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赛道: 联合办公空间孵化器解决方案
当薄益群说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立刻吸引了12位大咖的联合投资
2015.12.09 来源: 接招 热度: 143
做DayDayUp,源自薄益群去年底对纽约著名联合办公空间WeWork的参观,回来之后他就一直思考怎么把这种模式在中国落地。他先把这个想法跟自己长城会的搭档文厨说了,尽管后者并不情愿薄离开创业,最后还是支持,并成了DayDayUp的第一位天使。接着,刘江峰、胡泽民、周航、吴霄光、何小鹏等一众长城会铁杆会员,纷纷加入DayDayUp天使投资人的行列,最后一共12位,可能创造了中国创业公司的一个记录。我是今年4月中旬开始想,那时正在筹备GMIC大会。想明白了之后就去跟文厨(长城会CEO)聊。在大会期间也跟长城会的董事们聊,当时就把这个事情说开了。但大会之后我也没有马上出来。大概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我在长城会担的责任还是蛮重的,不适合立刻就出来,这样有个过渡期。大概八月底左右,前前后后有4个月。其实联合办公这件事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情,好多年前就有了。去年11月份有个偶然的机会,在纽约参观了联合办公空间WeWork,当时就觉得这个空间真的是很酷啊。虽然在西海岸的硅谷那边也看了很多,但是Wework的感觉就是眼前一亮。不仅仅它的装修风格还有整个运营体系都让你眼前一亮,这种灵活的办公模式在中国是不是适合?脑子里面就转这个问题。回来之后就一直再思考。慢慢就想的越来越清楚: WeWork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联合办公空间。它对外的宣传就是一个链接创新者的平台。我觉得这个定位非常好,而且跟长城会的理念是一致的,都希望做成一个链接创新者的平台。Linkedln是一个链接商务精英的平台,它是从纯线上来做,长城会是从会展去做。所以我想了几个月这个事情,想来想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再加上中国现在整个大环境,也是顺势而为嘛。DayDayUp提供哪些链接服务给这些入驻的企业?有那么几个方面吧,首先是让他们认识,通过我们线上线下的这些手段这是最基本的。这就跟写字楼里面的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在苹果社区这栋楼里面肯定是有无数的创业公司在这里面办公,但是它不存在物业管理机制,让大家相互认识,也不存在这样一个物理环境。我们通过公共活动区,通过DayDayUp的运营,有意识的这种推动,让它们相互认识,这是最基本的。第二个就是大量的做活动,不论是内部的客户自己一个产品发布会也好,还是外部某一个企业尤其BtoB这一类的,这种工具平台化的这种企业,我们特别欢迎它来做活动。这样它也会把外部的人流量带进来,能够让DayDayUp现有的客户接触到外部的人。所以我们的链接有两个层面,一是154个工位,意味着我们可以帮助154位小伙伴之间相互认识;第二个就是怎么把外部的人流量带进来,进一步与外部的链接,所以做活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DayDayUp的租金成本还是蛮高的。早期的创业者不是特别适合。很难接受的。拿到了天使轮之后有融资A轮的需求,它希望找到更有战略型的投资者,这也是DayDayUp的优势。所以我们也在融资介绍这方面有点像FA的这种服务,但我们不是做纯商业的FA。现在DayDayUp的入驻企业,基本两类,国外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互联网公司,以及外地互联网公司的『驻京办』,为什么?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价格。我选择了三里屯这个地方,就是这个地方成本相对高不少,再加上我们的装修走的是相对高端的品质,最终导致价格相对偏高。里面独立办公空间的每个工位平均月租是4000到4500,这种价格虽然不是最高的但也算相当高了。所以早期的创业团队是挺难接受的。我们现在一共有22家公司入驻,其中有10家做的就是国际市场。10家里面包括了4家中国公司,它是面向海外,或者国内国外一起做。怎么定义国际公司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什么叫国际公司呢?我们把所有做国际市场的公司都当成国际公司。就是你看中国公司的一个愿景也是成为一个国际公司,虽然我是中国人办的,但我希望做国际公司。我觉得从表面来看有这么几个区别。一是价格。传统的孵化器租金可以很低,甚至一段时间内是免费的。而联合办公空间是靠租金作为收入来源,这是一个区别。二是股份。我们是收租金不占股份。而且我们也很难占公司股份,因为入驻的企业已经走过了最早的那个时段了。三是地理位置。孵化器一般离市中心比较远,因为这样成本相对低一些。当地政府对它的扶持和补贴会更高一些。反过来像联合办公空间,我们都会去选市中心附近的高级写字楼里面,所以地段也是一个区别。现在DayDayUP每个月从入驻企业身上收到的租金能cover掉整个租金吗?还不够,现在22家公司占的工位相当于整体的70%左右,如果达到盈亏平衡的话,理论是达到85%以上,但前期还有一些推广成本在里面,这样的话还要做的更高。所以理论上来说这种租金式的联合办公不会有非常大的利润空间。我们DayDayUp的愿景是跨市场、全球化的商务平台,把比较高端的创新者链接在这个平台上,这是我的一个目的。联合办公或者收租金只是一个表面的形式。通过联合办公和做各种活动,把人聚集起来之后,当人流量到达一定规模之后,我觉得会有一些商业模式产生。比如说通过会员费以后会变成一个投资平台,还有可能变成一个高端人士的招聘平台。我当人流量达到一定规模它跟互联网的模式是一样的。现在很多孵化器都提供导师服务,DayDayUp有没有导师资源?我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做,我觉得跟孵化有关的一系列服务,大批孵化器都在做,已经做的很好了,所以我没有从这个角度入手。不过你也知道DayDayUp有一批天使投资人,他们也是互联网行业里面成功的企业家,当小伙伴们无论是BD方面还是商业成长方面有什么需求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群体,可以向他们请求帮助。提到导师,我看到天使里面既有一些BAT的高管,也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还包括投资人。大概有十几位吧,谁第一个投的?刘江峰(多点创始人),正好有一次我们长城会的铁杆会员聚会,就聊起来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事情挺有意思。他是文厨之后第一个确认做我天使投资人的。是花了一段时间。我一开始有了想法想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只是带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在美国看到了这个很好的形式,是不是在中国也能看到。而且还有自己那么点私心的愿望,我特别想让我办公室空气环境特别好。我快速咨询了一圈空气净化器领域的专家,还是能够找到解决方案的,所以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我就要在北京建立起一个像美国像加拿大那样标准的办公环境,让咱们中国的创业者也能够呼吸道硅谷的空气。我虽然没有能力治理北京整个的污染,即使改变不了一天24小时但是我能在8小时当中对你的生存环境有所改进,我觉得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开始就是带着这么一个简单的愿望,去做这件事情,你要把这种想法变成一个商业的话是需要商业模式的打磨。所以从和文厨、刘江峰谈之后,我就一个个的去请教去咨询。一方面当成潜在的投资人,另外就是听听他们对我这件事的看法。谈了很多人之后其中一部分人觉得有商业前景,另一方面觉得你有这个想法,我们应该支持你,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我是做了一个成本的预算,首先就是要在三里屯做这件事,哪也不去,就去三里屯。对租金有一个判断,对装修成本有一个判断,对运营成本有一个判断,基于这几个判断,会有一个一年下来大致资金的需求量,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这件事情要是稳定做下去的话我需要1200万人民币,我就带着这个目标去跟大家谈的。对,我们的路径有一个大方向。首先我们要打中国牌,链接世界以中国为出发点。一方面帮助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另外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各地。既然要走向世界各地,就要了解中国企业最希望往哪里去。比如说美国,不用说大家都希望去硅谷看,那里是世界创新的中心。一是看方向二是寻找投资机会三美国本身也是一个大市场;第二可能是印度,印度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5年以前的中国,一个有待开发的大市场、大金矿。以色列虽然没有市场但它是一个创新能力超级强的地方。虽然国度很小但创业生态非常好,去寻找投资机会是一个好地方。我们下一步的首选地会按照上述三个方向去考量。当然也可能包括东南亚,其中也会有很多中国公司去看东南亚那边。我的一个思路就是跟着中国企业的发展道路走。或发邮件到:jiezhao@itaketha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