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历了3家互联网公司的IPO,出来创业被投资人问:这个模式怎么没有对标?



童玩儿四位合伙人

比起很多人,李麟的职业生涯很幸运:他先后经历了空中网、去哪儿和阿里巴巴三家公司的IPO。尽管并非高管,但经验和现实的收益还是让他可以更从容地选择创业。

李麟团队选择的方向是亲子消费领域。2014年夏天,李麟的孩子1岁了,适合带出去玩了,但让李麟困惑的是,不知道该去哪里玩,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好玩的地方。他问了很多家长朋友,大家都有这个困惑。

李麟和几位同为奶爸奶妈的老同事一商量,认为这个事可以做,于是就有了『童玩儿』这个产品。由于一开始只是业余时间在做,所以也就没有融资,四个合伙人自己出资50万人民币做为启动资金。

半年之后,产品出来,童玩儿也拿到了5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谈起融资过程,李麟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有投资人问:你做的这个事情,为何没有对标?言外之意:这个领域到底有机会吗?

李麟说,与电商导购不同的是,亲子领域的消费推荐不是被巨头把控,而是由千千万万的线下商家搭建而成的生态,不会出现蘑菇街美丽说被阿里封杀的可能性。

童玩儿
aa人: 李麟+刘佳+崔海涛+张程
一一科: 去哪儿、360等
一一派: O2O+电商
公司定位: 童玩儿是一个专注于提
一一一一: 高亲子消费决策效率的
一一一一: APP,通过PGC+UGC
一一一一: 模式,让家长更快了解
一一一一: 什么值得买,哪里值得去
aa话: 解决奶妈奶爸的带娃需求
出招背景: 消费升级
融资情况: 天使轮
aa方: 陶石资本
融资规模: 500万人民币

李麟接招

1
亲子导购和纯电商导购有何不同?

2
从一个城市复制到另一个城市,是不是很难?

3
如果可以采访庄辰超,想问他啥问题?

(一)
曾被商家鄙视
Q
介绍一下你们几个合伙人吧。
我叫李麟,是童玩儿的创始人,之前在空中网、去哪儿网、阿里都过做。

我们的销售合伙人叫刘佳,一位从英国回来的女硕士,先后在360和去哪儿做过CEO助理。海涛是我们的技术合伙人,他以前在微信做无线架构师,然后在去哪儿也负责过技术。我们的市场合伙人,他之前在海天网联负责公关。我们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彼此的了解都非常深,而且大家都有孩子,往往就是能通过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我们的活动、我们的产品是不是合适。

Q
你们是怎么想到做这个事情的?
前年(2014年)的夏天,我的孩子一岁了,正好可以出去玩了。我就自己在网上搜,但是搜了半天很痛苦,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地方让去查,后来我就问刘佳,她家孩子一般去哪儿玩,她说也很难找。

那我说不如试试能不能在这方面做点事情吧,很快我们就开始筹划,筹划的过程中把海涛他们都叫了进来,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上午会讨论一些和产品规划相关的想法,下午就去商场转,跟家长聊,跟商家聊。

这里面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我和刘佳都会遇到不友好的接待,商家对我们很冷淡,但他们对别的家长就特别热情。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是这样啊?

后来终于有一个店长告诉我们原因了,因为刘佳很高,1米76,比我高一头,我们俩进去完全不搭,人家一看就觉得不是两口子,从穿着上看可能是有点闲钱,也想干亲子业务,来这摸底的。后来就明白了,我们分头去行动,而且把孩子带上,成功率就高很多。前后我们是经过了半年的调研,来做这件事情。

Q
当时你们对亲子市场的判断是怎样的?
首先亲子领域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大到可以装下很多上市公司,这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需要有人在其中深耕细作。而且我们团队的背景也比较适合干这件事,所以经过大半年的市场调研,我们几个人就决定,一起来做吧。

(二)
亲子领域还未有巨头
Q
导购应该不是新模式了,美丽说蘑菇街很早就做了,也经历了很多波折,在亲子领域能work吗?

对,是的。首先我觉得美丽说、蘑菇街作为一个先行者在导购领域,其实当时它们进入了一个已经有巨头存在的市场,不管是淘宝、天猫、唯品会、甚至像聚美优品这些上市公司,和导购类网站竞争的都是一类用户。当初蘑菇街、美丽说为什么要转型?就是因为上游的货源没有了,导购是实现不了商业价值的。

但是亲子领域还是处在一个早期阶段,有很多不一样的地面商家,这些商家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

从这个角度看,第一,这个市场并没有巨头的威胁,大家还是一起来把蛋糕做大的局面;

第二,即使没有线上这么多电商巨头,依然有大量的线下亲子商家,比如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有大概十万个亲子商家,你都可以把他们拉到线上来,做一个导购的目标。

所以我觉得这电商导购与亲子导购在市场上是有差异的。童玩儿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差异给家长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他们在选择上的效率。导购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也要把它想象成一个工具化的东西,最终实现的就是提高双方交易的匹配度和选购的效率。

Q
你们这个模式是一个很本地化的业务,就是在北京成功了,不一定在上海能成功,复制难度很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是的,的确是有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在每一个新的城市拓展都是重新开展一遍业务,但是我们发现亲子领域相对于我们之前做的旅游行业还是要更容易一些,因为线下商家的模式,家长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其实一、二线城市差别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北京验证好的模式快速的铺到其他城市,不需要每个城市再探索一遍。我们现在已经在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去验证一些推广方式、用户获取方式以及商家的推广方式。

Q
现在你们用户是多少?商家有多少?
我们现在的用户应该是在30万左右。30万个家庭嘛,因为每一个ID背后都代表着至少一家三口。至于商家,我们现在管他们叫场所,我们能够提供给孩子场所的有一万家以上,能够直接在上面交易的场所北京有300多家。

(三)
用户能想到你,你就是入口
Q
现在流量越来越集中、越来越贵,你们是要做亲子消费的入口,在这个流量稀缺的年代,入口模式还成立吗?
我觉得看怎么定义入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手机上并不是只装10个APP,其他都不需要了,远远没到那个水平。从我们自己的定义来说,什么叫入口?就是当用户想干某一件事的时候会想到你,你就是个入口。所以我们希望想家长去亲子消费的时候能够想到童玩儿,它其实就已经成为一个入口了。

Q
如果能够对创业以来非常主要的某个决定进行修改,你会修改哪个决定?
如果可以把时间倒回去,我们是会在精准用户的获取方式上做一些调整。童玩儿这个产品的用户群体跟我们以前做旅游或者其他业务是不一样的,这个用户群不是一个泛人群,而是一个精准人群。如果可以把时间倒回去,我们直接用现在的方法,一定是少走很多弯路。

Q
之前的方法是什么?
之前我们是按照一些常规的推广方法。比如通过身边朋友的口碑传播,还有一些线上和线下的推广。

Q
那现在的方法是什么?
比如,我们可以拿一些家长喜欢或者能用到的礼品做成一个活动专区,放在小米或者百度上等等,这样的话我带来的都是一些精准的家长用户;你拿一些其他的礼品带来的可能是那些获奖的用户,他们除了能给你增加数之外,也就没什么价值。

Q
你们是先拿到了天使投资后创业,还是先创业后拿到天使投资的?
我们是先创业的,四个合伙人出了50万,然后把我们这个产品——不能叫DEMO——放到服务器上直接跑的,然后我们就拿这个成型的产品去给投资人看,碰巧我们的投资人是一个母亲,对这个项目非常的理解,所以很痛快,周六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她周一就从上海飞到北京签了合同、打款。非常快的节奏就定了。

Q
这是你见的第几个投资人?

天使的话也有十来个吧,也见了不少。

Q
你觉得之前的投资人对这个模式有哪些顾虑?
有一些是我当时还没有拿出东西来,连DEMO都不算,就画了一些图去给人家看,对方可能觉得没太看懂;还有一些投资人是因为没孩子,对这个模式的理解不能感同身受;还有一些对亲子出行领域这块的天花板有一点顾虑。

Q
你觉得你在去哪儿做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我在去哪儿3年,干得最漂亮的应该还是把『当地人』这个项目从无到有,做到一个国内的最大。

Q
你加入的时候,去哪儿多少人?
我加入的时候工号是800多。

Q
离开的时候呢?
离开的时候有8000多人了。

Q
如果现在可以采访一个创业者或者投资人,你想采访谁?问他哪些问题?
显然,我想采访cc(庄辰超)。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还创业吗?想干什么?为什么选这个?第二就是他肯定还会做投资,你的投资逻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