相应的配置。
第三点更重要,是主动发觉的过程。不管是环境好与不好,再差的环境里也有好团队,环境好的时候很容易造成鸡犬升天的局面,这时好的GP团队就显得更为重要。
银科创投副总经理肖建:首先,母基金们的思路和想法大致都是相同的。从设立的第一天开始,无论景气与否都得做,因为不做就意味着解散或转行。从公司的视野考虑也好、从团队的角度考虑也好,都是必须坚持下去的事,这是客观要求。
第二点,银科创投自己也做一些分析和判断,第一是必须投,第二是应该投。从整个市场经济来看,国家推行的资本市场改革,大的目标是什么?包括注册制,以及相关的一些市场举措,其实最终目标要通过资本市场改革去打通、创造更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母基金的视野本身也和这个目标不谋而合。所以我觉得应该我们去投。
第三,我们怎么去投?母基金做的是什么?通过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把握,很好地配置基金组合。并且通过基金的组合配置,来实现超过同期的股权投资行业平均收益的目标,无论经济低迷,或者整个市场出现短期问题,对于母基金来说,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对GP的判断和选择,找到更好、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更好回报的团队,这个才是LP真正选择GP做投资的目标和原则。
银科创投自己的投资策略简单提两点。
银科创投对行业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医疗健康是弱周期行业,TMT是一个持续发展行业,节能环保也有很好发展,这也是银科创投主导的投资方向。还有就是文化传媒,跟消费、娱乐的结合,这四个行业是银科创投的主要投资方向。在阶段上,银科创投不断地往早期布局,这样可以规避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些障碍和退出问题。
银科创投对GP做了很多特质的分类,把GP分了很多纬度。按照大的分类标准,我们希望有很好的激励制度,就是想找更市场化的团队。行业里2%管理费机制,这个不是我们说的激励机制,应该对应到团队,落实到个人。这个机制的健全是我们对团队的要求。另外就是找对行业有一定专注性的GP团队,这个团队要投入到细分行业,而不是对各个行业遍地开花的投资。
龙树资本创始合伙人骆江峰:刚才前面四位已经把我想说的已经说完了,各种的纬度都讲得非常丰富。我想说的是市场低迷也好,高涨也好,有周期性,这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在市场非常低迷,我们老牌的GP应该很开心,因为他们可以有不错的价格买一些合适的项目。
母基金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跨周期性,为什么不是两年、三年,甚至说再长一点达到五年?我们的母基金一般都是十年,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过渡经济低迷周期。我应该恭喜在座的很多GP或者是还在投资期的GP们,你们应该能够买到市场估值很低的公司。等到两三年或者三四年后,经济好转你们就能以非常高的溢价退出。
有很多GP为了好募资,在市场上发行“3+2”甚至“2+1”期限的基金,这一类基金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然后,这类GP就想发一些新的基金看能不能把自己的产品接走。但是对于的老牌基金来说,这个问题应该并不太大。
永宣创投管理合伙人韩宇泽:这几年私募股权行业发展非常快,截至目前中国证监会备案的机构已经超过8000家。两年前我们就分析判断,股权行业传统的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整个商业模式实际上已经被颠覆。股权投资在当下环境下怎么走?第一,肯定还是要继续秉承或者坚持价值投资理念;第二,往前走,加大VC甚至天使的投资项目。去年到现在总共投资了有2000多个案子,其中有1600多个案子都是VC投的。往后走,加大并购的力量。现在普通的PE项目,包括一些VC项目,也不是一个蓝海市场,是一个典型的红海市场。资本市场非常低迷的阶段,并购都是资本市场的主流。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谢谢各位,我听完各位的发言,脑海里跳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经济周期对你们不是问题,我想应该还有其他的问题。那我就再抛一个问题给你们,我想这个问题就让韩总先来回答,因为他是做直投GP,对于退出的问题更加迫切一点。现在IPO停了,新三板交易又不活跃,并购其实也不是特别的活跃。韩总您来说说,您投的那些项目,基金快到期了,从退出上到底有一些什么应对方法?
永宣创投管理合伙人韩宇泽:我们现在重点,确实加大了并购退出的力度。现在是并购重组最好的时代,如果原来投资项目好的话,都是借壳上市,或者被上市公司收购,这是我们重点推的,现在走IPO这条路太窄了。第二,加快挂牌新三板。新三板虽然流动性差,但是它比现有的股权流动性要好得多,我们加快了很多项目挂牌新三板的步伐。现在上交所马上要开始战略新兴板,新股的申报没有停,如果你的项目不错的话,加快申报新三板,或者是排队。当里,我们还是建议,恢复股票融资的基本功能,推行注册制;另外,要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现在必须得解决了。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关于退出这个问题我刚才也听了介绍,骆总的基金都是十年期,应该压力比较小。肖总应该也没有什么压力。李怀杰李总,你们是最早做股权基金投资的,大概是在2007年,到现在也有七八年时间,“5+2”或者类似的基金要到期了,现在的退出又是这么一个状况,你们怎么去做呢?
元禾辰坤合伙人李怀杰:从2006年做母基金开始,到现在是第4个IPO停板期。IPO作为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在中国有一些制度性缺陷,这也是建设投资市场的好契机,希望改变过去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状况。现在有大量的项目通过新三板实现了流动、退出,这是市场的进步。能够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将来,我对未来来很有信心。
在操作层面上,看大家的意识和努力程度。从过去投资的基金来看,有一些基金的契约精神比较强,“7+2”类型相对多一些,到了基金快结束时,GP其实会想更多的方法去实现退出。这里有多种方案,如果是能够通过上市、兼并收购、新三板、资本方式退出,就是很好的方案。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使用回购条款。这跟GP的努力程度有很大关系,勤勉程度和契约谨精神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怀杰总跟我比较熟,所以把比较难的问题抛给他。叶总有什么补充吗?
熠美投资管理合伙人叶庆:熠美投资一直在做成熟市场的基金,压力比较小。但熠美的资本配置是有部分流动性的产品。一些有杠杆的地产或者有杠杆的绝对收益对冲基金,弥补了VC/PE产品的流动性。总有部分产品的流动性很给力,特别是养老金,每年都要有现金回来。
五年前做一个十亿美金的盘子的时候,熠美投资有严格的配置,基本上是怎么样的配置达到怎样的回报。一旦偏离回报,如果客户有现金流要求的话,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看法,第二,国内VC/PE的政策。IPO万一停了怎么办?具体来讲有两个解决方法,首先熠美的人民币基金也是十年期,一开始就没做“5+2”,也没有做过很短期的基金。不能因为市场上急功近利的压力,就改变我们的策略。规矩就是规矩,出不来就是出不来,怎么办?从现实中来讲,即便熠美做到“7+2+1”,也会有卡住,这时候怎么办?虽然没到期,但是已经是有基金管理费,有资金并购,包括海外基金、跨境并购,装到壳里的。熠美有两点要做,一个是多种渠道退出,包括海外的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上市。熠美有这样的渠道能力。还有一点,是在现有的GP盘子里可以接盘的。熠美有好几个案子都是转给了其他GP,有第三方定价,一个GP转给另一个GP。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无论是FOFS也好,还是GP也好,都面临很多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现在中国的VC/PE商业模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当时从美国传过来的传统的VC/PE模式也会受到很多挑战,比如现在有众筹,有“早期+孵化器”,有“基金+上市公司”的并购模式等等。之前我甚至听到非常极端的这样一句话,说早期基金的A轮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将会被众筹替代,B轮投资人会被新三板替代。针对这个变化,我想请各位自由发言,你们怎么看待VC/PE投资商业模式的变化?
龙树资本创始合伙人骆江峰:市场投资充满挑战,很多人都说,众筹模式会把天使、A轮的基金给替代,我想用一个比较通俗的举例来解释这个现象。就好比生病,可以自己去药店给自己买药,因为药盒上都会有药方,但是有些人会找自己的私人医生去问该吃什么药。这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分散式投资模式没有办法替代GP所带来的价值增值,GP给你的不只是钱,给你更多的是增值服务,告诉你除了要这些钱以外,接下来还需要做哪些。
很多项目、很多创业的企业,可以通过众筹,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要到资金,但是他得不到额外的增值服务。包括我们作为机构LP,觉得为我们的GP提供增值服务,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还有谁想补充一下吗?
盛景嘉成高级合伙人王晓辉:在做FOFS之前,我觉得股权投资跟股票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股权投资是真正的内在价值。对于一个直投基金来说,要找到优质的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盛景帮助这个项目一路成长到长大,要付出很多的工作和辛苦,有这样专业经验的投资人应该不会轻易被众筹结构所替代。盛景以前的合伙人说过,在美国优秀的合伙人是摔两架战斗机摔出来的,所以盛景有能力做出判断,在项目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一直成长。这种投资人的能力是很难快速被复制和替代,虽然资本市场变化很快,但是有一些核心的东西不会有太大变化。我们只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本质就可以。
熠美投资管理合伙人叶庆:众筹是一个很好的事物,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参加。天使轮的公司能够存活五年,平均来讲是10%,下一个五年能够冲出去走到成功的也是10%,10%×10%就是1%。如果你自己很感兴趣,可以看到无数新的大众项目。熠美每年如果投了不到10个基金的话,加上10个直投项目,至少是看500亿以上的基金和500亿以上的项目。总的数字加起来,在中国有时候1万家、有时候8000家。在美国也是一样,美国做VC/PE的是7000-8000家,相对稳定,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竞争机制。中国还在大浪淘沙的阶段,众筹积极参与的同时不要忘了1%的成功率。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肖总还有补充?
银科创投副总经理肖建:关于众筹和新三板,我想无论是什么样的模式,最终提供的都是项目和资金的对接。你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什么,你提供的服务质量如何,它和私募股权基金不是完全的一样,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分级。无论是从财务顾问、咨询公司还是投行角度讲,都是资金环节,我们的团队依然在不断的发展、不断壮大。我的观点是,这种替代是不存在的。
青域基金管理合伙人林霆:因为时间关系,很多问题我们就不在这里讨论了,前面三个问题给我的感觉是都不是问题,台上的嘉宾对经济周期很有信心、对退出也很有信心,对新模式的替代也毫不惧怕。谢谢大家。
来源:投资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