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基层医疗效率提高10倍,已有15000名家庭医生入驻,融资数千万
抽烟 烫头 喝可乐
文丨霍超
米喜
创始人:吴政阳
背景:国药控股
门派:互联网医疗
投资机构:经纬中国,尚势资本、深创投、合力投资
融资规模:A+轮数千万人民币

吴政阳
米喜 创始人
吴政阳接招
2、商业模式如何实现?
3、人工智能会带给医疗行业一些变革吗?
长期以来,由于就医习惯等因素,中国的患者往往不信任基层医院,且在医疗机构间转诊难。无论感冒发烧还是头疼脑热,我们都愿意去知名医院去找知名医师诊断。所以造成的现象往往是三甲医院里挂号一票难求,社区医院里却门庭冷落。
医疗行业拥有调动行业资源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国家整个产业结构里资源配置效率最低、需要改革和变动最大的地方。「因为医疗的供给资源是非常稀缺的,消费者对自己的医疗服务需求是不具备评估能力的;当选择盲目的时候,就会带来资源浪费。」米喜创始人吴政阳告诉《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由于医疗资源的错配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一定是超过千亿级的,而这个损失的承担者是国家医保和纳税人。」
2011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把家庭医生作为基本的卫生国策推进。吴政阳看到了家庭医生市场的机会,于是他辞去了国药集团营销事业管理部常务副总的职务,决定通过自己创业来改变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局面。
「一定要让信息的匹配更精准,让患者在就诊前了解所患疾病是哪一个类型,从而匹配到最适合医疗服务。把资源效率提高,浪费就减少了。」
吴政阳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互联网高效的连接社区医生和居民,社区医生可以通过米喜家庭医生平台智能匹配签约患者,在高效管理病患的同时,更轻松完成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社区居民可以在签约后向自己的家庭医生咨询健康问题,当其需要去社区医院看病时,也可以用该产品预约。
不仅方便居民和社区医生,米喜医家还给社区医院提供了一套管理系统,来管理社区医生,了解居民健康情况。
吴政阳将这种模式称为B2D2C。(D指doctor)
2016年魏泽西事件给了吴政阳很大的触动,他认为造成此番悲剧百度和莆田系固然都有很大的错失,但根本原因还是制度的问题。
「实质上,搜索引擎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可以了解疾病的信息,但是不应该帮你去选医生。而应该是一个专业的医生来做。如果当时魏泽西有家庭医生制度,他的家庭医生给他推荐了靠谱的方法和手段,也许就不会造成此番悲剧了。」
这件事也成为吴政阳坚定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动力。
经过5年不懈的发展,目前米喜的「医+」平台已经发展至以北、上、广为中心的十余个城市,完成了15000名家庭医生入住,总共200万C端社区居民加入。并且在2017年2月,米喜完成了A+轮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
Q
家庭医生制度和欧美私人医生有何异同?
吴:「家庭医生制」是我国政府推行的通过签约方式,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维护的服务制度,和欧美的私人医生是有本质不同的。家庭医生制度是社区基层医疗,是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欧美那种高端用户购买的私人医生服务,通常不是我们所说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他们雇佣的医生有可能是一个专科医生,而不一定是一个社区家庭医生。
Q
米喜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
吴:我们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要符合家庭医生医疗的属性、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兼顾它的商业属性。
我们现在的产品和目前的制度是不冲突的,而且对它有所补足。我们将米喜医家无偿开放给社区医生,能提高医生十倍工作效率,这本质上带有公益属性的。
当我们完善公益服务的产品的同时,我们也会对接市场的增值服务需求。因为一些居民他们条件允许,也愿意去购买一些医疗增值服务。那么我们的平台同时也帮他匹配这种增值服务的满足,从而获取商业收益。
Q
在米喜平台上提供的基础服务是什么?增值服务又包括哪些?
吴:基础服务包括社区家庭医生制度中,国家规定的要给老百姓服务的以及医保能够覆盖的内容,我一概只提供工具,不参与运作。比如说社区居民如果需要到社区医院看病,他可以用米喜的产品预约;也可以通过米喜去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个都是公益的。
但同时,如果我希望医生给我的服务回答更及时,或者希望能够超出医保范围之外的给我做一些帮助,可以通过米喜购买一下他的增值的上门服务,这也是合理的。
Q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涌现出了很多互联网+医疗的这种产品,米喜的竞争壁垒是什么?
吴: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一个大行业内不同细分市场的玩家,我不认为他们会把我们当竞争对手,我也不认为他们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他们都集中在医疗行业热闹的地方,无论是春雨、丁香园、好大夫,他们标榜的是各自拥有多少个专家。相当于它们是在CBD搞房地产,而我们撤到了四环以外搞房地产。我们压根就不在一个战场上,目前在我们这个细分领域,我们没有竞争对手。
Q
人工智能会带给医疗行业一些变革吗?
吴: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家庭医疗机器人了,但以目前的水准来看还是更像一个搜索引擎的自动问答,但实质上真正的家庭医疗机器人不是这么做的。
我觉得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我们目前国内没有。
未来人工智能要进入医疗行业需要把医学和算法结合得非常好。
Q
如果可以采访一位创业者,你会采访谁?会问Ta什么问题?
吴:我很想问问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问她日订单突破2000万是什么感受?
因为我很羡慕这种订单量可以快速突破的模式,但是在医疗有时候这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作为一个医疗的产品,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像摩拜这样每日医疗的交易订单突破这么大的数量,那个价值就非常非常巨大了。
接招报道过的知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