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超越 Papi 酱,估值过亿丨何仙姑夫与他的短视频城邦


资本寒冬,当投资人不再轻易出手、每投一笔钱都精琢细磨的时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困境也是挑战。然而,若是在这样的环境下,2 周内融资近 2000 万,毋庸置疑是实力的体现。国内知名 PGC 创业公司何仙姑夫近日便完成了一次这样的挑战。这个融资额甚至超过了第一网红 Papi 酱此前获得的 1200 万元融资。



出品视频全网点击总量超 35 亿、60+合作平台发行全渠道覆盖、320 万忠实粉丝追随,还有已经实现的变现能力、对于投资人来讲,都是无法拒绝的理由。财务顾问华兴资本逐鹿X 的协助下,清科岭协基金领投、华盖文化基金跟投,何仙姑夫 A 轮 2000 万融资水到渠成。


资本可以帮品牌跑得更快、风险降到最低、也能让一个团队在行业内站得更高、看得更清晰,但同时也会带来压力,责任越来越大,也同样有变现的压力。何仙姑夫 这一活跃的搞笑形象具有反差的是,CEO 刘飞在谈到本轮融资以及未来发展时,表现得极为淡定。深入交谈后,不难发现,这种淡定来自于精准的眼光以及对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而这份专业的态度源自于自身的热爱与时间的打磨。


专注+热爱:成就 PGC 创业领域先行者


在成为何仙姑夫 CEO 之前,刘飞的身份是电视台里的节目编导+短视频爱好者。


短视频门槛低,参与度高,自由度也高。最初单纯是因为喜欢,想拍点什么就拍点什么,当然也没有商业收入 2010 年刘飞开始兼职做短视频,经过两年的养成期,2012 年,他根据钓鱼岛事件升级而改编的热门歌曲《算你狠》在网络热播,何仙姑夫这一形象被网友熟知。


当优酷等平台开始将他制作的短视频推到首页,并给予一些奖励的时候,刘飞看到了原创 PGC 的价值、看到了短视频作为一个行业开始被关注的端倪,接下来的便有了何仙姑夫 的品牌和事业。


2013 年何仙姑夫工作室 成立,网络第一个专注搞笑视频创作和影视穿帮节目制作的短视频团队顺势而生 ,系列化节目不仅创造了平均每集超 200 万的播放量(仅优酷平台),同时也吸引百万粉丝订阅。


借着新媒体发展东风,2014 年济南佰视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在专注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同时,刘飞开始探索新媒体内容营销,抢占先机。


2015 年,当万众创业大潮来袭,刘飞的公司却已经完成天使轮融资,借着资本的力量爆发式发展:系列节目《麦兜找穿帮》、《囧闻一箩筐》、《妹子说热剧》等持续推出,网剧《花千骨外传》、《神编乔卡卡》也顺势而生,同时团队业务涉足网络综艺、网络大电影等领域。


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刘飞并非一个追随者,而是一个预言家,抓住了行业机会,而这背后除了对短视频的热爱和专业的态度外,是从未停止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与热播电视剧《花千骨》片方合作,「何仙姑夫」拍摄的网剧《花千骨外传》实现与原作双向导流,粉丝互通,在腾讯视频独播,首集点击量超过2000万。


思考+探索:内容孵化特色 IP 寻求创新


以前(创业之初)在意拍得好不好,品质高不高,而目前更多是想怎样去孵化人,怎样去树立典型的形象,观众喜欢一个节目,是慢慢沉淀下来的,是先从喜欢节目里的哪一个人开始的。 在短视频领域从业 6 年,刘飞经历了行业从内容到形式上的数次变化,而在当下渠道众多、形式融合的时代里,刘飞认为,只有通过内容孵化出人、孵化出具有特色的 IP 形象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对于未来在内容上如何突破,刘飞的目标也异常明确:就是打造一个以何仙姑夫为代表的姑父家族形象,明确个性化标签,增强用户粘性


在刘飞的短视频城邦里,无论是长发及腰爱吐槽的妹子包大人、还是迷迷糊糊穿越到热播电视剧创造无数搞笑故事的神编乔卡卡,这些性格各异,风格迥然的任务却都有一种同一种气质:乐观。无论是吐槽、找穿帮还是搞笑,未来这些形象都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价值观,通过节目去塑造一种深层次的气质去打动粉丝,让那些喜爱这些形象的粉丝去自发传播,增强粘性。对年龄构成为 22 岁 —— 25 岁的粉丝,刘飞深知通过精华内容孵化出敢想、敢做、敢于表达的个性化 IP 形象才是留住他们的制胜法宝。



「何仙姑夫」团队照片


敏锐+坚持:多平台拓展 创造商业价值


内容的传播需要平台,而微信等新媒体的发展让刘飞看到了打造属于何仙姑夫 自有平台的机会。公众号是纯粹的社区形态,我们有这么大的粉丝一定要去转化,也需要一个专门的平台与粉丝互动,因此开始想办法把粉丝有规划的导流过来 。


目前,何仙姑夫微信平台已成为即优酷播放平台之外的第二大粉丝平台。在粉丝经济蕴含的价值不言而喻的背景下,保证内容品质,利用平台优势增强粉丝粘性,为各渠道商业变现创造机会,刘飞的布局仍然奏效。

 

2014 年末天使轮融资完成后,何仙姑夫团队由 10 人扩张至 30 人,更多的想法被付诸于实践。联合出品网络大电影以寻求热点机会;涉足网络综艺探索发展新路径,同时,他们开始尝试在节目中衍生特色 IP 周边,涉足电商。资本提供了新的试错机会,有些项目虽未达到预想中的爆炸性效果,但却不得不承认,他们得到了多角度树立品牌形象的机会。

 

内容细分越来越明显、趋势化,没有明确的标准去评论谁好谁坏,UGC在秒拍、美拍等短视频平台受欢迎,节目化仍是攻克优酷、爱奇艺等平台的法宝。眼光固然重要,尝试也必不可少坚持内容为王,并针对不同平台特点分发传播,将粉丝运营做到极致,同时重视去做电商,这是刘飞以及团队在经历时间的打磨后找寻到的方向。当因情怀而生的内容衍生出利益,才体现了它存活于这个商业时代的价值,虽赤裸却也现实。

 

关于未来:不掉队,认真走下去


谈到未来,刘飞依然很淡定。基于理性的乐观着实更为动人。现在最好的一点是团队有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如果说有目标,我们希望能够继续做互联网文创品牌中的头部一员,紧跟那些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公司,不要掉队,认真的走下去。

 

没有必定要成为行业领军人的空话,没有争做第一的豪言壮语,一句不掉队 走下去 ,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支创业者队伍:很少振臂疾呼自己的理想抱负,却能使每一个决定都不流于空谈。无论是会计转行的主持人,还是抛弃了料理台而做特效的厨师,亦或是刘飞自己,在何仙姑夫 这个团队里,每一个对短视频有热忱的人都在默默地为自己的兴趣而努力着,他们一直在人们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不倦地成长着,直至释放属于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