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德勤中国:审计壁垒内外的高成长企业路线 以服务投资

  10月底,德勤中国年度重头戏——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评选在深圳揭晓,2014年是这一项目10周年,这份榜单也是德勤在中国市场走中小企业路线的写照。

  在国内审计市场,四大历来在IPO项目上优势巨大,得益于最早进行高成长企业战略布局,德勤在此领域的数据颇为惊人。根据较早前的官方数据,从2005年至2010年中,德勤在中国企业赴美IPO审计市场份额中占48%,此外,还为约三成港股公司提供审计服务。

  4年后,在接受投资中国采访时,德勤中国成长企业市场与服务主管合伙人周锦昌并未披露进一步的数据,但他明确的一点是,德勤审计业务更注重服务质量和客户质量。

  中国企业快速成长的红利显然给四大审计和咨询业务带来巨大利润空间和占有率,但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也成为四大会计所不得不承担的信用成本。

  在周锦昌看来,审计本身就是管理风险的业务,自身就具有风险属性,德勤个别审计客户的财务问题被媒体凸显,这是在大基数、大品牌下的正常现象。

  矛头也并非针对德勤一家。后续事态发展显示,包括德勤在内的一众事务所被迫化身为中美监管机构间的一颗棋子,事务所们与SEC的法律交涉也不出意外地出现肥皂剧倾向,至今无果。

  但一切都促使事务所们将转型提上议程,德勤应对下来成绩不错。

  循着周锦昌所说的转变思路,德勤披露的这份审计业务成绩单是几个第一:凤凰医疗,第一家民营医院赴港上市;福寿园,第一家殡葬业上市企业;信达资产,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上市。

  审计业务为四大,为德勤带来的是快速切入发展中国家广阔市场的机会,并快速筑起城墙般的壁垒,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使这些机构被标签化。

  “把德勤定义为单纯的会计师事务所,是错误的,”周锦昌说,德勤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全球年度营收达到325亿美元,审计,只是业务线中的一条。


  审计转型“重质”


  2013年下半年起,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窗口再开,德勤在中概股赴美IPO审计市场中曾多年保持超高占有率,但这次与投资中国的访谈,周锦昌对此态度显然更谨慎。

  最近一年审计IPO项目的确增多了,但周锦昌一再对记者强调的是,增加客户数量不是关键,重点是把控客户质量。他坦言,IPO市场确实曾有一段时间很疯狂,“什么人都找你做(IPO审计)。”

  这种审慎的态度无疑来自那场已经持续数年的跨境博弈,由于东南融通等客户被SEC认定为涉嫌财务欺诈,德勤方面因受中国法律所限拒绝提交审计底稿而成为第一家以《萨班斯法案》为由被起诉的非美审计公司。

  周锦昌认为,由于早年德勤在中概股审计业务中占有率接近50%,客户出现财务瑕疵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但整体比例完全可控。

  德勤并非个案,今年年初,包括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以及安永在内的四大事务所均因类似事件遭到起诉,SEC初步裁定,在美上市公司中,暂停四大中国分公司的审计业务6个月。

  事实上,按照中国法律,未经中国证监会和财经部批准,事务所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会计底稿,这显然超出陷入对弈漩涡中的事务所们的掌控范畴。

  早前中国证监会曾明确表态称,各国证券监管应通过互助机制沟通,并强调拒绝境外监管权延伸到中国。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在不违反国家保密法律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已向SEC提交了4家中概股审计底稿。

  4份底稿,显然并未打通一个通道。德勤方面对此特地组建的律师团队意见也很明确:尊重SEC,但德勤中国首先要遵守注册地政府的法律。并且在上诉之后,四大发布的一份联合声明称,“能够且将继续服务所有客户,不受打扰”。


  矩阵型内部架构


  审计中强调重视客户质量,对于整体品牌,德勤也更希望凸显自己“专业服务机构”形象。德勤,不希望被标签化为“审计机构”。

  在德勤内部,从CEO办公室中划分了两大板块,一是业务板块,提供审计、企业管理咨询、财务咨询、风险管理及税务服务;一是客户、行业与市场战略板块。

  德勤五条业务线是垂直形态,客户、行业与市场战略是横向形态。周锦昌表示,“当客户的需求不是单一服务时,客户、行业与市场战略就会把不同的服务线整合,满足客户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

  举例来说,在客户、行业与市场战略板块下,VC/PE是其中一分支,面对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时,对方的需求不会仅限于审计,项目对接等财务顾问类型的业务也在这个分支范围内。

  客户、行业与市场战略板块下对接客户的过程中,工作第一步是“听”。明确客户需求之后来调动五条业务线中的资源支持,基本业务线五条,但每条都会再细分,客户、行业与市场战略不是单一卖某项服务,它的基础是:客户需求。”

  周锦昌的总结说:德勤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德勤垂直的5大业务条线和横向的客户、行业与市场战略组成一个矩阵型架构,内部呈网状。在高效沟通的前提下,这一看似复杂的内部结构中可以提炼出多元化的产品形态。

  德勤曾为高成长企业推出一款类似“健康体检服务”的专业服务。

  小型企业起步阶段,买不起德勤审计咨询等服务,这类体检服务可以对其进行快速检查,类似医疗中的体检,并最终出具方案:需要资金,由企业融资部介入;需要招聘,有人力咨询服务;成长后,有税务策划改组…

  在周锦昌看来,德勤的服务甚至可以在一个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介入,中小企业成长后,初步可以提供法律,税务,会计服务,上市时有审计,上市后并购有咨询,“如果经营不佳,德勤可以做重组,买壳卖壳,即便破产了,也可以提供清算服务。”


  筑平台 挖行业


  在全球范围内,德勤的业务均是由提供合规性服务逐渐扩展到提供咨询性服务。德勤在1845年初创的时代,业务集中在提供合规性服务,随着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服务慢慢向多元化发展,包括提供商务、税务等各类咨询服务,增值服务的空间越来越大。

  包括德勤在内的四大都在尝试继续拓展咨询性服务,体现为外延式扩张。例如,去年年初,德勤收购了全球知名的策略咨询公司Monitor,此前德勤还曾尝试收购另一竞争对手罗兰贝格,普华永道也吃下了PRTM。

  周锦昌认为,专注于某一项咨询性服务的公司经营风险较大,“在整体经济较好的前提下,客户会买策略咨询产品,这类咨询公司可以生存、发展;但在金融危机时只提供单一咨询服务,公司就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这类公司如能依附四大的平台,安全性会更高。

  几条咨询业务线中,德勤需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其做法是强调服务的行业属性,多数德勤的会计师会持续跟一到两个行业,比如,在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布局较早,包括连续举办十年的VC/PE高尔夫球赛在业内享有不错的号召力,周锦昌兼任德勤中国VC/PE联盟的主管合伙人。

  德勤内部也不乏黑石,KKR等机构出身的合伙人,在周锦昌看来,VC和PE有本质的区别,PE由于对接项目较大,对行业研究认识相对较深,而VC由于体量小项目多,对行业研究很难做到十分深入,“部分VC研究浅,项目多为跟投,德勤可以对这种缺乏研究力的VC机构提供商业尽调服务。

  投资机构决策流程中的工作可代为捉刀,但德勤始终未考虑开展直投业务。归根结底,还在于作为综合服务机构面对的防火墙众多,“比如审计很重视独立性,如果企业也是你投的,就会丧失独立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德勤们在早期领域的布局事实上相当于用服务去“投资”,对高成长企业投入时间和服务,未来有很大机会获得优质客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