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特朗普宣布920亿美元AI和能源项目投资计划;苹果的“下一个iPhone”在哪里?国产算力加速“进化升级”

1.特朗普宣布920亿美元AI和能源项目投资计划
2.谷歌:未来两年将在美投资25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建设
3.美国防部与四大AI巨头签订高额合同,以加速采纳人工智能技术
4.苹果的“下一个iPhone”在哪里?造车梦碎,AI迟缓
5.英伟达对华“合规芭蕾”策略,国产算力加速“进化升级”
6.消息称MiniMax近3亿美元融资接近完成,正筹备赴港上市

1.特朗普宣布920亿美元AI和能源项目投资计划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访问宾夕法尼亚州期间,宣布了超过92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AI)和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并强调他为增强美国在AI领域的竞争力所做出的努力。

“今天的承诺确保未来将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以及在美国设计、建造和制造。”特朗普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举行的首届宾夕法尼亚能源与创新峰会上表示。

多家公司的投资包括新建数据中心、发电和电网基础设施升级,以及AI培训和学徒计划,突显了美国政府为确保美国在快速发展的领域领先于中国而采取的广泛策略。特朗普表示,其中一些公司已经获得许可,一些设施正在建设中。

在这些投资中,黑石集团承诺提供超过25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资助新建数据中心和能源基础设施。黑石集团旗下数据中心业务QTS已在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获得开发用地。黑石集团还与公用事业公司PPL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建设和运营燃气发电厂,以满足数据中心巨大的电力需求。

AI计算能力提供商CoreWeave计划投资高达60亿美元,将建立配备英伟达芯片的数据中心。与此同时,Meta Platforms宣布拨款250万美元,作为一项支持农村社区初创企业项目的一部分,同时还为小型企业提供培训,以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

特朗普还计划下周就AI发表重要讲话,届时其政府将对他下令实施的一项行动计划进行最后的修改。据知情人士透露,预计总统将在该计划发布后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以实施其政策。

提高能源产量也是特朗普推动AI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谷歌宣布一项协议,将斥资超过30亿美元从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的水力发电厂购买电力,为其数据中心供电,这项协议被称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水力发电清洁能源交易。

与此同时,通用电气Vernova公司宣布计划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工厂新增250个工作岗位,以生产提升电网可靠性所需的产品。该公司表示,目前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宾夕法尼亚州投资高达1亿美元,在该州各地的工厂新增约700个工作岗位。

FirstEnergy公司将投资150亿美元,扩大宾夕法尼亚州各县的配电规模并加强电网基础设施。

特朗普强调确保美国拥有足够的电力来运行耗能巨大的AI数据中心。美国政府官员认为,充足的电力供应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对于美国在AI竞赛中保持领先至关重要。

机构数据显示,到2035年,数据中心预计将占美国全部电力需求的8.6%,是目前3.5%份额的两倍多。

特朗普一直寻求吸引私营部门投资、放松监管并加快新项目审批流程,以促进美国在AI领域的创新。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获得1000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投资,并称赞软银集团、OpenAI和甲骨文共同成立的“星际之门”合资企业。

2.谷歌:未来两年将在美投资25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建设

7月15日,谷歌公司表示,未来两年将在美国最大电网覆盖的多个州投资25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谷歌称还,将斥资30亿美元对宾夕法尼亚州的两座水电站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满足该地区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

据报道,对宾夕法尼亚州水电站的翻新是谷歌与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签署的一项更广泛框架协议的一部分,根据该协议,谷歌将在美国采购3000兆瓦的水电。

谷歌在该地区的投资正值PJM互联电网难以跟上数据中心和工业领域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之际。PJM是美国最大的电网,覆盖中大西洋地区的13个州以及中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位于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全球最大数据中心市场。

3.美国防部与四大AI巨头签订高额合同,以加速采纳人工智能技术

美国国防部已向四家顶级人工智能开发公司授予合同,旨在加速美军对这项新兴技术的采纳。

7月14日,美国国防部数字与人工智能办公室(CDAO)表示,将向Alphabet旗下的Google、OpenAI、埃隆·马斯克的xAI和Anthropic PBC授予合同。虽然具体金额尚未披露,但该机构表示,每份合同的上限为2亿美元。

美国国防部在声明中称,这些合同将充分利用美国前沿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和人才,加速美国国防部对先进人工智能能力的采用。结成伙伴关系将丰富国防部对前沿人工智能的使用和体验,也会提高这些企业利用美国最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理解和解决关键国家安全需求的能力”。

美国国防部表示,正在采用“商业优先”策略来加速人工智能的采纳。这些协议也将允许其他联邦机构通过与总务管理局(GSA)的合作关系来使用这些AI工具。

CDAO负责人Doug Matty则称,“将现有的商业解决方案整合为一套协同能力体系,将加速先进人工智能在我们联合任务中的应用,包括作战领域、情报、业务和企业信息系统。”

这些合同为人工智能公司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而上述公司一直希望扩大在公共部门的影响力。xAI周一(14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公司将推出面向美国政府的产品套件“Grok for Government”,能为美国政府各机构提供服务。

4.苹果的“下一个iPhone”在哪里?造车梦碎,AI迟缓

苹果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硅谷同行羡慕的对象,但现在它正面临后乔布斯时代最艰难的时期之一。

苹果公司正急于在人工智能(AI)领域追赶竞争对手,同时全球监管机构对其商业模式发起围攻。作为苹果最大收入来源的iPhone需求也持续低迷,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此外,对于苹果来说至关重要的“下一代革命性产品”依然前途未卜。苹果2024年取消了备受期待的造车项目,其在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的推进也进展缓慢,苹果力推的空间计算技术同样难以实现商业成功。

特朗普政府带来的关税威胁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应对美国对中国的关税,苹果已将更多生产转移至印度,但特朗普仍在继续向苹果施压,要求其在美国本土生产iPhone,而苹果高管们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些压力已拖累股价表现,2025年以来,苹果股价一直落后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随着英伟达和微软市值大幅领先,苹果已失去全球最具价值企业的宝座。

以下是苹果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主要挑战:

1.人工智能

自从OpenAI的ChatGPT于2022年引起公众关注以来,科技公司竞相为产品添加生成式AI功能——该技术能根据简单指令生成复杂文本、图像和视频。

苹果在这场热潮中的缺席令人瞩目,引发对其在新兴关键领域落后的担忧。直至2024年高调发布“Apple Intelligence”,自称“为普通人打造的AI”,该公司才引起轰动。这项技术可总结文本、生成原创图像,并承诺能检索最相关数据。

尽管希望借该技术刺激消费者换机,但软件迄今频现漏洞且屡次跳票,反观竞争对手仍在高速发展。苹果通过与OpenAI合作,成功填补了产品线的空白,但其承诺的新版Siri语音助手等重大升级仍悬而未决。

在2025年6月份的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几乎没有在Siri和AI上投入太多精力,而是专注于操作系统的设计改进。唯一重要的AI更新包括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苹果的技术,以及添加翻译功能。

2.寻找下一代革命性产品

2024年2月有报道称,苹果将逐步放弃其汽车项目,投资者对此欢呼雀跃。毕竟,这意味着该公司不再为这项前景渺茫的项目投入数十亿美元。

苹果年收入增减变化

但该项目的终结让苹果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尽管打造电动汽车如此困难,但苹果本可以为该产品定价10万美元——利润率仍然微薄,但苹果需要先提升销量。

放弃汽车业务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他们认为苹果是在谨慎行事,而不是勇敢地开拓新的领域。汽车并非苹果近期放弃的唯一项目。该公司还取消了自主研发智能手表显示屏的项目以及搭载摄像头的Apple Watch计划。此外,苹果还取消了近期推出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的计划,该眼镜可以连接到Mac电脑上创建虚拟显示屏。

不过,苹果仍然有一些其它选择。该公司正在研发多款智能家居设备,包括一款可固定在墙壁上的家居中枢,以及一款带有可移动显示屏的桌面机器人。苹果还计划最早于2026年底推出其首款智能眼镜,这款产品将与Meta和亚马逊的智能眼镜竞争。

更进一步的风险在于,一种意想不到的新模式可能会让苹果措手不及。该公司前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Jony Ive)正在与OpenAI合作开发新一代以AI为核心的硬件设备。这意味着,这位曾参与打造苹果iPhone的高管或助推其他公司取代苹果。

3.头显设备推进迟缓

苹果2024年确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产品领域——混合现实市场。但Vision Pro头显价格昂贵且定位模糊。虽被视为一项工程奇迹,但这款设备未能激发消费者兴趣,且其独家内容和应用也不足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这款设备太重,不适合长时间佩戴,而且需要很大的外置电池,在黑暗环境中看电影时会产生眩光。总体来说,Vision Pro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原型,而非真正的产品,然而它的价格却很昂贵。

苹果CEO库克最初的想法是销售一款用户可以全天佩戴的轻便增强现实眼镜,但当时这种设备的技术尚未成熟,因此苹果不得不妥协,推出了一款体积更大、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融为一体的头戴设备。

现在的挑战是如何让Vision Pro更轻、更便宜,让它更接近普通消费者可能会购买的产品。该公司确实在研发这样的产品,但这需要时间。此外,他们还在开发一款以商务为中心的、可与电脑连接的产品,以及比现有设计更快的版本。

4.岌岌可危的谷歌搜索协议

尽管苹果的绝大部分销售额来自硬件,但服务已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其中最赚钱的领域之一——苹果通过谷歌搜索引擎的优先展示位置收取的费用。据估计,这家iPhone制造商每年从这项交易中获得20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苹果从谷歌的广告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

但针对谷歌的反垄断诉讼使这笔资金陷入危险。美国政府在此案中的主要指控之一是,与苹果的协议是非法的。如果美国政府如预期般终止该协议,苹果每年将损失约200亿美元,并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苹果已经表示愿意与AI供应商合作,包括Perplexity和谷歌自己的Gemini产品,该公司也已经通过Siri接入OpenAI的ChatGPT。

5.应用商店模式与开发者关系危机

2025年4月,美国加州一位联邦法官推翻了苹果App Store的商业模式,迫使该公司允许开发者引导消费者在网页上进行应用内购买。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会失去订阅和游戏内升级等方面的佣金。虽然这项政策将首先在美国实施,但人们普遍认为,苹果最终需要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将该政策扩展到其他国家/地区。

为了与网络上的第三方支付处理服务器竞争,苹果公司可能需要调整其佣金结构,以降低开发者的佣金,这一转变最终可能会降低App Store的收入。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必须修复与开发者的关系,多数开发者仍认为现有体系存在剥削行为。

6.全球监管围剿与政府审查

2024年3月,美国司法部和16位总检察长提起诉讼,指控苹果的政策加大了竞争对手的竞争难度,也增加了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难度。该诉讼重点指出了苹果涉嫌压制竞争的五个领域:所谓的超级应用、云流媒体游戏、即时通讯软件、智能手表和数字钱包。

甚至在诉讼之前,苹果就一直在解决其中一些问题。该公司增加了对云端游戏服务的支持,并正在采用RCS跨平台消息标准。苹果辩称,该诉讼“在事实和法律上都是错误的”,并誓言将“积极辩护”。但这场法律战预计将持续数年。

在欧洲,苹果正与2024年生效的《数字市场法案》抗衡。该法案本身也对苹果的“围墙花园”生态(即鼓励用户购买苹果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根据新规,欧盟用户首次可以从App Store以外的平台下载软件。用户还可以使用其他支付系统,并更轻松地选择新的默认网络浏览器——这解决了开发者和监管机构经常抱怨的两个问题。

7.关税威胁与制造迁移

苹果绝大多数产品在中国生产,因此尤其容易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影响。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征收高达145%的关税,这一举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特朗普总统已经放弃了部分关税,同时威胁将加征新的关税,但苹果已加快将更多生产转移到印度的计划。

即使做出这些调整,苹果在秋季推出新款iPhone和其他设备时,仍可能被迫提高价格。目前尚不清楚苹果能否化解这场危机。特朗普对印度计划并不满意,希望iPhone在美国本土生产。他曾表示,所有在美国境外生产的智能手机都将征收新的关税。在苹果内部,美国生产产iPhone的成本过高。

8.管理层接班难题

库克自2011年接替联合创始人乔布斯担任苹果CEO以来,一直担任这一职位。此后,他带领公司进军新领域,包括可穿戴设备、数字内容和大屏iPhone。在他的领导下,苹果发展成为市值3万亿美元的巨头,并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

在2025年,库克年龄65岁,这引发了继任者的问题。该公司面临的问题是,许多库克的副手年龄与他相仿。这意味着明显的继任者会减少,而且许多高管可能会在同一时间退休。

库克最终卸任后,很可能会担任执行董事长,以简化交接。接替他出任CEO的热门人选是其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硬件主管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但无论交接过程多么顺利,库克的接班人选都将是难以超越的。

9.中国市场持续疲软

中国市场在苹果营收的占比

过去几年,苹果一直在应对中国市场经济低迷的影响,而且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第二财季,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降2%以上,比华尔街预期的还要糟糕。

中国本土品牌不断壮大,而中国政府已在某些工作场所禁止使用外国技术。随着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苹果对市场和制造中心——中国的依赖正变得越来越危险。

10.智能手机寒冬延绵

苹果的iPhone 16系列于2024年9月上市,并大力推广其AI功能,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升级。但初期业绩并不乐观。在12月季度(一年中最重要的销售季),该公司的智能手机收入下降1%。

2025年2月,苹果试图通过一款新的低端手机刺激新一轮销售热潮。该公司用599美元的iPhone 16e取代了售价429美元的老款iPhone SE。这款经过改进的设备与普通的iPhone 16更加相似。但该公司也将价格从429美元提高到599美元,使这款新机型的价格远高于竞争对手的低端产品。

苹果各业务销售额占比

更大的挑战在于许多消费者仍然缺乏升级手机的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果价格上涨,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好消息是,苹果即将推出更多突破性的机型,应该有助于吸引消费者。其中包括将于2026年推出的折叠屏机型,以及将于2027年推出的20周年纪念版iPhone,其设计将采用时尚的全玻璃材质。

5.英伟达对华“合规芭蕾”策略,国产算力加速“进化升级”

7月16日,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中国的开源人工智能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使每个国家和行业都有机会参与AI变革”。不久前,其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宣布两个重要进展,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并同步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完全合规的中国特供版专业级RTX PRO GPU。

英伟达对华“合规芭蕾”经营策略

英伟达H20是专为符合美国特定出口管制要求而设计的A100/H100替代品。其核心性能,特别是FP64/FP32相较于A100/H100有显著降低,但通过配备高带宽HBM3显存并保留强大的NVLink互联能力,旨在维持在特定AI场景的竞争力。

今年4月,美国政府曾暂停向英伟达发放H20的出口许可证,导致公司面临超百亿美元的潜在损失。根据英伟达最新财年报告(截至2024年1月26日),中国市场为其贡献了170亿美元的营收,占总销售额的13%,是其实现增长的关键支柱。

据报道,英伟达已重新提交H20的销售申请,并获得了美国政府将发放许可证的保证,公司期望能尽快启动交付。

与此同时,英伟达CEO黄仁勋宣布推出全新的RTX PRO GPU。他将其定位为“智能工厂和物流领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应用的理想选择”。据台媒《电子时报》披露,这款名为RTX PRO 6000D Blackwell的GPU将采用台积电4N定制工艺,搭载GDDR7显存,内存带宽高达1.1TB/s。这一规格使其在处理复杂数据和高负载任务时具备卓越性能,尤其适用于企业AI部署和AI工作站。

然而,英伟达在满足美国不断调整的出口限制方面仍面临挑战。有消息称,H20的替代版B30预计将于9月发售,其性能参数在现有基础上可能进一步受限。传闻其FP16算力约为80 TFLOPS出头,FP8接近200 TFLOPS出头,互连带宽约为1.5–1.6TB。从整体性能看,B30被认为基本不适合用于AI模型训练。相比之下,H20虽性能受限,但仍能通过优化内存方案、采用FP8精度及传统方法勉强用于训练。

事实上,英伟达的对华销售策略已演变为一场精密的 “合规芭蕾”,通过分层产品线布局实现精准卡位。H20作为专注训练及推理的定制芯片,凭借NVLink 4互联与HBM3显存支撑分布式计算;RTX PRO系列则聚焦专业可视化与轻量AI 设计,以GDDR7高带宽适配数字孪生场景;即将推出的B30芯片则剥离训练能力,纯推理定位进一步收缩功能边界。这种“功能切割术”既满足美方不断调整的出口限制条款,又通过差异化产品矩阵覆盖中国市场从高端训练到边缘推理的全场景需求,牢牢守住13%的全球营收基本盘。

在技术绑定层面,英伟达即使硬件性能受限,仍可在软件端通过CUDA工具链、NGC预训练模型库形成生态壁垒,仅PyTorch框架就包含超10万款基于CUDA 优化的模型,开发者迁移成本高达百万级代码量;硬件端则与浪潮、联想等中国服务器厂商深度定制联合方案,将单芯片销售转化为“芯片 + 整机 + 服务”的捆绑模式,既规避单卖芯片的政策风险,又通过系统级合作深化用户依赖。

芯片较量之外的生态对决

从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看,美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尽管对高端芯片实施出口管制,但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巨额投入正推动其加速填补算力缺口,寒武纪、壁仞等企业流片节奏提速,昇腾910B已进入多地智算中心采购清单,部分国产芯片在性能和应用层面已展现出与H20竞争的能力。

国外的相关GPU各有特点,H20作为特定地缘政治环境下的产物,最大优势在于保留了NVLink 4的超高互联带宽和大容量HBM3显存,这对于构建大规模AI集群进行分布式训练和推理至关重要,能部分弥补其核心计算单元性能(FP64/FP32)被大幅削弱的劣势,而CUDA 生态更是其护城河;AMD MI300X 纸面参数则非常亮眼,尤其是 192GB HBM3 显存是巨大优势,对处理大模型极其关键,不过 ROCm 生态是主要瓶颈,好在其正持续快速改善,同时该芯片功耗较高。

国内竞品方面,昇腾910B 目前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替代方案,拥有较高的FP32/FP16算力和较成熟的CANN软件栈(与MindSpore深度集成),以及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力,然而受制程限制,其HBM带宽相对国际旗舰有差距;寒武纪MLU370-X8 通过多芯粒集成实现高算力和大容量HBM2,在推理场景有较好表现和优化,但是MLU-Link互联带宽相对NVLink仍有较大差距;摩尔线程MTT S4000 / 百度昆仑芯 K200定位更偏向推理和中端训练市场,性能参数上与H20/MI300X/910B等旗舰卡差距明显,但在特定场景,如桌面级推理服务器、特定模型优化可能有成本和部署优势,生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除了硬件参数,全球AI产业也深刻意识到,算力软件生态的成熟度远比单芯片参数更能决定技术落地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正加速追赶的中国算力产业而言,突破软件生态壁垒仍需攻坚三大关键节点。

首先,当国产芯片FP16算力达到320TFLOPS超越H20时,业界却发现大量开源AI框架仍默认调用CUDA内核。这种硬件领先却生态滞后的困境,折射出兼容性战役的核心价值,国产芯片要打破“能用但不好用”的魔咒,必须构建跨架构适配层。而兼容性攻坚的终极目标不是复刻CUDA,而是构建“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跨架构生态。目前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异构计算中间件”已支持昇腾、寒武纪、AMD等8类芯片架构。

其次,CUDA的真正壁垒,在于全球200万开发者形成的创新网络。国产生态要实现从“技术可用”到“开发者拥护”的跨越,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开发者激励机制。

最后,当美国商务部提出“让中国对美国技术上瘾”的策略时,国产算力生态更需警惕“表面兼容实则被卡脖子”的陷阱,真正的自主可控,体现在底层指令集到上层应用框架的全链条可控。

算力软件生态的攻坚战,本质是场没有硝烟的标准制定权之争。当国产芯片厂商不再纠结“如何兼容 CUDA”,而是思考“如何让全球开发者主动适配国产生态”时,才算真正突破了算力产业的致命短板。这场战役或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每一行自主代码的积累,都在为中国算力产业铺设通往全球价值链顶端的阶梯。

6.消息称MiniMax近3亿美元融资接近完成,正筹备赴港上市

据报道,大模型公司MiniMax近3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已接近完成,投后估值超过40亿美元(约300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出资方有上市公司,也有交叉基金和大型国资平台——上海国资。此轮融资在半年前便已经开启,目前已经基本确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轮融资在半年前便已经开启,目前已经基本确定。此前,MiniMax于去年年底完成一轮估值30亿美元的融资,以及曾完成由阿里巴巴出资6亿美元的B轮融资,以及由腾讯资本出资超2.5亿美元的A轮融资。早期出资方还包括云启资本、高瓴创投、IDG、明势资本、米哈游等,但并未有国资背景资方参投。

公开资料显示,本轮融资结束后,国内估值达到300亿元的大模型公司仅有MiniMax 和智谱。

与多数大模型公司先做语言模型、再拓展到语音和视觉,或特别聚焦大语言模型不同,MiniMax从创立之初就将多模态能力作为核心方向同步推进。自2023年以来,陆续发布了大语言模型、语音生成模型、视频生成模型和图文理解模型等。多模态不是MiniMax的补充项,而是底层架构的一部分。

今年6月,MiniMax曾发起为期一周的“技术发布周”,集中发布了一系列能力成果:开源大规模混合架构模型MiniMax-M1、支持原生1080p的视频模型Hailuo‑02、通用智能体MiniMax Agent、面向视频创作的Hailuo Agent,以及音色设计工具Voice Design。

迄今为止,MiniMax的自研多模态模型及AI原生应用已累计为来自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的逾1.57亿名个人用户,以及来自超过90个国家及地区的50,000余名企业客户以及开发者提供服务。

据悉,MiniMax 由前商汤科技副总裁、研究院副院长兼智慧城市事业群 CTO闫俊杰在2021 年创立。今年 6 月,有报道称,MiniMax 正在筹备赴港上市。

热点聚焦:

1.英伟达、AMD恢复对华H20、MI308出口
2.中国政府有条件批准超2500亿并购
3.国内一滤波器公司申请破产
4.铜供应中断,或致全球32%芯片停产
5.上半年国产半导体公司密集IPO:A股港股双线开花
6.英伟达再推中国定制芯片,汽车巨头关闭南京厂
7.国产EDA大厂终止收购!
8.重组失败,中国最后一座12英寸烂尾厂困局难解!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