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研究所团队创办,合肥高速电机与磁悬浮轴承公司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硬氪获悉,近日,合肥京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创志远”)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合肥创新投、合肥国耀、信富致远投资,独木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中创志远成立于2022年,主要从事高速电机、磁悬浮轴承及整机流体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产品应用于工业制造、半导体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于2024年将主体业务从北京迁至合肥。创始人张全生及核心团队来自航天研究所,在高速电机、磁悬浮轴承控制、整机流体设计等方面具备完整的正向设计能力。张全生本人兼具航天研究所和商业航天领域工作经验。

在通用工业设备侧,风机与压缩机属于广泛存在的底层动力装备,覆盖通风、曝气、吹扫与负压吸附等场景。而传统设备能面临能耗高、调节范围窄、噪音大等痛点。以PCB、电路板加工等为例,现场对废气与粉尘治理、通风与吸附有稳定性和效率上的强需求,传统设备难以满足。

同时,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分子泵的高真空获得能力是关键支撑环节,但市场上可靠的高性能方案仍然稀缺。此外,磁悬浮轴承技术虽具有无接触、长寿命等优势,但其在动态环境下的控制难度大、成本高,制约了大规模应用。

(图源/企业)

对此,中创志远掌握了两项关键技术突破。一是动态环境下的磁悬浮轴承控制技术。传统控制偏向静态、低扰动工况,而公司依赖在动态控制上的技术积累,在外界环境存在震动干扰的动态条件下,依然支持轴承的稳定控制;二是无位置传感器技术。公司去除了专门的检测电路和传感器硬件,在降低成本、缩小体积的同时,通过算法实现微米级的控制精度。上述两项技术的结合,使得中创志远的磁悬浮轴承产品在复杂工况下仍能保持高可靠性。

创始人张全生告诉硬氪,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主要得益于,团队具备完全正向自主研发能力,从最终性能参数反推至电机设计、轴承形式电磁控制等全链路环节,确保产品每一个细节都处于可控状态,余量设计充分,可靠性才高。其次是工艺积累,团队在航天级工艺标准上,进行了大量严酷环境下的实验验证,极大程度地确保了产品稳定性。

(图源/企业)

公司业务涵盖电机和整机两大类产品:电机类产品以高速、高性能电机为主,整机类产品则是在电机基础上配套磁悬浮轴承、高速轴承以及三元流叶轮等负载,形成风机、压缩机、分子泵等完整解决方案。

其中,风机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节能化改造,覆盖水产养殖、PCB、电路加工、造纸、皮革、玻璃与食品等场景。在水产养殖实际应用中,公司设备通过反推设计使电机、驱动、气动结构达到最优匹配,节节能效果普遍在35%-50%之间,显著降低养殖端能耗与运维成本,同时提升曝气效果与远程智能监控能力。

压缩机类产品则聚焦工业气体获得,公司主推离心式压缩机的高效率和无油特性,主要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相比风机,压缩机系统的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需要考虑负载波动、两级串联、中冷换热等因素,同时在压力波动时还要保证输出稳定。公司对电机匹配、驱动方案、气动结构与系统调控进行一体化优化,在负载波动与压力调节过程中兼顾了响应速度与设备稳定性。

分子泵作为高真空获得设备,应用于半导体制造、新能源汽车管路检漏等场景,技术难度最大。该产品要求转速更高、级数更多,对材料防腐、叶轮级数、加工制造以及平衡控制等方面要求严苛。公司将高速电机与无接触轴承作为核心,叠加系统级控制与工艺管控,在真空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有较高的应用。

客户方面,造纸领域,中创志远为国内某头部造纸企业提供负压真空泵,通过先测试、验证性能后批量供货的模式切入市场,节能效果达到30%以上。

航空航天领域,公司为头部商业航天企业提供特种电机和电动燃料泵,后者相较传统涡轮泵具有调节范围广、响应快、质量轻等优势,适用于小推力火箭的姿态控制。

此外,公司还在PCB制造、水产养殖等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其中水产养殖行业的节能风机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通过智能监测提升了水产养殖智能控制,为水产养殖产量增加起到了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