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49%股权正在有序进行中;积塔半导体12英寸汽车芯片先导线已建成通线;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成立

1.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49%股权正在有序进行中
2.积塔半导体12英寸汽车芯片先导线已建成通线
3.新事业总部揭牌两月后,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成立
4.长电微电子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高端制造项目新厂房封顶
5.迎接AIGC浪潮 算力变革“在路上”
6.苏州市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意见,提及集成电路产业

1.紫光股份:收购新华三49%股权正在有序进行中

集微网消息,6月25日,紫光股份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

据披露,紫光股份拟由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新华三集团有限公司49%股权。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的相关规定,预计本次交易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自《重大资产购买预案》披露以来,公司及相关各方积极推进本次交易的各项工作。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本次交易所涉及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公司将在相关审计、评估工作完成后,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本次交易的相关事项,并由董事会召集股东大会审议与本次交易相关的议案。

紫光股份表示,公司本次交易所涉及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且本次交易方案尚需公司董事会再次审议及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经有权监管机构批准后方可实施,本次交易能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以及最终获得批准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截至本公告披露日,除《重大资产购买预案》已披露的风险因素外,公司尚未发现可能导致董事会或者本次交易的交易对方取消、中止本次交易方案或对本次交易方案作出实质性变更的相关事项,本次交易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2.积塔半导体12英寸汽车芯片先导线已建成通线

集微网消息,6月2日,积塔半导体12英寸汽车芯片先导线建成通线。

积塔12英寸汽车芯片工艺线项目,着力90nm到40nm车规级微处理器(MCU)、模拟IC、CIS等高端芯片制造,将填补其在12英寸工艺半导体芯片制造能力的空白。

图片来源: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

该产线12英寸BCD产品于今年2月正式投片,6月2日流片完成,元器件电性(WAT)测试结果全部达标。积塔半导体官方消息显示,此次建成通线标志着积塔12英寸汽车芯片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是积塔半导体实现12英寸汽车芯片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充分验证了积塔半导体12英寸特色工艺产线已具备量产标准,对积塔未来的工艺技术提升、产品开拓、产线扩建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积塔半导体是专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特色工艺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徐汇区建有两个厂区,为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提供微控制器、模拟电路、功率器件、传感器等核心芯片特色工艺制造平台和技术服务。

此前,在车规产品方面,积塔半导体先后与吉利科技、华大九天等达成合作。(校对/赵碧莹)

3.新事业总部揭牌两月后,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成立

集微网消息,天眼查显示,6月16日,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法定代表人崔志成,注册资本10亿元。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电池制造、储能技术服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等。该公司由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100%持股。

今年4月25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在郑州揭牌。该总部将聚焦新兴产业转化落地,制定发展规划、开展核心技术研究、进行产业投资统筹管理、实施产业项目孵化和落地等。河南将全力支持富士康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来豫投资兴业,把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打造成为富士康全球创新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标杆。(校对/赵碧莹)

4.长电微电子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高端制造项目新厂房封顶

集微网消息,6月21日,长电微电子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高端制造项目在江阴举行新厂房封顶仪式。

图片来源: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消息显示,该项目位于江阴市高新区,总建筑面积约15.2万平方米,涵盖生产车间、库房、变电站、门卫室、厂区等多个区域。项目建成后,可拥有年产60亿颗高端先进封装芯片的生产能力。

长电微电子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高端制造项目于去年7月在江阴举行开工仪式。当时消息显示,该项目未来产品将集中在高密度晶圆级技术和高密度倒装技术相结合的微系统集成应用,属于高性能封测领域,代表着全球封测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项目将覆盖一系列高附加值、高增长市场的应用领域。(校对/赵碧莹)

5.迎接AIGC浪潮 算力变革“在路上”

集微网报道(文/李映)伴随着ChatGPT的爆红,大算力时代正呼啸而来,一场真正的划时代性技术变革也急行在路上。

数字经济学者刘兴亮在近日举办的“时代的增量——AIGC浪潮与算力变革”主题沙龙演讲中认为,大算力时代表明在当前的社会和技术发展阶段,大规模的计算资源和高级别的计算能力变得可用和普遍。大算力时代的特点在于:一是数据被广泛用于决策、优化和预测。二是AI和机器学习成为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的一部分。三是高性能计算资源变得更加可达和实用。四是新兴技术潜力开始展现,生成式Al、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量子计算、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都会是大算力时代的关键创新。

毋庸置疑,“算力+AIGC”可谓数字经济未来10年发展的新引擎,当下国内诸多科技、互联网和创业公司争先恐后陷入“百团大战”。但从长远出发,一方面要考虑大模型的落地之路,另一方面需着力克服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多重挑战。一场由技术组合带来的超预期变革——美第奇效应也将在ChatGPT引发的一连串技术革新中,催生智能时代的勃兴。

大模型走向分野 落地要与垂直行业结合

目前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模型之争,也将在未来走向分野。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分析,国内大模型将形成三个方向:一是以百度、阿里等为代表的巨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打造开源、平台基座型的模型持续长期巨额的投入,这是一种巨无霸式的战争。二是国产安全可控的路线,侧重于政务等领域,类似于信创。三是走向整合,未来大模型随着时间演化可能也就剩三五家,参考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操作系统只剩三家——IOS、安卓、鸿蒙,到目前为止,ChatGPT类似于IOS,MetaLLaMA模型可看作安卓,谁是中国的鸿蒙?

而从规模上来看,也呈现出两大相反而并行不悖的趋势。

一是巨大模式即全模态(Bigger and Smarter),这要求训练海量参数,提供涌现能力。未来单一模型到跨模态模型,包括视觉、音频、文本、温度等,未来还将加入触觉、嗅觉和大脑功能磁共振信号,进阶到元宇宙模型。二是小微模式即模型压缩和优化(Free and Smaller),力争在保持较高预测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减小模型的大小和计算成本,优化计算效率。众多行业可在开源模型基础上微调,增加垂直领域的知识,这样投入将大幅减少,开源微调也将实现大发展。”沈阳表示。

不论走向何方,落地是必然要接受的考验。中兴通讯副总裁、通讯服务器存储产品线总经理郭树波提到,AIGC可产生实际应用,且慢慢从虚向实,目前来看各行各业均在着力建设大模型。而且,大模型真要落地的投资巨大,如能结合垂直行业落地将化解这一难题。参照互联网起源于美国、繁荣于中国,如今在搜索、社交、购物等细分行业全面开花,相信大模型镜鉴这一路线不断结合垂直行业落地,将逐渐做大做强。

对此沈阳建议,从大模型产业格局走向来看,在竞争中要考量产业融合效率,即融合速度和成本与产业的关联,达到算力与数据平衡,实现多元共生。

刘兴亮也强调说,通用生成式AI更大的应用在于垂直领域,可与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有机结合,这是一大机遇也是创业公司的新机会,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要太急功近利。

围绕内容生成,百度内容生态平台总经理宋健分享道,AI不是可选,而是创作必选,AIGC正成为内容行业新蓝海,推动内容生产的代际飞跃,这也需要硬件技术发展、生产力创新和分发技术变革的支撑,百度也将围绕这些方面持续深入布局。

数据挑战巨大 算力走向多元化

透视AI大模型的风起云涌,仍离不开数据、算力等基石,同时绿色低碳也至关重要。

郭树波认为,在数据层面,数据训练量的问题值得重视,因大模型的AI训练数量越多会越准确,相比之下国内仍有一定差距。

针对数据的演变,沈阳的看法是以往大部分数据都是人类创作出来的,可称为“碳基生命数据基本百分之百饱和度状态”。但从业界大量采用人工智能来输出内容之后,未来绝大部分数据和内容都是由AI和硅基生命产生的,这是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除对数据要加以重视之外,还可看到算力这一底座基石的重要性。正如郭树波所言,从生产力经历的四个阶段来看,从农业时代的生产力主要是人力、到驯服了牲畜之后以后生产进入了畜力时代再到工业时代动力为生产力,到如今智能时代算力则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未来算力就像用水和电一样自由。

算力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数字上也可见一斑。据悉,在算力上每投入1%能带来的价值,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千分之3.3,GDP增长千分之1.8。此外,大算力时代也在催生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服务器和存储的规模持续提升。根据IDC预测,中国服务器规模将持续增长,2022年约276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357亿美元。

庞大算力需求将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智算”需求走高,将迎来蓬勃发展。有分析说,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通算或被智算替代。

从目前来看,算力发展存在一些瓶颈。郭树波指出,一是算力发展不均衡,包括全球和国内分布不均衡;二是单一通用算力无法满足算力增长的快速要求。三是针对算力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过去18个月晶体管翻一倍,但目前每12个月算力的需求就已翻

为应对上述挑战,郭树波分析,一方面这需要超高性能异构算力以及更多元化的算力如NPU、DPU等,GPU不会一卡通吃天下;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时延和提高带宽,超高带宽网络和存储技术将衍生出很多新技术。此外,随着低碳成为必然趋势,传统的散热方式已无法支撑,要采用新的液冷技术。

目前液冷有浸没式、冷板式、喷淋式等方向,郭树波介绍,中兴通讯的选择是冷板式液冷,因可简便实现服务器与机柜的解耦,只需将冷板替换原来的散热片,且冷板维护不影响原有的设计,PUE还可做到1.13。而浸没式液冷技术尚不成熟,存在占地面积较大且运维复杂等难题。

夯实底座 持续助力算力产业大发展

针对数字经济大算力的强劲增长,中兴通讯作为“数字经济筑路者”,凭借自身38年来深耕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成果,持续着力打造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助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中兴通讯已拥有全系列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包括通用服务器、GPU服务器、液冷服务器以,实现了同构和异构的多元化算力,同时也支持国产化CPU和GPU平台;全闪、混闪存储产品则可满足众多场景的存储需求这些设备拥有高速交换、智能加速、高压直流、配置灵活、大存储等特性,可为5G、虚拟化、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提供有效支撑。

为支撑服务器运维和节省用户投资,郭树波还提到,中兴通讯在产品设计时禀承两大理念:一是“硬件模块化”,同一个2U2路机箱或者4U4路机箱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共享,差别是主板不同。二是“软件平台化”,处理器平台或BIOS尽量一致,不同的处理器平台共享BMC,实现通用化。

在这些利器的加持下,中兴通讯的服务器和存储产品自2018年以来需求量持续增长,出货量从2.3万台攀升至2022年的24.7万台并且,已规模化进入互联网、金融、能源、政务等行业助力数字化转型,跻身通信行业领军品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存储领域,中兴通讯是国内真正实现自主研发的三家厂家之一。最近中兴通讯和百度还联合宣布,中兴通讯服务器将支持百度“文心一言”,为AI产品应用提供更加强劲的算力支撑。

面向未来,中兴通讯也志存高远。郭树波强调,中兴通讯将紧抓算力时代新机遇,紧跟行业趋势,持续加大投入,助力智算百花齐放,并着力降低成本,解决“智算高投入”的问题。在高密度、模块化、精细化的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在内的系列算力基础设施持续进阶,致力于成为“绿色算力主力军”,助力数字经济大发展。

6.苏州市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意见,提及集成电路产业

集微网消息,近日,苏州市工信局研究起草了《苏州市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28日。

该征求意见稿提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车联网等产业,以下是部分内容:

主要任务包括,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低碳转型;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培育低碳产业;构建低碳创新体系,推动技术降碳;深化数字技术融合,激发降碳潜能等方面。

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低碳转型方面提出: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煤电、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焕新工程。以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化企业为目标,深度推进传统制造业节能减排、两化融合、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创新,加快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努力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强化传统产业之间耦合发展,推动产业循环链接,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园区内、行业间企业开展协同降碳行动,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加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集成耦合创新,推动绿色制造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引领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打造现代化产业链,培育低碳产业方面提出:

提升优势产业链竞争力。围绕低碳转型深度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行动,以低碳化、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为方向,巩固提升特高压设备、生物医药、晶硅光伏、光子、高端纺织、新型显示等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做强集成电路、智能车联网、航空航天、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链优势环节。推进一批支撑产业绿色技术升级的自主知识产权布局,打造一批符合未来低碳产业技术变革趋势的整机或终端产品。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链。强化基础研究支撑,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不断壮大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围绕高效光伏制造、生物能源、智能电网、储能、智能汽车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在元宇宙、基因技术、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建设未来低碳产业试验区。加快发展碳汇产业,加强以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为核心的负碳技术研发,提前布局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回收、资源化利用装备研发与制造。

深化数字技术融合,激发降碳潜能方面提出: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围绕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需求和关键场景,推动5G、工业互联网标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链条、全要素赋能制造业发展,坚持制造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推广并行推进。支持骨干企业推动工艺创新、装备升级和业务流程再造,建设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示范智能工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校对/姜羽桐)



热点聚焦:
1.传美拟进一步扩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范围
2.传ASML对华设备出口最快30日面临新限制
3.NVIDIA黄仁勋家族图曝光:AMD苏姿丰喊他表舅
4.欧盟将发布关键技术管制清单,年底前提案限制投资
5.Omdia:两岸面板厂将掀并购改造
6.
日媒:华为正向30家日企收取专利许可费
7.美光:预计半数中国市场销售额将受到“禁售令”影响,对西安工厂投资逾43亿元
8.香港裁定紫光偿付4.838亿美元债,或重振中国离岸信贷市场信心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