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比亚迪王传福:有信心今年完成300万辆销售目标;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EV市场"大乱斗";阿维塔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

1.比亚迪王传福:有信心今年完成300万辆销售目标;
2.机构: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的EV市场“大乱斗”;
3.阿维塔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新车将于年内交付;
4.鹏辉能源上半年实现营收43.75亿元,同比增长7.62%;
5.东风汽车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4.36%,扣非后净亏损3134万元;
6.中车时代半导体与贺利氏电子签约:深化战略合作 助力“双碳目标”


1.比亚迪王传福:有信心今年完成300万辆销售目标
集微网消息,据彭博社消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尽管中国汽车市场面临价格战困境,但比亚迪有信心在今年完成300万辆销售目标。
资料显示,比亚迪7月销售新能源汽车262161辆,上年同期为162530辆,1-7月累计销售1517798辆,同比增长88.81%。其中纯电动乘用车7月销售纯电动汽车134783辆,今年累计销售751593辆,同比增长85.8%;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7月销量为126322辆,今年累计销售757673辆,同比增长91.4%。
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用时13年、从“100万辆到200万辆”用时1年,从“200万辆到300万辆”仅用时半年;而从300万辆到500万辆,比亚迪用时不到9个月,比亚迪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迎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
比亚迪王传福在交付活动上发言称,“早在2002年,我们从认准磷酸铁锂这条技术路线开始,就坚定了研发和应用,18年来,我们从未放弃过这条技术路线,一直寻找新的突破口,一直研发,才有了2020年的刀片电池的推出,刀片电池不但突破了续航里程的瓶颈,还解决了新能源电池发展过程中安全的问题,这才有磷酸铁锂重新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选择。”
“在插电混动基础上,我们做得最长,做得最久,这一路上也走了不少的弯路和岔路,2008年,我们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也是双电机架构,后续又推出了DM2.0,2018年DM技术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真的差点就走不下去了。”
其同时呼吁,“世界汽车工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中国汽车的全新历史正在我们手中书写,让我们同心协力,以‘中国汽车’这个名字,打破旧格局,走向更辽阔的天地,成就世界级的品牌,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变革,注入中国汽车的全新力量,我们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2.机构: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的EV市场“大乱斗”
集微网消息,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的整体表现疲软,产品销售价格承受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The Information Network公司发布的题为《全球和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及材料:技术、趋势和市场预测》的报告,2023年上半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迅猛,达到了427.4051万辆,同比增长35.8%。这份报告对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的业绩做了分析。
电动汽车的快速增长增加了一种被称为微控制器(MCU)的特定类型芯片的需求。除了应用于电动汽车之外,MCU还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办公设备、医疗设备、移动无线电收发器、自动售货机、家电等多种设备中。它们的价格可能仅有几分钱。将微控制器加入到烤面包机中就可以获得一台“智能烤面包机”。
这些芯片的三大顶级制造商均来自欧洲。从它们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汽车电子已成为今年上半年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根据恩智浦2023年第二季度报告显示,汽车业务是恩智浦的主要收入来源。第二季度汽车业务收入达到18.66亿美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2%,约占总收入的56.5%。
英飞凌在其2023年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中报告称,在3月季度突破了20亿欧元的季度营业额,汽车业务甚至进一步扩大其收入,达到了21.29亿欧元,较上一季度增长2%,特别是MACU对这次增长做出了贡献。
意法半导体在其2023年第二季度电话会议中报告称,由于汽车行业需求的推动,意法半导体的营收在第二季度增至43.3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净利润为1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包括汽车和独立部门在上个季度运营的收入。收盘时增长了34%,达到19.6亿美元。
重要的是,《欧盟芯片法案》于2023年7月获得批准,对未来十年设定了明确而雄心勃勃的目标,即通过430亿欧元(约合470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计划,将欧盟在芯片生产全球市场份额从10%增加到20%。
与消费电子产品3到5年的寿命相比,汽车的设计寿命通常为15年或20万公里左右,并处于更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温度范围在零下40度到150度之间。在工作过程中,汽车会遇到更多的振动和冲击,以及湿度、灰尘、腐蚀等环境因素。因此,对于汽车级别的MCU,其稳定性和一致性的要求远远超过消费电子级别的MCU。
目前,大多数国内的汽车级MCU主要用于低端的控制功能,如雨刮器、空调控制、车窗升降、仪表盘显示等。在动力系统中,底盘系统的中端控制和智能驾驶的高端控制远远不够。
每辆车所需的MCU数量是根据其类型而定。传统汽车对标准级MCU的需求约为500个,而在电动汽车中,由于涉及到车身控制、电机控制、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热管理系统等各种应用,需求增加到1000-1500个。如果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一辆车甚至可能需要多达3000个汽车级MCU。
图表1显示了总MCU和汽车MCU的收入情况。从历史上看,汽车MCU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达到了总MCU收入的40%。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汽车出货量在春季疫情高峰期间大幅下降,因为汽车工厂停产,展厅关闭,导致新车销量暴跌。
汽车销售迅速恢复,但芯片制造商的恢复速度较慢,导致汽车MCU短缺。由于美国政府发起对化石燃料的战争,电动汽车在MCU方面被优先考虑,这导致内燃机汽车(ICE)在工厂中等待MCU和其他芯片,而市场却在扩大。
表1显示了2021年和2022年汽车半导体供应商的汽车半导体总收入和汽车MCU收入。
恩智浦的汽车总收入同比增长25.2%,超过了英飞凌,但远远落后于意法半导体在2022年77.0%的增长。恩智浦在汽车部门的总市场份额为10.2%,在汽车MCU部门的市场份额为25.4%。
在整体低迷的半导体环境中,似乎只有汽车电子能够扫除衰退,逆势而行。在半导体行业上半年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汽车电子仍带来了一丝曙光。
报道指出,尽管中国是电动汽车的最大市场,但目前国内汽车芯片供应量不到10%,超过90%的汽车芯片依靠进口或由外资本地公司掌握。
汽车公司从各种半导体公司购买芯片。例如,上汽集团目前在11个类别中使用1600个汽车芯片,其中超过90%需要进口。
恩智浦表示,他们预计能够实现2024年150亿美元的收入目标(相比于2022年132亿美元的收入增长约14%)。此后,增长将取决于新工厂的扩张。恩智浦、台积电、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英飞凌科技正在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共同投资于德国德累斯顿的欧洲半导体制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简称ESMC),以提供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服务。最终投资决策将取决于该项目公共资金水平的确认,该项目计划在《欧洲芯片法案》框架下进行。
47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已于7月份获得了欧洲理事会的最终批准,旨在到2030年将欧洲在半导体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至少提高到20%,目前市场份额为10%。
下图显示了这三家公司一年的股价表现。恩智浦的增长率仅为18.12%,明显低于同行水平。

图2显示,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内,恩智浦的股价变化为+7%,而意法半导体的股价变化为-4.6%,英飞凌的股价变化为-6.3%,如图3所示。
图4显示这三家公司的市盈率(PE ratios)均低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平均水平(25.1倍)。
同样,积极的一面是,恩智浦还宣布,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军者之一蔚来(NIO)将在其车辆中使用恩智浦领先的汽车雷达技术,进一步加强其汽车业务。汽车业务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增长了9%,达到19亿美元。
然而,收入放缓可以归因于上一季度工业和物联网(Industrial & IoT)部门的收入下降了19%,至5.78亿美元。恩智浦面临的另一个负面因素是其债务。恩智浦将长期债务从今年年初的112亿美元降至102亿美元,同时在第二季度末实现了5.56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高于上一年的5.51亿美元)。
图表5显示恩智浦的Quant评级为强烈推荐买入,高于意法半导体的买入评级和英飞凌的持有评级。
图5显示,根据Quant Rankings,恩智浦在68家公司中的行业排名为第4位,高于其两个同行公司,如图6所示。
图6显示,恩智浦是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的强大竞争对手。但是,恩智浦在硅碳化物(SiC)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足。根据The Information Network的报告《功率半导体:市场、材料和技术》所述,用于汽车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是增长最快的汽车芯片技术,正在取代硅基芯片。意法半导体在这个16亿美元市场上占有37%的份额,紧随其后的是英飞凌,占有13%的份额。要想进入碳化硅市场,恩智浦需要与现有公司合作。其中一个可能性是与Coherent(COHR)合作。
3.阿维塔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新车将于年内交付
集微网消息,8月31日,阿维塔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老股东长安汽车、南方资产、两江产业基金等追投,新进投资方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广开控股等。
阿维塔消息指出,B轮融资后估值近200亿元,随着B轮融资的顺利完成,阿维塔科技将进一步加快后续车型的研发设计、产线投入、市场品牌发展、渠道建设等。
阿维塔科技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打造国际化高端SEV品牌,总部位于重庆,在上海及德国慕尼黑设有分部。阿维塔官方消息,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分别在整车研发智造、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和智慧能源生态领域为阿维塔科技赋能,三方共同开创领先的全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平台CHN,具备“新架构、强计算、高压充电”三大特征。
阿维塔科技近日披露,阿维塔12将于9月4日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进行全球首发,9月5日在中国进行线上首秀。目前,阿维塔12的申报工作已经完成,申报信息显示,该车定位是中大型轿车,长宽高分别为5020/1999/1460mm,轴距3020mm。
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谭本宏日前介绍,阿维塔将提前完成四年四车的产品规划,阿维塔12将于年内交付,内部代号E15、E16的两款新车将于2024年上市。
4.鹏辉能源上半年实现营收43.75亿元,同比增长7.62%
集微网消息,8月31日,鹏辉能源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37,459.11万元,同比增长7.62%;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130.08万元,同比增长3.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3,539.21万元,同比下降5.43%;基本每股收益为0.54元,同比下降3.57%。
鹏辉能源对公司业绩驱动因素披露如下:
在动力电池方面,随着国内政策面温和退坡,新能源车市场增长已逐步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近年自主、合资、外资、新势力车企车型数量稳健增长,车型产品力大幅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6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8.3%;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在此背景下,鹏辉能源紧跟上汽通用五菱在内的头部优质客户,稳健开拓市场。
在消费电池方面,鹏辉能源称,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催生出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电子烟、无人机、车载记录仪等为代表的多个消费电池应用场景,助推消费电池市场扩容。同时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来持续增长,人们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功能多样的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消费电子行业步入高景气发展阶段,消费电池乘势而起。
鹏辉能源得益于深耕消费类电池二十余年的研发技术底蕴形成的深度经验优势保障了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竞争力,持续发展消费数码领域,在包括无线耳机、蓝牙音箱、电子烟、个人护理产品在内的多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以研产销紧密融合的模式快速反应行业销售季节性、行业需求持续上升弱周期性的特质,报告期内瞄准产品细分市场增长机会点,加大对优质客户的拓展力度,带动鹏辉能源业绩增长。
5.东风汽车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4.36%,扣非后净亏损3134万元
集微网消息,8月31日,东风汽车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报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39,769.82万元,同比下降14.36%;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487.41万元,同比下降15.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3,134.26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为0.0424元,同比下降15.87%。
东风汽车就公司上半年重点经营工作披露如下:
在燃油市场方面,东风汽车表示,在燃油市场聚焦终端销量提升,持续开展网络开发和渠道赋能工作。东风汽车抓重点区域重点车型终端销量提升;推进产品升级和天然气新品导入;开展线上线下营销专项;渠道汰换调整,快速布建区县二级网络。2023年上半年燃油车销量5.5万辆,稳住销量基盘。
在新能源市场方面,东风汽车推进营销转型,强化金融产品开发,补充商品线。东风汽车分产品线执行网络发展,开通厂家金融,引入优质社会金融,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领先金融商品;与头部客户深度合作,加速开发各类行业客户;协同东风集团内部资源开拓运营渠道。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万辆,同比增长3.29%。东风汽车表示,下半年将重点结合公司内外部资源,打造贴近客户的金融产品;提升渠道能力和大客户开发能力;围绕用户使用场景完善商品线,推进LCV新能源可持续增长。
在出口市场方面,东风汽车聚焦重点市场开拓。东风汽车强化内部资源协同,确保现有订单交付;保持轻卡出口态势,补充适应性产品;持续开发空白市场,提升网络覆盖率。2023年上半年出口市场销量0.49万辆,同比增长21.35%。东风汽车表示,下半年将继续围绕出口商品及网络开展工作,把握出口市场机遇,全力确保订单交付,支撑出口业务快速增长。
东风汽车称,公司上半年汽车产品销量增幅放缓,主要是新能源和出口业务与行业业务需要加强。
6.中车时代半导体与贺利氏电子签约:深化战略合作 助力“双碳目标”
(8月30日,中国上海)当天下午,PCIM Asia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上,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半导体”)与贺利氏电子举行关于功率模块的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这次签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进一步推进双方的深度合作。
近几年,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持续保持高热度。中车时代半导体作为我国最早开发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单位之一,紧抓市场机遇,目前产品已全面应用于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等领域,打造了良好的规模优势与品牌价值。未来,还将保持在相关领域的持续布局与有序投入。
中车时代半导体总经理罗海辉指出:”贺利氏电子是一家功率器件材料全球领先供应商,我们前期已经有过一些愉快、成功的合作;中车时代半导体是一家致力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IDM模式企业,当前产品聚焦“交通”+“能源”领域,取得了不错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的支持;此次两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公司的强强联合、加深合作,有助于双方在上述领域达到共赢的结果。”
作为全球电子封装材料领域的解决方案专家,贺利氏电子拥有领先的技术和良好的市场口碑。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时代,市场对功率模块在高效率和可靠性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功率模块在功率密度、载流能力和可靠性等方面越来越逼近极限。因此,改进功率模块里的半导体芯片和其封装材料是通向成功的关键要素。贺利氏对中国市场的前景持续看好。
对此,贺利氏电子全球业务单元总裁Klemens Brunner 博士指出:“我们很荣幸与重要的客户、合作伙伴——中车时代半导体携手并进,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攀登新高峰。同时,我们相信这次签约有利于双方深化低碳环保领域的合作,带动我们的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迈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当天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中车时代半导体副总经理肖强、总经理助理郭维立、模块产品开发部部长常桂钦等,以及贺利氏电子管理层代表,包括大中华区总裁兼电子合资公司总经理艾周平博士、中国销售副总裁兼合资公司副总经理沈仿忠、中国区研发总监张靖博士等。
热点聚焦:
1.中国之外,美国限制英伟达向中东国家出口AI芯片
2.中芯宁波:黄河、陈宏已被刑拘
3.小鹏接盘滴滴“造车”图什么?
4.美延长韩台芯片管制豁免期政策已定 “无期限”或有可能
5.传小米获准生产电动汽车,目标明年生产10万辆
6.美国将27个中国实体从“未经验证”清单剔除,商务部回应
7.创10年最大跌幅!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将年减16%
8.狠砸1亿英镑!英国首相苏纳克计划购入数千颗AI芯片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