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嘉和上榜「年度医药健康领域投资竞争力私募股权投资机构TOP20!」
作为创投行业的常青树,医药健康领域是创投机构大力投资布局的主赛道之一。
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21创新资本研究院通过对数百家投资机构的调研、走访与问卷发放,收集各基金募资,医药健康领域投资、退出,及被投项目的后续轮融资等业绩表现,同时参考第三方机构CVSource投中数据的数据,再结合行业专家评委会对拟上榜机构在ESG等方面的考量,评选推出「2019-2020年度医药健康领域投资竞争力榜单」。
其中,21世纪经济报道、21创新资本研究院通过对第三方机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医药健康领域一线投资人的访谈,总结发现医药健康行业存在以下六点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疫情催化“掌上医疗”常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线问诊、找药送药、健康教育等互联网医疗产品和服务大举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叮当快药、健客网上药店、丁香园、用药助手都迎来大幅增长。由此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打乱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促使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市场教育和用户习惯养成。
趋势二:“医疗+科技”带来新模式
PE/VC们对“医疗+科技”的密集关注是从2010年开始的,且随着不同新科技应用呈现出不同的商业模式:比如,2010年以来创业者将互联网技术与医疗领域结合,带来了轻问诊、互联网医院等创新医疗服务形态,2016年后AI技术应用为医疗领域带来的则有医学影像、疾病预测等细分赛道的爆发。
趋势三:医药领域抗病毒药物研发升温
以往,国内创新药临床申请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抗病毒药创新相对较少。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行业重新审视病原微生物的强大危害、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重要作用。
不少药企开始在抗病毒药物研发方向加大投入力度,投资机构也在该领域给予更多关注。
趋势四: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成为持续投资主线
在医疗器械领域,相比于全球1:0.7的药械比,中国只有1:0.35,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对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一直是医疗器械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我们也看到,在心脏支架等细分产品线,医疗器械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80%。
但仍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还很低,在50%甚至是10%以下,进口产品依然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国产替代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主线。
趋势五:初创生物科技企业IPO加速
香港生物科技板块和科创板都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提供了绝佳的融资渠道。一家医疗医药初创企业可以在成立后短短3年多就成功IPO,这在两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但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初创企业的上市加速也将带动更多科学家创业,形成行业良性循环。
趋势六:PE/VC投资“出圈”,参与企业IPO新股认购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医药健康投资,2019年以来有一批PE/VC机构参与到了被投企业的IPO新股认购和定向增发中。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类交易的投资方不仅是横跨一二级市场业务的机构,还有长期专注在一级市场早期和成长期的投资机构身影.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参与IPO新股认购不仅能实现多元化的投资,也有通过更多的配置分享被投企业上市后成长红利的可能。

往期回顾
国科嘉和Portfolio | 斯坦德机器人逆势斩获1亿元B轮融资





最懂科技人员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官方BP通道:bp@cashcapita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