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PC市场释放复苏信号 AI笔电有望带动新一波换机潮;
3.高通第二代骁龙4芯片发布,传由台积电转单三星代工;5.三星发布芯片代工路线图及未来战略:2025年量产2nm,成立多芯片集成联盟;6.华虹半导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建议人民币股份发行;

1.PC市场释放复苏信号 AI笔电有望带动新一波换机潮;集微网消息 近几年,疫情催化了PC产品的购买需求,但同时也提前透支了消费。2022年PC产业急转直下,高库存、低需求导致出货量大幅下滑,进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而面对不断恶化的市场环境,联想、惠普、戴尔等PC品牌也纷纷发布裁员计划。尽管当前PC产业处于低谷,但厂商认为将AI应用到笔记本电脑或可扭转出货量持续下滑的局面。目前,宏碁、惠普、华硕等品牌已着手规划AI笔记本电脑等有关产品,要通过全新的AI芯片、软件应用以及新的使用情境和体验,带动新一波笔电换机潮。疫情催生宅经济发展,全球PC市场曾一路高歌猛进,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然而这一增长到2022年戛然而止,市场逐步进入“寒冬”。根据Gartner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PC出货量2022年第四季度下滑28.5%,全年下滑16.2%。市场动荡,巨头们遭受迎头痛击。据Gartner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全球市场份额前五的厂商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出货量全面大跌,同比跌幅分别达到28.6%、29.1%、37.0%、10.2%、19.8%。进入2023年,PC市场进一步下滑。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5670万台,同比下滑28%。这是去年以来连续第五个季度的下滑,也是过去十年来出货量最低的一个季度。图片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出货量大跌,各大PC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受到较大的影响。据惠普披露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4月30日的这一财季,惠普净营收为1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65亿美元相比下降21.7%。而戴尔也公布截至2023年5月5日的第一财季业绩显示,该季度总净营收209.22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61.16亿美元,同比下降20%。季度净利润5.7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69亿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PC业务暴跌41%,PC营收跌幅比销量跌幅更大。另外,联想集团今年Q1实现营收为865亿元,同比下滑24%,净利润为1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72%,“双降”的业绩也证明了如今联想的处境并不是太好。各大PC巨头厂商的业绩,可以直观地反映PC消费市场疲软的现状。在此颓势之下,PC厂商也纷纷裁员,以此作为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三大PC厂商联想、惠普和戴尔累计全球裁员数已经超过万人。2022年11月,惠普宣布未来三年将对其6.1万名全球人力裁员多达10%,预计在4000-6000人;而戴尔今年2月宣布裁员约6650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5%,裁员后员工总数将降到六年来最低;另外,联想在5月底财报会议上也宣布裁员,但强调了比例不超过5%,按照截至去年9月8.2万的员工总数,预计裁员人数在4100以内。除了三巨头外,华硕有意部门重整,尽管公司对外声明并无大规模裁员,但部门整并势必面临人力调整,业内传共有四个部门、上百名员工受影响,尤以PC团队受创最深。业内人士称,虽然当前PC市场有复苏迹象,但终端通路需求仍未明显提升,在此情况下,裁员成为PC品牌最直接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尽管当前PC产业正处于低谷,但经历库存调整后,品牌、供应商逐渐看到库存去化迹象。IDC预计,全球笔电代工产业出货量将因品牌厂商的库存水位降低,从第1季的谷底逐步提升。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虽然PC市场过去几个季度因渠道库存调整而疲软,但调整已近尾声。”华硕指出,库存去化已经见效,第二季动能优于第一季,库存已经不是公司、通路或产业的问题,重点仍在需求,但仍可预期下半年的传统季节性需求浮现,但全年市场出货量仍会低于去年。代工厂仁宝也称,现在接获很多急单,下半年可望迎来传统旺季,上下半年营收比估45:55,若需求强可望达40:60,预计下半年营收、获利可望逐季增。“通路库存已修正到一个段落,终端市场需求有回升,但没有非常强烈,只是看到一些暖意。”宏碁总经理简慧祥表示,现在预计下半年有一些零星订单回来,逐季往正面发展,可以期待第3、4季返校潮及耶诞旺季拉货效益,对下半年营运持审慎乐观态度。随着市场逐季升温,业内预计宏碁、华硕等品牌厂,以及广达、仁宝等大型笔电代工厂6月营收将走强,随着第3季欧美通路对返校传统需求启动拉货,纷纷看好笔电供应链第3季营运将优于第2季。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指出,今年诡谲难测,预见2023年全球经济更为难测,仍充满变数及挑战,今年上半年产业乱流仍多,华硕目标将设定于下半年营运重回正轨,于2023年的下半年度达成营收与获利的年成长。PC市场回暖,也带动笔电面板等产品需求增长。友达董事长彭双浪表示,近期PC看到急单,面板市场库存水位已逐渐回到健康水准,预期今年运营可望一季比一季好。与此同时,笔电面板价格在维持数个月的持平态势后,面板厂对于想要调涨价格的想法逐渐转趋强烈。TrendForce研究副总范博毓认为,品牌客户期下半年需求依然无法过度乐观,对于拉货的节奏仍有所克制下,目前对于价格上涨的想法偏向较保守与抵抗的态度。预期6月的面板价格依然维持持平态势,然而随着需求持续增加,不排除7月起,部分品项的笔电面板价格将开始出现微幅上涨的趋势。目前,客户仍以短期订单为主,PC相关芯片需求的疲软将持续到2023年。一些供应商预计会在年底开始小批量出货新规格产品,消息人士表示,直到2024年才会看到明显的销售势头。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除了Win10操作系统向Win11迭代加速,促进PC市场的更新换代外,AIGC将会在生产力提升、优化等多方面得到更普遍的应用,这些使用场景为笔记本电脑带来刚性需求,将进一步刺激换机潮。宏碁品牌创办人施振荣认为,当前AI笔记本若要真正提供‘新的价值’,并不是依靠软件应用,而是依靠新的AI专用芯片、软件乃至新的使用场景和体验,有可能会是PC发展的新方向。华硕董事长施崇棠亦对“AI将带动新一波换机潮”的观点表示认同,并认为AI是电脑基础的 ‘再突破’,是核心技术。当前一定要发展最先进的技术,其影响将非常深远。业界预期,AI笔电带来的市场影响力,最快2024年就会开始发酵。宏碁已携手CPU厂商,预计把AIGC或其他AI应用导入到终端装置,规划相关AI笔电应用方案将在2024、2025年陆续出现,推升AI相关笔电产品渗透率。惠普电脑CEO Enrique Lores也表示目前正在研发支持AI能力的PC,称当前正与所有关键软件服务商和芯片供应商合作,将重新设计PC的架构。业内人士指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PC行业的垂直整合和升级。需求的变化为PC制造商带来了全新的市场,同时让PC厂商可以在已经饱和的电竞市场外找到新的出口点。IDC也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疫情期间销量大增的笔记本电脑将从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迎来换机潮,再加上AI热潮的带动,预计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有望再次呈现两位数的年增长率。
爱集微消息,近日,知名半导体分析机构Semianalysis作者Dylan Patel对特斯拉在AI芯片和云服务、大数据搜集和AI训练方面的布局做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特斯拉志在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迄今为止,特斯拉也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Alphabet旗下的Waymo技术被公认为最为先进的技术。此外,特斯拉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涉足较少。然而,特斯拉拥有数据收集能力、专用计算能力、创新文化和顶尖的AI研究人员,这些或许是其在自动驾驶车辆和机器人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秘诀。目前,特斯拉在内部的AI基础设施非常有限,只有大约4000个V100显卡和16000个A100显卡。与世界上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相比,这个数字非常小,因为像微软和Meta这样的公司拥有超过10万个GPU,而且他们计划在中短期内将这个数字翻倍。特斯拉AI基础设施的薄弱部分是由于其内部训练芯片“D1”的多次延误。特斯拉将在1.5年内大幅提升了其AI能力,预计增长规模超过10倍。其中一个原因是提升自身能力,但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X.AI公司的发展。Semianalysis按季度进行单位估算,深入探讨特斯拉的AI产能、H100和Dojo芯片的情况,以及特斯拉因其模型架构、训练基础设施和边缘推理(包括HW 4.0芯片)产生的独特需求,而且还讨论了X.AI公司的发展现状,X.AI是OpenAI的竞争对手,而马斯克从OpenAI挖走了许多著名的工程师。D1训练芯片的发展曲折又艰辛,从设计到供电方面都遇到了问题,然而现在特斯拉声称已经准备好公开展示该芯片,并开始进行批量生产。文章认为,自2016年以来,特斯拉一直在为其汽车设计内部的AI芯片,并在2018年开始为数据中心应用设计芯片。在芯片发布之前,Semianalysis独家披露了他们所使用的特殊封装技术,这项技术被称为InFO SoW,一个与晶圆大小相当的扇出封装技术。原则上类似于Cerebras公司的做法,但优点是可以进行可靠的芯片测试。这是特斯拉架构中最独特和有趣的方面,因为25个芯片被集成到这个InFO-SoW中,并且没有直接连接存储器。Semianalysis还在2021年更详细地讨论了特斯拉芯片架构的优缺点。当时是因为芯片上的内存容量不足,特斯拉不得不制作另一款芯片。特斯拉本应在2022年多次扩大产能,但由于芯片材料和系统问题,始终未能实现这一目标。现在已经是2023年年中,产能终于开始提升。这种芯片架构非常适合特斯拉独特的应用场景,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适用于对内存带宽限制严重的LLM(低延迟内存)。文章指出,特斯拉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他们必须专注于图像网络。因此,他们的架构差异很大。Semianalysis之前曾讨论过深度学习推荐网络和基于Transformer的语言模型需要非常不同的架构设计。图像/视频识别网络还需要不同的计算、芯片内通信、芯片内存和芯片外存储的组合。在训练过程中,这些卷积模型在GPU上的利用率非常低。随着英伟达下一代产品对Transformer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特斯拉对卷积模型的差异化、优化架构的投资有望取得显著进展,这些图像网络必须符合特斯拉推断基础设施的限制。训练芯片虽然是由台积电制造的,但在特斯拉电动汽车内运行人工智能推理的芯片被称为全自动驾驶(FSD)芯片。特斯拉车辆上的模型非常有限,因为特斯拉坚信他们不需要在车辆中拥有巨大的性能来实现全自动驾驶。此外,与Waymo和Cruise相比,特斯拉的成本限制更加严格,因为他们实际上发货量很大。与此同时,Alphabet Waymo和GM Cruise在开发和早期测试阶段使用的全尺寸GPU成本要高出10倍,他们正在考虑为他们的车辆制造更快(也更昂贵)的SoC。第二代芯片从2023年2月开始在车辆上进行发货,该芯片的设计与第一代非常相似。第一代芯片基于三星的14nm工艺,采用了三个四核集群的设计,总共有12个Arm Cortex-A72内核,运行频率为2.2 GHz。然而,在第二代设计中,特斯拉将CPU核心数量增加到了五个四核集群,共20个Cortex-A72内核。第二代FSD芯片最重要的部分是3个NPU核心。这三个核心每个都使用32 MiB的SRAM来存储模型权重和激活数据。每个周期,从SRAM中读取256字节的激活数据和128字节的权重数据传递给乘积累加运算(MAC)。MAC的设计是一个网格,每个NPU核心有一个96x96的网格,每个时钟周期总共有9,216个MAC和18,432个操作。每个芯片上的3个NPU运行频率为2.2 GHz,总计算能力达到121.651万亿次运算每秒(TOPS)。第二代FSD芯片拥有256GB的NVMe存储和16GB的Micron GDDR6,其速度为14Gbps,并通过128位内存总线提供224GB/s的带宽。后者变化最为显著,因为带宽相比上一代提高了约3.3倍。FLOPs(每秒浮点运算数)相对于带宽的增加表明HW3芯片难以充分得到利用。每个HW 4.0中配备两个FSD芯片。HW4板性能增加是以额外的功耗为代价的,HW4板的空闲功耗约为HW3的两倍。在峰值时,Semianalysis预计功耗也会更高。外部HW4外壳电压为16V,电流为10A,即使用功率为160W。尽管HW4性能有所提升,但特斯拉仍希望使HW3也能实现全自动驾驶,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想对已购买全自动驾驶功能的现有HW3用户进行改装。信息娱乐系统采用了AMD的GPU/APU。与上一代相比,该系统现在与FSD芯片位于同一板上,而不再使用独立的扩展板。HW4平台支持12个摄像头,其中一个用于冗余备份,因此实际使用的是11个摄像头。在旧的配置中,前置摄像头集线器使用了三个低分辨率的120万像素摄像头。而新平台则使用了两个更高分辨率的500万像素摄像头。特斯拉目前不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或其他非摄像头的方法。过去,他们确实使用了雷达传感器,但在中期将其移除。这极大地降低了车辆的制造成本,特斯拉致力于优化成本,并相信纯摄像头感知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可能途径。然而,他们也指出,如果有可行的雷达传感器可用,他们将将其与摄像头系统整合。在HW4平台上,有一个内部设计的雷达,名为Phoenix。Phoenix将雷达系统与摄像头系统结合起来,旨在通过利用更多的数据打造更安全的车辆。Phoenix雷达使用76-77 GHz频谱,峰值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PR)为4.16 W,平均等效辐射功率(EIRP)为177.4 mW。它是一种非脉冲式汽车雷达系统,具有三种感知模式。雷达PCB包括一个用于传感器融合的Xilinx Zynq XA7Z020 FPGA芯片。特斯拉旨在开发基础的AI模型,以为其自动机器人和汽车提供动力。这两者都需要了解周围环境并在周围导航,因此可以应用相同类型的AI模型。为未来的自动平台创建高效的模型需要大量的研究,具体来说需要大量的数据。此外,这些模型的推理必须以极低的功耗和低延迟进行,由于硬件限制,这极大减少了特斯拉能够提供的最大模型尺寸。在所有公司中,特斯拉拥有可用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训练的最大数据集。每辆上路的特斯拉汽车都使用传感器和图像来捕捉数据,将这个数乘以上路特斯拉电动汽车的数量,将得到一个庞大的数据集。特斯拉将其数据收集部分称为“车队规模自动标注”。每辆特斯拉电动汽车都会拍摄一段45-60秒的密集传感器数据记录,包括视频、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GPS、里程计等,并将其发送到特斯拉的训练服务器上。特斯拉的模型是通过分割、掩膜、深度、点匹配等任务进行训练的。由于在道路上拥有数百万辆电动汽车,特斯拉有大量经过良好标记和记录的数据源供选择,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公司的Dojo超级计算机上进行持续的训练。然而,特斯拉在数据使用方面的信念与其建立的可用基础设施相矛盾,特斯拉只使用了收集到的数据中的一小部分。由于其严格的推理限制,特斯拉因过度训练其模型以在给定的模型大小内实现最佳准确性而闻名。过度训练(over-training)小型模型导致完全自动驾驶的性能出现瓶颈,并且无法利用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许多公司选择尽可能进行大规模训练,但他们也使用更强大的汽车推理芯片。例如,英伟达计划在2025年向汽车客户交付具备2000 TeraFLOPS计算能力的DRIVE Thor芯片,这比特斯拉的新HW4芯片要高出15倍以上。此外,英伟达的架构对于其他模型类型来说更加灵活。3.高通第二代骁龙4芯片发布,传由台积电转单三星代工;集微网消息,据外媒报道,高通公司本月27日正式发布第二代骁龙4移动平台(Snapdragon 4 Gen 2),据传将从前代的台积电6纳米工艺平台转向三星4纳米工艺代工。报道指出,第二代骁龙4是该系列首款以4纳米制程工艺打造的处理器,高通产品管理总监Matthew Lopatka表示,第二代芯片采用了Kryo CPU,可延长电池续航,提升整体效率,最高主频可达到2.2 GHz,CPU效能相较上一代提高10%,还将首次在骁龙4系列中支持DDR5,带宽达到25.6GB/s,相较第一代提升约五成。报道分析,高通其他系列芯片如第二代骁龙8、二代骁龙7+、一代骁龙6均已迭代至4纳米工艺,第二代骁龙4已是最晚采用,本次转单三星4纳米工艺平台,或是出于成本及效能上的取舍权衡。报道还援引投资机构观点称,此举亦显示出三星4纳米制程良率改善因而吸引客户回流,除高通之外,AMD也对三星4纳米制程感兴趣。集微网消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近日,脉脉高聘数据显示,2023年1-5月, AI相关岗位人才供给量增长40%。相比2022年春招,人工智能行业出现人才释出现象,人才流向纯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服务、电子商务&新零售、新能源汽车行业。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表示,未来,职场人与AI适配的程度决定了其薪资水平。大模型创业为AI相关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于这一领域。大模型创业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其发展空间,还体现在其带来的丰富商业机会。大模型创业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数据,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同时,大模型创业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5.三星发布芯片代工路线图及未来战略:2025年量产2nm,成立多芯片集成联盟;
集微网消息,三星官方于6月27日在第七届三星晶圆代工论坛(SFF)上宣布了最新的芯片制造工艺路线图和业务战略,表示将在2025年量产2nm制程芯片,2027年量产1.4nm制程芯片。有700多名三星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参加了本届论坛,三星表示,GAA先进节点技术将在支持客户发展人工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星在论坛上宣布了以下重点内容:
扩展2nm工艺和特种工艺的应用范围;
扩大韩国平泽P3生产线的产能;
成立全新的“多芯片集成(MDI)联盟”,为下一代封装技术作准备;
与三星先进代工生态系统(SAFE)合作伙伴一起,在代工生态中不断取得进展。
芯片业务规划
关于2nm制程工艺,三星表示2025年将量产首款2nm移动平台处理器。2026年将把2nm工艺扩展至HPC数据中心芯片,2027年将扩展至汽车领域。三星2nm SF2节点与3nm SF3相比,性能将提升12%,能效将提升25%,面积将减少5%。
从2025年起,三星将开始为消费者、数据中心和汽车应用提供8英寸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的代工服务。
为了发展6G最新前沿技术,采用5nm制程的射频芯片也在开发中,将于2025年上半年推出。这款芯片与14nm制程产品相比,效率提高了40%,面积减少了50%。此外,三星还将推出车规8nm、14nm射频芯片,从目前单一的移动应用中扩展,丰富产品类型。

稳定供应链,通过扩大产能满足客户需求
三星表示,韩国平泽工厂和美国得克萨斯州泰勒工厂将增加新的生产线。目前的扩张计划是,使得公司的无尘室面积在2027年之前增加至2021年的7.3倍。
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在平泽P3生产线大规模量产移动设备芯片和其它代工产品。三星位于美国的新工厂建设正按计划推进,预计将在2023年年底完工,并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运营。
三星将继续扩大其在韩国龙仁市的生产基地,为下一代代工服务提供动力。

成立多芯片集成(MDI)联盟
为了应对移动领域和HPC芯片的快速增长,三星正与合作伙伴公司以及内存、基板封装和测试领域的主要企业合作,成立MDI联盟。该联盟通过形成2.5D、3D异构集成封装技术生态系统,引领芯片堆叠技术创新。三星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一站式交钥匙服务,以更好地支持客户的技术创新,满足HPC和车用芯片的个性化需求。
推动对Fabless无晶圆厂的支持
在三星代工论坛之后,三星还将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28日举办三星先进代工生态系统(SAFE)论坛。该公司表示,三星正在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设计解决方案合作伙伴(DSP)、半导体封测外包(OSAT)、云和IP方案等一百多家合作伙伴一起,促进代工生态系统的发展。
三星表示,已从50多个全球IP合作伙伴那里,获得了超过4500个关键芯片IP设计方案组合,其中包括LPDDR5x、HBM3P、PCIe Gen6、112G SerDes等。这将满足人工智能、HPC、汽车领域的客户需求。(校对/张杰)

6.华虹半导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建议人民币股份发行;集微网消息,6月28日晚间,华虹半导体(港股代码 01347)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国泰君安及海通证券于当日订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认购协议,据此,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建议人民币股份发行,认购人民币股份发行项下认购总额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股份(视乎配发情况而定)。证监会本月6日同意华虹半导体科创板IPO注册。招股书显示,华虹宏力本次IPO拟发行不超过4.34亿股新股,拟募资额高达人民币180亿元。若华虹宏力成功上市,将成为继晶合集成、中芯集成之后,上交所科创板年内第三家上市的晶圆代工厂。
公告指出,华虹半导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国泰君安及海通证券于2023年6月28日订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认购协议。
华虹半导体董事会认为,人民币股份发行将使该公司能透过股本融资进入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从而拓宽公司的筹资管道及股东基础,并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
此外,华虹半导体董事会认为,人民币股份发行将能够进一步加强集团的财务状况,满足集团的一般企业用途及营运资金需求,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企业形象、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巩固在中国大陆领先的纯晶圆代工企业的地位。
华虹半导体披露,大基金二期与该公司附属公司无锡合营公司之间的现有战略伙伴关系,董事会认为,大基金二期认购事项可增强公司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II的紧密战略伙伴关系,并确保大基金二期透过资本投资及提供其他资源对集团业务发展的持续支援。
集微网报道(文/林美炳)今年上半年应用市场不景气,面板厂商经营仍承压,支撑不住的JOLED已经宣告破产,研发团队和专利被JDI收购。
近期,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LG Display广州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彩虹光电8.6代线、超视堺广州10.5代线等又陆续传出计划出售的消息……在未来一年内液晶面板行业很有可能再次掀起并购潮。
液晶面板行业上一次(2020年)并购潮奠定了以京东方、TCL华星为核心的两超多强的产业格局,这一次并购潮很可能使产能进一步向两超集中,让他们在液晶面板行业中拥有更大的控价权,左右市场价格的走向,其他面板厂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面板行业又将掀起并购潮
疫情、通货膨胀叠加史上最长的下行周期,面板行业一片惨淡。除了三星显示之外,其他面板厂商去年以及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哀鸿遍野,绝大多数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部分面板厂商甚至已经无以为继,不得不破产、停产、待价而沽……面板行业将重新洗牌。Omdia显示部门资深研究总监谢勤益预期,今年下半年起到明年,两岸面板厂将掀起并购,引领面板业进入全新气象。
日本印刷OLED厂商JOLED由于长期亏损,已经率先倒下。据了解,JOLED于3月27日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启动称为“民事再生”的破产重整程序。JDI将以10亿日元的价格收购JOLED OLED技术开发事业以及OLED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等,并接管其约100名开发人才,受让日为6月30日。这有助于JDI整合日本OLED人才和技术,扩大和加速以“eLEAP”为核心的成长战略。
继JOLED之后,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LG Display广州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彩虹光电8.6代线、超视堺广州10.5代线等也陷入亏损泥潭,有可能被并购。
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亏损连连,已经被迫停产,处于待售阶段。此前有消息称,龙腾光电等面板厂商与中电熊猫商谈收购南京6代线事宜,但是该条产线大部分设备老旧,竞争力不足,并非优质标的,至今也没有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并购进展的进一步消息。行业人士指出,南京中电熊猫6代线是个烫手的山芋,在上一轮并购潮中被京东方排除在外,接下来不一定有面板厂商愿意接盘。
LG Display预计将连续第5个季度亏损,为了避免被液晶面板业务继续拖累,广州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半产能已经停产,并计划出售。创维是LGD广州8.5代线的股东,具有优先收购的权利。近期,LGD就广州8.5代线出售事宜与创维、TCL华星商谈,希望他们能够接盘。不过截至目前,LGD广州8.5代线出售结果还未最终敲定。
彩虹股份从2011年开始一直亏损,已连亏10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81.86亿元。早在2020年就传出彩虹股份旗下彩虹光电8.6代线将出售的消息。2022年及今年第一季度彩虹股份亏损扩大,业界再次预测彩虹光电8.6代线可能步中电熊猫8代线后尘,难以逃脱被收购的命运。
超视堺广州10.5代线与彩虹光电类似,只有一条产线,没有规模化效应,三年前就已经传出计划出售的消息,但是2021年液晶面板行情转暖,缓解了超视堺广州10.5代线的经营压力,如今液晶面板行业还未摆脱亏损的局面,超视堺广州10.5代线正在承压前行,有可能重启出售的计划。
并购曾奠定面板行业格局
其实,近年来,液晶面板行业没有停止兼并重组的脚步。
三年前面板行业曾兴起过一次并购潮。2018年—2019年面板行业处于下行周期,面板厂商出现普遍性亏损,2020年进入盘整期,三星显示出于战略性退出液晶面板行业考虑决定出售三星苏州8.5代线及模组产线,华东科技为了避免退市则选择抛售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在亏损压力下也寻求被并购。
京东方、TCL华星起初都想独吞三星苏州8.5代线、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提高产能的目的,争夺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领导地位。
TCL华星近水楼台先得月。TCL华星是三星苏州8.5代线的股东,与三星电子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率先拿下三星苏州8.5代线。2020年8月,TCL科技宣布旗下TCL华星以约10.80亿美元对价获得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有助于TCL华星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品结构、丰富工艺技术、改善良率。
同时,三星显示以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60%股权的对价款7.39亿美元对TCL华星进行增资,增资后三星显示占TCL华星12.33%股权,成为TCL华星第二大股东,双方形成深度的战略联盟。
但是由于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生产的8.5代LCD面板属于韩国国家核心技术。海外受让必须按照产业技术保护法得到政府审批,再加上疫情的干扰,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2021年3月才审批通过了三星显示苏州LCD工厂受让案,2021年4月份三星显示将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苏州三星显示股权才正式转让给TCL华星。
京东方财力雄厚,再加上国企背景优势,一次性吃下了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2020年9月,京东方宣布斥资不低于55.91亿元收购中电熊猫南京8.5代线80.831%的股权,同时斥资不低于65.26亿元收购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51%的股权。这是国内液晶面板产业史上最大的一个并购案。
这次收购案不仅扩充京东方的产能,强化京东方全球液晶面板龙头地位,还弥补京东方VA技术、IGZO技术的不足,与京东方原有的IPS技术形成互补效应,有助于提升其在电竞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等IT应用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
2020年液晶面板行业的并购潮奠定了以京东方和TCL华星为核心的两超多强的格局,加速了韩国厂商退出液晶面板行业的步伐,给夏普、友达、群创、LG Display等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TCL华星也因为错失中电熊猫两条8代线而选择在广州兴建8.6代线,重新布局IT面板产能和技术。
四大面板厂出售并不顺利
今年第二季度电视液晶面板价格逐步提高,但是面板厂商仍然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LG Display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亏损8981亿韩元(约49.26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亏损4883亿韩元)相比,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
按照目前价格涨势情况,面板厂商扭亏为盈还需要一定时间。Omdia资深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面板需求面积成长,但产能却减少情况下,未来可能供不应求,面板业进入新的景气循环,预期面板厂在9月或今年第4季转亏为盈。
他说明,今年是复苏的一年,但大成长应发生在明年,但若面板需求的面积不断成长,生产线赶不上需求的面积成长速度,甚至明年就可能出现供不应求情况,所以对未来面板产业营运乐观看待。
面对逐步上升的市场行情,部分待售的面板产线可能会因为行情逐步好转而延后出售的时间,甚至暂时搁置出售,例如,2020年下半年液晶面板行业进入上行通道,彩虹光电8.6代线、超视堺广州10.5代线就曾搁置出售计划,选择继续经营。LG Display广州8.5代线、中电熊猫南京6代线处境不一样,可能会继续选择出售,因为LGD从战略上考量需要像三星显示一样退出液晶面板市场,加速转向OLED,与中国厂商实现差异化竞争;而中电熊猫南京6代线状况更惨,已经无力继续经营,只能选择停产出售。
从买家来看,面板行业真正称得上买家的只有京东方和TCL华星,但是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格局已定,他们任何一家面板厂商收购一两座工厂都不会根本性地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所以京东方、TCL华星收购的动力不像2020年一样强烈。而且京东方、TCL华星液晶面板业务布局相对完善,资金压力比较大,也降低了大笔收购的意愿。
截至目前,中电熊猫南京6代线、LG Display广州8.5代线等出售计划进展并不顺利,一方面是因为中电熊猫南京6代线是老旧产线,竞争力不足,而且还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因为LG Display广州8.5代线不接受低价出售,短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
不过从更长时间来看,并购潮将是面板行业趋势。随着应用市场萎缩,竞争环境恶化,像TCL华星、京东方等具有产能和技术优势的厂商将笑到最后,像中电熊猫南京6代线、LG Display广州8.5代线等产线早晚要被收购。
联电(2303)昨(28)日公告,原定斥资人民币48.58亿元(约新台币214.97亿元)、分三年向厦门金圆产业发展及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合作企业买回其手上厦门联芯12吋厂股权交易案,将改为全数一次完成,日后联电认列联芯获利比率也将增加,有助财报表现。联电表示,由于购回价格不变,加上原本预计回购的时间上有些延迟,因此不论是分三次或是一次性买回联芯股权,对公司财务业务完全没有影响。
联电强调,比较重要的是,过去这几个月双方还在讨论股权交易合约细节,现在等于拍板定案,联电购回联芯股权的动作很快就可以发生,往后认列联芯获利比率也会增加。
联芯是联电赴大陆首宗12吋厂投资案,由联电集团、厦门市政府及福建省政府共同合资,其中,联电集团出资近七成,陆资占比30.0496%。厦门市政府由旗下金圆产业发展出资,福建省政府则由旗下电子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出资。
联电去年4月董事会决议,斥资人民币48.58亿元,向厦门金圆产业发展及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创业投资合作企业买回其手上联芯股权,当时拟以60%、20%及20%的比率、分三次,在连续三年完成交易,如今执行计划调整,相关交易将全数一次完成。经济日报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