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特纳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指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近日,全球建筑场景具身智能领军者湃特纳机器人(下称“湃特纳”)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创资本领投,老股东同创伟业红点创投追加投资,指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海外市场推广。加上此前于2024年底完成的天使轮融资,湃特纳已完成两轮累计近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湃特纳机器人创始人、CEO王克成表示,指数资本在湃特纳机器人本轮融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融资财务顾问,指数不仅做好了公司与投资机构之间的桥梁,而是更加深入的从整体融资方案,企业战略、组织、运营等方面协助创始人进行调研、分析和梳理,真正成为企业的外部增长官!

指数资本董事总经理吴思齐表示,具身智能在工业制造领域,涉及“危、繁、脏、重”等场景替代传统人力需求刚性较强。湃特纳的产品在地面施工场景中具备极高竞争优势,利用自身对建筑施工各环节工艺认知,结合多年机器人施工构建的数据城池,成功解决建筑业劳动力缺口大,安全隐患高的问题。我们非常荣幸能陪伴公司顺利完成本轮融资,期待未来能见证湃特纳持续用AI和具身智能,赋能建筑业多场景,解放生产力。

交易Q&A

Q

如何理解具身智能

在建筑行业的落地机遇?

建筑场景因痛点突出、任务可标准化、政策强支持,正在成为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的最优解。

建筑业市场规模巨大,但技术发展却相对滞后,长期面临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和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且包括美国、欧盟和中国在内的全球建筑业主要市场,劳动力成本均快速上升,这为机器人的落地提供了极大的刚需市场。

在供给侧,中国“AI研发+制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正在为机器人带来高利润、高增长的结构性红利。建筑工地是典型的地形复杂、物品杂乱的“非结构化”环境,但其任务流程具备高度重复性和标准化操作空间,利于机器人进行更高精度的感知学习、决策培养与执行学习。切入环节来看,地砖铺贴场景痛点显著、施工单价高、市场空间大,立足最复杂的室内铺砖场景,基于模块化平台技术、场景感知、任务规划等能力泛化到各建筑场景,是建筑机器人产业的最佳切入路径。基于“人机协同”模式,具身智能有望快速切入建筑业核心链条,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核心动能。

Q

湃特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湃特纳机器人(Partner Robotics)成立于2023年,由原博智林机器人CEO王克成创立,是业内最早实现建筑机器人施工现场规模化应用落地的公司。公司自研的地砖铺贴机器人P900在国内已成功商业化施工超过10万平方米,其高效、精准的铺贴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赢得了全球化广泛认可。

Q

湃特纳的

关键能力 & 核心优势是什么? 

①   技术能力

湃特纳构建了建筑机器人具身智能框架。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多模态感知与虚拟仿真训练平台,为机器人构建具备顶层规划决策能力的“大脑”;立足室内铺贴高复杂,高精度场景,不断积累施工数据提供给“大脑”系统,通过数据驱动算法迭代泛化更多场景,形成全场景建筑机器人“大脑”能力,构建行业生态。

在提升机器人“小脑”能力方面,通过“视觉AI+运控统一模型”与异构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实现快速反馈调节与闭环控制,能够同时满足复合机器人上装多轴和移动底盘联合运动控制,满足导航、3D激光、3D视觉、2D视觉等算力要求。

此外,湃特纳还通过大负载机械臂与自研高精度光学测量传感器,实现了机器人“本体”高负载下的高精度作业。

② 产品能力

湃特纳推出的P900,作为最早上市的一款可真正商业化的地砖铺贴机器人,已率先在行业内最具挑战性的铺砖作业场景中取得突破。该机器人能够兼容300、450、600、800、900毫米等多种尺寸的地砖,作业工效可达人工5-6倍以上,实现综合降本60%,作业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均全面赶超工人作业。

③ 顶尖团队

公司创始团队及核心成员均来自国内建筑机器人头部企业以及全球知名企业,其中多位成员拥有博士学历和海外学习、工作经验,是中国建筑机器人行业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不仅拥有深厚的机器人产品研发能力,掌握了行业核心技术,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场景下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经验,最早实现了建筑机器人施工现场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Q

投资机构如何评价湃特纳?

华创资本合伙人陈欢表示,建筑行业智能化升级是大势所趋,湃特纳以极具刚需的地砖铺贴场景切入,兼具技术深度与落地能力,其产品已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实现商业验证。湃特纳创始人王克成曾掌舵博智林,带领团队交付过数千台建筑机器人,对建筑业场景有深厚的理解。我们看好这支兼具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基因的队伍,将具身智能转化为真实生产力,引领“AI+建筑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