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拟26.2亿美元投资LGD,2020年OLED面板手机渗透率冲50%;Micro LED全彩化成关键,但投产规模难料
1.苹果拟投资LGD 打破三星独家供应OLED局面;
2.2020年OLED面板手机渗透率冲50%;
3.Micro LED全彩化成关键,但投产规模难料;
4.亿元OLED项目落户中关村门头沟园;
5.电视面板出货 Q3将量增价跌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苹果拟投资LGD 打破三星独家供应OLED局面;
据韩国媒体周一报道称,苹果公司(以下简称“苹果”)正与LG显示面板子公司LG Display谈判,希望对LG Display投资2万亿韩元至3万亿韩元(约合17.5亿美元至26.2亿美元),为苹果独家提供OLED屏幕。报道称,两家公司已针对该投资计划暂时达成了一致,但细节内容尚未敲定,如投资时间和规模等。知情人士称,LG Display本月晚些时候将召开董事会议,之后将作出最终的决定。
当前,三星显示面板子公司Samsung Display占据了智能手机OLED面板市场95%以上的份额,主要向三星和苹果等有限几家大客户提供OLED屏幕。为了与三星竞争,LG Display和中国的京东方等其他显示面板厂商都在努力提高OLED面板产量。
一位行业知情人士称:“目前Samsung Display是唯一一家符合苹果严格的质量标准的OLED制造商,LG Display达到了苹果要求的70%,而中国OLED厂商稍微落后于LG Display。”
知情人士称,苹果的这笔投资将被投入到LG Display新工厂E6中。之前曾有消息称,该工厂专门为iPhone生产显示面板。由于未能购买到Canon Tokki真空蒸镀机,LG Display至今仍无法为iPhone供应OLED屏幕。
Canon Tokki真空蒸镀机是最先进的OLED制造设备,供应量十分有限。但上个月有报道称,LG Display计划从Canon Tokki订购两套6代真空蒸镀机。每套系统价格为1.15亿美元,可支持多达每月15000片基板。首套系统将于今年12月交付,第二套将于2018年2月交付。
此外,LG Display还拥有另一个OLED新工厂“E5”,该工厂将主要为LG电子和中国客户提供OLED面板。
业内人士称,对于苹果而言,投资LG Display主要有两方面裨益。首先,在当前OLED面板产量仍有限的情况下,可以确保苹果的供应量。此外,由于进行了投资,苹果的拿货价格也一定具有优势。
今年,三星可能是iPhone 8 OLED屏幕的独家供应商。但将来,该局面势必将被打破。而且,苹果一向喜欢从多家供应商采购零部件,从而降低对某一厂商的过度依赖。新浪科技
2.2020年OLED面板手机渗透率冲50%;
集微网消息,苹果2017下半年将推出新一代iPhone,确定搭载三星AMOLED面板,引爆各品牌与面板厂竞逐投资AMOLED的热潮。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最新预估,AMOLED手机的长期渗透率可望逐年攀升,预计2020年渗透率将接近50%,AMOLED更有望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技术。
三星主导,苹果采用AMOLED面板引爆市场需求
三星从2015年起开始积极销售AMOLED,消化产能,扩大其市场影响力。而2017年正值iPhone问世10周年,苹果势必想透过大幅改版提振销售,促使三星正式进入iPhone面板供应链。
WitsView研究协理范博毓指出,苹果的策略牵动整体产业,不只其他手机品牌加速布局AMOLED技术,面板厂也开始进军AMOLED面板市场,以中国大陆面板厂最为积极。
除了早在2013年~2014年便已布局的和辉光电与昆山维信诺外,原本以LTPS技术为主的中国大陆面板巨擘京东方和天马,也在2016年陆续加速转进AMOLED技术,甚至将原先规划的LTPS产能直接转为AMOLED产线,并在2017年上半年装机完毕,准备进入试投产阶段。
设备产能与技术水准,成面板厂潜在发展瓶颈
中国大陆市场资金充沛,加上政府补助新型显示技术开发,可以预期接下来各厂商都会陆续建成AMOLED新产线。然而,AMOLED生产技术门槛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背板生产能力,有机发光层的蒸镀制程与封装制程,也是发展瓶颈。以蒸镀设备为例,目前仍仰赖日韩系设备厂商供应,其中日商Canon Tokki的6代Half Cut机台更是各家面板厂争抢。不过Canon Tokki产能有限,目前仍以优先满足三星与苹果未来需求为主。
过去2~3年,三星显示器几乎垄断了整个AMOLED面板供应,部分手机品牌客户不愿被三星完全绑住,驱动面板厂加速布局AMOLED技术。除了中国大陆面板厂以外,WitsView认为今年最具指标意义的是乐金显示器即将于下半年正式量产6代Flexible AMOLED产线,首波产品将瞄准非苹手机客户,可望逐渐让AMOLED手机面板市场朝向多家供货商竞争的较健康发展态势。
3.Micro LED全彩化成关键,但投产规模难料;
尽管Micro LED实际量产仍处于只闻楼梯响阶段,然在全球市场声势浩大,估计至今已有逾100个团队投入Micro LED研发,目前业界较保守的预估,Micro LED可望在5年内发展成熟,乐观的业者则预期2017年底便将开始试产,2018年有机会应用在穿戴式装置,然业界透露即便是苹果(Apple)倾注大量资源,仍受制于Micro LED技术难度导致进度延后,未来Micro LED在全彩化的发展,将成为众厂拼战的决胜关键。
Micro LED被视为是明日之星,尽管技术瓶颈还未突破,然在全球科技巨擘领衔投入下,市场热度已未演先轰动,相关供应链业者抢破头,希望挤进Micro LED崛起的快速列车,然面对强势崛起的OLED阵营,Micro LED恐将面临十足挑战,业者认为全彩化的发展路线,将决定Micro LED竞逐者谁能胜出。
现阶段苹果持续加码投入RGB三色Micro LED研发,但面临良率、成本等难题,使得近一年来Micro LED研发进展相对缓慢,业界推测或许与三色LED同时转移至基板的高难度有关,近期业界的试制品多属于单一颜色,未来如何快速突破技术瓶颈,开发出具成本竞争力的全彩化Micro LED,将攸关Micro LED能否敲进主流显示器大门。
供应链业者指出,业界针对全彩Micro LED有不同的尝试与挑战,目前备受期待的是将全彩显示屏制作方式缩小至Micro等级,其将R、G、B三色LED芯片进行排列及移转,但三色LED电流设计截然不同、色彩易偏移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难题。
另一类作法是使用单一蓝光LED芯片,搭配量子点材料或特殊荧光粉,达成全彩化显示效果,但面临的技术门槛包括荧光粉粒子体积较大,无法配合微型化LED芯片尺寸,而量子点的材料有使用寿命问题,因耐热度偏低及快速衰竭,导致无法大量使用,业界初估透过量子点材料达成全彩化显示,可能仅有数百小时的寿命。
从制程进展来看,RGB三色的全彩化方案在发展初期可望快速吸引业界目光,毕竟在试产过程中,撇开量产良率与成本考量,只要不断重复做就有机会做出展示机种。至于量子点的使用寿命问题若能够突破,便有机会比照OLED面板应用在智能型手机,且成本竞争力将是主要优势。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一旦Micro LED透过RGB三色达成全彩显示屏幕,这场赛局恐将只有少数业者可以玩,因为全球可同时供应RGB三色LED的业者有限,目前仅有晶电、欧司朗等;但若是透过蓝光LED加上量子点,只要解决量子点材料的供应问题,其他LED厂商都有机会加入竞局,甚至演变成全球大扩产的局面。
回顾约10年前的LED TV设计路线之争,早期RGB LED三色混光应用于LED TV曾引领风骚,在日厂Sony带动下备受看好,但RGB LED成本过高,三色的辉度亦会随着温度上升呈现不同程度衰减,RGB直下式的高阶LED TV最终只停留在少量旗舰机种。
至于以三星为首的韩系TV大厂,采用侧光式白光LED背光设计,虽然机身厚度并未达到超薄化,无法作到直下式的区域控制功能,动态对比值及动态影像画质提升亦不如直下式设计,但因LED颗数大幅减少及设计简化,且与传统CCFL机种价差大幅缩小,成功在市场窜出。
供应链业者认为,新兴技术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成本,如今OLED面板技术推进脚步快速,大陆及日厂可能在OLED喷墨印刷技术取得领先,甚至对于韩厂主导的优势进行翻盘,随着全球面板厂相继投入OLED产能,成本降低速度可能超乎预期,而Micro LED在3~5年之后将面临什么样的竞争技术,会不会在众声喧哗中嘎然而止,或是一路过关斩将登上全球舞台,未来2~3年发展将是关键。DIGITIMES
4.亿元OLED项目落户中关村门头沟园;
6月26日,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正式落户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该公司的成立旨在打破OLED材料行业壁垒,加速实现OLED核心材料的国产化和自主化。
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常委、副区长张兴胜在开业仪式上表示,夏禾科技公司拥有前沿技术、一流人才,落户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将推动国内顶级人才和海外高端人才在园区融合创新发展,对园区“一主三辅”产业集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同时,门头沟区和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将全力支持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希望夏禾科技自主研发出OLED行业核心材料,成为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
据介绍,夏禾科技由OLED材料领域的研发专家夏传军创办,并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夏传军曾为美国通用显示器公司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UDC)的OLED材料研发负责人,主持目前商用的OLED绿光、黄光和红光材料研发。夏传军介绍说,创办公司的初衷就是要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OLED材料和技术,摆脱我国OLED面板厂商对国外材料的技术依赖,加速我国OLED量产的步伐。同时,将夏禾科技将打造成一家促进OLED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一站式材料公司,实现OLED显示和照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落户北京门头沟中关村科技园区,不但符合公司绿色、创新、前瞻的理念,也得到了政府、投资商、行业协会与学术界的极大支持,为公司的健康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夏禾科技董事、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表示,目前公司拥有5名资深海归博士以及包括5名清华大学博士在内共10余名科学家的OLED材料研发团队,充满朝气和创造力。预计到2018年6月,公司组建成50名科学家的研发团队,每年申请OLED材料专利将达200项以上,有望成为我国OLED材料的领军企业。
据悉,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资1亿元,目前已经建成新的材料设计与合成实验室7个、分析实验室3个,配备包括400M核磁、LC-MS、GC-MS等大型仪器;拥有材料评价实验室4个,配备包括国际尖端的器件研发超净室和蒸镀设备。该公司计划在今年12月制造出满足国内OLED面板商技术要求的OLED器件验证品。一流的研发设备、一流的人才队伍叠加,不仅使该公司得到迅猛发展,也将推动国内OLED材料产业呈几何级增长。
夏禾科技的落户,是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筑巢引凤的缩影。一年多来,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的高端人才不断汇聚。园区思比科微电子公司负责人陈杰入选中央“千人计划”专家和巨芯科技公司创始人向毅海入选北京“海聚工程”人才。截至目前,园区引进博士、硕士人数100余人;海外留学人才创办创新创业型企业16家,海外留学人才50余人,呈爆发式增长。
为进一步解决高端人才的后顾之忧,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设置了人才服务专员,协调各方资源,帮助园区优秀人才解决子女入学、交通、住房、申报人才工程等方面问题。同时,瞄准人才服务新需求,园区先后建立创客咖啡、创客书院、创客艺术中心、创客农场,打造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空间。下一步,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区着力打造创业圈、投资圈和生活圈融合发展,京西人才聚集的新高地正在日益凸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5.电视面板出货 Q3将量增价跌
大陆市调机构群智咨询表示,2017年第3季电视面板需求,较前两季将有所恢复,使得第3季电视面板出货量将较第2季增长,但仍年减1.2%,至于面板价格仍呈现下跌趋势,因此,第3季将呈现量增价跌现象。
群智说,面板价格进入下行信道,和品牌厂商需要达成全年出货目标压力下,品牌厂商将为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以及下半年促销节点备货,预计2017第3季出货动力增强,出货较前两季会有所恢复,但若与2016年同期相比,出货量将微幅下跌1.2%。
群智认为,面板价格下跌才能刺激第3季面板需求,带动终端需求恢复,而终端需求恢复对整个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群智说,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视市场经历水深火热,元春五周年减11.4%,五一三周年减17.9%。 但618三周(6月1日-21日)在线销量210万台,年增3.4%。
群智认为,元春和五一同比大幅下跌,与整机价格持续上涨具有很强关联性,今年整机均价比去年同期高出人民币1,000元左右,直接导致4月3,000元以下的整机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
而分析618三周增长的主要原因,首先,整机销量大幅下跌后,品牌厂商采购意愿减弱,面板价格不得已开始进入下行信道;其次,今年第1季品牌厂商进行了积极的面板采购,但元春和五一销售状况不佳,积累了较高的库存,这些库存需要尽快清理,否则将会产生较大的跌价损失。
最后,618是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次促销机会,各品牌厂商需要进行上半年的最后冲刺。 以上原因使得618整机价格较4月下降15%,销量有所回升。
群智说,中国品牌国内市场上半年出货目标达标率很不理想,总体达标率只有31%。 特别是互联网电视品牌,达标率甚至在20%以下。 中国六大品牌只有达成35%~40%,使得各品牌下半年国内市场的出货压力巨大。
由于目前通路库存水位从8.2周下降到6.5周的合理范围,接下来即将进入第3季备货旺季,使得出货动力增强。 中国品牌电视6月底总库存预计下降至6.6周,仍是偏高,这一方面影响还要观察。经济日报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点击文章末端“阅读原文”或长按 laoyaoic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天天IC”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