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趋势】美国星巴克里人们在谈情说爱 我们全部在创业

导语
  投资中国网讯,2016年4月11日-13日,由投中信息主办的“2016年中国投资年会”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中国投资年会”以“跨境、布局、未来”为主题,探讨当下行业热点,纵论私募股权行业未来,掀起了对中国股权投资行业新一轮的憧憬与展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吴飞,投中资本COO马峻,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Spigot Co-founder Michael levit,IDG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骁军,心元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郑博仁,华山资本主管合伙人杨镭出席“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趋势”论坛并做精彩发言。

来源:投资中国网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吴飞:并购多元化是很好的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 吴飞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吴飞在4月11日“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趋势”论坛中表示,在目前这个阶段,海外并购更多的是传统VC成长以后,再IPO出来。但是以后再发展到更加成熟的市场,成为更多的是LBO,或者杠杆并购类型的业务。未来海外并购专业化是一个趋势,当基金发展到一定规模取代产业资本,利用自己的专业并购一个公司,把自己的企业管理好,这是一种方法。本场论坛由吴飞主持。


投中资本马峻:跨境并购还是大有可为的市场

  

投中资本COO 马峻


  投中资本COO马峻在4月11日“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的趋势”的巅峰对话中认为,跨境并购还是大有可为的市场。他认为,美国海外有相当数量的基金,如果有专家进去,基金再倒过来到中国,会对中国的程序非常了解,而且现在也有一些基金在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将来PE做跨境并购的趋势。”


  以下为投中资本COO马峻论坛发言实录,根据速记整理:


  我是投中资本马峻,我们投中资本是主办方投中信息的兄弟公司,我们主要做的业务一个做私募股权的融资,另外一块做并购,现在并购,我们不仅是从做国内的并购,目前有一块增长非常快的,是做跨境的并购,我们在硅谷有我们的投资团队,所以我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看到在跨境并购市场上的现象。


    谈到跨境中美之间,因为我们最初看到的就是,最近几年我们每年都有十几个,甚至20个并购的案例完成,初期主要做国内的上市公司,去收购在国内非上市公司的并购,我们看到并购潮,有时候开玩笑说,如果做私募股权融资是买方市场,并购市场是卖方市场,如果是好的资产,有比较强的利润,成长性比较强,是很多上市公司追着你,结果导致估值在不断上升,虽然我们看到最近境内的资本市场股票在下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跟去年相比在下滑的,但是并没有导致并购的估值往下跌。所以当我们开始做跨境并购的交易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上市公司是什么样的市场?


  第一,境外资产的估值比境内的估值要低,有些地方低比较多,因为大家看纳斯达克很多的股票估值比国内的估值有很大差异,所以首先存在比较大的利差的机会。


  第二,从它的业务上来说,因为上市公司如果收购境外资产,对于它在美国、北美,甚至全球发展更快,或者境外的公司,它的技术可以拿到中国来,因为做并购的时候本身就有境外的公司,他们想进入中国市场,所以战略上还是契合。


  第三个,从二级市场股市的反馈来说,因为我们做了研究,发现做跨境并购这些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比做境内股价表现还要强。


  第四个,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做完尽调以后,总体觉得国外公司治理比较可靠,所以我们自己做国内跨境并购的时候,我们的团队有相当一部分是审计出身,我们对标的团队要了解,但是美国没有必要美国团队是审计出身的,导致跨境并购目前还是大有可为的市场。


  我们基金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我觉得看得见的可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现在比如在跨境并购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不少的PE的基金,基金我们称为1.0版本,就是海外的卖家现在和中国做交易,第一,中国人出价一定是高的,要不然他不找你,第二,中国人做交易比较烦琐,又要通过外管局,如果是上市公司要通过证监会,他听说通过证监会,这件事情不想谈,如果有基金在里面参与很确定的,包括甚至美元基金是更好的优势,但是相对来说你的回报比较有限的,这是低风险、低回报。但是有跨境并购基金出来,真的有自己相当的技术,像杨总监说的,如果你的基金是懂得的,美国海外有相当数量的基金,如果专家进去,这样的并购很有价值的,你的基金倒过来到中国,对中国的程序非常了解,这是现在已经看到有些基金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将来PE做跨境并购的趋势。因为做并购基金,相对成功率比做VC要高。


纪源资本李宏玮:“互联网+”与资本的力量让传统企业脱胎换骨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 李宏玮


  4月11日,在主题为“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趋势”的巅峰对话中,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表示,中国和美国的创业者存在差异,中国企业不能只做本地化,还要考虑国际化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和资本的力量给传统企业带来很大改变,让其脱胎换骨。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一定会以技术、创新为导向。


  以下为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论坛发言实录,根据速记整理:


  大家好,我是纪源资本的李宏玮,如果做中美业务,除了要有英文名字,还要有中文名字,如果找到VC告诉你,他是做中美的业务,只看美国的业务,没有中文名也是问题,纪源资本是跨中美的基金,现在掌管38亿美元,从阶段的角度来说,我们做A轮、B轮、C轮,按照阶段风险因素考虑投资。我们看IT领域,硬件领域,中美一个眼光,看两个市场的竞争优势。


  我们在国内从发起到现在有16年的历史,投了早期的阿里巴巴、去哪儿、YY等等,包括美国还有投资。16年前我来中国的时候,见创业者时第一个问题问的是你融的是美金还是人民币?国内一般会找人民币基金,如果海外上市会找美元基金,所以16年前从币种的角度看属于分离阶段,创业者面向的领域和他们合作的投资人有所不同。但是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民的增长,任何商业模式也离不开新互联网,怎么样跟移动微信互动?所以因为市场的结合,因为用户使用程度的结合,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到更多的结合性,很多时候看中国创业者,中国商业模式。


  美国有一个搜索,中国是否也可以有搜索?美国有电商,中国也可以有电商?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化商业模式,考虑中国在发展新兴市场的时候,毕竟走同样的路线,那个时候中美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转移或本地化,完全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不一定完全成功。


  2005年-2006年的时候结合是社交媒体的结合,脸书在美国发起的,社交文字的交流也好,图片交流也好,我们和社交有互动,从文字博客到后面的微信,是一种延伸,从商业的角度看,已经不再是美国领先于中国,更多的是中美有一定的需求。


  2010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6亿手机用户在中国,美国只有3亿。我们在美国有一个映客,美国也开始放直播业务,中国已开始从商业模式的角度领先,而且我们有一些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借鉴,而且反向用到美国市场。


  从一个投资角度来说,我们很关注消费者行为怎么样变化,中国和美国有差异,15年来差异不一样,前者是时间的差异,后者是市场的差异,但是对于今天的创业者,不能只做本地化的企业,除了迎合本地化的需求,还要考虑国际化的商业模式。


  另外从投资阶段看也不一样,从种子期到初期到发展期到之后的IPO,它的投资方式不一样。早期时看人,看创业者的商业模式,包括到了中期看他的收入各方面,到了后期的时候,随着市场的成熟,现在美国会有IPO的模式,企业已经有20年历史,原来的创始人已经60多岁了,所以他希望有新的改造,改造企业各方面,引入资本,找到更好的专业经理,把市场做得更好。渐渐地我们也会看到,中国有这样的趋势,什么是互联网+?更多的是造就企业,改造传统的企业就是几个,一是偏向业务,考虑更多新兴的商业模式,如果能够借助投资人或PE,已经在国内走过10年、20年,帮助企业从小到大有管理的资源,全方位考虑的时候,慢慢地形态会是比较有趣的,更多不是传统的企业找PE,现金流在传统之下,帮助他脱胎换骨,从之前线下业务,更多结合新兴商业模式,所以我们看好资本力量很重要。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资本背后带来的企业人脉,各方面的事情,比如阿里巴巴在国内对电商的认识很透彻,到美国的时候也有可能借助熟人资本的力量,也能改造美国传统的电商的公司,这需要VC的参与。


  因为要求一个企业不止是一个运营,管一万人和管理几千万人不一样,是传统的要求,中国借助硅谷的技术,如果借助互联网+技术,注入的基因是互联网基因,所以这一块引入不一样的背景人员,是传统企业是缺,不知道去哪里找?所以VC帮助这一块,可以帮助他们,15年前那个时候没有这样的资源。


  从基金的角度当然看,基金必须要专注,如果投入1000万,拿回30倍、50倍,我情愿投资30万拿回30-50倍,投资各方面资本利益有机会,而且市场环境滋生市场多元化不一样的基金定位。


  企业要拥有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从未来看,中国一定以技术为导向,创新为导向,比如无人机企业,你的无人机在国内生产,真正的市场是国际化市场,怎么样更好带动国内的技术创造很好的产品,并把这个产品卖到全世界,需要的是综合性与结合性。


IDG李骁军:美国星巴克里人们在谈情说爱 我们全部在创业

  

IDG资本资深合伙人 李骁军


  IDG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骁军在4月11日“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趋势”论坛中说到中美两国股权投资的差异时表示,“第一那里没有双创,没有明星都来做VC……美国的星巴克里面人们是在聊天、谈情说爱,我们全部在创业……第二,人家VC的日子过得比我们好。”


  以下为IDG资本资深合伙人李骁军的论坛发言实录,根据速记整理:


  我们一直是英文名字,中文名字是什么?脑子里面想,是“爱大哥”还是“爱捣鼓”?我们做了很多年的投资,大家了解的都是IT类的,比如百度、腾讯、搜房、携程、小米、宜信等。除了这些,我们还投传统一些的项目,比如很多人爱吃鸭子,我们投了两个做鸭子的,一个是北京的全聚德,一个是湖北的周黑鸭,另外大家冬天穿的Moncler和波司登,也是我们投的。我们本身投资的范围很广,不仅是VC阶段,IT领域,除了国内,我们还投资国外的项目。


  说到中美之间股权投资的差异,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个差异,那里没有双创,没有明星都来做VC,我们看的项目还包括广场舞。美国的星巴克里面人们是在聊天、谈情说爱,我们全部在创业,所以这是比较大的差异。第二个差异,人家VC日子过的比我们好。


  具体到个人,我说一个例子。我孩子的同学的爸爸是美国一家投资公司的管理人,他比我闲很多,每天晚上基本都在家里吃饭,小孩的家长会也都参加。我的小孩问我,你不是和他做的一样的事吗?为什么不陪我?


  我们交流了几次,他只看SaaS项目,不用管人,一年做两个项目,一年看几个就够了,这是大家的区别。但是中国的好处是我们比较满足于做投资,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在中国做VC比较有趣好玩,见到的事多一点,这是我内心感觉到的差异,人家不像我们这么热。


  再说目前跨境并购的问题。今天中国公司的市盈率非常高,现在海外的市盈率成熟的科技公司在10倍左右,甚至不超过20倍,国内则是20倍、30倍、40倍,甚至更高,这也造成大家所谓的窗口期。但是从长期来说这件事会正常化,不能老是这么悬殊,所以最终投资取决于企业的本质,而不是两边的价差。


心元资本郑博仁:中美天使存在差异 美国创业者将分享视为文化

  

心元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 郑博仁


  心元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郑博仁在4月11日主题为“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趋势”的巅峰对话中表示,中美天使投资存在差异化,中国是一两个机构领投,美国是20个甚至更多的人来参与。美国创业者相较中国更善于交流,将分享视为一种文化。


  以下为心元资本创始执行合伙人郑博仁论坛发言实录,根据速记整理:


  我们心元资本先有英文名字,在第三年才有了中文名字,寓意为“有翅膀的天使”,心元资本做的是跨境天使投资,创立6年来,中国和美国投了90多个公司,比例是40%和60%。6年间已有15个公司超过1亿美金到35亿美金之间,我们在中国和美国一直在做天使投资,我分享下天使投资里中美的差异。


  中国的天使案子,大部分都是一个机构或者两个机构来领投,美国的天使都是20个人以上,有2个机构。美国的创业时间很久,系统也成熟,包括了天使投资人的数目和他们的经验,所以有经验的创业者很清楚的知道,创业真的是困难的。


  在硅谷的连续创业者,他们乐于聊天,将分享视为一种文化。在美国天使投资的程序非常短,对创业者来说,找到投资的渠道和国内渠道不一样,有好有坏。


  我看到新的趋势,在跨境分享比较多,从中国到美国现在的趋势是过去公司大部分都是等到上市,但在优步进入中国之后大家想清楚了,怎么样与国内最好的团队、资本相结合进入中国市场,这是趋势。


华山资本杨镭:海外投资多元化、专业、转向科技将成趋势

  

华山资本主管合伙人 杨镭


  4月11日,在“中美股权投资市场差异化的趋势”的巅峰对话中,华山资本主管合伙人杨镭表示,下一步的投资会有几点趋势,第一个趋势叫做由硬的转向科技,“原来的跨境人们爱买房地产,买高尔夫球场,买酒庄,现在是买高科技,国内的民营企业家越来越看到这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多元化,中国投资人或者企业家们都有一个心态,他想拥有一件事,高尔夫球场买了酒庄买了,以后看到高科技公司买了,但高科技的东西是在别人脑子里面,拿到了公司也不是你的,所以要多元化,多元化可以投资人占小股,通过双赢的方式,使得他们的企业和你的企业结合慢慢发展。


  第三个专业化,“我不建议特别是民营企业,自己老板们或者有几个团队飞出去看到项目买了,而是通过专业的基金,通过比较深入的结合,用他们作为桥头堡。”


  以下为华山资本主管合伙人杨镭论坛发言实录,根据速记整理:


  大家好!我是华山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今天很高兴来这个论坛,我们华山资本已经成立6年了,6年前默默无闻地进入了硅谷,那个时候我的圈子里面很多朋友说,杨总到哪里去?中国那么火,我微笑,因为当时的投资人是中国著名的股权基金,他有要求,说你们的钱只能是投国内,不能投国外,我们国外太好了,就去了,我们的团队硅谷当年的第一批的海归背景,包括我本人当年创业,我本人是上海一家公司掌上灵通的CEO,我在硅谷工作了6年,三年前我的朋友说真的羡慕你,我们在国内不仅估值高,标的又差,你们硅谷估值又合理,质量还高,我说是的,我当年来的时候你们没说什么。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在硅谷见的朋友比在北京见的多,这件事情在过去两、三年里面,中国发生了一件事叫做中国资本和企业全球化竞争。


  我们在硅谷深切感到浪吹在我们面前,我们是国内基金里面另类的一只,80%投资到硅谷,而且就在硅谷,如果大家去过硅谷,伯克利大学,还有一个城市在之间投了,我们有几个特点,有几家公司,最近做VR,做游戏很火,还有国内在线直播的一家公司,还有一个公司,我们公司进入了美国主流,投入了技术性很强的公司,中国的创业者很厉害,如果在美国投B2C带到中国,90%VC打不过中国创业者,但是硅谷高科技公司和中国高科技公司差距5-10年,所以问我投资的事情,我们也投了两大公司,有一个在座很骄傲的公司,叫喜马拉雅,还有一个公司叫做把美国一个公司走平衡车的一家公司并购了。现在两边机会,中国的公司在并购海外的公司,海外的公司希望到中国来,所以我们有很多的机会。


  在科技方面,硅谷方还是领先于中国5-10年,中国的企业现在为了走向全球,特别需要这一块,我们扮演了很好的角色,投资方面的体会,首先很实在,中国投资人现在换成了做媒体,第一,我在硅谷没有时间,第二,美国投资人不看在媒体上曝光率多少,不管你是什么CEO,很多公司他们没有听说过,他们看你的投资业绩,比如这个公司你投的,他很佩服,他看到这是你投的,人家佩服在你的业绩上,所以说差距这就是最大的差距,到美国忽悠,第一媒体不接受,根本不会说教父,不采访你,第二采访了你之后马上换,这个人在中国很成功,在美国会成功吗?


  第二,美国的媒体中国不一定欢迎,搞不好有10家媒体说什么不好,有一家说这家帮助中国,问我差异化这就是差异化。人家看你是否帮助你有价值?另外现在到外面投资的项目很多,硅谷遍地都是黄金,但是不是这样的,真正的成功公司100家里面只有3家,成功的基金里面也只有3家成功的,如果找不到路子,搞不好找到很多公司有问题的。我有很多体会,找机会和大家分享。


  下一步的投资有几点趋势,第一个趋势叫做由硬的转向科技,原来的跨境人们爱买房地产,买高尔夫球场,买酒庄,现在是买高科技,国内的民营企业家越来越看到这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是多元化,中国投资人或者企业家们都有一个心态,他想拥有一件事,高尔夫球场买了,酒庄买了,以后看到高科技公司买了,但东西都还在别人脑子里,所以要多元化,多元化可以投资人占小股,通过双赢的方式,使得他们的企业和你的企业结合慢慢发展,有些企业有机会,比如我们当年投了一些公司,有多元化,拥有一部分小股,回国做合资公司。


  第三个专业化,我不建议特别是民营企业,自己老板们或者有几个团队飞出去看到项目买了,而是通过专业的基金,通过比较深入的结合,用他们作为桥头堡,我们当年去硅谷是很多年前的事,我们见过很多旅行投资人,到了硅谷待了两个星期就投资公司非常兴奋,我们看过这些公司都是不想投的,你说的管理问题,大家知道首先像跟树苗一样,或者培养运动员一样,苗没有管好再管理也没有用,垃圾公司还是垃圾的。


  怎么样利用三个趋势选择好的企业?第二个现在把公司拿下来变成你的,不管是小股把公司管好,这方面对公司的要求很高,所以项目投资人有经验合作一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