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博士们联合创立,这家具身智能领域创企完成首轮融资!
近日,由[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助理教授邵林与前[苹果]研究员田野联合成立的具身智能领域初创公司【RoboScience】,已完成数千万的首轮融资。
【RoboScience】于2024年上半年成立,公司专注于跨实体通用具身智能(Cross Embodiment AI)的研发,并基于快慢系统的机器人学习框架与自监督训练技术,致力于打造机器人的具身操作系统;公司核心技术基于Model-based RL+Manipulation路线,邵林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经历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的注意的是公司两位创始人均毕业于斯坦福大学。
(创始人)邵林: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毕业后(201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因对3D视觉感兴趣,于2016年加入了几何计算组,师从几何计算的先驱、美国三院院士Leonidas J. Guibas;后因受DeepMind DQN算法的启发,决定转向机器人研究,于是在2017年初,转至交互感知与机器人学习实验室,师从负责人Jeannette Bohg,Leonidas为共同指导;2021年毕业后,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继续深入钻研机器人操作;
(创始人)田野: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后(201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AI Lab,师从吴恩达教授,专注于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研究;2017年毕业后,田野加入苹果公司,负责AI平台与端侧深度学习框架的开发与优化工作;
国内斯坦福大学毕业回国内高校任职且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的典型代表是王鹤和卢策吾;其中,王鹤于2021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美国三院院士Leonidas. J Guibas教授,目前担任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CFCS)的助理教授,并成立国内头部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银河通用];卢策吾曾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导师为李飞飞和Leonidas Guibas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协作机器人独角兽[非夕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家、联合创始人和具身智能大模型初创公司[穹彻智能]创始人。
回到本文重点:
人形机器人发展多年,从最初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LIPM+ZMP),到动态模型控制和最优控制算法(MPC+WBC),到如今的模拟+强化学习(IL+RL),当然现阶段也有不少人形机器人公司采用MPC方式,各类算法没有绝对的替代关系,各有优劣;IL+RL是目前人形机器人公司最常提起的概念,基本都是高校和头部科技大厂内研发机构在研究,也是为什么目前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以“学院派”教授团队创业为主原因。

而在AI+Robotics研究领域,UC Berkeley第一,其次是斯坦福大学;之前小编有详细介绍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UC Berkeley“归国四子”:吴翼、高阳、许华哲和陈建宇;四位发展路径均是“清华大学—UC Berkeley—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担任助理教授—具身智能领域创业”;其中高阳、吴翼和许华哲都在UC Berkeley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导师都是Vision领域的大牛Trevor Darrell教授,三人后续都加入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BAIR)实验室。
接下来小编详细梳理具身智能技术领域,全球Top50华人,包括国内外高校助理教授/教授、全球头部科技大厂担任核心职位、知名初创企业担任创始人或者联合创始人;主要梳理内容是全球具身智能领域头部科研院校、50位华人求学时期(院校、导师、研究方向、科研论文成就等),工作时期(过往履历、目前任职、公司情况等)。
全球Top50华人绝大多数具备UC Berkeley 、Stanford、MIT、CMU等一所或多所院校求学经历,并师从行业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