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拾光”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穆棉资本担任首席财务顾问 | 穆棉交易




非常感谢穆棉资本在融资中的帮助。对穆棉的第一印象是专注,哪怕消费投资遇冷,依然笃信并专注服务消费科技企业融资,而专注带来的是对企业非常专业的支持和建议。随着时间推移,最深的感触还是真诚的陪伴,愿意陪伴企业一起成长,做长期主义决策。

未名拾光创始人兼CEO,赵亚冉



国内生物制造领域企业「浙江未名拾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系列融资,本系列轮由欧莱雅集团与纳爱斯集团共同战略投资,华泰紫金联合领投,穆棉资本担任首席财务顾问,并将继续推动系列加轮融资。此次融资标志着公司在生物活性材料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再获国际巨头认可,未名拾光持续与穆棉大消费领域产业客户深度战略合作,穆棉资本亦将为未名多元应用的消费产品延展持续提供支持与服务。


与此同时,未名拾光与欧莱雅集团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创新生物活性成分,并推动其规模化生产以及采用低碳生物制造技术开发化妆品原料。


图形用户界面, 网站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成立于2021年的未名拾光,是一家专注于消费级生物活性材料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的生物科技公司,由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四位博士——赵亚冉、陈家悦、李羽帆和林晓媚联合创立。公司以创新生物合成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开发消费级应用原材料及新型医美产品,通过挖掘高价值生物活性成分,并依托下一代生物合成技术实现生物活性材料的低碳制造生产,为下游客户提供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原料解决方案。


descript

生物材料创新方面,截至目前,未名拾光现已有158个原料通过国家平台的认证。近期,其还利用植物愈伤组织技术成功完成了昙花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的新原料备案(国妆原备字20250033)与传统植提工艺相比,植物愈伤组织技术的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突破珍稀植物资源限制、以单细胞层面操纵植物成分生产效率更高、在智能化工厂中合成产物稳定性更强等方面。未名拾光创始人兼CEO赵亚冉介绍,这也是公司完成的首个基于植物愈伤组织技术开发的新原料备案。在此之前,由于原料端对于愈伤组织培养技术的把控尚不成熟,难以从提取物中复杂的活性成分(如多肽、萜类)中明确关键功效物质等原因,国内针对愈伤组织提取物新原料进行的申报备案寥寥无几。


在该原料的开发上,未名拾光研发团队首先从云南夜灵花花瓣切口上获取愈伤组织,随后通过专有高通量微液滴技术获取的诱导方案,建立起夜灵花细胞培养体系,从而萃取出昙花愈伤组织提取物,并通过冷冻干燥封存活性,维持住活性成分的最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AI与生物技术融合方面,过去几年,未名拾光的原料发现、原料评价和原料生产环节都已充分与AI相结合。以基础的原料评价环节为例,传统通过对化合物进行功能测试实验的方法,单次测试十万数量级的化合物库的费用就可达到数十万元。对于原料库量更大,且更重视成本控制的化妆品行业而言,颇为难以接受。


针对此,未名拾光的原料评价平台采用了AI功效实验替代传统的细胞和动物模型,极大提高了生物活性物分子的筛选效率,可以一日内完成功效实验,同时降低了实验成本此外,AI指导的人工仿生设计可以绕过低效高成本的生物湿实验,获得超越自然界的分子材料;IT+BT干湿结合则有效缩短了原料开发周期,快速响应行业的需求。从结果上看,公司可实现一次性完成100万个原料评价与筛选,并将基于特定靶点的活性物筛选和特定原料的合成、量产周期压缩至10个月内。


未名拾光联合创始人陈家悦表示,当前,行业内专注于AI的公司大多为数学和计算机背景,缺乏对生物学的理解。而专注于生物科技的企业,则往往会忽视AI的作用,且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我们兼具这两种能力,并成功将其商业化。


针对此次战略融资,赵亚冉聚美丽正是基于AI+生物材料创新两大战略方向,欧莱雅和纳爱斯才选择了我们;当然这个方向还有很多优秀的科创企业,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从生物活性材料的发现、评价及量产全流程,做到更高效且更可持续


欧莱雅集团全球副CEO兼研发、创新与科技负责人Barbara Lavernos也对此表示,未名拾光构建的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化研发生态,完美契合欧莱雅绿色科学战略。这不仅仅是一项资本合作,更是科学与创新的深度融合。我们期待通过双方的联合研究,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具突破性且可持续的美妆解决方案。


赵亚冉认为,未名拾光短期能获得融资主要靠两件事情,一是创新,二是交付作为从学术界出来创业的团队,能拿到第一笔融资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做极致创新的事情。而能拿到多轮融资,则是因为商业化交付做得好


创新方面,未名拾光的优势是搭建了一个真正系统化解决行业问题的平台。当前,未名拾光已搭建起七大研发平台,覆盖原料发现、原料评价、原料生产/量产三大模块


这种从发现到生产的端到端研发能力是非常稀缺的,多数行业公司只能完成其中的一块业务,而未名拾光从原料发现(全球最大生物活性物数据库),到原料评价(首创的基于人体的经皮渗透拉曼光谱测试方法),再到可持续生产(植物愈伤组织绿色生物制造)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纳爱斯集团董事、副总裁兼技术创新部总监何一波如是说道。


材料发现平台板块,未名拾光构建了全球最大的生物活性物库,涵盖植物、微生物与动物来源的约300亿生物活性分子数据,并引入AI算法实现靶向筛选,显著提高了生物活性物分子的筛选效率。


descript

未名拾光的百亿级生物活性物数据库示意图

材料评价板块,为解决功效评价一致性的问题,未名拾光设计并开发了两套评价平台:其一是基于AI的组学评价体系,主要用于解决化妆品原料在个别基因与全基因组中功效表现不一致的问题;其二是拉曼光谱测试平台,主要解决离体皮肤与在体皮肤透皮吸收一致性的问题。


descript

未名拾光的多组学评价体系示意图

材料生产/量产板块,未名拾光已经建立了行业最全的多维生物合成平台。除了最常见的微生物细胞,还囊括了植物愈伤组织、永生细胞系、Cell-Free(无细胞合成)等多维的生物合成体系。


descript

未名生物的生物量产与优化系统

可见,未名拾光全场景的技术平台和多维度的研究能力,完美契合了头部美妆集团从材料发现、材料创新、检测到生产的全流程需求,为化妆品原料商与品牌之间的合作树立了优质范本。


不仅要创新,商业化交付也很重要。如果新原料无法生产,那么创新就毫无意义。赵亚冉如是说道,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要把创新的想法落到实处,为B端客户提供相对完整的解决方案。


而未名拾光优异的商业化交付模式,主要体现在护肤原料、医疗器械、功能性食品原料等业务多元化与全球化布局上。


在化妆品原料业务方面,拿前文提到的植物愈伤组织技术来说,未名拾光已经成功实现了相关新原料的产业化落地,且据赵亚冉透露,其为珀莱雅、Off&Relax、上海家化等客户定制化开发的抗氧化、调节皮肤微生态、美白等不同功效的植物愈伤组织原料,也将陆续获批上市。


且以胶原蛋白产品为例,未名拾光的新型原料Time-COL17™也已实现量产和市场拓展。据了解,该产品在保留17型胶原蛋白关键活性的同时使其可以通过护肤途径吸收,极大地拓展了下游护肤品牌的应用场景和产品形态。


descript

未名拾光微信公众号

在医疗器械业务方面,未名拾光在苏州投建的GMP级工厂已于2023年获批二类医疗器械资质,并推出胶原蛋白填充剂等医美产品,除了胶原蛋白,未名拾光在医疗器械方面也在推进其他相关的蛋白产品,包括弹性蛋白、纤连蛋白、丝素蛋白等


未名拾光的业务范畴也正从化妆品原料、医疗器械拓展至功能性食品原料领域,譬如,在此方向上,其开发的天山雪莲花蕊愈伤组织提取物就即将上市。


此外,未名拾光近期已推出旗下细胞级抗衰医美品牌光原昕生,重新定义肌肤新生,承接未名拾光在胶原蛋白材料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光原昕生作为其孵化的科技创新型医美品牌,将这一技术优势延伸至抗衰领域,开创性地提出了"细胞级抗衰"的全新解决方案,其核心成分重组17型胶原蛋白,正是未名拾光实验室创新研发的"拾光胶原"系列中的代表性成果。


图片

依托AI+生物技术平台,未名拾光成功研发了具有突破性的新一代重组胶原蛋白——拾光胶原。医用生物材料的发展往往呈现明显的代际特征,正如玻尿酸从动物提取发展到微生物发酵,再到分子结构定制化的第三代产品,胶原蛋白也经历了类似的升级路径。第一代动物源胶原存在免疫风险,第二代重组胶原虽解决了人源化问题,但仍存在显著的技术局限:其仅能表达单体形式的胶原蛋白,即便通过人工手段构建三维结构,也因缺乏天然的自组装特性而无法形成有效的支撑性能;更重要的是,这类产品仅完成了基础的结构仿生,无法复现天然胶原蛋白的关键功能特征,如细胞识别位点和生物活性信号传导等功能域。


图片

拾光胶原的突破性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通过VEMINSYN生物智造平台实现了分子结构大小的精准编程,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定制从纳米级短肽到宏观级纤维的全尺度胶原结构;其次,完整保留了天然胶原的自组装特性,使材料能够自发形成具有特定力学性能的高级结构;最重要的是,通过AI技术精准识别功能域,实现了从单纯的结构仿生到完整功能仿生的跨越。这些创新使产品在支撑性、生物活性和应用多样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为医美和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图片

而在全球化布局层面,未名拾光正在搭建国际化团队,覆盖欧美、东南亚等市场,并完善全球法规合规体系。目前,未名拾光已与科斯美诗、莹特丽等全球头部代工厂合作,助力本土品牌出海的同时,直接服务国际品牌。公司明确指出本轮融资的主要投资方向,即用于推进未名拾光未来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得益于全链条创新平台和完整的商业化交付,未名拾光与国内外头部美妆集团的战略合作也越来越多,目前其已是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等国外头部美妆集团,以及珀莱雅、华熙生物、上海家化、环亚集团等国内知名美妆企业的上游原料供应商。


成立之初,未名拾光就确立了护肤原料医美产品食品原料三步走战略,即先通过护肤原料业务产生现金流,并积累C端用户口碑;紧接着,医美产品线拿证进入壁垒和利润更高的领域;最后,通过技术迭代和产业化升级逐步进军其它消费医疗领域,成为全球蛋白类生物材料的主要原料商。


赵亚冉表示,我们目前正处于第二步,沿着业务多元化维度发展。在化妆品原料业务方面,未名拾光已服务国内外头部品牌,初步建立了基本盘业务,并持续保持增长;在医疗器械业务方面,未名拾光用于医疗器械生产的GMP级工厂已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也陆续获得了多张医疗器械证件,不断丰富二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矩阵。未来,未名拾光还会持续向功能性食品原料方向深耕。


除了业务多元化,未名拾光的下一步,是进行市场渠道开拓,即全球化扩展。希望中国生产的原料能服务到全球消费者,而不仅仅是中国消费者,进而推动中国原料站上全球舞台。


对于行业来说,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正如未名拾光令欧莱雅等巨头躬身入局所示——国货自信的终极答案,藏在对技术的敬畏、对创新的坚持,以及对全球市场的无畏探索中。当更多中国企业以长期主义者的姿态深持续深耕,中国美妆的全球话语权,必将从愿景照进现实。


关于美次方:


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投资公司,于20225月由全球及中国第一大美妆集团——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首次投资成立,其也是集团首个除总部外单个市场设立的投资公司。美次方的核心宗旨是投资未来之美,通过与更多中国美相关产业的合作伙伴和人才合作,培育出具有前瞻性的创新业务以及美妆科技解决方案并帮助其落地,为中国开放式创新生态圈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引领中国美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美次方目前已对多个有潜力的创新初创企业和本土美妆品牌进行投资,包括杉海创新和观夏。美次方的五大投资领域:新一代美妆品牌,新数字消费体验,先进供应链技术,未来科学,可持续发展。


关于华泰金斯瑞


华泰金斯瑞基金由华泰紫金和金斯瑞共同组建。华泰紫金是华泰证券(601688.SH)旗下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依托华泰证券全业务链优势,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资本服务。公司管理规模超600亿元,旗下拥有PEM&AFOF、产业等多支基金。


金斯瑞生物科技(HK.1548)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发与生产服务商。植根于坚实的DNA合成技术,金斯瑞现已建立四大主要业务单元:生命科学服务及产品业务、生物制剂合约开发及生产(CDMO)业务、生物合成产品业务及细胞疗法业务。金斯瑞业务运营范围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20余万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


作者:沐沐

来源:聚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