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产业代表,共“画”印尼新能源产业投资SWOT图 | 钛媒体「出海参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出海参考」总结出一份印尼新能源产业投资的“SWOT”分析图,包含印尼新能源产业的三大投资优势、四大投资方向、三大投资挑战和三大投资风险。
作者|出海小参谋
本文首发钛媒体出海参考
自印尼新能源考察团开始报名以来,钛媒体「出海参考」收到大量疑虑和提问,很多人关心印尼是否值得投资、为什么不是越南或泰国、当地新能源矿产是否还有机会、需要注意哪些投资风险、会遇到哪些投资挑战等等,不一而足。
钛媒体「出海参考」直播间就以上问题,与来自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印尼本土电动两轮车公司Electrum、汽车零配件生态企业好帮手、出海咨询公司山海图四家企业的高管们,进行了集中式讨论。
通过他们对印尼新能源市场不同视觉的疑虑、观察与思考,钛媒体「出海参考」总结出一份印尼新能源产业投资的“SWOT”分析图,包含印尼新能源产业的三大投资优势、四大投资方向、三大投资挑战和三大投资风险。
Strengths:
印尼新能源产业的三大投资优势
1. 国轩高科国际投资中心总监王安表示,印尼市场值得重视是因为,首先,印尼拥有丰富的锂电池相关矿产资源,其次,印尼下游动力电池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2. 国别风险较小。中国与印尼的重要产业链上没有直接摩擦,包括新能源产业;相较于美国、欧盟和印度存在较强政策限制,印尼与其他东盟各国政府均大力新能源汽车产业。
3. 印尼政府推出了极大力度的新能源企业补贴政策。山海图CEO张平介绍道,印尼政府针对新能源企业出台了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成本税减免、生产设备/原料/配件免征关税、增值税和进口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其中在达标的情况下,企业最多可享受长达20年的企业所得税免除,外加2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半。
Weaknesses:
印尼新能源产业的三大投资挑战
1. 印尼电动车的消费市场仍在培育期,基础设施仍在完善,市场大规模爆发仍需要2-3年的等待。
2. 张平与王安共同表示,印尼技术团队的本地化存在挑战。当地缺乏成熟的新能源产业技术工人,中国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搭建和培养技术团队,无论是带成熟的中国工人过去,还是培养当地技术员工,如何搭建、整合团队都存在一定挑战。
3. 本地优秀合作伙伴的选择。杨毓杰表示,出海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优秀的本土企业进行落地。选对了合作伙伴,企业本地发展将事半功倍,如果选择错误的合作伙伴,海外业务极大可能受损。
Opportunities:
印尼新能源产业的四大投资方向
1. 动力电池产业:
上游的镍、钴、铜等相关矿产开发与加工:正负极材料、电芯结构件等仍处于空白,不过,投资金额大,从10亿到几百亿人民币不等;
电池配套材料的生产:电芯、模组、电气组件、冷却散热系统等环节仍是空缺,且投资金额和规模适中且可控,不过,需要投资企业具有过硬的生产工艺与技术;
下游汽车、充电设施、后服务市场:投资可大可小,其中某些项目几百万人民币即可参与。
2. 电动车:
Electrum CEO杨毓杰表示,电动汽车和电动两轮车很快会进入爆发式增长时刻,2023年年底至2024年底是布局当地市场的重要窗口期;
国轩高科国际投资中心总监王安表示,当地的工业发展需求和物流需求,催生专用电动车、电动物流车等商用车的需求。
3. 储能与光伏产业:
国轩高科国际投资中心总监王安与山海图CEO张平分别表示,由于印尼岛屿众多且分散,为了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分布式储能项目与光伏项目将有很大机会,预计加里曼丹岛、苏拉维希岛等会成为首批推进新能源落地的区域。
4. 汽车后装市场:
印尼市场需求较大,目前每年进口约200万件车载屏幕等相关产品。好帮手董事王彬沣表示,汽车后装市场自主可控,目前已在东南亚有较好销量。张平补充道,随着印尼制造业本地化的态势和通信模块技术认证等环节复杂,后装市场即将走向本地化生产的趋势。
Threats:
印尼新能源产业的三大投资风险
1. 动力电池的技术风险。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越来越丰富,动力电池相关出海企业需要考虑动力电池技术方向转变带来的风险。
2. 市场风险。目前,印尼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规模仍然较小,未来销量虽可期待,但仍存在不可知的风险。
3. 法律合规风险。王安表示,企业需要注意是否满足印尼劳动法的要求,本地员工的比例、员工工作时长等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在机会与风险面前,企业家要带着创业精神亲身进入市场,感受和获取真实的反馈,而后确定是选择机会还是躲避风险。因此,钛媒体「出海参考」组织了为期5天的印尼新能源产业投资考察团,帮助企业家全面深入的了解印尼新能源产业。
这可能是今年深度和广度结合最佳的印尼新能源产业考察团。五天行程内,参团成员可深度触达印尼新能源政府部门负责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高层,并深入走访本土和出海的新能源产业链典型企业。
活动详细信息及报名方式详见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