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投资 · 王浩泽:成为投资人之后(一篇朴实的文章)

当投资人不讲道理,讲故事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AA投资创始合伙人 王浩泽先生


成为投资人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这种体验与我之前想的相差太多了。”他如是说。今天投投要与你分享的就是他的故事,内容涉及他的从业感悟及他对创投的思考。


王浩泽先生,AA投资创始合伙人,拥有两次成功的创业经历。曾作为专业顾问,先后帮助十余家企业成功融资,投资的案例包括OneAPM、Udesk和盈方微电子等。王浩泽先生毕业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拥有国际贸易学士学位及市场营销硕士学位。



素材参考|专投会、新浪微博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编辑作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1

成为投资人后的感悟



在创立AA投资之前,我创过两次业,也做过FA。之前做投行的时候,每年做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基本上三千万以上的融资额,收三到五个点的现金,有些转化成股权,再跟投一些项目,每年能有几百万的收入,也不算太高。


但是日子好像过得很逍遥,每周都会打打高尔夫,喝喝茶,这种生活很舒服,但这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更多的挑战。于是,我觉得要干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我选择了去做天使投资,但成为天使投资人之后,感觉这跟我事先的想象有很大的一个差距。


现在我是这样的,每年都会有7000~8000个项目找到我,每天都会有30~40个项目在我邮箱里躺着,一周一百到两百个项目。10%项目我们会约出来面聊,另外,我还需要和LP、基金去打交道去沟通,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投资想法。


在此期间,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悟:千万不要抱着捡漏的心态去做投资,玩过文玩的朋友都知道,抱着捡漏的心态去找宝贝,你基本上5~10年都捡不到


在我看来,投资人其实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我们需要通过创业者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经常会让自己站在创业者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每个企业在不同阶段需要的投后是不一样的。企业处在天使轮阶段,产品刚刚上线时,需要帮忙找到种子客户,需要帮助企业去招优秀的人才,搭建各种资源以及解决法务方面的问题。


越往后期,投资人对企业的帮助相对来说就很有限了。能帮助企业的能力从10%提高20%就已然是很不错的成绩了。因此,在我看来,天使轮的投资人,才是真正影响到企业是否在未来有很不错的发展,这是个打基础的过程。


我投资的项目相对会比较少,因为我们只投资具有A级独角兽潜质的或者上市潜质的公司,对于没法横向扩张的细分领域,我们一般是不投的。



2

打破不成文的规定



投资是件很苦很累的事情,我们往往不再是为了单单去挣钱。之所以,能让我坚持做下去的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做天使投资,每接触一个项目都会有新鲜感,对我来说是件很好玩的事情;


第二、当你投了某些企业时,你看着他们成长,这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一样,会有成就感;


第三、我投的项目很多都是企业服务,这满足了我一个野心,改变一个行业的发展,为这个行业输送一套执行和管理的方法。


投资圈其实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一般90后太年轻的创始团队是很少有人投的;60后年龄比较大的创始团队也不投,主要害怕这样的创始团队人员精力不够;公司存在的时间比较长的,5年以上的公司也很少再有投资人或机构愿意投


但这一切对我而言都不成立,我更愿意反常识的去投企业。比起这些,我看重的是被投企业背后的能力而不是背景。另外,我自己也有一个投资的心法,当我在这个行业内还没有任何名气的情况下,企业主动找到我来融资,我不会去投,道理很简单,好的企业是需要有名的投资人或机构去投的




*图为,王浩泽先生与好友薛兴华先生



3

我的投资故事



我有个朋友叫老薛,有一次,他问我如何去做企业服务?因为他打听到,我在企业服务投的还不错,所以我们当时聊了两个多小时,因为我当天还有其它的安排,最后他将项目的详细资料发给我,我晚上回去看了之后,觉得这个事儿非常好。


再之后去南京,我和他深度的聊了聊,那时候他在南京一个小的破别墅里面,几个人在里面做开发,没有产品,没有客户,只有他和他几个程序员。


但当时我们判定薛总与他的团队能够有机会做出好的产品,能够有机会攻下这个市场。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就进行了投资,事实证明,最终他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还有一个叫投兜行企业,去年的时候拿了创业家黑马大赛的一等奖,但CEO只是一个92年的小姑娘,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年纪太小的创业者,一般很难拿到融资。但我记得当时我们一起在后海的一个咖啡厅,我跟她只聊了1小时的时间,回去跟我们的投资团队聊了一下,前后差不多三天的时间,在他们当时还没有客户、产品没上线的时候,我就给了他们一笔钱。


因为在我看来,这几个小朋友无论思路、想法都是很新颖的,并且做的很不错,他们对行业的理解,远远超过了很多行业内很资深人的理解程度。所以好的项目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气味相投的投资人,你们彼此都能相互理解。



4

系统性的思维方式



我最近发现在中国创业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很幸福,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一点的生意基本在创业初期就能找到美国对标的原型,无论是淘宝、京东还QQ与微信等,一个好的idea都可以通过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去优化


首先对于不同行业应该学习的对标公司是不同的。在技术型的公司方面,国外领先我们5年甚至更长,所以对标的原型有可能已经上市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研究这家公司的招股书和各种研究报告,这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类方法。


对于2C的生意来说,国外领先时间就短的多了,但2C这块的技术壁垒也就更低,比拼的更多是市场先机与快速试错的能力、执行力。对于这种新兴的公司可以通过crunchbase等网站查询不同细分领域,最近拿到融资公司的信息,然后看对标公司的网站和相关视频快速了解,当然如果官网没有视频的话就去YouTube搜索一下


还可以看相关的行业网站或美国的一些科技媒体、博客关于这个行业和公司的相关报道。最初,选择创业方向当然首先是CEO和团队的能力要相匹配,团队永远在创业初期重要性是排在第一位,当然其它问题也必须要考虑到(市场是否足够大,向上的还是向下的,潜入者有哪些,是否站在了巨头的核心方向上,怎么打败他们,这些都是需要在选创业方向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方向选好了,要考虑的就是本地化与落地实施方面。对于对标公司的产品功能方面,有些是比较容易抄,可以一上来先完全复制,有些产品功能或者产品线太长,那么就先抄基础功能。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之后适应中国市场的部分。无论是2B还是2C,包括外围的商业环境、人文法律环境,中外都有很大的区别。


但这个时候你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抓住用户的痛点,贴近客户,换位思考,一次不行迅速转换小方向,还有商业模式、利益的流转模式。客户能够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付出多少的成本,是否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如果已存在的市场相似细分领域客户的转换成本与动力点在哪里。


初期来说选择大的方向,基本就可以这样考虑。切记思维的懒惰其实有的时候比执行的懒惰更致命,考虑创业的时候努力培养自己的系统性思维,正反推导,逆向思维,换位思考


大部分人创业的时候是盯着国内有哪些公司做了什么,可能有一个点子会在某些方面比现有公司做的更好就去创业了。拿爬山为例,就算你超越了香山,也很难达到泰山甚至珠穆朗玛的高度,所以,这时候视野放的更广一些,看看美国的行业和公司会有不同的想法。




*图为,王浩泽先生与他的合伙人成妙绮女士



5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分享一个笑话:有几个哥们儿想注册一家公司,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名字,考虑到大家的能力都很强,所以干脆叫做能力公司,最后去注册公司名的时候,下来的是能力有限公司。


这虽然是个段子,但也表明了,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包括我们这些投资人。当你想投一家成功的公司或做一家伟大的公司,前提就是你需要认清自己,然后找到可以互补的搭档一起干。


拿我自己来说,我在这个圈子内还算是年轻,但我需要清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擅长的事情又是什么。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在未来的三年里做好一个大方向,投出10家到20家的上市公司就足够了。


我自己也有个原则,很多事情,只有当我有了底,跟其他的投资人有了不同的方法,我才会去做这件事情。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越是觉得自己能力强的人,失败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



感谢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投资人资料

转载或入粉丝群请添加微信:1527322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