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访谈 | 「 车来了精准实时公交」:累计融资5000余万美金的出行小程序(035期)
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实时公交查询领域的领跑者
车来了作为最早深入公共交通实时查询领域的企业,率先实现了将「 公交车到站时间」和「公交车到站距离」可视化,有效地缓解了用户等车焦虑和等待时间过长等痛点问题。用户通过车来了小程序或APP可获得相关线路的精准实时信息,包括车辆在途的公交实时路况,以及到站信息。至今,车来了共计融资5000余万美金,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宽带资本、弘道资本等投资机构;其创业之初,就获得了雷军、徐小平、袁岳等人的数百万天使投资,著名天使投资人雷军更认为「 车来了」解决了公交出行的「硬需求」。
「 车来了精准实时公交」
建设全国智慧城市
背靠微信生态,发力小程序
灯妹儿:您何时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带领团队将产品服务范围拓展至小程序领域的?
宋晓天(COO):2016年微信小程序开放,我们是第一批被邀请的企业用户,当时团队就已决定入驻小程序。
原因有二:第一,车来了是一个服务大众的平台,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符合微信链接人和工具的定义。公交属于公共出行中体量最大的一部分,中国每天有2~3亿人次乘坐公交,我相信这些人大多也是微信用户,所以为了服务更多的用户,车来了选择入驻微信小程序平台;第二,车来了也契合小程序生态的另一个属性,即线下链接线上。具体来说,用户去坐公交车,等车的时候不知道车在什么地方,我们车来了就把车辆位置信息提供给他,提供这样的功能去解决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他的公共出行体验,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契合小程序从线下到线上的这么一个产品。
灯妹儿:当我们决心拓展小程序渠道的时候,APP发展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宋晓天(COO:目前车来了的整体用户超过8000万,在2016年入住小程序时也已经有一定的体量了,但是不管APP和小程序作为不同的平台有什么不一样,但车来了公司整体的服务能力是同样的,通俗来讲车来了是一个云端的互联网数据服务公司,所以不论是APP还是小程序,我们都会提供同样的服务能力给到用户。
车来了团队始终站在用户方努力工作
目前,我们业务已经覆盖了近100个城市,同时整体的留存和活跃是非常高的,其实事实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针对公交出行用户,他们对实时公交查询是一种每天都要发生的、频次很高的行为,这一点体现在APP或者小程序上都是一样的。
灯妹儿:团队开发小程序的逻辑肯定跟开发APP的逻辑不一样,那您在带领团队开发小程序时,有没有加入一些新的产品逻辑?
宋晓天(COO):类比来说,IOS跟安卓肯定不一样,二者的交互也不相同,所以面对小程序团队确实花了蛮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探索。
其中比较显著的两个特性分别是连接能力和传播能力。连接能力是讲小程序之间可以互相跳转,但从APP调用另一个APP用户的使用体验就会很差,所以借助小程序的连接性,我们可以连接更多的业务场景,满足用户的延伸需求。
比如说公交用户并不只是等车,他上车之后也会有一系列的需求。车来了就可以跟其它小程序,一起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小程序中间的跳转柔性的引导用户,解决用户多类的需求。这点开发逻辑跟APP肯定是不一样的。
那传播能力则是基于微信用户之间的影响力。有两个背景数据:一是我们APP的用户来源中近70%来自于用户口碑推荐;二是目前每天公交出行人群近乎3亿人次,而我们的日活只有700万,那么说明有很多的潜在用户还不知道我们,所以我们刚好可以利用微信这样一个国民级应用的传播能力,将我们的服务传递给更多的用户。那从技术上来讲小程序的分享能力,一键关注能力很强。
车来了联合创始人&COO对小程序的发展很是看好
再比如说后期微信小程序要建议大家做插件,我们也会思考能不能做一些属于公众服务的插件,给到其他小程序产品,让他把服务提供给更多的用户。这也将会是基于小程序本身的能力做出的产品。
拥抱变化,求同存异
灯妹儿:您刚才有提到说有一个延伸的场景比如说用户乘车过程当中,这个可以跟其他一些小程序公共服务类的合作,现在有这种业务场景吗?
宋晓天(COO):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合作开始开展了,比如说资讯,因为出行中大家肯定享受资讯多一点,尤其碎片化时间。当然也有一些娱乐类我们也在谈。
灯妹儿:那主要的方向还是公共服务类的,跟这类的小程序合作重叠比较多是吗?
宋晓天(COO):我们从根本还是会契合用户的需求,因为我们不断的在思考,也不断的在分析用户的需求,目前从用户的使用场景来看,我们的用户群蛮规律的,俗话讲就是通勤人群。
每天早上上班,每天晚上下班,,等车上车,那在这个场景中,他的需求是什么?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服务,我们把此类服务柔性引导提供给到用户,而且我可以一年365天都引导他,了解并习惯这个场景,具体的提供方式可能像你刚才讲这一类吧,但我们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探讨和合作。
车来了团队开会讨论产品内容
灯妹儿:做了小程序之后我们APP的下载量注册量有明显的下降吗?有没有说APP的活跃度就会降低?
宋晓天(COO):说实话,之前,团队都有潜在的担心,但从目前事实结果来看担心是多余的,二者之间反而相辅相成,有所促进。
通过后台数据我们发现小程序用户和APP用户虽然有一定的重叠,但深入观察会发现是两类不同的人群:一类是轻度用户,这类用户不希望手机内存有太多客户端,那小程序小而轻的特性刚好符合他们的需求;第二类则是重度也是核心用户,他们在长期的公交出行中希望有一些重度的服务内容,甚至有一些定制化的服务,他们会选择APP这样的服务方式。
所以综合来看小程序与APP两者之间是有链接的,而且有互动的,并且我们长期看好它们这种互相的配合。
灯妹儿:相对于APP的运营,车来了小程序的打法在侧重点会有什么不同吗?
宋晓天(COO):我们的出发点就是服务用户,所以无论是APP或是小程序对我们来讲都是触达用户的一个手段,核心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用户公共出行的体验。
但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小程序的打法:第一,我们的核心能力是可以契合小程序生态需求的,小程序的触手可及,即用即走特性。第二点是我们的场景具备一些独特性,这也是我们能够良好的活跃在微信小程序生态的原因,我们活跃用户的留存率在50%以上,这是车来了的通勤服务属性决定的,也是我们特别不同的一个点;第三,小程序生态具有特殊的一点——传播性,我们的服务口碑一直很好,借助生态传播能力,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容易的服务更多的用户群体。
第四,它的链接功能可以帮助车来了与其他的服务方进行合作,满足用户更多的场景需求。所以回过头来讲我们看微信小程序渠道和APP渠道其实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会随着小程序不断开放的功能相应的做些运营政策的调整,但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不会改变。
车来了团队户外团建
所以回过头来讲我们看微信小程序渠道和APP渠道其实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会随着小程序不断开放的功能相应的做些运营政策的调整,但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不会改变。
用「 初心」把关用户服务
灯妹儿:车来了小程序上线时用户的反馈如何?团队有采取一些方法去拓展用户吗?
宋晓天(COO):用户反馈是我们一直最关注的。作为一个数据服务公司,我们的核心就是我们的服务质量,所以从小程序上线第一天开始,我们已经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建立了我们的服务能力,用户可能会针对微信平台有一些新的需求,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整体的用户服务反馈是良好的。
灯妹儿:小程序毕竟是新的渠道,那会不会就是说在我们选择覆盖的城市时会从车流、人流有一套我们自己的筛选标准?
宋晓天(COO):总体来讲,我们是一个云服务体系,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没有什么差别。就是APP用户能享受的服务、支持的城市,小程序也是完全一样的。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前端,但公司后端的能力是一样的。
灯妹儿:因为APP现在已经做到其它的业务场景,小程序以后会考虑再提供一些其它的服务吗?
宋晓天(COO):我们还是会围绕用户需求去思考,同时我们会最大限度的去跟第三方合作,因为合作是一种效率更高,或者可能服务质量更高方式。
灯妹儿:现在小程序团队有做任何盈利接口吗?
宋晓天(COO):我们也在做一些尝试,这个事为什么不做呢,肯定的。因为比如说微信小程序的广告,我们也是第一批内测用户,所以我们也会积极尝试广告的状况,反正这些能够商业化的方案,只要不影响用户体验前提下,我们都可以去尝试。
灯妹儿:您对未来小程序公共服务类这方面的发展怎么看?
宋晓天(COO):还是以车来了为例,逻辑上它的使用频率更高,我们可以看到用户的满意度,以用户主动查找来判断,用户在小程序生态对车来了满意度很高。
其实在我们看来,公交等公共出行应该是未来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网约车等出行方式并不能解决拥堵问题,而过多的私家车可能会加重城市的拥堵,拥堵导致整个出行体验很差影响出行。能够更好的缓解拥堵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我们还是很看好这方面的发展。
车来了团队在户外团建
灯妹儿:还有目前车来了运营的数据怎样呢?以覆盖城市,准确率和日活来看?下一步您在小程序方面的规划是?
宋晓天(COO):我们目前覆盖近100个城市,准确率要看具体的城市数据质量,如果基础数据没有大问题的话,可以达到97%左右,比如天津。目前我们的日活是700万。
我们的规划要看整体的环境变化才能确定,从我们本身来讲,是一定要服务好公交出行用户,提高用户公交出行体验,这是我们的大战略,然后再根据小程序这样前端的渠道,利用它的链接能力、分享能力,去做用户场景的延伸。
写在最后
非常感谢车来了联合创始人&COO宋总接受阿拉丁的采访,作为一个始终站在用户角度,将用户出行体验放在的第一位的企业,希望未来车来了善用自身领先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帮助更多城市加强公交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线网,为建设更多公交优先城市、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出一份力,为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独家小程序游戏 TOP50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