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迷茫中前行:85后投资人群像(下)



 来源✎ FellowPlus智库

(ID:FellowData)


三十而惑


吴江同样是 85 后,离 90 年差距不大。在与他的真实接触中,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还不到 30 岁的人。按他的话讲,因为自己“长得老”,经常会被人当成 70 后或者 80 初,公司的同事甚至老板会管他叫“叔叔”。除了外表,在与之交谈的过程中,你还会发现他踏实、稳重,言语中透出一股亲和,从他的身上似乎已经提前看到了而立之年的人该有的状态。



吴江的父母在老家,上大学之前一直在家住。高中那年,年轻气盛,再加上压力大,跟母亲每周都会有争吵和不愉快,刚上大学时也是一心只想离开家。然而随着离父母越来越远,他意识到再也没法弥补当年的错误。工作的这几年,他一直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虽然现在每周都会给母亲打电话,但还是觉得离她们很远后,很难给予他们陪伴。


如今的吴江已经成家,平时工作很忙,他还是会尽量把所有活儿在工作时间段就搞完,剩下的时间交给家庭,每个周末陪太太出去玩,每周给父亲、母亲或弟弟打一个电话,跟他们聊聊:“北京整体幸福感是不高的,天天看着雾霾。但是打电话的时候,我妈说体重又降了两斤,我听了就很高兴,因为我妈可能稍微有点胖,然后最近可能跑步多了起来所以瘦了两斤,我听了就会很高兴。”


这样一种对家庭的态度,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吴江在工作时的理念。


就职于极客公园的他,此前一直以媒体的身份观察创业群体。近几年,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他和别人成立了变量资本


在做投资的这些年,他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创业者,通过变卖家产的方式去实现创业。“有个创业者,上一笔过桥融资把房子都给抵押了。”在说起这件事时,吴江面露难色,眉头紧蹙:“对一个家庭来说,房子可能是他唯一的财产。我觉得一个男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能让他的家庭、生活过得舒服,这是你的责任,所以我不太认可那种为了创业什么都不要的人,这不是他的社会责任。假如创业者手里有 1000 万存款,那我觉得是不是能给 200 万给老婆孩子生活,不用担心未来三年五年的生活,而不要把这 1000 万全投进去,还管人借了 500 万,这是我不认可的事情。即便项目还不错,我也觉得不应该。”


吴江觉得,中国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应该是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为社会产生负担,然后才去考虑能否创造价值。一边想创造价值一边又成累赘在他看来很不合理。


这样的困惑,至今仍然困扰着他。“从投资人的角度,我当然希望他把所有的家当都投进去,但是从一个人的角度,我会担心他的老婆孩子是不是很危险,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你可以不给自己留余地,要给家人留余地。”


与吴江对创业者的担心不同的是,Emma 更多的是对自身所处的年轻投资人群体有着更多的思考。


2016年年底的一天,Emma 在回去的地铁里,打开手机上的新闻 app, 想看一些行业最新动态。然而映入她眼帘的,却尽是这样的标题:年度投资机构 Top50、XX机构年度颁奖典礼……她恍惚间发现,投资行业越来越向文娱行业靠拢了,投资人纷纷开始出来做跨界、站台。


Emma 感到困惑:身为投资人,不应该多花点时间在行业钻研上吗?怎么都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了?她也在内心中不断质问这个群体:究竟应该每天高调去 show,还是要低调些,去做更多的行研?


这个问题并不好答。从情感上,她更倾向于后者,但是理性又告诉她,像她这种做天使的,天天都不露面,人家都不知道自己的存在,项目也不会主动找来。整天做行研,时间太长,项目没了,风口也过了,对她们这种年轻投资人来说同样是事儿。


她被这样的困惑困扰着,也在思考着。她不想变得极端,希望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她在寻找着这样一个比例。


而 George 寻找的,则是一个方法论。




他觉得,早期投资基本上没有一个方法论,都是自己去摸索,是一个淌路的过程。“作为一个观赛的人,你其实很难了解到战场上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但又需要我们去了解。早期投资你先得找项目,那么项目来源可能 FA 会有,其他身边人会有,你进入产业之后,在里面会有一些朋友,他们会给你推项目,但是这个路不是一下子谁告诉你的,不是说你跟他吃顿饭他就会想到把这个项目推荐给你,这就是淌路第一步—找到项目。


第二就是因为年轻或者说是见到项目少,你只见一千个项目和你见一万个项目是不一样的,你还没有投资方法论,你只能说是初筛,初筛就变得很无力,我只觉得这是一个 80 分的项目,但是如果投的话我们要投 90 分的,我只知道 80 分的,有时候手抖了可能把一个70分的项目也拉进来给合伙人,合伙人 A 觉得挺好,B 也说挺好,C 却说不好,你也觉得 C 说的也有道理。就是没有一个独立的标准。”


困扰 Helen 的,是前不久她听到的一个消息:投过互联网保险领域的一个知名基金投资人现已失联。


她突然意识到,投资是一个可能会付出生命代价的行业。“人民币资本 LP 寻仇很可怕的,还有把脚筋挑了的,就是那种小土豪的 LP 会搞这种事。还有其他类型的不合格 LP,打电话告诉你,说他们现在资金周转困难,急缺钱。但是这边刚投进去一年,钱都已经放出去了。”


说起这些人,Helen 语气不由得变重。“他们特别可恶,说什么不着急,下个月还他就行。给那家老大急的,只好退出了一个特别可惜的项目,后来这个项目其实就是独角兽,但是他退的早了。挺坑的这事。”


在 Helen 看来,尤其是做早期项目的,更应该抱着价值投资的态度。“你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容错率,但是人民币基金的 LP,很少能给你这种宽限,他给的时间都过短,所以你永远无法做价值投资。”


“反正中国大部分的 LP,我是觉得不合格。不说了,再说要被打了。”气愤之余,Helen 强挤出一句玩笑。


她喊出这些声音,希望能让不成熟的中国式 LP 听到,但单凭她一人,尚不足以改变局面。她仍旧困惑着。



再做一次选择,还是投资


Helen 打算,在投资行业最多再做两年,然后出去转一圈,纯“我自己有调酒师证,还想再学一个侍酒师证,再去转一转欧洲,因为之前都在北美这一片转悠,也很无聊,想去欧洲玩。”


即便嘴上说“纯玩”,她内心还是没忘掉工作。“其实也带一点目的性,我想看看欧洲的高端制造业,还有一些新型的生物技术看有没有可能带回来,或者清洁能源,这是我感兴趣的未来方向。我爸自身是做化工科技的,这对我有影响。我对硬科技很感兴趣。社交、文娱、IP、直播,我反而对这一块没那么敏感的。”


“回来之后做什么?”


“创业。”


她还是想搞点事情。


让 Emma 再做一次选择,她还是会选择投资,因为还没有发现比这更有意思的事业。写书也是她的一个梦想,源自于大学时期对写作的痴迷。如果有一天实现了财务自由,她希望在海边买个房子,在里面写书。


“除了写书,我还要看看新闻、消息,各种媒体,因为不想被淘汰,想跟这个社会一起前进。”


也许是家境富足的缘故,George 看起来无欲无求:“家里生意做得挺大,我也没什么憧憬,该有的都有,没觉得想要什么。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享受这个过程。到了父母那个财务状态,我还是会继续投资,因为挣到的钱和你实际上享受这个过程是不一样的,就像你一下子被直升机送到山顶上,和爬上去还是会不一样。”


“我投你,但是你卖房这件事……”吴江送走了创业者,结束了一周的忙碌。他再次拨通家里的电话,听到母亲又瘦下来两斤的消息,欣慰地笑了。


* 本文系FellowPlus智库(微信ID:FellowData)授权创业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创业家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黑马创业36招


开年前3讲

罗振宇 | 孙陶然 | 牛文文

搞定资本

凌代鸿 | 徐 磊 | 李佳宇| 胡翔

阚志刚 |林恩民 |孙江涛

搞定模式

罗 军 | 段 毅 | 王国彬  | 吴 声

汪建宏 |胡宇东 | 王凯 | 王治全

赵  翼 | 唐文斌 | 贾伟 | 小马云

陈  华 | 徐  扬 | 柴  可 | 王国安

搞定自己

张朝磊 | 何德文 | 刘伟俊 

胡彦平| 姜  华 | 郝耘琦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加入创业家读者群:lilacone(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