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市场回暖,早期投资“大方向要确定,小赛道求创新”|祥峰观点

今年投资的体感如何?投科技怎么才能投得好?当前市场的回暖迹象是真实趋势,还是仅仅是乐观表象?创投机构如何在多元的退出方式里面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个?
6月11日,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受邀参加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在「2025大家谈」的主题圆桌对话环节,夏志进站在中国创投一线从业者角度,分享了祥峰对于2025年中国创新行业投资市场的新观察和思考。


我觉得今年投资市场气氛的改变,包括国内和海外投资人信心的改变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从二级市场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在全球所有的股票市场里面涨幅位居前列。我们看到多家中国科技类企业赴港上市并取得亮眼表现,消费类企业同样表现优异,我认为这反映了大部分投资者对整体形势的判断。
其次,今年以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创业企业接连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这是一个积极的正面信号。当前投资者情绪明显转向,重新流露出“FOMO(害怕错过)”心态,尤其在AI Agent等热门领域的投资意愿显著增强。除AI与具身智能外,其实有很多其他领域值得我们去投资。科技领域总是有起伏,投资也是一样,最好的投资时间点肯定不是在最高点,我觉得我们不妨多关注其他的领域。过去两年间,祥峰投资也关注很多传统行业,如材料、智能制造等等,我们持续布局这些估值合理且表现稳健的赛道。



科技领域的投资热点起起伏伏,作为投资人从心态方面还是需要有更大的耐心。就像前面讲的,最佳投资时机并非行业风口来临的时候,一定是要提前做布局,尤其是投早期甚至是天使阶段的项目。我们还是希望在大方向上面寻求确定性,但是在小赛道或者是项目的选取上面寻求创新性。
所谓大方向的确定性,比如说半导体产业链是我们投资的大方向,如果在方向上面有确定性,我们可以十年如一日投资布局,不会受短期外部环境和各种环境的影响。即使过去两三年大家投半导体不是像以前那么积极,我们还是持续投资,寻找新的机会,如果大的方向确定,你在很多时候就会变得更有耐心,不会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影响投资的策略。
小的方面我们寻找细分赛道和创新能力时可能要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说前一年学习国产替代项目,到后期已经不仅是国产替代,可能在前沿领域有很多自主创新,甚至是全球领先的技术。


我觉得过去一年至今,退出方面有很多好迹象,IPO、并购等都比以前更加活跃了。然而我想强调的是,记得前几年一个知名投资人谈并购时提到,绝大部分的投资人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过分珍惜了,很多时候在一些适合的时间点并没有实现退出。现实一点讲,投资机构需要实现回报,所以对退出时机的把握也要有现实考量。只有获得回报的时候才能形成正向的循环,正向的循环才能带来长期的、耐心的资本。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路,有什么退出的路径都需要去尝试,而不只是靠一条路去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