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创投吴世春:投资回报1500倍的奥秘|投资人笔记
创投笔记|第十一期
投稿人:吴世春,梅花天使创投创始合伙人
邮箱:bp@plumventures.cn
自我简介:吴世春于2014年创办了梅花天使创投,从第一期募资投项目到现在,投了130多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为300万左右,帐面回报超过5倍,其中手机游戏《大掌门》更是带来了1500倍回报。
机构介绍:梅花天使创投成立半年即成为清科2014年中国天使投资机构10强。目前管理两支2亿元的人民币基金,专注于TMT领域的种子期、早期投资,单笔投资额通常在200万到500万人民币之间。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连续创业者、互联网老兵吴世春于2014年创办了梅花天使创投,当前管理三期共计数亿元人民币基金,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梅花天使创投投了100多个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额在300万-500万之间,基金帐面回报超过6倍。
梅花天使创投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却投出了很多明星项目,比如solo桌面、小牛电动车等。吴世春玩德州扑克的水平在圈内是公认的高手,他能够在紧张的环境中冷静捕捉对手的心理,发现猎物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冷静地做出最快的判断。
新京报:之前投资的手机游戏《大掌门》拿到1500倍的巨大回报,投资标准是什么?
吴世春:我们判断项目的标准一直以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团队,一流的团队+三流的方向至少能做出二流以上的项目,但一流的方向+三流的团队最终是四流的结果。只要创业团队好,即使是初期在赛道和方向有一点问题,我们也愿意去投资这个人。
新京报:所以与看项目相比更看重人?
吴世春:我们坚信一点,事情能否做成100%在人身上,而且99%就在CEO身上。梅花创投投的项目当中,中间变方向的很多,但好的创业者总是能把企业带到正确的航道上高速前行,这一方面好的创业者和一般的创业者之间差距是很大的。当然我们同时也会关注他选的方向是不是一个大的赛道,本身对方向和赛道选择也是创业者非常重要的能力。
新京报:这个差距怎么讲?
吴世春: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人的价值和企业的价值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时代优秀的人和平庸的人之间差别可能是几倍,创造的价值差是十几倍;但是互联网时代一优秀人和平庸的人之间创造的价值是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所以,梅花创投一直做的就是找到、发现那些最优秀的创业者,然后帮助他们成为伟大的企业家。我们不会跟风,只会去创造风口。
新京报:那怎么保证这个人值得投?
吴世春:这当然还是有一定的方法论的。首先这个人要好学,有空杯心态,能够不断的学习,及时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市场;其次有快速的执行和试错的能力,能够根据市场和用户的反馈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最后是有饥渴感,对成功有非常强烈的渴求,从而愿意为了创业成功二十四小时努力。当然具体到执行层面,我们更喜欢出身名校、大公司工作过、有技术或者产品背景的创业者。
新京报:这些条件是或还是和的关系?
吴世春:是和的关系,上面提到的都是必须具备的因素。这个市场每天都在变化,年初还没有股灾,020领域还一片大好,但现在环境完全不一样了,这时候企业家能否做出迅速的决断,以及能否快速的转型是很关键的。一个人是否好学,能否在创业者丛林社会当中迅速适应这种环境非常关键。
新京报:你的投资朋友圈都说你“唯快不破”?
吴世春:准确说是快、狠、准。而且“准”最重要,也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很多同行说梅花投资速度快,主是因为自己正在看的项目突然已经被梅花投资了。但这其实是基于我们已经看了同赛道上相当多的类似项目,所以能很快地做出决定。
新京报:那有没有遇到和其他机构抢项目?
吴世春:我们从来不和其他机构抢项目,我们只是给出梅花认为合理的估值和价格,而且除了钱以外,梅花能提供其他很多的资源和增值服务。
新京报:这种留人方式成功率多少?
吴世春:90%以上创业者都会选择签协议。一是因为梅花的口碑还不错,基本上说到做到。二是我们致力于做一支为创业者服务的基金,我们研究创业者的痛点,并且针对这些痛点提供服务。比如到账,找投资的目的就是需要钱进行运营,所以只要签了协议,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钱转到公司账户,从来不拖延。
新京报:梅花创投能够提供的资金之外支持?
吴世春:我自己本身是连续创业者,在多个圈子里有很深的人脉关系。假如你是梅花投资的项目,想找行业大佬、找产品、找技术等我都可以一个电话过去搞定。其次,我们很愿意帮助创业者,对创业者很友好,秉承的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把基金定位成为创业者服务的基金,我们跟创业者的关系是平等的,甚至是服务创业者的姿态。
新京报:算是保姆式管理吗?
吴世春:不能叫保姆式管理。因为保姆式管理是事无巨细,我们是“有求必应”。比如招人方面有困难,我们去帮忙找到合适的候选人,需要对接什么行业内什么知名人士,我们来介绍。我们不会事无巨细地找创业者,只会在大的节点上,比如什么时候该融资了这些事情上会主动跟创业者沟通。我们认为保姆式投后管理对创业者是一种困扰,因为创业只要大方向对了,其他的都应该让创业者尽可能去尝试。
新京报:你是在圈子里出了名喜欢玩德州扑克,是因为和投资很像?
吴世春:德州扑克和投资很像,是基于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来设计的。只有深刻理解人性才能玩得更好,也要利用人性的弱点才能获取最高的回报。其实投资也一样,现在大家都在讲资本寒冬,很多人也都不愿意投资了,但很有可能这正是发现好项目的时候。梅花创投投资回报最高的一个项目,游戏《大掌门》获得了1500倍回报,就是在2009年资本寒冬时候投的。资本寒冬,项目便宜,其实对好项目来说是不错的成长环境,人力成本、广告成本都便宜,没有泡沫,创业者也比较务实,所以有实力的项目在寒冬中反而很好地成长起来了。
新京报:所以是新vc入场的好时机?
吴世春:是好机会。泡沫期看着热闹,实际项目很贵,对于创业者来讲可选择的也很多,但真正懂创业者的基金并不多,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基金不容易冒头。只有寒冬到来,泡沫退去,才会发现谁是真正的好投资人。
新京报:那和创业者一起玩过德州扑克吗?
吴世春:其实创业者适合玩麻将,因为德州扑克每一手牌结束都可以起身走人了,但麻将不能一局结束就走了,说好的8圈必须打完。另外,通过打牌并不能得到对创业者的完整判断。打牌和做事,毕竟还是不一样的。如大掌门的CEO做事非常认真,而打牌时却很冲动,打牌毕竟还是游戏,做事可以去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新京报:大家都在讲资本寒冬,梅花会把投资速度降下来吗?
吴世春:我们一直保持自己的节奏,并没有跟随经济周期的波动去投资。因为我们投早期,看的比较长远,都是为了5-6年后有投资回报。所以,无论在泡沫期还是寒冬期,节奏都是差不多的,都会积极主动发掘好的项目。
新京报:每个人都在讲颠覆vc,梅花有没有新的玩法?
吴世春:中国目前处于天使投资的初级阶段,总体数量不足,投资人素质也有待提高,现在应该尽快过度到中级阶段。比如把契约精神、制度等完善起来,培育更多的合格天使投资人,在行业中形成良性的发展。在中国目前的创业环境下,一批好的投资人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顶级VC的长期挖掘和带动作用会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从而使更多好的范例和标准产生。梅花创投一直有一些新的玩法,比如有导师制,会从GP的carry中分一些给导师或其他对项目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我们对LP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只拿一些有资源的钱等。
新京报:这两年已经涌现了很多天使投资人,数量还是不够?
吴世春:合格的很少,总量也不算多。在美国有30多万合格天使投资人,在中国十分之一不到。所谓合格就是,不受经济潮起潮落的影响、有一定判断能力,简单说就是不只是有钱就行。
新京报:很多人说股权众筹会成为VC领域的主流,你怎么看?
吴世春:应该是有益的补充。不过大部分项目是不适合众筹的,因为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投后支持。但有些项目尤其是一些文创类的项目非常适合做股权众筹,比如拍一部电影,几万人众筹,等电影出来后参与众筹的人再介绍亲朋好友来看,股东就是用户,这个是有意义的。
新京报:那众筹未来会不会发展成主流?
吴世春:我的判断不会。股权众筹的本质是在于分散风险,但我们投资机构本身就做风险投资的,我们不怕风险,而是怕错过好项目。
新京报:梅花有没有坚决不投的领域以及偏好的领域?
吴世春:我们坚决不投那些灰色领域,带有负能量的东西绝不去碰。比如“秘密”这样的就不去碰,它可能因为切中一些人性而增长,但是最终很难长大,因为宣扬的是一种负能量。我们投资的领域很多,宽泛来说主要就是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领域、移动互联网+传统行业领域等。
新京报:一般怎么去找项目?
吴世春:70%左右是项目自己找过来,有原来的圈子,比如原来的同事、朋友的介绍,也有梅花投了的项目再口碑相传,只要对创业者确实友好,能帮助创业者,这个圈子会自发生长,不断壮大。还有30%是跟一些专业的FA机构合作而来。
新京报:你上面提到中产阶级规模越来越大,所以现在投资开始转型?
吴世春:不是投资转型,而是我们观察到用户的需求,需求是拉动一切消费的源头。绝大部分中国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这中间必然会涌现出一系列新生品牌。比如梅花近期投资的汪峰的FIIL耳机,我们就是观察到中国的耳机市场是在1000元左右价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品牌,所以我们找来了最好的团队来做。
新京报:为什么选择做耳机而不是别的硬件?
吴世春:这里面是有故事的。其实我们最开始打算做智能音响,就找了一个团队让汪峰去听音响,他能听出来每一个音响的不同音质,他这方面的才华是非常显著的,但调研以后觉得音响的市场比较小,反而耳机的市场很大,国外品牌虽然强势,但他们在国内的运营能力其实一般,性价比不够,国产新兴品牌还有机会,所以就决定做这个产品。
新京报:所以打造品牌也会是我们2016年的主要投资方向?
吴世春:会是方向之一。尤其是消费品,只有打出了品牌才有定价权,才能形成品牌溢价。其他细分方向,比如互联网金融、B2B、企业saas服务等都会是我们的投资重点。
“创投笔记”专栏:
走了这么久,还记得曾经的你吗?
几年前,你初来乍到,发誓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你满心地期待,寻找到举世无双的千里良驹;你祈祷着,撒下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灌溉过的土地结出美丽之花。
于是,你通宵达旦,翻看各种商业计划书。你谨小慎微,推测演算各种成败概率。你出差泡会,打量各种各样的陌生创业者,疲惫却又亢奋。
几年前,你放弃很多,义无反顾地开始创业之旅。你畅想着,要用双手和智慧去改变固有的世界,挑战原来的秩序;你也憧憬过,开发的产品飞进每一部手机,获得赞誉如潮,就像那些业已成功的前辈。
你要向世人证明,自己不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堂吉诃德,也不只会蹲在咖啡馆夸夸其谈。
于是,你勤勤恳恳,无休无止地对着电脑敲打。天黑了又白,代码抹了又改;你战战兢兢,冒着严寒酷暑拜会形形色色的投资人。辛苦于你,如家常便饭。
成长有烦恼。成长有代价。挫折乃至失败,在你身旁虎视眈眈。于是,有的公司倒下,有的人离去。以效益论英雄的商业世界,失败了,似乎便一无是处。
可无论如何,你走在投资和创业这条路上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与你如此,与他们亦如此。若你有不愉快的遭遇,那可以是他人的前车之鉴;倘若你有成功的经验,那可以是创投同行的“指明灯”。
于此,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启动“创投笔记”专栏。
征稿对象:每一位投资人,每一位创业者。
愿您分享:你们的故事、感悟、难题和方法论,写成文章发给我们。如果投资人可以在文中着重阐述你们选择企业的要求、“相面”创业者的技巧;创业者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初心与情怀。那便最好不过。
投稿方式:邮箱:xjbmaker@163.com 微信:linqiling070
如果创业者对投资人有问题,或者求关注,可以发邮件或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请投资人进行解答。
投资和创业,是一场苦行僧。新京报愿陪左右,为您鼓与呼。成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
新京报记者 郭永芳 实习生 李笑寒
● ● ●
关注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
加入创客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