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牛完成D轮超一亿美金融资,不谈生态,谈使命


牛,在我们印象中是一个勤勤肯肯,踏实稳重的形象。一年前采访七牛创始人许式伟,他坦言做云服务就是要稳中求健,用可靠安全的服务博得用户信赖。

 

短短两个小时的交流,他表现得低调内敛又不失技术人的锋芒,倾听时又在细细思考,每一次的回答都一语中的,清晰简洁又带有很强的逻辑性。在2000年到2007年间,作为当时WPS Office的首席架构师,许式伟是个纯技术人,关注最多的是技术的方向与运用;2007年创办金山实验室后,他变身产品人,开始更多地关注产品;2011年七牛成立,他成为创业者。现在,这三个角色在他身上一起显现出来,从而也形成七牛鲜明的行事风格与企业特色——专注,专业,极致。

 

如今,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商业模式、市场运营、团队组建等环节都能让一个公司或逆势消亡,或借势飞翔。而从草创到成为公有云存储领域的翘楚,七牛只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并且在2015年制造出一串震动业界的数字:

 

年收入增幅超过500%,用户超过40万+,总文件数达1600亿,月活终端IP数3.76亿,以及1月25日超过一亿美金的D轮融资。

 

但这些数字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其从诞生起就确立的使命:打造基于场景的PaaS云服务,帮用户缩短想法到产品的距离。

 

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要“修身养性”

 

企业和人一样需要修身养性,只不过人修在言谈举止、生活习惯,而企业修在使命、愿景、理念和价值观。企业的使命即企业存在的目的,七牛的使命是打造基于场景的PaaS云服务,帮用户缩短想法到产品的距离。

 

一个创业者在使用七牛服务之前,把一个产品推向市场需要三个月,而现在只需要一个月,这便是七牛的价值。许士伟笃定,只要明晰自己的价值,为之不断努力,一定能完成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在试错中不断反思拿创新去创造不同

 

试错是修身之一。

 

许式伟曾说过,七牛发展的历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七牛做云存储服务开始于网盘,但只做了3个月。个人网盘当时已是红海市场,而他认为在网盘这个点上不是十分了解用户需求,很难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今天再看,七牛可能是第一个用存储、加速和处理来描述云存储服务的公司。可见,一个企业能否真正成功,不取决每一步都踩对点子,而取决于团队能否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排除100条道路中的99条错误,再在剩下的、唯一的正确道路上全力以赴。

 

试错,这是创造性思维最核心的点,你要有反思精神,在使命的指引下,不断地迭代自己,让自己明白正确的方向是什么。

 

对待产品的心态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般

 

做产品是修身之二。

 

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对技术近乎偏执的许式伟每每谈及创业历程时,总是强调创业最根本的一点关乎心态,对待产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心态就是创业最根本的特征。普天之下的父母都希望并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全世界最棒的孩子,企业创始人也都希望并努力把产品做成全世界最好的产品。

 

诚然,云存储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产品,它的界面就是各种API,从这个角度来看,云存储的产品不好把握,但七牛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论:用户需求驱动产品迭代。

 

过去几年,七牛一直努力完成一件事——构建一个最完备、最开放的云存储PaaS平台。PaaS平台是七牛云存储的基础特征,七牛围绕客户的业务场景构建了数据应用的完整场景,而不只是做一个数据存储的仓库,一个冷冰冰的IaaS零部件。

 

许式伟认为,七牛创造了每个场景独立的闭环,数据从产生到处理、下发,整个生命周期都必须通过七牛云存储来完成。

 

在数据世界,95%以上为非结构化数据,它包含了用户的每一次沟通、每一次交互沉淀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的挖掘、对用户行为的记录,无疑是远未充分挖掘的金矿。从企业用户,对非结构化数据使用的场景出发来重新定义存储。这正是七牛与其他云存储企业最大的区别。

 

钱要花到刀刃上

 

花钱是修身之三。

 

一亿美金的融资,究竟要怎么花?想必好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七牛宣布,新资金将主要用于即将推出的云计算大数据业务,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生态建设,推出一系列的支持计划,为创业者,技术人,提供资金、服务、合作伙伴资源上的支持。

 

目前,国内的云存储行业还在起步阶段,存储安全问题,以及盈利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很多人对于云存储的概念认知还停留在网盘阶段,这都阻碍着行业的发展。而七牛的这一轮融资,还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获得进一步的市场认可才行。而只有整个行业走向了正轨,才能缔造我们更加便捷的生活。

 

在许式伟看来,七牛接下来的发展,还是会延续当初的思路,努力在云服务市场上找到空白点发展——考虑自身产品的特性来提供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他认为,在如今商品社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想要用创新思维从这片红海中找到相对蓝海的市场,让别人来跟随,而七牛一直是一个单品切入市场,在纵深做到极致的公司,现在向横向扩张的同时依然不会放弃这一思维,把找到的每一个点都做到一个相对的深度。

 

2016年,七牛要真正从基于非结构化数据的PaaS,变成针对全数据类型,提供更多技术场景闭环的综合类PaaS。这也是从初创起,七牛就瞄准的目标。今天,对企业来说,还有太多的数据价值未必挖掘与利用,七牛会通过分析数据的各种使用场景构建完整的基础服务,让数据真正流动并为企业发挥应用价值。未来,在同时向企业和第三方开放的综合云平台上,创新将成为更方便的事情,就像是搭积木。哪怕是一个中学生,也能利用平台上已经有的经验和模块,让好想法更容易变成好产品,甚至创立一家企业。

 

为了完成更多的场景闭环,七牛也会投入资金与力量来寻找与吸纳行业中的云服务合作伙伴。所有这一切,都将会是从用户需求与服务体验出发。

 

写在最后

 

一个创业团队,从爬行到行走到奔跑的过程,技术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力,而非创造者。那真正的创造者是什么?是企业的使命,对,没错。

 

我们一直创新,但我们从不追随!

 

最后,用曲婉婷的一首歌结尾,“没有追求和付出哪来的成功,谁说我们一定要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共勉!

 

(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