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漂亮融资顺利的公司因何而死:一些关于增长本质的思考 | 红沙发深度
↑ 时长:12′08″,体积:35MB
陈金洲,金数据创始人,ThoughtWorks中国产品负责人。
背景
金数据是一款表单设计和数据收集工具,可用来设计表单,制作在线问卷调查,组织聚会,询问意见,整理团队数据资料,获得产品反馈等。金数据于2012年12月正式上线,目前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SaaS级在线表单工具。2015年11月金数据加入精硕世纪科技(北京)有限公司(AdMaster),成为旗下产品线之一。
在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小编想在这里先和大家聊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公司的增长?
其实在红沙发过往分享的内容中,对「如何进行公司增长」有过不少的详细介绍与实操案例。但今天的这篇分享,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谈到对增长的看法,在小编看来,本期更像是对增长本质的一些思考。
小编在开头抛出的问题,其实又可以拆成两个小问题: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增长?努力驱动公司增长,是为了什么?
诸位创业者请扪心自问,你眼中的所谓增长,是不是早已与「做出看起来最漂亮的数据」划了等号?努力让数据看着漂亮,是不是为了可以讲个好故事给VC和媒体听,顺利融到下一轮?
可是那然后呢?“一轮接一轮地融下去直到世界的尽头”显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一家数据看着不错、融资也很顺利的公司突然倒下,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其背后的真实原因,真的仅仅就是投资人跳票那么简单粗暴吗?其实任何一家创业的公司的出路无非三种:要么自身实现商业闭环,雪球越滚越大,甚至上市可期;要么虽然变现维艰,但作为大公司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被并购;最后一种则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而想要玩出前两种结局的攻略也很简单,要么赚钱,要么值钱。在本期金数据创始人陈金洲的分享中,他结合SaaS领域对增长和商业本质的理解,希望能给无论所处的是哪一个行业的你,都带来启发。
如何正确找到驱动企业增长的KPI?
- 只有1-2个指标真正代表企业的成长,企业成长和KPI的累计值无关
- 比较好的公司,平均周增长率大概5%-7%
- 用户量可能是衡量企业成长性最大的一个陷阱
SaaS应用的三个关键KPI是什么?
- 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获取更多用户、以尽可能强的方式留下客户、然后在留存客户上盈利
- 很多创业者非常关注客户获取这部分,却很少关注后面的客户留存和盈利
- 最好企业的留存不过65%,客户流失率上升2%营收就下降25%
增长KPI背后代表的是怎样的商业本质?
- 留存率高就是你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他留存的时候越长才是最经济有效的商业模式。
- 传统软件销售一般搞定CIO/CTO就完事了,但是对SaaS而言则需要持续服务好用户。
- LTV(Life Time Value)一定要大于CAC(Customer Acquiring Cost),用户的MRR(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才是你真正的收入。
- 尊重这些跟商业本质接近的指标,才是我们关注增长最重要的事。
延伸阅读:
如何驱动公司快速成长:寻找价值+更多迭代+核心目标 by 穿衣助手 顾莹樱
「相信媒体」会将你的公司引入危险之地 by Teambition 齐俊元
看了几本Growth Hacker的书,你就以为自己懂Growth了吗?by GrowingIO 张溪梦
附全文
衡量增长,首先要找对那个关键数字
Paul Graham写的一篇文章叫 Startup=Growth,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个观点:如果我们把这个横轴当作我们创业所需要的时间,纵轴当作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不管这个指标是什么,在你的公司和产品里面,一定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个指标,能真正代表你这个企业的成长,这些指标跟你的累计值毫无关系。
比如你总共累计用户有一千万一个亿,或者你类似的PV、UV有多少毫无关系,你累计的这个用户量多少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创业的特点在于这条斜线它会有多陡。
所以对于创业者而言的话,你首先需要找到的是你的基准是什么样子的,到底是营收还是你的新增用户量、还是你的日活跃还是留存、还是你的人均日交易的数量等等。一定不会特别特别多,可能只有那么一两个指标对你来说是最关键的,然后识别了这个指标之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你可以把这个表格打印出来,按周为单位把它挂在墙上。比如上一周我们定出来的指标是营收,上一周挣了一万块钱到下一周的时候是一万五,那么周增长是50%,你能不能要保持这个速率往前走。按照YC的说法,很多做的比较好的公司他的周增长大概是在5%到7%之间,能做到10%以上是非常神奇的事情了。
对于我们金数据而言,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该看什么样的数据。我们看UV,看PV,看用户数的section,看用户创建的表单数量,看用户数等等。我们发现用户量这个故事看起来最舒服,于是我们把用户量来说事。事实上就以金数据而言,它的总用户量真的是衡量业务最好的方式么?它也许不是。对表单这个领域而言,也许应该是每个用户创建的表单数量,或者说平均每个表单它所收集数据的数量。
一定是有一两个数字来衡量你这个企业,或者这个产品到底是不是成功的。然而用户量很有可能是最大的一个陷阱,把这个增长当做是不可改变的约束之后,就会发现真的很难非常难。为什么难呢?难就难在你需要保持这个斜率一直朝上走。你想象一下,比如说你做营收而言,你的目标是做到一年一个亿的营收。你现在一个月是50万,你要保持5%的速度往前走,每周5%往前走到年底你一个月就会拿到500万这样一个量。但是如果有一个月没做好,抖动一下下去了,接下来想补回来就很困难了,所以这是对于创业来说挑战最大的事情。
关注留存和盈利,会让你离商业本质更近
理解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约束之后,再看看我们的SaaS应用。SaaS应用其实关键就三个点:客户获取、客户留存和盈利。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获得尽可能多的用户,然后以尽可能强的方式让用户留下来,然后客户留存并盈利。
客户获取这块是能看到的东西,大家也比较喜欢拿这个说事。比如说我今天拿到多少用户,100万1000万用户等等,但这都是没什么用的。
最关键的是后面两个:客户留存和盈利这两个部分。非常尴尬的是到现在为止,这两件事情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现在见到的最好的留存,也不过大概是65%以上。而且达到这样的规模也是付出了相当多的代价的,比如说组建了一个很大的客户团队,帮助他们去打电话,或者通过各种方式让用户留下来。
留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一个SaaS应用你流失率提升2%,你的营收就会降低25%,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个事情。针对这个客户去盈利也是很难的事情,很多产品只是叫好不叫座,产品真的非常好非常棒,但是一看营收惨不忍睹,一个月只有几万几十万的收入,根本对不起他这么多的投资和团队。
然后展开来说,基本上就是AARRR的模型,Acquisition Activation Retention Revenue Referral。这是说对一个SaaS产品或一个基本产品来说,它应该产生一个正向的循环。遗憾的是有很多的创业者,尤其是刚开始做创业的,和刚开始做产品的,非常关注客户的获取这部分,也喜欢拿这个来说事,喜欢说“我们有多少用户,多少人知道这个东西,用这个东西”,但是后面这部分有关于商业本质的东西却很少有人注意。
想象一下你开家餐馆,你会仅仅追求这家餐馆第一天来了1000人吃饭,然后第二天没有人了。第二天的时候你再去追求另外1000人,第三天的时候再去追求第三个1000人么?你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你肯定希望能够有回头客对不对?这是商业的本质。
对于一个SaaS应用而言,对一个产品而言,也应该遵循这个商业的本质。但是我们在资本的驱动下,还有我们大多数创业者的本身,对于商业的考虑其实不是特别够。我们如果说把创业者的思维反过来,从一开始就注意客户的留存、客户的盈利这方面,实际上情况会好很多。也许一开始会觉得比较慢,或者说增长比较慢,被别人看不起也不被报道,但事实上如果你一开始就注意这些东西,会最大的程度节约你的开支。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创业团队里面除了IT程序员的支出是第一大成本之外,第二大成本一定是客户获取方面的。你要组建你的团队,开一个如此巨大的会。我们也经常做这个事情,我们每个月都会到不同的地方去开一个小型俱乐部,我们自己的用户会聚到一起分享用法。所以第二大成本就是市场获取用户的费用,甚至你会去买一些百度关键字。
如果你一开始就把留存放在考虑里,你会特别注意客户的质量和你业务的粘合程度,那留存率高就是因为你一开始就抓住了用户的痛点,然后他的留存时间就越长。对于一个商业而言,我认为这才是最佳的经济有效的方式,和真正做生意的方式。
那些应被尊重的增长指标
对于SaaS而言我们也看到一些指标,这些指标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对于一个SaaS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其它产品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LTV和CAC。
LTV是指life time value,是一个客户在你这边总共停留的时间内产生的总价值。比如说一个客户在你这儿待两年,两年之后他走了,这个用户的LTV就是他的一个月给你付的钱乘24个月,就这么多而已。
然后CAC是获取这个用户所产生的成本。有一个基本的公式就是说你的LTV肯定要大于CAC,就是从这个用户上赚的钱肯定比获取这个用户支付的成本要多。遗憾的是不管是财务工具,还是很多创业团队,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些相关的财务数据。
第二个就是MRR,就是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就是每个月它所产生的收入。一个用户在你这儿交了一万块钱,这一万块钱不是你的,除以12个月或者24个月这个钱才是你的,需要注意这个收入情况。
对于SaaS用户而言,这对运营者产生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过去传统软件的销售,一般把CIO、CTO搞定就完事了。在下一个财年的时候再去聊一聊,请他吃个饭想办法签个单就又可以搞定了。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对SaaS而言,用户有更多的机会去迁移,这个月不好用下个月就换别人了,这个对产品质量、客户服务产生了比较大的挑战。
第三个就是你的流失和平均每个帐户的营收。这些指标是作为做SaaS应用应关注的指标,这些指标不会以任何媒体或VC的意志而转移。
对创业者而言,尊重这些跟商业本质接近的指标,才是关注增长最重要的事情。我并不是说关注用户量不对,比如说对于一个买东西,或者是社交产品的话,活跃用户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找到最关键的指标后,你要定一个目标。如果说定到今年增长达到十倍,意味着你每周增长5%,这就是事实。如果你达不到5%,只有2%,就达不到十倍的增长。或者你运气很好达到7%,或者你这个礼拜达到10%,但下个礼拜达不到,会看到这根线的变化。把这根线打印到公司的墙上画一个图,就是我希望年底的时候达到这么多用户,我现在在这个位置,我希望增长这根曲线。把实际的线画出来以后,你会发现你的业务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看的很清楚,这是我看来,对创业者最大的一个约束。
也许我们可以跟VC去谈,跟媒体去谈,说我们今年增长了十倍二十倍一百倍两百倍,这种故事我们也可以去讲,因为大家都喜欢好消息,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数据都是虚的。但是你想做一个成功的商业最基本的公式就是,你的营收应大于支出。对创业者而言,这个时间可以延后一点,但不管怎么样,你无法脱离这个商业的本质而存在。所以我认为增长的根本就在于,我们要专注于关键的指标,全力以赴地去达成。因为这种关键指标它已经定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约束,作为创业者你一定要知道,什么才是衡量你这个产品成功最有效的方式。
合作小伙伴
华兴逐鹿X 华兴阿尔法 Coding Ping++ 奇点机智
中国移动开发者俱乐部 IT高管会 iTalk沙龙 SmallTalk
真驿站 京东众创学院 以太 方创资本 零一创投
IDG资本 ZhenTalk InnoSpace PMCamp UCloud
GameLook SegmentFault GirlUp OneAPM
新浪创业课 接力成长营 常青藤论坛 苏河汇
微链 亿欧网 触宝大咖吧 天使茶馆 DBRC
HUB同学会 易创课堂 O盟 IT桔子 拓扑社
微软创投加速器 氪空间 联合创业办公社 桔子空间
3W空间 腾讯众创空间 太库 XNode 优客工场
红沙发 RedCouch
我们纪录时代的创造者
分享互联网创业的经验、新知与思想
科技不息,分享不止
微信号 RC4Startup
点击右上角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