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不见车先融资,左手阿里右手浦东新区,“昔日一哥”逆风翻盘?丨撩车
《撩车》是创业邦旗下的汽车栏目,我们将以全新的内容形式,带你“撩”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机会。
这是《撩车》的第194篇推送。
作者| 王贺
编辑| 大湿兄
“2020年尤其不同,低利率时代逼迫投资者追逐有限的优质标的,使得拥挤的交易变得更加拥挤,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正在非常夸张的前置。估值思路也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回顾走向前瞻,久远的历史数据不能成为拐杖。”
正如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所说,传统的估值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失效,新的估值思路正在颠覆很多行业,而汽车行业尤为突出。
多年稳居中国车企市值第一的上汽,市值在2020年先后被比亚迪和蔚来超越。因此,上汽不得不踏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
近日,上汽宣布联手上海浦东新区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启动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该项目也成为国内首个创始轮融资即达百亿元量级的汽车科创公司。
上汽试图用主机厂+互联网企业+政府的模式奋起直追,但实际操作难度远远超出了想象。
“起个早床”,第一次冲高
不得不说,近年来,上汽在新四化转型之路较为曲折。
“上汽在新能源板块,尤其是在新四化方面相对落后。目前比亚迪包括秦、唐、汉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都在登上了国内新销量榜前十,但目前上汽的新能源车型较少,像ERX5曾登上过销量榜,但这款车上市快三年了,也没有推出新款,也没有新的爆款车推出。”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在接受创业邦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7年6月,上汽与阿里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款纯电动互联网SUV——荣威ERX5上市后,在7-12月中每月销量均超过千台,市场表现相当稳定。同时,ERX5也是国内首款销量超过1万辆的纯电动SUV车型。
2018年,其他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纷纷达到400公里以上,而上汽并未对ERX5进行迭代升级,其续航里程仍停留在320公里,但补贴后售价依然超过了20万元,产品性价比已然不高。
偏低的续航,加上偏高的售价,导致ERX5在2018年只卖出了约4500辆,平均每月仅销售不超过400辆。
事实上,ERX5销量的低迷,还与上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另一重磅车型上有着莫大关系。
2018年开始,新四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成为引领上汽集团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中,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是重中之重。
2018年8月30日,2018成都车展开幕前一天,荣威的智能超跑纯电SUV Marvel X正式上市,其搭载了上汽与斑马网络开发的斑马智行系统3.0版本,以及博世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
作为接棒ERX5的重磅车型,上汽正是希望通过这款战略车型,提升上汽乘用车的品牌形象与价格区间,并希望在新能源车市场标杆。
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王晓秋甚至表示,希望Marvel X成为智能汽车的定义者,足以看出上汽对其寄予厚望。
上市之初,这款号称对标特斯拉的产品被誉为“重磅”、“旗舰”、“高科技”、“新物种”。从2018年10月到12月,MARVEL X的销量连续三个月破千。
进入2019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500公里续航成为了自主品牌纯电动车型的标配。在此背景下,上汽依旧选择按兵不动,让旗下两款主力纯电动车型几乎陷入绝境。
补贴后售价近30万元,续航只有403公里的MARVEL X,销量始终在三位数徘徊,从2019年9月到2020年6月,MARVEL X的销量持续挂零,已濒临停产。而ERX5在2019年仅售出约500辆,基本退出了市场。
“MARVEL X销量惨淡的原因,主要是与此前荣威推出的ERX5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升级,导致它的定价偏高。”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曾表示,MARVEL X的续航里程没有本质性升级,也没有像特斯拉那样,形成品牌区隔。导致与自家的ERX5相比,并无太多亮点。
MARVEL X和ERX5的失利,并未让上汽失去信心,反而清楚地认识到,相对于电动化水平,未来汽车的智能网联化更能体现出差异化优势。
又拉阿里上车,押宝智能化
上汽和阿里的上一次合作,还是在6年前。
那时,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即将渡过初级发展阶段,迈向快速发展阶段。上汽和阿里联合成立的斑马网络,掀起了汽车行业的智能网联热潮。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荣威RX5,上市第一个月便热销2万多台。
然而,好景不长,上汽和阿里在斑马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分歧,导致斑马团队大洗牌,许多核心成员相继离开。
经过一番博弈,2019年,上汽和阿里宣布重组斑马网络,由于上汽做出让步,使得阿里一跃成为大股东,双方将合作领域扩大至自动驾驶和出行等领域,但依然错过了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应该说,与阿里合作了那么久,上汽对阿里也是了解的,上汽也是聪明的。”业内人士曾表示。
2019年出让斑马网络的股份,并不意味着上汽放弃了智能网联领域,而早已开始另谋出路。
2018年1月,英特尔在CES展上宣布与上汽集团合作研发自动驾驶技术;2018年12月,上汽集团和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建设智能出行生态系统。
从2020年1月开始,上汽已成立团队,开始筹备成立上汽集团软件中心,加快提升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
在上汽2020年的年中干部大会上,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指出,要聚焦集团软件中心建设,加快集聚一批高端领军软件人才、专家和骨干队伍,为汽车全生命周期内的性能、体验等可持续升级迭代打好基础。
2020年7月21日,上汽正式官宣上汽零束软件分公司成立。根据规划,上汽零束软件分公司立足上汽新四化战略,聚合全球顶尖的智能网联人才,围绕新一代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SOA软件平台、汽车大数据平台、云服务平台、边缘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及网络安全、算力芯片、智能座舱系统等领域构建核心业务能力。
“之所以叫‘零束’,它寓意着软件二进制代码0和1,同时表示勇于突破自我、无束缚。它还代表着创新,从0到1。”上汽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事实上,零束在智能化领域的一系列努力,为日后智己汽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零束成立以来做的大量工作,其实都是在为智己汽车服务。”智己汽车筹备组副组长、上汽零束软件分公司总经理李君表示。
正当人们以为,2014年的那次并不成功的合作,让斑马网络将成为上汽和阿里合作的终点时,双方却再度展开了合作。
与6年前那次合作相比,此次上汽和阿里都显得异常低调。
“我们了解的不比你们多,推进到差不多的时候,会对外公布。现在没多少东西,不好讲,做出事情再讲。”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告诉创业邦记者。
记者曾致函上汽集团,并未得到回复。但上汽此前曾透露,智己汽车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由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亲自挂帅,将与荣威、名爵一起,为上汽集团自主板块形成更细分的全价格区间覆盖增添助力,使集团实现品牌向上突破,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智己汽车背后的生态圈,也显示了上汽发力智能网联化的决心。
智己汽车相关负责人向创业邦透露,上汽将提供造车经验、技术积淀、零部件体系、资金、合作资源,以支持智己汽车发展,阿里巴巴将以用户大数据、阿里云等生态圈协同优势,打通汽车消费全周期,为智己汽车赋能。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炯曾表示,在新车销售方面,天猫上拥有新车销售网络,通过对阿里巴巴用户的数据分析,支付宝为用户提供了汽车分期付款的信用额度,通过对用户日常购物能力的数据分析,实现了与银行信用额度所不一样的用户体验。阿里已可以实现从新购买、使用、保养维护、违章罚款支付等一系列环节的应用。
“车是一个端,端的话是基于云OS开发互联网汽车的车载系统平台。每个端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各种需求的解决方案。所以互联网汽车有阿里云的支撑是很关键的。现在阿里云的计算能力已经开放出来,未来阿里希望能够把数据开放给更多的软件开发者,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开发商。”孙炯曾指出。
如果说阿里为智己汽车带来了诸多智能化优势,那么,浦东新区则提供了打造高端电动汽车必备的核心技术资源。
从2018年特斯拉建厂并量产开始,浦东新区一直致力于打造三电核心零部件配套产业。杉杉科技、中兴派能等涵盖正负极材料、隔离膜、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领域的企业纷纷涌现。联合汽车电子和华域汽车电动系统,将为智己汽车提供稳定的电机供应。而联创电子则覆盖了电动助力转向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等重要的电控技术。
另外,持续扩张的团队规模,也将为智己汽车的研发能力提供保障。
智己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智己汽车目前有200多人,超过50%来自上汽集团业内企业。在项目执行的中后期,大量来自跨界的,比如电子消费品、互联网、软件公司,以及人工智能,各行各业的人才加入智己汽车。目前团队规模预计在今年年底达到300人左右。未来,团队还会快速扩张,明年年底规模将会扩张数倍。
未来,上汽、阿里、浦东新区三方将坚持机制与技术创新双向并举,用户与企业价值共生共赢,全力探索实现软件定义汽车,开创用户价值企业新时代,把智己汽车打造成为“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
殊途同归,前有斑马网络,后有智己汽车,均从侧面反映了上汽正在摆脱传统的造车方式,向新四化方向积极转型。
科技属性车企为王
尽管智己汽车有待市场考验,但上汽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方面缺的课,率先体现在了资本市场。
虽然上汽10月终止了下滑趋势,整车销售59.7万辆,同比增长9.6%,实现7连涨,销量规模继续在车企中强势领跑,但多年稳坐的中国市值最高车企的宝座,已拱手让人。
12月4日,比亚迪市值报收于4689亿元,超越上汽,成为市值最高的中国车企。上汽集团市值为2949亿元,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二。
此前,比亚迪市值曾突破5000亿大关,成为第一家在A股市值突破5000亿元的车企。
美东时间12月4日,蔚来市值报收于5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91亿元,高出上汽842亿元。
中国车企市值“一哥”接连被比亚迪和蔚来超越,揭开了当前汽车市场的残酷事实:当智能电动汽车不断受到资本市场追捧时,传统车企不得不被资本市场重新评估。
“比亚迪和蔚来都有创新点,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蔚来的换电服务,但是上汽的创新相对较少,它的电池出自与宁德时代合资的公司,而比亚迪有自己的电池公司,上汽在新四化方面的布局,前两年还比较全面,比如与阿里巴巴成立的斑马网络,但后来把主要股份让给了阿里。”张翔告诉邦哥。
张翔表示,现在的车企均为多元化布局,像特斯拉除了造车以外,还有超级充电站、能源墙,包括光伏电池。比亚迪除了造车以外,还做动力电池、手机电池、商用车、云轨,布局很广泛。而上汽目前除了车以外,其他板块的布局不明显,只是布局了出行领域的分时租赁,但是在科技板块,上汽没有大的布局。
特斯拉、比亚迪们不断跨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功恰恰说明,当前汽车市场,科技属性车企为王。
截至美东时间12月4日,特斯拉的市值高达5678亿美元,约等于15个福特 (372亿美元),9个通用(636亿美元)。在美国所有本土上市公司中排名第6位,仅次于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脸书。
“拿福特、通用汽车等底特律传统车企和特斯拉来对比是不合理的,因为他们的所有权和商品属性不同。我认为将它视为一家类似于Nvidia(英伟达)和AMD(超威半导体)的科技公司更有意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财经主持人吉姆·克拉默(Jim Cramer)近日表示。
特斯拉的商业模式包含了交通、家用太阳能和电池存储三大板块。
2017年,特斯拉与丹麦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Vestas)共同打造全球首个集风能、太阳能和电池存储三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为一体的清洁能源项目。特斯拉将为该项目提供所需要的电池,所生成的可再生能源预计可供澳大利亚3.5万个家庭使用。
这种协同发展、互惠互利的方式,能够让特斯拉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业务风险,也是特斯拉被业内视为科技公司的重要原因。
“上汽今后可能要投资一些科技板块的公司来平衡它的风险,增强在新时代的业务协同性。”张翔告诉邦哥,“就像蔚来,除了做车以外还做换电和充电桩。还有线下体验店跟用户的互动,参加电动方程式赛车,也是多元化的布局。相比之下,上汽还是一个传统的车企,没有科技公司的属性。”
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上汽已经开始通过旗下的投资管理平台——上汽投资的多家已投企业,为智能网联化的发展“补课”。
2019年,视觉供应商天瞳威视(CalmCar)深度参与了研发视觉环绕感知系统,助力上汽5G智能重卡实现港区L4级自动驾驶;作为核心技术供应商之一武汉中海庭(Heading),为5G智能重卡示范运营提供高精度地图组件支持。
2020年8月,上汽与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约,并正式启动“上汽集团与地平线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展开全面深度合作。
可以看出,特斯拉正在用全领域制霸的模式飞速发展,而上汽则用不断与科技企业结盟的方式,试图追赶特斯拉的步伐。
写在最后
马斯克说,特斯拉应该被认为是大约十几家技术创业公司的集合体,其中许多与传统汽车公司几乎没有关联。
在成为科技企业的路上,特斯拉是领跑者,比亚迪、蔚来们紧紧追赶。至于二度联手阿里的上汽,则毫不犹豫地开始了自我革命,不断扩大自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