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LG 腰斩大陆面板厂投资

1.敦泰首款非苹In-cell产品量产;年底前IPO;

2.三星LG 腰斩大陆面板厂投资;

3.导入ITO替代材料 宸鸿强化低价触控战力;

4.采用in-cell液晶面板将是触摸屏重要趋势;

5.触控技术三分天下:OGS触控在夹缝中觅得生机;

6.NPD:三星电子将成苹果显示屏主要供应商


微信看新闻:帮助请发送“help”,更多资讯发送“面板”。



1.敦泰首款非苹In-cell产品量产;年底前IPO;

                                                                    两岸最大电容式触控面板IC供应商F-敦泰宣布,采用敦泰In-cell技术所研制的智能手机闻尚VSUN i1精英版已于本(8)月成功量产上市,这是继苹果iPhone 5之后,全球第一款采用真实In-cell技术量产的产品。
敦泰为两岸最大的电容式触控晶片供应商,触控晶片出货量已超过数亿颗,也是全球触控IC出货量成长最快的供应商。除了大陆,台湾,以及美国以外,采用敦泰触控方案产品尚遍及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新兴市场。
敦泰已于日前通过证交所审议来台股票上市案,可望于今年底前IPO。敦泰实收资本额4.64亿元,去年每股获利高达38.57元,今年第一季每股获利也达6.7元的水准。

敦泰表示,随着手机和平板对触控式面板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也必须不断降低,In-cell提供更轻更薄的触控和显示的功能,同时也能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是所有触控解决方案的最高表现。
敦泰表示,公司凭藉之前做LCD Driver IC的基础,结合多年来在触控领域的经验,为中国手机厂商闻尚(VSUN)开发出采用In-cell手机产品。此产品采用敦泰最新的触控晶片- FT3316,配置4寸的触控式萤幕。
敦 泰对该手机萤幕采用两层In-Cell Metal Mesh的最新方案,大幅增强信号,提高信噪比。此外,由于In-cell技术是将触控式面板内嵌在LCD模组内,萤幕整体便明显展现出轻薄风格,而且整 体透光率远高于其他方案。在萤幕关闭时,In-cell手机还会呈现出完美的纯黑萤幕,比现在市面上绝大部分手机的萤幕更显时尚。
敦泰表示,除目前推出的第一款4寸手机产品之外,即将有更大尺寸的手机产品相继面世,更进一步普及In-cell技术。
另外,敦泰近期已陆续推出了全系列轻薄方案,包括“超薄Film触控技术”、“OGS”、“单层互容多点方案”、“单层自容真实两点方案”等。对于触控式面板的支援,敦泰从2.5寸到25寸,已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精实新闻


2.三星LG 腰斩大陆面板厂投资;

                                                                         据英文“韩国时报”(KoreaTimes)报导,全球两大显示器制造商乐金显示器与三星显示器,决定缩减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建LCD显示面板厂,投资金 额将只有原先预订的一半。

    两家公司的主管周二(6日)透露,他们所以会做此决定,主因全球电视需求疲软,加上大陆制造商提高产量,导致供应过剩疑虑高涨。

    隶属乐金集团(LG Group)旗下的乐金显示器(LGDisplay ),原先计划砸下40亿美元,在广州兴建一座LCD面板厂,每月产能12万片,如今只打算投入18亿美元,新厂房的月产能将只有6万片。

    不愿具名的乐金主管向韩国时报指出:“由于市况欠佳,乐金在大陆投资兴建的首座面板厂,其投资额将远低于原订计划。初期投资额料将在18亿美元左右。”

    这名主管还表示:“但是,这并非意味我们对大陆市场失去兴趣。市况一旦好转,我们将扩大投资,我们可不愿意失去大陆市场。”乐金广州新厂房订于2014年下半年竣工。

    隶属三星(Samsung)旗下的三星显示器(SamsungDisplay)也打算减少在大陆投资兴建LCD显示面板厂。三星显示器原计划砸下多达30亿美元,在苏州兴建LCD面板厂,但如今也只打算投入15亿至16亿美元。

    三星原订苏州厂明年开始投产时,月产能将达10万片,如今则缩减至4万片左右。

    不过,三星表示,该公司无意完全放弃兴建大陆面板厂计划,因三星视大陆为“主要制造重镇之一”。

    这两家韩国面板巨头是在2010年12月终于获得大陆主管机关许可,在大陆兴建先进LCD面板厂。


3.导入ITO替代材料 宸鸿强化低价触控战力;

                                                                       宸鸿将大举扩充低价触控产品阵容。今年第二季高阶行动装置和触控笔电销售“倒退噜”,促使宸鸿加紧转进低价触控市场,并将于今年下半年以奈米银线 (Silver Nanowire)和金属网格(Metal Mesh)取代昂贵的氧化铟锡(ITO)导电材料,同时建置5~6寸奈米银薄膜,以及中大尺寸金属网格单片玻璃(OGS)产线,抢搭低价行动装置发展热 潮。  

宸鸿总经理孙大明提到,今年第二季,宸鸿最大客户占营收比重已从前季的45%降至28%,足见其多角化经营策略持续发挥功效,有助提升营运弹性。
宸 鸿总经理孙大明表示,随着低价化设计趋势持续发酵,今年上半年高阶行动装置出货状况一路被低价机种压着打,而触控笔电亦受到PC市场萎靡和Windows 8.1改版预期心理等因素影响,渗透率仅8%不到,在在使宸鸿营运受挫。为挣脱高阶机种需求不济的泥淖,宸鸿正积极布局低成本感测材料,并将简化模组架 构,期以更具成本竞争力的触控方案,加速跨足低阶行动装置领域。  

孙大明指出,去年宸鸿面临内嵌式(In-cell)触控大举入侵高阶 手机的挑战,遂启动多角化经营及大量客制化的发展模式,并已顺利开拓薄膜和中大尺寸笔电OGS触控市场,摆脱以往专攻中小尺寸触控和玻璃贴合的桎梏。同样 的,今年面对行动装置低价化设计风潮,该公司亦已研拟万全策略,将于下半年推出奈米银薄膜、金属网格OGS两款低成本触控方案,分头抢攻5~6寸平板手机 (Phablet)及中大尺寸平板和触控笔电市场商机。  

据悉,奈米银线和金属网格皆可取代传统ITO薄膜,不仅有助触控模组厂省下大笔材料开支,亦可改善模组阻抗特性及减少贴合步骤,进而优化触控方案的成本结构与良率,达到低价机种的设计要求。  

宸 鸿技术长张恒耀强调,宸鸿在3年前即携手Cambrios投入研发奈米银线材料纯化与涂布(Coating)技术,已累积一定的技术实力,可望领先业界在 今年第三季量产材料、第四季进入打样试做阶段,并于明年第一季正式量产奈米银薄膜触控产品。同时,该公司新一代金属网格感测技术亦已蓄势待发,且能沿用既 有制程设备,进一步缩减中大尺寸OGS触控成本,催生低价触控笔电;目前宸鸿已掌握重要的品牌客户,紧锣密鼓筹备合作计划。  

宸鸿财务长刘诗亮补充,今年11月该公司平潭5.5代厂正式投产后,将可放大中大尺寸触控模组切割的经济效益;此外,该厂透过整合前段感测模组及中后段涂布、贴合和组装产线,更将提升全贴合触控方案的量产速度与价格优势,对宸鸿挺进低阶触控市场大有助益。  

事 实上,相较前一季,今年第二季宸鸿在手机和平板触控模组的出货量分别衰减16%、70%,主因除高阶品牌手机销售停滞外,平板世代交替的空窗期更是减缓触 控模组需求的致命伤。至于触控笔电方面,该公司出货量虽从两百万套成长至两百四十万套,但因终端产品价格降幅不如预期,且换机需求不强,导致下半年触控笔 电市场渗透率和订单能见度相当模糊,在在驱动其转战较具成长潜力的中低阶行动装置市场。  

刘诗亮认为,进入第三季的9~10月,平板品牌厂将率先拉货,以备战年底销售旺季,而宸鸿兼具高阶TOL(Touch on Lens)和低成本金属网格OGS方案,可望通吃高低端市场,刺激营收逐渐回温。新电子


4.采用in-cell液晶面板将是触摸屏重要趋势;

                                                                    触摸屏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采用in-cell液晶面板,通过把触摸屏与液晶面板整合在一起,可以使触摸屏变得更轻和更薄。苹果于2012年第四季度推出的 iPhone 5率先采用了这种技术。

  这个趋势将影响PCAP触摸控制器IC,尤其是因为其与在设备显示器上生成图像的显示驱动IC有关。为了实现更加顺畅的触摸体验,可能采用两个潜在的解决方案:把显示IC与触摸控制器IC组合在一个单一封装之中;或者把这两个IC组合在一个硅片上面。

  虽然组合式解决方案可能节省空间并降低总体系统成本,但产品的采纳速度将会很慢。即使到2016年,采用单芯片解决方案的触控产品也将低于20%,目前多数in-cell PCAP解决方案将继续是单一封装的变种。


5.触控技术三分天下:OGS触控在夹缝中觅得生机;

        上周,中国最大的面板企业京东方宣布拟定向增发融资460亿元,其中25亿元将用于在合肥上马触摸屏生产线。这是京东方首次涉足触摸屏,而其合肥触摸屏项目的总投资达53.97亿元,设计产能为每月6万片玻璃基板,计划2014年3月投产。

  自夏普、LGDisplay等日韩面板厂为苹果iPhone供应集成触控和显示功能的一体化触摸模组以来,面板厂直接做触摸屏已成为一股风气。“现在我们有压力,有的客户变成竞争对手了。”珠三角某触摸屏厂(下称“TP厂”)的一位中层骨干向记者感叹道。

  今年7月成立的广东省触控及应用产业协会了解到,信利、莱宝等传统触摸屏企业已经感受到压力,正积极向OGS(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转型或向下游的触控模组延伸,触控产业上下游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单片式触摸屏的机会

  原来智能手机的屏多为两片式,由触摸屏和液晶面板合成。然而,手机轻薄化的趋势,让单片式触摸屏大行其道。这给面板厂涉足触摸屏带来了良机。

  “到2015年的趋势,将是面板、触控更紧密的结合。”友达光电行动装置显示器产品事业单位行销二处处长陈雨村预测,笔记本电脑领域,2015年80%将用OGS触控屏,而OGS将与液晶显示面板更紧密结合。“未来三年,面板厂将掌握70%~80%的触控技术。”

   单片式触摸屏分三种:In-Cell(内嵌式结构)、On-Cell(嵌入式结构)和OGS。苹果iPhone5用的In-Cell屏正是由夏普、 LGDisplay、JDI(东芝、索尼和日立的合资公司)供应的;而三星Galaxy手机采用的On-Cell屏,则是三星自己生产的Amoled面 板。京东方合肥触摸屏项目,采用的则是OGS技术。

  DisplaySearch分析师于宁宁认为,由于苹果、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影响 巨大,In-Cell、On-Cell在手机触摸屏中占比较高。但是,由于手机的需求多样化,所以良率稳定、成本合理的OGS触摸屏仍然有较大空间。而 且,新兴的触控笔记本电脑也主要用OGS屏。

  于宁宁说,2012年全球触控模组出货金额240亿美元,今年预计将达到340亿美元。触控市场还会保持增长,但增速已回落。

  陈雨村则认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三大应用,使触摸屏呈现两位数的年增幅,2015年全球触摸屏出货量将达15亿片,甚至接近20亿片。

   今年,友达光电针对触控笔记本电脑市场,推出ETP(嵌入式触屏)产品,直接将触控芯片与显示屏贴合。陈雨村说,去年微软推出Win8,但效果低于预 期。触控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占有率现在只有8%,没有达到10%~15%的预期,因为价格过高。友达推出ETP屏,希望以更低成本帮助整机厂来撬动这个市 场。

  陈雨村说,友达现在不仅生产液晶面板,还做OGS、做全贴合(将触摸屏与显示屏贴合的工艺之一),可以提供整合性服务,“希望成为面板和触控方案的提供者”。

   面板厂“捞过界”也是形势所迫。华南一家模组厂中小液晶业务总监说,触控芯片厂现在也直接与面板厂合作,有了芯片厂的支持,面板厂更有信心。今年面板供 应一度有点紧张,明年估计会过剩,所以“面板厂都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因此,不仅三星、LGDisplay、夏普、友达、京东方这些大型液晶面板厂开始涉 足触摸屏领域,“中华映管”、群创、深天马等其他面板厂今年也都纷纷涉足触摸屏。


6.NPD:三星电子将成苹果显示屏主要供应商

                                                                    据NDP DisplaySearch称,虽然三星电子不再是苹果公司的部件主要供应商,但它将很有可能成为该家公司的显示屏主要供应商。据NPD DisplaySearch提供的数据显示,三星在4月到6月间为苹果提供的9.7英寸面板数量要多于LG。据悉,该批面板是为iPad 4生产的。



实 际上,自今年1月份起,苹果就开始加大了三星电子的面板订单量。今年Q1,苹果就从三星那里获得了230万块面板;Q2的订单量则上升了80%,达到了 410万。虽然三星将在2013年下半年继续为苹果供货,但目前还不清楚其提供的面板究竟是否为传闻中的iPad Mini Retina面板或非Retina面板。DisplaySearch指出,目前LGD是iPad Mini面板的最大供应商。

除了三星电 子之外,LGD和Japan Display也将很有可能成为iPad Mini Retina面板的供应商。DisplaySearch表示,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日前,夏普和AU Optronics在苹果面板的供货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倒为三星电子提供了一个获取苹果大量订单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