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之后“来钱快”?拿到33亿美元融资的美团大众点评才PASS了第一关!
1月18日,美团大众点评曝出已完成新一轮33亿美元融资,融资完成后,美团点评估值将飙升到180亿美元。
有意思的是,此前有传闻称阿里巴巴将低价出售美团股份,但最终被王兴予以否认。在此轮融资投资名单中,阿里巴巴也并未出现。
美团大众点评的资本路
合并之前,美团曾进行到5轮融资,D轮融资额为7亿美元,重要投资方有红杉资本、阿里巴巴等;而大众点评则进行了6 轮融资,2015年4月进行Pre-IPO融资,金额为8.5亿美元,投资方为腾讯、小米、万达、复兴等等。
在去年7月的虎嗅F&M创新节上,面对外界的猜想,
张涛曾明确表示,“有别于滴滴和快的两家在商业模式上高度重合,对市场的理解较为一致。而大众点评与美团则在看法和做法上有很大分歧,并且这些分歧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表面上,大众与美团都不想再在行业里狂烧钱,角逐一二,从而选择合并。
但在背后,合并的主导却是美团的王兴。
有别于饿了么抱紧阿里大腿,尽管美团也拿了阿里的钱,却始终坚持独立发展,要做BAT之外的第四个巨人。
但美团的融资之路也走的颇为不顺,2015年下半年,美团屡屡曝出E轮融资不顺的消息。
公司的估值从最早的150亿美元,一度下调到100亿美元。
这个时候的王兴与其背后数轮投资人都很灼心,从而选择并购大众点评成为了最经济适宜的出路。
一方面,合并之后的新美大谈起融资来也更加顺遂。
另外一方面,背后的投资人也能寻求最好的退出路径。
2015年10月,美团宣布与大众点评合并,双方采取5:5的换股方式,致力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O2O平台。
在双方的内部信中,张涛与王兴均表示合并后的新公司将采取Co CEO制度,但其后网上又爆出张涛泪洒的照片,合并之后的磨合期以大众点评CEO张涛“体面离场”而画上句号。
2015年1月18日,美团对外确认完成33亿美元新融资,且所有融资金额已经到账。
本轮融资打破的纪录有:打破滴滴快滴融资30亿美元的纪录;打破未上市公司的融资纪录。
目前,该轮融资的投资方尚不明确,据已有信息,腾讯曾承诺增资,美团点评的共同投资人红杉资本也承诺继续跟投。
解决了资本的问题,但还有N多问题没解决
合并之后,迅速完成巨额融资的新美大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
目前来看,大众点评与美团的合并先是为了解决烧钱的问题,但还有无数的问题需要他们面对:比如如何面对百度糯米,如何面对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成立的新口碑?
未来,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旧有的烧钱策略会不会被重新唤起?
要知道,仅仅就新口碑就够让人头疼的了,通过支付宝从线下逆袭到线上的方式,使得新口碑的获客成本极低,且用户黏性极强。
这种即买即用的使用模式相比传统的团购带给用户的体验还更好,数据显示,新口碑上线不到50天即获得100万笔交易量。
正如此前张涛所说的那样,大众点评与美团无论是在想法还是做法上都差异很多,尽管最终大众系系数离场,但是内部整合还并未结束。
合并后,新美大开设了平台事业群与到店综合事业群,分别由阿里系、腾讯系出身的原大众点评总裁郑志昊与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负责。
而美团系全面掌控其他核心事业群,例如美团COO干嘉伟负责到店餐饮事业群、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负责外卖配送事业群、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负责酒店旅游事业群、美团高级副总裁沈丽负责猫眼电影子公司。
总结来说,新美大要做实业内老大的路还长着:
首先,吃掉了一个大众点评,回头一看,领域内还是高手如云;
其次,如何将低价值的屌丝客户进行价值提升,从而做起中产阶级的生意?
第三,在扩张细分领域的同时(酒店、电影娱乐业务等),将这些领域做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