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AI领域演讲升级!全球半导体产业策略峰会最新议程;4.国家大基金一期密集减持,二期滚动性投资侧重设备材料领域;5.全球出口管制机制简介-欧盟:以瓦森纳为基础,加强统一性但保留了成员国的惩处权;6.美国接棒欧盟再提PFAS禁令,或冲击半导体供应链;7.隐秘,庞大却又充满活力的二手iPhone市场,谁赢谁输?
1.AI领域演讲升级!全球半导体产业策略峰会最新议程集微网消息,爱集微于4月7日至8日在中国澳门举办的“2023全球半导体产业策略峰会(2023 Global Semiconductor Industry Strategy Summit)”,目前进入最后的加速冲刺阶段。为了回馈对支持本次峰会的现场观众和抵达莲花之城的众多ICT细分赛道龙头企业高管的关注和祈盼,爱集微和众多演讲嘉宾共同协商,拟定出了峰会最新升级版演讲议程。首先,增加对最近风靡全球的ChatGPT和AI芯片算力分析的比重。SemiAnalysis首席分析师Dylan Patel将带来他对ChatGPT大型语言模型 (LLM)的反思性研究,演讲内容还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谷歌经营模式的冲击;Yole Group的CEO Jean-Christophe Eloy则将重点聚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对AI芯片算力、算法未来发展的探讨。其次,半导体产业策略峰会演讲嘉宾将突破研究机构分析师的身份壁垒,全球顶级PCB制造商,奥地利AT&S微电子业务部战略营销和业务发展副总裁Rozalia Beica也将莅临现场,她作为海外一线企业高管代表,将带来以“异构集成与先进互连技术的增长趋势”为主题的精彩分享。首届“2023全球半导体产业策略峰会”(GSISS)不仅将实现爱集微作为全球视野下ICT产业服务之平台意义的“从零到一”的突破,而且将会借助过去几年来集微风会、汽车半导体峰会的成功举办经验,在踔厉奋发、乘势而上中进一步完善会议水准和主题内容,持续升级和深化专业、深度、前瞻、全面等核心竞争力。集微网消息 2023年3月24日,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南芯科技 证券代码:688484)正式开启申购,这也意味着南芯科技将在不久后正式登陆科创板,而资本市场的赋能也将进一步加速南芯科技的成长。公开资料显示,南芯科技于2016年正式运营,是国内领先的模拟和嵌入式芯片设计企业之一。主营业务为模拟与嵌入式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专注于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根据QY Research数据,电源管理IC分立市场去年价值352.8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达到613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8.2%。然而在庞大的市场中,目前欧美大厂仍占据极高的份额,虽然短时间内难以打破这样的局面,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厂商有着非常大的潜力空间。在国内众多厂商当中,南芯科技是国内在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少数能与国际大厂直接竞争并实现高端产品国产替代的公司之一。基于公司过硬的充电技术优势、完善的产品矩阵以及优质的客户体系,南芯科技的营收规模也在迅速成长。根据招股书显示,南芯科技2022年实现营收13.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2.17%;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升。随着疫情政策的变化,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低迷的局面也逐渐开始改善。在此背景下,南芯科技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6,000万元至32,000万元,相较于2022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1.72%至 25.19%。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至4,500万元,与2022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 3,755.05 万元至 5,255.05 万元。南芯科技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取得现在的成绩,首先得益于公司产品团队的强强联合。据集微网了解,南芯科技核心团队均来自国际知名的半导体厂商,平均拥有十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研发团队同时具备销售、品质以及生产管理方面的能力,综合实力突出。尽管实力强劲的核心团队为南芯科技赢得了一个好的开局,但对于南芯科技来说,竞争力本质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层面。成立至今,南芯科技围绕升降压充放电、电荷泵充电以及GaN充电三大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完善的产品矩阵。目前,该公司现有产品已覆盖充电管理芯片(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通用充电管理芯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DC-DC 芯片、AC-DC 芯片、充电协议芯片及锂电管理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电源适配器、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储能电源、电动工具等工业领域及车载领域。在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领域,南芯科技产品架构全、种类多、覆盖功率范围广,能满足终端客户多种需求。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覆盖 2:1、4:1、4:2、6:2 等多种架构,包括集成不同充电协议的产品,截至 2022年末已量产出货产品型号达到 14 款,能够满足终端设备 22.5W-200W 功率的充电需求。根据沙利文全球及中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研究数据,该公司在2021年全球电荷泵厂商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在通用充电管理芯片领域,公司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推出时间早、产品种类多、产品性能及可靠性高、出货量大。公司是国内最早实现大规模量产升降压充电管理芯片,以及最早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推出产品并实现量产的公司之一。在AC-DC芯片领域,公司掌握GaN差分直驱技术,在国内较早推出并量产GaN 直驱控制器、GaN 集成的控制器;公司 AC-DC 芯片产品型号多,产品系列覆盖 18W-120W 功率范围,应用场景丰富。招股书显示,南芯科技覆盖了各大领域的头部客户,终端品牌客户包括荣耀、OPPO、小米、vivo、moto 等手机品牌,Anker、紫米、贝尔金、哈曼、Mophie等其他消费电子品牌,大疆、海康威视、TTI、沃尔沃、现代等工业及汽车品牌。其实从南芯科技的客户体系可以看到,该公司立足消费电子市场之后,逐渐开始将业务版图扩大到工业及汽车领域,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许多终端需求尚未明显复苏之前,汽车电子成了强增长的赛道。值得关注的是,南芯科技本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就包括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据介绍,本项目以高耐压大功率的车规级BMS芯片、车规级 DC-DC、车载充电芯片为设计目标,在公司现有技术储备的基础上,扩大研发团队规模,探索BMS芯片、充电及电源管理芯片在汽车领域的深度应用。能够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意味着南芯科技已经勾画出公司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众所周知,汽车在智能化、电气化趋势的推动下爆发出对芯片的强劲需求,其中以电源管理IC为最,产能紧张的情况持续至今。供不应求的局面,也给国内厂商创造了瓜分市场蛋糕的机会。据了解,南芯科技Auto Power产品线中已有多颗产品通过了AEC-Q100认证,这也表示该公司有望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大规模增长所带来的市场红利,相关业务也将为其中长期业绩增长注入更多的能量。回顾南芯科技在汽车电子市场的布局,以前装车充作为切入点,基于公司丰富的产品类型和突出的可靠性表现,顺利进入了各大Tier1供应商体系。与此同时,南芯科技还在加快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仪表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相关模拟芯片的开发,打造产品矩阵,完善第一阶段布局。在第二阶段,公司在充电技术上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再结合第一阶段布局所积累的成熟量产经验,将成为南芯科技叩响高技术门槛领域的“敲门砖”。据了解,南芯科技目前也在持续关注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相关的应用,通过将产品拓展到对功能安全有更高要求的领域,重点在高边驱动、SBC等赛道进行,加速在高端市场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南芯科技已经获得比亚迪、安波福等多家汽车行业头部厂商的供应商资格认证。随着公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持续丰富的芯片类别和型号能满足更多终端设备的需求,而前瞻的产品定义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也不断推动南芯科技的业务版图加速拓展,在高端消费、汽车和工业等领域构建优势且丰富的客户体系,产品在质量、性能方面的亮眼表现也让该公司的客户体系更加稳固。正因如此,南芯科技在过去数年时间里不断收到优质资本抛来的橄榄枝,不仅有小米、OPPO、vivo、安克创新、英特尔等产业巨头加持,红杉、光速中国等知名财务投资机构也在股东之列。集微网消息,日前,美国再将14家中国公司列入“未经核实的名单”,迫使美国出口商在向这些中企发货之前进行更多的尽职调查。据路透社报道称,拜登政府将14家中国公司列入尚未经核实的名单,被添加到列表中的中企,可能会被启动一个60天期限的程序,并可能会引发更严厉的处罚。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唐格雷夫斯(Don Graves)在一份声明中说:”执行我们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保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部分,我们致力于使用我们掌握的所有工具,以确定美国先进技术在全球的使用情况“1. Airpart Consolidated Trading2. ECOM International (HK) Co., Ltd.3. Guangzhou Trusme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4. HK P&W Industry Co. Ltd.(HKPW)5. Jet-Prop International Forwarding (HK) Ltd.6. Kesina Services; Lightstar Technology Ltd.7. Shandong Yuehaitongxin Keji Ltd.8. Lightstar Technology Ltd.9. Shengwei Technology Co., Ltd.10.Small Leopard Electronics Co., Ltd.11.Solar Way (Hong Kong) Ltd.12.Sunway Technology Electronics Ltd.14.Winners Global Trading Co.1.Airpart Consolidated Trading4.HK P&W Industry Co. Ltd. (HKPW)7.Lightstar Technology Ltd.;11.Solar Way (Hong Kong) Ltd.12.Sunway Technology Electronics Ltd.此外,负责监督美国出口管制的商务部还将来自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德国、保加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以色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和新加坡的其他18个实体添加到名单中。4.国家大基金一期密集减持,二期滚动性投资侧重设备材料领域近期市场上,半导体板块在Chatgpt概念的引领之下又一次实现了“狂飙”,今年年初以来Wind芯片指数累计涨超23%,各类别科创板芯片ETF等涨超20%,均有不俗的市场表现。然而与市场行为相悖的是,国家大基金却密集出手,对相关半导体企业进行了8天5次的减持行为,此轮行为究竟是“赢麻了”之后的套利行为,还是抽离资金对新一轮“新兴”产业的滚动投资培育呢?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9月成立,由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等共同发起,一期共注资987.2亿元,投资总规模达1387.2亿元,投资范围包括制造、设计、封测、装备、材料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覆盖。基金管理人为华芯投资,大基金计划投资年限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据天风证券统计,大基金一期公开投资公司23家,累计有效投资项目为70个左右。其中,集成电路制造占67%,设计占17%,封测占10%,装备材料占6%。可以看出大基金一期的重点投向为制造领域,首要解决国内代工产能不足等问题。根据投资年限规划,在2019年底,大基金进入回收期。而在上周,大基金一期开启了2023年密集的减持行为。3月15日,集成电路设备类企业万业企业(600641)发布公告,大基金因为自身经营管理需求,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坚持不超过930.63万股,不超过目前总股本的1%。大基金于2018年12月份入股万业企业,每股作价12元,合计出资6.7亿元,当前大基金持有公司4855.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22%,是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截至3月23日收盘,万业企业股价19.77亿元。时隔一日,同是半导体设备类企业长川科技(300604)也发布公告,大基金因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减持公司2%股份。而大基金对该公司的初次投资发生于2015年,对彼时尚未IPO的长川科技投资4000万元,持股比例为10%,随后又对公司布局的部分企业发生多轮注资行为。但自2021年以来,大基金就开始了多轮减持。第三日,国科微(300672)公告宣布,持股比例达9.67%的股东大基金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434.5万股,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而此次减持的原因在于基金退出需要。在第一轮的密集减持公告之后,22日公告拟减持安集科技和景嘉微。3月22日晚,安集科技(688019)与景嘉微(300474)双双发布公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拟分别减持不超过总股本2.5%、2%的股份。据悉,安集科技是国内CMP抛光液龙头,而景嘉微则是国产芯片GPU龙头。然而,大基金减持并不动摇国家对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积极乐观态度,反而是对资金的一次结构性调整,将资金从已在技术上取得部分突破的领先企业转移至仍需资金支持研发运营的企业,虽然对短期市场情绪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逻辑。在大基金一起有序退出的同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则也在迅速接棒。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041.5亿元,共有财政部、国开金融、中国烟草等国家机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北京资金、央企资金、民企资金等参与。此前受到半导体反腐风波的影响,大基金二期在2022年整体陷入“半搁浅”状态,同2021年的13起对外投资相比,大基金对产业投资的布局仅完成了8笔。2023年以来,关于国家大基金二期的投资消息却是蜂拥而至。1月初,华虹半导体发布公告称,已与子公司华虹宏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无锡市签订合营协议,四方将分别出资8.8亿美元、11.70亿美元、11.66亿美元、8.04亿美元设立合营企业。3月,芯片存储企业长江存储股东结构发生变更,新增大基金二期、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长晟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股东。其中,大基金二期认缴出资128.87亿元,持股比例达12.24%。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大基金二期在承接一期芯片产业链的基础之上,继续提升装备和材料领域的投资比重,进一步保证晶圆厂的持续扩产和国产化进程加速的大趋势,此外也加大了对下游应用端的投资比重。据公开资料统计,国家大基金二期在制造领域继续投资晶圆制造(包括晶圆厂、IDM垂直整合制造、存储)环节,包括长江存储二期,中芯国际及公司旗下中芯南方、中芯东方、中芯深圳、中芯东方,长鑫存储母公司睿力集成,华润微旗下润西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富鑫半导体,士兰微(旗下士兰集科)等。在晶圆设计和材料等领域,则加大对一些尚未上市企业的孵化。第一,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成线能力。首期基金主要完成产业布局,二期基金将对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布局的企业保持高强度的持续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最强,形成系列化、成套化装备产品。加快开展光刻机、化学机械研磨设备等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布局,保障产业链安全。第二,产业聚集,抱团发展,组团出海。推动建立专属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园区,吸引装备零部件企业集中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或产业化基地,实现产业资源和人才的聚集,加强上下游联系交流,提升研发和产业化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聚集的合力。积极推动国内外资源整合、重组,壮大骨干企业。第三,续推进国产装备材料的下游应用。充分发挥基金在全产业链布局的优势,持续推进装备与集成电路制造、封测企业的协同,加强基金所投企业间的上下游结合,加速装备从验证到“批量采购”的过程,为本土装备材料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整体来看,无论是大基金一期近期的密集减持潮还是二期的滚动性投资,此类优化投资结构的行为不改国家扶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和加速半导体核心领域国产替代的决心。持续像2014年6月份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中提到的:“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的目标迈进。5.全球出口管制机制简介-欧盟:以瓦森纳为基础,加强统一性但保留了成员国的惩处权集微网消息,过去的一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从年初的俄乌冲突、到美国颁布《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和出口管制EAR新规,中国企业的出海和国际化经营遭遇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滥用措施带来的挑战。为了更好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正在积极通过建立和执行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出口管制,出口管制也是世界各国履行防扩散义务、维护安全的通行做法。爱集微将简要介绍世界各国或相关组织的出口管制政策,重点介绍两用物项中集成电路相关的管制清单,以供读者参考。在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署以前,欧共体成员国有各自的出口管制机制。1994年12月,根据《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欧盟发布了(EC)No. 3381/94法规,将其作为欧盟共同商业政策(CCP)的一部分。基于《欧洲联盟条约》和欧盟理事会1992年的提议,欧盟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CFSP)决议的框架内通过了联合行动(简称94/942/CFSP),制定了一份与出口管制相关多边机制相对应的出口管制清单,并建立了两用物项出口的许可证制度。2000年,欧盟委员会将94/942/CFSP 和No.3381/94法规融合,发布新法规——第1334/2000号条例。2007年12月,欧盟成员国签署《里斯本条约》,将两用物项和技术纳入欧盟贸易政策框架。2009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建立了共同执行的管制规则和在整个欧盟共同实行的管制清单。2021年5月,欧盟通过了新的出口管制条例——《2021年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欧盟出口管制反映了在核供应国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瓦森纳安排、澳大利亚集团等出口管制相关多边机制中管制的物项。《2021年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建立欧盟两用物项出口、中介、技术援助、过境和转让管制机制的第2021/821号条例)管辖欧盟范围内的出口管制制度,包括:一套共同的评估标准和共同的授权类型;欧盟共同的两用物项清单;对可能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或侵犯人权等未列出物项的最终用途控制的共同规定;管制与两用物项及其通过欧盟过境有关的中介和技术援助;出口商将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和合规性,例如记录保存和登记;设立主管当局网络,以支持整个欧盟的信息交流和控制措施的一致实施和执行。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欧盟成员国可能会对未列入清单的两用物项实施全面控制。该法规适用于整个欧盟,并授权欧盟成员国制定对出口管制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欧盟要求成员国制定的罚则应当有效、相称和具有劝阻力。欧盟成员国对出口管制违法行为规定的处罚种类包括:罚款、监禁、扣押货物、暂停或吊销出口许可证、暂时或永久禁止从事相关经济活动等。欧盟出口管制条例以附件管制清单的形式对两用物项进行管制。管制清单的物项分类沿用《瓦森纳协定》的规则。除清单管制之外,实施“全面管制”的原则,即在特定情况下对管制清单外的两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管制对象需取得许可证后方可向欧盟境外出口前述非清单管制物项。条例规定,出口管制清单内的物项及全面管制的物项需事先取得出口许可证。许可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个人出口许可、全球出口许可、欧盟通用出口许可及欧盟成员国通用出口许可。具体而言,个人出口许可授权某个特定出口商与第三国某个特定收货人、最终用户交易两用物项;全球出口许可授权某个特定出口商与第三国不特定收货人、最终用户交易特定两用物项;欧盟通用出口许可授权所有满足相应出口条件的出口商与特定目的国的收货人、最终用户交易两用物项;成员国通用出口许可指各成员国根据各自的国内法要求对出口商的出口授权。根据新规,针对特定“出口商”的个人出口许可和全球出口许可证的有效期最长为两年,申请全球出口授权的出口商必须实施ICP,除非主管当局认为确无必要。2021年通过的管制条例还增加了一种新的许可类型——大型项目许可,即为实施特定大型项目,可对特定出口商授予个人出口许可证或者全球出口许可证。“大型项目许可”的有效期应由主管当局确定,一般不得超过四年(基于项目时间的合理延迟除外)。2021年5月10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两用物项出口、中间服务、技术援助、过境和转移的管制制度”新条例(以下简称“新规”)。生效后的新规将取代欧盟旧规——2009年第428号《两用物项条例》(以下简称“旧规”),成为欧盟两用物项管制制度的法律基础。1.管制物项:新增“网络监视物项”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关联物项根据新规,两用物项指既可用于民事用途又可用于军事用途的物项(包括软件和技术),包含可用于设计、开发、生产或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物项及其运载工具,以及所有既可用于非爆炸用途又可以任何方式协助制造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物项。相较于旧规,新规扩大了两用物项的定义及种类,具体如下:(1)两用物项的定义中新增“用于设计、开发、生产或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物项或其运载工具”的表述;此前旧规并未将此类关联物项纳入管控范围。(2)新增“网络监视物项”的定义。“网络监视物项”指通过监控、提取、收集、分析信息和通信系统数据,用于秘密监视自然人而专门设计的物项。虽然新规并未将网络监视物项列入附件中的两用物项管制清单,但新规称为防止该等物项被用于侵犯人权的行为,必须明确将其纳入管制范围。若欧盟成员国的主管当局告知出口商该物项将用于/可能用于内部镇压和/或严重侵犯人权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时,出口商必须事先获得出口许可证。这适用于专门设计用于通过监视、提取、收集或分析来自信息和电信系统的数据对自然人进行秘密监视的设备或技术(无论是否在《欧盟两用物项清单》中列出)。2.管制行为:新增“技术援助”行为并细化“出口”定义新规的管制行为包括“出口”“中间服务”“技术援助”“过境”和“转移”。相比于旧规,新规增加了“技术援助”的定义并明确将该行为纳入管制范围。“技术援助”包含维修、开发、制造、组装、测试、维护等技术服务以及通过电子媒介、电话、口头等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建议、培训、知识或技能、咨询。新条例增加了对“技术援助提供者”的定义。从新规可以窥见,欧盟正在扩大对技术出口的管制。此外,新规细化了“出口”定义及其内容。新规下“出口”包括1)欧盟货物从欧盟境内转移至欧盟境外的行为;2)再出口:非欧盟货物从欧盟境内再出口至欧盟境外的行为;再出口不包括“过境”行为,除非在“过境”过程中货物改变最终目的地并需提交出境报关单;3)外发加工行为:暂时将欧盟货物出口至欧盟境外进行加工的行为;4)通过电子媒介/口头形式,向欧盟境外传输软件、技术或使位于欧盟境外的主体能够使用该种软件或技术的行为。3.管制对象:新增“技术援助提供者”的定义并明确将“出口商”“中间商”的范围扩大到外国主体与旧规相比,新规在“出口商”“中间商”的基础上,新增了“技术援助提供者”的定义并明确将其列为管制对象。“技术援助提供者”指:1)从欧盟向第三国提供技术援助的自然人、法人或合伙企业;2)在欧盟境外为任何第三国的主体提供技术援助的欧盟成员国的居民或实体;3)为暂时停留于欧盟境内的第三国居民提供技术援助的欧盟成员国的居民或实体。上述3)项与美国“视同出口”的概念相似,表明欧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视同出口”的概念,但也是将某些“视同出口”的行为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同时,新规在旧规的基础上扩大了“出口商”的定义,相比于旧规,新规将自然人携带两用物项出境的行为纳入管制范围。从新规关于“出口商”定义及新规第十二条(关于出口的许可证颁发条款)可知,新规虽未明确将外国主体纳入管制对象范围,但是却并未将“出口商”的范围限定为欧盟成员国的居民或实体,即外国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合伙企业)可能成为新规规定下的“出口商”。此外,根据旧规,“中间商”指在欧盟境内为第三国提供中间服务的欧盟成员国的居民或实体。但是在新规中,明确说明更改“中间商”的定义,包括非欧盟成员国的居民或实体。另外,新规明确定义“内部合规计划”并要求出口商予以实施。“内部合规计划”指为遵守新规规定及立法意图,出口商应采取的持续有效、合理、适当的合规措施和程序,其中包括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尽职调查措施等。新条例规定,申请全球出口许可证的出口商应实施内部合规机制,除非主管当局在处理出口商提交的申请时考虑到其他情况认为没有必要。从新规的措辞可窥见,欧盟目前主要对“出口商”提出ICP要求,并未强制要求其他管制对象实施ICP。有效ICP的要素具体包括:管理层的合规承诺,合规组织的结构、职责和资源,合规意识及培训,交易筛查及合规程序,合规评审、审计、报告和纠正措施,合规文档记录,物理安全及信息安全。6.美国接棒欧盟再提PFAS禁令,或冲击半导体供应链集微网消息,据台媒自由财经报道,正值美国强化半导体供应链韧性之际,环保组织Safer States 表示,今年美国有30多个州正在考虑立法解决PFAS(含氟表面活性剂)问题,芯片制造商警告该禁令将扰乱半导体供应。PFAS是全氟与多氟烷基物质的统称,也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家族中的PFOA(全氟辛酸)与PFOS(全氟辛烷磺酸)是被环保团体重点监控的物质。2月7日,欧盟开始考虑禁止PFAS的广泛使用的提案。如果该提案获得通过,它将成为欧洲“最大的化学物质禁令”。由于PFAS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金融时报》报道,芯片供应商警告称,欧洲实施“永久化学品”禁令的行动,将对半导体供应链造成广泛破坏。美国国会有议员认为,确保干净的饮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比芯片更重要。美国的环保组织正在大力推动立法禁止PFAS。环团Safer States表示,今年美国有30多个州正在考虑立法解决PFAS问题,加州和缅因州已分别在2022年和2021年通过立法。美国芯片制造商强调,目前找不到PFAS的替代品。因此,对于明尼苏达州的禁令引起美国半导体行业惊慌。对此,美国半导体协会(成员有英特尔、IBM及英伟达等)已经连署反对相关立法,指出PFAS禁令将扰乱半导体供应。根据美国政府资料显示,2021年开始,英特尔就将PFAS争议添加到游说名单中;2022年,英特尔协助启动了可持续PFAS行动网络。7.隐秘,庞大却又充满活力的二手iPhone市场,谁赢谁输?
集微网报道,每当你购置了新手机,看上去你的旧手机就成为了一文不值的垃圾,但实际上它会成为价值645亿美元二手电话市场的一部分。在2022年,仅北美地区就售出了7359万部二手和翻新手机——这是一个爆炸性增长的行业,因为手机制造商和移动运营商推动我们所有人去以旧换新换购新手机。但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当外媒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要求运营商和苹果公开回收手机的去向以及他们是否以及如何从中获利时,他们不愿透露具体细节。于是他们探访了位于美国的手机翻新商USMP(US Mobile PhonesInc.),来具体介绍一台手机从被运营商回收到被当作二手翻新机售卖的整个利益链中究竟谁在获益,而谁是最大的“牺牲品”。

首先,以二手iPhone11为例,苹果在其官网上表示,二手、状况良好的iPhone11折价价值为200美元,USMP会以250美元的折价从诸如运营商等渠道收购这台二手手机。
当它和其他大约3000部二手iPhone运抵USMP以后,首先会被送到数据擦除和分类业务部。在这个环节中,这部iPhone11会使用数据线连接到这些运行特殊软件的计算机上,计算机会抹除在设备中任何潜在的用户信息。
在做完基础的数据抹除以后,USMP就会对手机进行测试评估,整个评估流程有点类似于智能手机出厂时的QC流程。手机上会运行测试软件,来方便工人对手机的屏幕显示、相机、传感器、补光灯、电话功能等元器件以及基础功能进行测试。
当手机经历测试以后,则会进入下一步:清洁,此时USMP会使用各种清洁用具来对手机进行完整的清洁翻新,不仅是为了手机的卖相,而且也是方便后续进行外观评估。
在分级流程中,USMP除了会参考之前测试的结果,也会通过检视设备前后面板、边框等部位是否有例如划痕等瑕疵,来对产品进行分级。而产品的分级则会影响到USMP对二手翻新机的定价。
USMP有一家名为Back in the Box的姊妹公司,负责在亚马逊和Back Market等网站上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翻新手机。以前面提到的iPhone11为例,虽然在某些市场中iPhone11已经停产了,但是消费者仍有可能在某些经销商手里以500美元的价格买到全新的iPhone11 128 GB机型。所以Back in the Box翻新机的价格根据产品品相的等级,会比零售价低20%到30%。

其中品相为A级的iPhone11在经过翻新以后在亚马逊或者Back Market上会以350美元的定价卖出。刨掉这台手机的进价(250美元)以及平台抽成,最后Back in the Box大概能赚65美元左右的差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USMP真能赚到手这么多钱。
前面提到USMP对手机的翻新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而Back in the Box售出的每台手机都需要包装以及附送充电线,这都是需要成本的。
USMP虽然会对收来的二手机进行测试评估,USMP并不总是能收到品相良好,功能正常的二手iPhone,有的时候也会收到一些有诸如电池故障或者其他缺陷的二手机。此时USMP将不得不将低于进价亏本出售这些故障机——所以USMP必须在给A级二手机定价的时候为自己留下足够的溢价,以对冲收到残次品所造成的亏损。
对于整个二手生态来说,运营商通过以旧换新活动促进了消费;置换旧手机的消费者和通过折扣价获得二手产品的消费者都获得了实惠;类似USMP的设备翻新公司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提成。整个过程自然也减少了资源浪费以及污染。
可能唯一吃亏的是手机厂商:因为手机厂商的目标往往是向客户售卖尽可能多的产品。而二手市场则明显对他们的潜在客户产生了威胁。
但是对于像苹果这样的高端手机厂商来说这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翻新机定价实惠,反而有可能会让原本买不起苹果产品的用户进入苹果的生态圈,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在苹果的生态圈内消费。

8.巴西将寻求中国的技术和投资,以发展半导体产业

集微网消息,一位巴西总统高级顾问表示,尽管美国试图阻止与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但巴西将寻求中国的技术和投资,以发展本国产业。
据路透社报道,半导体将是巴西总统卢拉下周访华的重点议题。卢拉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前外交部长 Celso Amorim表示,在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局势中,巴西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卢拉此行将寻求中国在促进巴西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
Amorim称两国正准备签署1988年开始的中巴CBERS小型卫星计划协议,以及通信和微电子设备生产协议。
美国政府暗示,与中国微电子产品生产的关联将不受欢迎,这可能会影响巴西在全球半导体短缺之际生产半导体的计划。
Amorim表示,“我不关注信息。如果美国愿意,他们可以提出更好的条件,我们会选择他们的。”
当被问及美国不鼓励与中国达成技术协议时,他评论道:“我们对一家中国半导体工厂没有偏好,但如果他们提供好的条件,我不明白为什么拒绝。”
Amorim对美国对巴西的民主进程支持表示支持,同时补充说道,“我不能根据这些价值来决定我将在哪里购买芯片或其他东西。事实上,芯片没有这些价值,它是没有价值的。”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1.全球半导体产业重组迫在眉睫
2.英国监管机构对博通收购VMware提出质疑
3.英特尔对Tower的收购或将推迟至第二季度
4.德国内政部长呼吁政府审查德国电信与华为的关系
5.华为问界汽车新进展:全系升级鸿蒙3,四月发布M5
6.恒大新能源汽车警告:若无资金注入或将停产
7.蔚来/理想/小鹏/零跑2022年合计亏损308.19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0.6%
8.芯片封装材料厂商新恒汇创业板IPO成功过会
9.PC行业低迷之下,鼎佳精密未来业绩的成长性如何?
10.《芯片战争》作者:对中国大陆在成熟芯片市场的影响应保持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