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短期经济形势严峻,中长期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


同时,长期来说,根本的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是改革。
未来中国经济在40年高速增长以后,大约将保持5%左右的速度,如果能再增长15年到20年,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我提出新5%比旧8%好,经济L型、新周期的猜想,如果能够推动新的一轮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潜力巨大,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跟大家分享几个数据。2018年中国人均GDP9700美元,是美国的1/6,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潜力。中国城镇化率60%,发达国家都是80%以上,中国城镇化还有巨大的空间。中国有14亿人,美国是3.2亿人,全球77亿人,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做生意其实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因为你面临的是全球最大的统一市场,你占有了这个市场就是世界的巨头。我以前在金融机构服务的时候,当时和董事长一块去韩国和人家谈生意,谈完以后,董事长问我有什么感受?我说感受是好像跟人家谈的生意很小,因为韩国只有五千万人。我们的金融农民工在咖啡馆里谈的生意都是几个亿,为什么?因为我们市场够大。因为我是原来做分析师,做所长,中国分析师、基金经理的薪资水平超过韩国、日本、中国台湾,虽然它们都是发达经济体。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背靠庞大的市场。

中国每年有8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非常优秀,而且中国的创新创业活力也非常好。我们GDP只有6%,我们传统行业只有个位数增长,但是中国互联网行业30%的增长。如果说你站在传统行业来看这个世界,那你是悲观主义者,但你如果站在新兴行业来看中国,那你就是乐观主义者。而且世界上最好的独角兽企业不在美国,就在中国。很多人抱怨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差,事实告诉你,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非常好,市场空间大。

而且中国的监管实际上是很宽容的。为什么?中国的大部分行业监管的理念是这样的,中国大部分行业监管理念是“你们先搞,搞好了我认可你,搞不好我再来收拾你。”搞得好的比如移动支付等等。但是在欧洲、日本为什么移动支付发展不起来,我们互联网+、移动支付都搞得非常好,一部手机吃喝玩乐全解决了。但是欧洲、日本不可想象。因为在这些传统西方国家,工会力量太强,阻碍了他们创新,还要工会之间协调商量,商量完中国已经搞出来了。这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想跟大家讲讲中美贸易摩擦。

站在世界、站在中国新的一轮开放来看当前的中国。最近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关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因为时间原因,我无法一一展开,我就重点讲一下班农,最近美国在搞民粹主义运动,这个人是扛大旗的,特朗普竞选总统时的总宣传长。他的观点在美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因为中国出口过剩,使得美国中西部的工业地区被掏空,美国的劳动阶层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在过去几十年倒退。中国的19大报告计划有五个方面,他们实际上是在计划未来几年控制世界的主导地位。把华为公司从西方市场赶出去比中美之间达成协议重要十倍。”特朗普为什么上台?这些言论在美国相当有市场。

为什么爆发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我给大家看几张图作为结尾。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美国的贸易逆差里面中国贡献了一半,就像我们80年代的日本一样。

第二张图是1990年、2015年,1990年蓝色的标记是州是以制造业为主,八九十年代美国大部分州都以制造业为主,IT、计算的时代。后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今年中国出口负增长,很多人可能忘了,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出口增速25%,然后美国这些州就变成了铁锈州。前段时间有一本书很流行,叫《乡村的悲歌》。

第三张图,在全球的经济版图当中,美国20万亿美元,占全球24%,中国13.2万亿美元,90万亿人民币,占全球16%,中美加起来占全球40%。这不是我讲的重点,重点是虽然中国GDP只是美国的1/6,我们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30%,但是人均GDP只是美国的1/6,中国还在以美国3倍的速度在增长。会发生什么呢?如果这个趋势下去,再过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什么概念呢?100多年前,自从美国超过英国以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霸主以后,就没有谁超过了。今天中国正在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而且中国已经不满足于传统行业,中国的新经济在华为这样的公司带领下正在蓬勃兴起。

最后我想讲一个故事作为我演讲的结尾。

讲一个什么故事呢?因为大家知道我是长期研究公共政策的,我曾经翻阅过2001年中国加入WTO前后当时在公共政策领域引发的比较大的讨论。当时我们有两个行业,一个是汽车,一个是家电。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最终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命运。

首先是汽车,在2001年以前,我们的汽车行业里大的国有企业游说中央政府,说我们要保护民族工业,我们不能开放,狼来了。于是我们对汽车行业竖起了高度的保护的壁垒,主要是两条。第一是高关税壁垒,30%、50%,你买的车经常会发现国内比国外贵一倍。第二,投资限制。如果外资企业要在中国投资设厂,要跟一家国有企业合资,这家国有企业什么都不用干,坐收51%的利润。18年过去了,中国汽车行业发生了什么?今天中国一年销售2800万辆车,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很遗憾,2000多万辆都是外资合资品牌,我们这个市场基本沦陷了。我们那些国有企业坐收51%的利润,他们干了什么?你去看一看那些大的国有汽车厂商,他们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合资外资品牌,它的自主品牌绝大多数都是亏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个行业,家电。我今年初专门去了一趟佛山,跟当地企业家座谈。90年代末2000年初的时候,中国家电就是假冒伪劣、贴牌的代名词,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中国的家电没有任何保护,但是18年过去了,中国家电发生了什么?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们在冰箱、空调、洗衣机,包括手机领域,我们的自主品牌市占率全部超过70%以上。中国的家电人做到了,中国的企业家做到了。

这对我们今天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应对中国经济下行和改革开放,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具有很大的思考价值或者反思意义。中国这个国家是从来不怕开放的,最怕的是不开放。美国当世界霸主100年了,中国当世界霸主多少年?1000年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深信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在这个国家扎根,我们深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展现了推动改革的勇气和决心,经过改革转型之后的中国经济前景,将更加光明。

    谢谢!


实战经济学:我的追求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人的终极追求是财富自由、人身自由、精神自由。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做事做人,最笨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做学问,最好的捷径是读经典。做研究,最好的捷径是接地气、实战、做基础研究。都是最笨的办法。


大家可能发现,我们的研究与学院派不同,那就是观点鲜明、接地气、实战,从不模棱两可。


经济学,经世致用之学。在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格林斯潘、沃尔克等都是著名经济学家,达里欧、索罗斯等对冲基金经理都对宏观经济有很深的洞察。在中国,80-90年代吴敬琏、厉以宁、杜润生等的改革方案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发挥了重大作用,当下一批年富力强的经济学家正走向前台、担当改革操盘手,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可见,经济学并不是阁楼里的学问,她以解释解决所处时代的重大问题为使命,生命力旺盛,魅力十足。学术研究强调理论解释,公共政策研究强调解决方案,商业研究强调前瞻性判断。敢于直面、挑战现实问题需要功底和勇气。


面对未来,我们对世界也包括对人类自身的认知都是十分有限的,何况更难的是知行合一和执行力。有人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收获了一个时代;有人号称算无遗策以大师自居,却始终作壁上观。


人生是一趟心灵的伟大旅程:嗷嗷待哺的婴儿,满面红光的学童,哀歌的恋人,长胡子的士兵,身经百战的将军,戴眼镜的政治家,返璞归真的贤者。20年来,遍访名师,努力学习,日益发现所知有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常悟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先后在人大清华学习理论经典著作,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公共政策,在国泰君安、方正证券学习商业研究。参与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2011、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百人量化绩效考核排名第4、6位。2014年下海,预测“5000点不是梦”“改革牛”,2015年预测“经济L型”“一线房价翻一倍”,当年带领团队勇夺中国资本市场大满贯冠军分析师,创造业内历史最好成绩。作为硬核财经,“泽平宏观”微信公号订阅量超百万,2018年中国“时事资讯”类最具价值微信公号第七。


回首往事,深感诸多不足。未经历失意,不足以言成功。能经受多大的诋毁,才能经受多大的赞誉。不为失败辩解,不在荣誉面前停留,一直在路上,风雨兼程。



作为实战经济学的阶段性总结,近年出版了三本超级畅销书,每本书都加印十多次。


1、《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任泽平、罗志恒,人民出版社,2019


在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之初,提出“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最好的应对是改革开放”。全面呈现美欧、美日、美苏贸易战和中美历次贸易摩擦,总结美国发起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和资源战的惯用手段,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贸易摩擦升级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军事危机的覆辙。刘世锦、吴晓灵、李稻葵、刘元春、宋立洪、管清友、沈建光等著名经济学家联袂推荐。


目录

序 中美贸易摩擦本质、影响、应对和未来沙盘推演

第一章 全球贸易战和美国大萧条

第二章 美日贸易战:日本为什么金融战败?

第三章 美日贸易战:美国如何赢得经济争霸?

第四章 美苏贸易战:冷战和全球争霸

第五章 美国两党及内阁成员对华思想全景图:美国对华如何走向强硬?

第六章 中美历次贸易摩擦及贸易失衡的根源

第七章 美国对华《301 报告》: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

第八章 中美经济、教育、文化、营商环境、民生对比

第九章 中美科技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体制对比

结论 大国兴衰的世纪性规律与中国复兴面临的挑战及未来

 

 

2、《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任泽平、甘源,中信出版社,2018

全面呈现“5000点不是梦”、“一线房价翻一倍”、“经济L型”、“新周期”等重大预测的逻辑和框架;构建宏观经济、公共政策和大类资产的研究体系。把握宏观大势,科学配置大类资产,应势而为。


目录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中美税制及税负的比较

中国影子银行:银行的影子和监管博弈

房地产周期研究

投资时钟与大类资产表现:经典理论与实证检验 

汇率的分析框架与人民币展望  

黄金价格的分析框架  

深度对话:我是一名不可救药的长期乐观主义者

 


3、《房地产周期》,任泽平、夏磊、熊柴,人民出版社,2017

原创性提出“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成为业内标准分析框架,根据该框架2015年预测“一线房价翻一倍”。“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广为流传。提出“人地挂钩+金融稳定”是解决当前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


目录

导论

第一篇 房地产周期的基本规律与国际经验:一线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

第一章 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

第二章 人口迁移的国际规律与中国展望:城市的胜利

第三章 从国际经验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人口控制VS城市规划

第二篇 房地产市场风险: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第四章 全球历次房地产大泡沫:催生、疯狂、崩溃及启示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泡沫风险有多大?

第六章 这次不一样? 2015-2016年中国房市泡沫与1991年日本、2015年中国股市比较

第七章 保汇率还是保房价:来自俄罗斯、东南亚和日本的启示

第三篇 房地产政策与制度:短期调控和长效机制

第八章 德国房价为什么长期稳定、在全球独善其身?

第九章 中国房地产调控二十年:问题、反思和抉择

第十章 谁是房地产盛宴的最大受益者:房价构成分析

第十一章 地王之谜:来自地方土地财政视角的解释

第十二章 供需错配、人地分离:一线城市高房价、三四线城市高库存的根源

第十三章 房产税会推出吗:从历史和国际视角推断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人生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练,致良知。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其实都是各自内心修炼的影子。你信仰什么,就看见什么,理想,事业,爱情。感恩时代,贡献社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今年春天,沿着蜿蜒的林荫道,攀登阳台山,漫山盛开着绚烂多彩的樱花。生命如这栖身于北方磅礴的燕山山脉的樱花一般,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准备和忍耐,熬过漫长寂寥的寒冬,最终迎来刹那间的尽情绽放。那绽放的不仅是生命,还有青春,梦想,和希望!


谨以此文献给平凡而伟大的时代,我们一起奋斗的岁月年华,以及关于理想和情怀的美丽传说。


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级)、研究院院长。兼任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首都金融智库专家,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兼职导师,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枣庄市人民政府顾问,茅台集团、汾酒集团研究院顾问,中国保险保障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货币金融、房地产等研究。曾参与重大文件和改革方案起草。2011、201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量化绩效考核排名第4、6位。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百篇,出版专著译著《宏观经济结构研究》、《从奇迹到成熟:韩国转型经验》、《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房地产周期》《新周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实战》、《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等,多部超级畅销书。获得多项荣誉,中国资本市场大满贯冠军分析师。代表性观点:2010年参与研究“增速换挡”;2014年提出“新5%比旧8%好、5000点不是梦、改革牛”;2015年提出“经济L型、一线房价翻一倍”;2017年提出“新周期”。提出了业内广为采用的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泽平宏观”微信公号订阅量百万,2018年中国“时事资讯”类最具价值微信公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