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蓝晶微生物」要加速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落地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完善生物研发自动化系统Holog的部署以及加速现有管线的产业化落地。

36氪获悉,合成生物技术公司蓝晶微生物近日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松禾资本探针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蓝晶微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浩千博士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完善生物研发自动化系统Holog的部署以及加速现有管线的产业化落地。

蓝晶微生物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主要针对生物功能分子和新型功能材料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研发方案,包括完全可降解生物材料PHA、植物天然药用分子和新型体外诊断试剂

蓝晶微生物曾在2017年2月获得峰瑞资本领投、启迪创投跟投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8年5月,获得1000万元Pre-A轮融资,由力合创投领投,天使轮投资方峰瑞资本继续跟投。在2019年11月宣布获得4000万元的A轮融资,由中关村发展启航基金、中关村发展前沿基金和深圳前海母基金投资,峰瑞资本继续跟投。

融资历史 

蓝晶微生物现阶段主要通过提供合成生物学教育开发方案和B端大客户定制化开发方案获得收入,未来将加快推进与B端客户的合作开发和自研管线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客户主要分布在精细化工、医药健康和农业技术等领域。例如蓝晶微生物于2019年与中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完全可降解生物塑料PHA的产业化。目前按照年产万吨规模的工业生产模型计算,蓝晶微生物已将PHA的生产成本降至接近现有石化塑料的成本价格,未来还具有进一步降成本的空间。

为了提升微生物定制开发的效率,蓝晶微生物针对合成生物学的设计、建造、测试三个步骤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生物研发自动化系统Holog,该软件整合了既有开源的和蓝晶微生物自有的基因元件库数据和微生物底盘数据,以实现研发的全流程数据化和自动化。

本轮融资后将开展软硬件整合,进行Holog本地部署。蓝晶微生物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李腾博士表示,研发自动化系统将使得生物研发更为柔性灵活,提升研发数据的可重复性,并且可以实现全过程的数据沉淀积累。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开发出了自动化软硬件系统,如美国的合成生物技术企业Gingko Bioworks和Zymergen。

蓝晶微生物计划在未来进一步开放Holog系统,将其作为技术平台支持更多针对不同领域垂直场景的合成生物技术初创企业进行定制化开发,充分利用中国在合成生物技术领域具备的高端人才红利。

随着合成生物学领域不断产生技术突破,蓝晶微生物希望在基因组层面上针对自然基因改造重组并实现产业化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掌握设计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基因和新蛋白质的技术能力,从而能够设计和合成指定结构的化合物。这一技术能力可用于研发全新结构的小分子及大分子药物。

合成生物学作为前沿交叉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随着产业上游DNA测序和合成的成本以超过摩尔定律的速度下降,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进程整体进入加速阶段。

针对日益增长的分子和材料创新需求,合成生物技术在医药、化工、农业、消费品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根据Synbiobeta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

全球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关注合成生物领域,2015年该领域公司融资规模达到10亿美元,而在2018年达到近40亿美元。包括微软、软银等在内的国际知名企业近年来都有持续投资。国内合成生物领域的公司如凯赛生物,已于2019年12月提交招股说明书,为该领域第一家申报科创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