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349万元 “猿人部落”让程序员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技术问题:哪里不会问哪里


文| 铅笔道 记者 孔明明


导语:


昨天,“猿人部落”向铅笔道透露,已在今年5月底获得和盟创投349万元天使投资。它成立于2014年8月份,之前投入全部由创始人吴昕喆和周洋自筹。


吴昕喆18岁就成为三五互联(上市公司)最年轻的商务总监,周洋则有10年的技术从业经验,两人都创过业。“想做事儿”的他们发现了一个还未被解决的痛点:生活轻需求。生活或工作中,用户常遇到问题,往往需要向朋友询问,但却无法确定对方是否有时间或知道答案。


但生活包含的领域实在太大。2014年5月,在反复讨论之下,他们决定从擅长的细分领域入手:先解决程序员的轻需求,再逐渐扩展。


事后证明,他们的选择没有错:程序员领域切入难度低、用户粘性高。2015年7月份,“猿人部落”正式运营。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提问,通过算法匹配,会有擅长的用户回答问题。如果提问者发出小费,答案最终被采纳,回答者还能得到收益。


目前,“猿人部落”用户数量已突破5000,向6000逼近。

有问题问朋友


18岁的吴昕喆就已经成为三五互联最年轻的商务总监。从三五出来后,吴昕喆第一次创业,之后进入阿里,成为阿里云“星云平台”产品负责人。“做过渠道、做过BD、管过产品,但还是自己想做点事儿。”2014年4月,吴昕喆选择再次辞职。


吴昕喆和周洋早就认识,后者有10年技术从业经验。4月份,吴昕喆从阿里云离职后的某天,吴把周约在离住处不远的小河边,晚上闲聊:有哪些东西是用户现在所欠缺的?哪些东西是用户所真正需要的?


经过多次聊天和调查后,从用户角度出发,两人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痛点: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用户往往向朋友询问,不同的问题需要咨询不同的朋友。而此前,用户并不知道对方是否知道答案,也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时间解答。


由此,两人有了一个产品的初始雏形:当你有问题时,可以通过一款产品,像打电话一样简单,能迅速匹配响应的人来帮忙解答。


“在我们最初的设想中,当你看到一盆花,想知道它的名字时,用手机一拍,就有人能告诉你这是什么”,吴昕喆和周洋根据市场情况,在采集一系列信息后确定了方向,“希望用户通过我们的产品,在任何一个场景下都可以使用,问他想知道的问题。”

紧盯程序员人群


去年7月份,吴昕喆开始找场地、装修。除了组建团队之外,前两个多月,他们基本把时间都花在了产品设计上。“我们之前都创过业,知道产品的整个设计框架比较关键。”经过反复地沟通和论证。10月下旬,产品进入开发期。


但很快(去年12月),吴昕喆面临一个重大选择:是做多个生活领域还是先从一个细分领域切入?


在这之前,吴昕喆和周洋对这个问题就已进行过多次讨论。他们与各行各业的朋友聊天,朋友也会给出建议。


“切入领域更大,比如旅游教育、医疗等,短时间可能会带来大量用户,但是后期成本较高;做细分市场,用户来源和数量又会受到限制。”当时,产品已经开始研发,吴昕喆必须快速作出决定。


“不希望产品在初期变得过重。”最终,他们选择了细分市场:程序员是周洋熟悉的领域,吴昕喆也对技术人群有过接触。 他们认为程序员这个领域切入相对容易,频次够高。


“程序员经常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类问题,并且如果不解决,就没法继续工作。”吴昕喆介绍,程序员常用的解决方式是搜索引擎和论坛,但搜索引擎对技术代码的抓取有局限,论坛则信息太过冗杂,时间成本特别高。


这次调整对产品的研发进度并未产生太大影响。春节前,安卓Demo版本发布(但尚未运营)。吴昕喆发现,iOS用户在整个技术人员的占比中达到56%,于是同步开发iOS版本。


2015年7月份,“猿人部落”安卓、iOS版本同步运营。

5000多名用户

7月份上线之前,吴昕喆及其团队就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组建运营团队;确定第一期的用户目标和方向;了解市场行为、市场动态,并针对自己的产品制定市场投放计划等。


种子用户来自吴昕喆及其团队身边的朋友。他们先是帮忙测试产品,在有问题需要解答时,帮忙解决一些问题。这些种子用户体验过产品后,会自发地再扩散给身边的朋友,“产品真正抓住了用户痛点。”


用户增速从每天几十个迅速提升到几百。“猿人部落”的推广方式是线上线下同步。在线上,他们一方面会通过技术人员交流社区、交流群等发布信息,另一方面还会通过媒体合作,和其他平台换量合作等来获取新用户;在线下,“猿人部落”的方式最笨但有效:发传单,每周挑两天时间,到各个软件园园区去,告诉他们“猿人部落”是什么。平均一天能发出10000份传单。


用户数量不够大时,平台双方的匹配并不容易。产品发布之前,吴昕喆就已经开始组建种子用户微信群,招募一些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一个问题长时间没得到响应的情况下,进行及时在线解答。“这种做法前期会用得多一些。”


除了更好地匹配之外,“猿人部落”更重视另外一个问题:从一对多的发散到一对一的对话,提高了问题的精准度。吴昕喆说,这需要不断完善算法。


“通过用户的各种维度数据,比如技术方向、专业度、采纳程度、回答频率等,加在一起进行运算,算出他属于哪个技术领域、哪个技术点,并归类分组。问题发出后,我们会把问题集中推送给这群人,看谁愿意解答。”吴昕喆坦言,这些数据需要时间积累,随着数据越来越多,推送也会越来越准确、及时。


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猿人部落”会用技术手段,关联用户在网上的公开技术文章、技术回答等;另一方面,他们设置了小费、礼品等方式,鼓励用户最想要的行为方式去提问。


目前,猿人部落大概有5000多名精准用户。解决程序员轻需求只是“猿人部落”的一个切入点。对于未来,吴昕喆有更大的想象:更多领域地扩展,语音搜索、智能穿戴……“但现阶段,用户仍是我们的主导方向。”吴昕喆说。


已融资的项目求报道,请加微信号zzxm1989;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进一步了解铅笔道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