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生理性调控”治疗帕金森,「安然菲」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获悉,近期,创新药公司安然菲(昆山)新药研发有限公司(下称“安然菲”)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峰瑞资本独家投资,格物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创新药管线研发。
安然菲创办于2023年,专注于研发可以调控神经递质分泌的创新药物。创始人张燕峰为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神经科学教授、牛津大学客座讲师,在多巴胺分泌及功能领域拥有15年以上研究经历。
据了解,非正常的神经递质释放已证实与多种神经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多巴胺分泌不足会引发帕金森症、多动症、精神分裂症等。当前,针对这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以药物手段为主,多通过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作为靶点成药,包括外源性增加神经递质浓度、结合神经递质受体产生激活或者抑制效果等。
不过,这些方法往往会使得大脑环路中,下游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并不是由上游神经元编码,而来自于由药物浓度决定的非生理性信号。虽然这些信号可以很强,但长期且非生理性的刺激会给下游神经环路带来明显的副作用。
以帕金森为例,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根源在于患者脑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规模凋亡。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00万帕金森病患者;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达1%-2%。而目前治疗帕金森症的“金标准”药物左旋多巴,虽可以在脑内转变为多巴胺,弥补帕金森患者纹状体内缺乏的这类神经递质,但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动症等运动障碍,或其它精神类并发症。
针对此,安然菲研发了一种神经递质内源性调节技术平台,通过调节神经细胞的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效率,在不影响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即不改变其生理意义的前提下,通过内源性地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直接对目标神经递质分泌进行生理性调控,从而进行疾病治疗。且该方法无需侵入性手术。
安然菲方面介绍,相较于传统疗法,这种“生理性调控”的优势在于:首先,该疗法可以不改变神经细胞放电的原有频率,避免因长期激活下游细胞而造成的功能损伤;
其次,治疗后,疾病受损的神经间的信号将得到相应的放大或缩小,确保细胞间的沟通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进一步降低副作用;
最后,该疗法针对性强、治疗目标准确,可减少因对其他种类神经信号干扰而引起的副作用。
图源:安然菲
基于该技术平台,安然菲首先针对帕金森开展了相关药物管线布局。据悉,新靶点实现了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分泌的直接调控,成药后可单独针对帕金森症进行治疗。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
图源:安然菲
同时,公司已完成先导化合物等多项国际专利申请,针对先导化合物的优化工作即将完成,预计将在2025年内确认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
另据了解,安然菲现已启动新一轮融资,欢迎感兴趣的投资机构与其联系。
创始人及投资人观点:
安然菲CEO张燕峰表示,感谢峰瑞资本对公司的支持,资本加持下公司将于近期完成首个管线帕金森创新药的PCC确认,及以快速扫描循环伏安法(FCV)为代表的神经电生理平台的拓展,未来还将基于内源性调控多巴胺新机制的技术平台拓展多动症、抽动症等多管线研发。
峰瑞资本谢达博士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存在着巨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然而受限于复杂的脑疾病病理,以及局限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样本,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的开发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安然菲立足于全新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开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关注对脑局部网络的调控,有别于过往单一的递质回补或对递质受体的直接干预,因而有望获得更贴近生理水平的治疗效果,并具备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不同物种上拓展和验证的潜力。通过提高大脑内多巴胺浓度治疗帕金森病已经得到临床认可,安然菲的首条管线也将专注帕金森病,以期为新的生物学机制提供关键临床验证,为帕金森患者带来更优质的药物。
格物资本合伙人邸海明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和全球帕金森病研究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合作,张博在电生理,电化学,药理学,行为学,化学,和计算机模拟均具有深厚的背景,安然菲在研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的首个管线机理清晰、临床前研究数据已展现出优异的效果,未来有望打破左旋多巴恐惧症,为帕金森患者带来新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