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R教育搁浅期实现3年4轮融资,却造成了他创业关键期的困扰

中国有1万多个特许体系,100多万个加盟店,然而行业乱象丛生:选址无模型,操作无标准,供应链无管理。为了重构信任体系,树立阳光企业标杆,创业家联合百度、今日头条、wifi万能钥匙、趣头条、陌陌、搜狗、360、腾讯社交广告、凤凰网、新浪扶翼、EC企信、新浪微博等媒体平台发起“阳光招商”行动,旨在为坚持阳光经营的连锁加盟品牌赋能。

创业家要打通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北上广深,一个世界是中国广泛的三四五X线市场。一个会产品技术资本,一个有资源人脉会做生意,缺的就是阳光招商加盟平台做链接。 

2018 年,《创业家》推出“阳光招商”系列报道。

 这是【阳光招商】第016期

文|邹子鹏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从那时起,用科技推动教育革命的浪潮开始在中国涌动,直到今天依然方兴未艾。

只是,两年后,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教育信息化工作将告一段落,转而出现一系列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衍生技术,例如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MR (混合现实)、HR (全息现实),其中以VR为主导在教育领域率先打开了局面。

在国家层面,由工信部指导的的虚拟现实产业联盟(IVRA)在北京成立,而地方级政府深圳设立中国VR研究所,贵州省政府则设立了北斗湾VR小镇,VR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愈发明显。据了解,2016年政府用于公办学校的VR教育项目总值为6亿元,2017年则增加了一倍,预计2018年将再翻一番,达到24亿元左右。

目前,VR教育进入者呈多样化,包括VR公司开拓教育领域,教育公司引入VR技术,VR早教,甚至还有高校成立VR实验室。而格如灵,作为2016年进入VR教育领域的一家企业,因为不到三年时间完成四轮融资,吸引了业界的大量关注。按照格如灵创始人张琨的原话讲,没钱才会融资,但融资并不容易,只是没想到大家会因此而忽视了格如灵所做的产品和内容。

(格如灵创始人:张琨)

从VR切入教育,原是需求层次未被满足

如果有“创业老手”一说,那么张琨可能就是。

2011年,张琨从搜狐出来,做起了主打家校沟通的“三人行网络教育”。那时,移动互联网刚兴起,公司做完web和移动前端,花了2年时间,将服务的班级扩展到了2.6万个,但最终由于变现不通,以1000万的价格将公司转手卖了出去。

之后,张琨加入一家主打教育门户网站和课程的创业公司——决胜网,并担任公司副总裁。那是在2013年前后,流量尚且不稀缺,通过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获得了很多广告位,但随着平台上聚集的机构越来越多,达十多万,流量也愈发地贵,所以终究还是没能走通。

回顾当时的节点,张琨坦言:“在教育行业打拼了6年,虽不算失败但也没大成,而且切换路径创业的成本太高,留在教育行业才能争取得到更高的认可。”

从三人行到决胜网,张琨是个典型的互联网人,决定继续在教育领域创业后,张琨最终选择了变现可能性更高的教育内容,彼时已经是2016年。

但2016年有一个很现实的话题:流量都去哪儿了?微信公号打开率下降在自媒体圈已经是个公认的事实。张琨回忆,“当时流量算不上枯竭,但真是不便宜,2013年单位获客成本是5毛,但2016年却要10元,整整20倍。”

问题是,创业公司所能获得的融资额度并没有在大环境下被相应推高,而且针对互联网用户的内容形式也呈多样化,绘本、音频、视频,各种各样。最终,张琨决定以VR这一“新大陆”作为切入口,带动内容的野蛮生长。

尽管是个“高不成”的创业者,但老手身份,让张琨在组建新团队时尝到了甜头。

“做VR、AR内容,最适合的就是游戏团队,这就是我的护城河。”张琨表现得很自信。从科乐美,到搜狐创意、南广在线,格如灵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的游戏开发专业手。

有了VR团队,教研团队就更不在话下了。

张琨在行业厚积了整整6年,攒了一大把资源。格如灵内容合伙人张喆老师从未来菁英出来,拥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朋友圈、qq群加起来,至少能拉来500个老师。

张琨介绍,现阶段格如灵共有签约老师30名,以一对多的形式负责200个机构。

和大多数教育品牌的打法相似,先从公立校切入,攻破2b业务。因此,格如灵率先推出了“未来课堂”,将用户渗透率很低的VR和AR硬件,附加课件内容,整体打包卖给公立校,从而打开了对公立校的市场。

(格如灵“未来课堂”触及的公立校)

在过去两年里,格如灵将业务深入到了100多家中小学,市占率超过20%,但问题在于,全国近27万的中小学,VR和AR行业所渗透的中小学只有不到500家,整体市场太小。

按照张琨的解释,由于VR和AR市场呈整体缓速上升的态势,保有量很低,所以前期格如灵只能专攻2B业务,但随着格如灵自身的扩张,市占率最终还是会下降。

2018年截止到目前,格如灵的营收近2000万,但80%以上都来源于B端。因此,除了依靠行业外部的不断被催熟,格如灵自身也要找到一条线路,打开2C市场。

2C催熟产业,架高内容是关键

从2B转场到2C,本身就有很好的例子——华为的传奇式转型。今年3月份,华为甚至作为商业案例首次被带入哈佛商学院的课堂。

谈及华为,张琨的眼里有崇敬感。“现在都谈互联网的下半场是2B,但2B的下半场可能是新的平台,2C的开始,而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就是2C市场,华为就是很好的例子。”

为了转场,格如灵也做了很多准备,从平台构建,到云端渲染、硬件宽带升级等,最终在今年年初推出了针对线下培训机构以及C端用户的在线steam课程平台——格灵世界。

实际上,Steam教育在国内已经不算新兴领域,2017年涌现了一大批主打少儿编程的企业,其背后是2014年前后steam教育刚出现时埋下的种子,有不少企业将steam教育片面地用手工课、机器人等内容进行呈现。

“实际上,steam教育不应该被单一地承载,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并解决实际问题。”张琨解释。

格灵世界的落脚点是对steam教育理念的正确展开,而VR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只是帮助吸引孩子注意力,增强他们学习的沉浸感。

张琨补充,格灵世界也涉及编程,但只是辅助孩子完成设定任务,比如在虚拟海岛中造船,学生通过格灵世界提供的原器件以及编程,造船航行,而航行距离则受学生所选材料的影响,这将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考验孩子的综合能力。

(格灵世界页面展示图)

目前,格灵世界已完成PC版,APP也将在今年 12月底推出。

由于格灵世界收到线下机构的产品反馈速度非常快,通常只需一节课,所以促使加快了格灵世界的迭代速度。 “我们刚上线2.0版本,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融入游戏场景和老师的作用,架高产品内容,提升产品的教学意义。”

目前,格灵世界以一位中科院毕业的老师为核心,带领4位享有股权的老师和其它40位兼职老师,共同负责格灵世界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老师在格如灵的粘性,格如灵采用3年签约制,且老师在负责格如灵的教学时可兼顾其本职工作。

张琨透露,格灵世界渗透的机构数量达100家,注册用户10000,由于对C端的业务才刚开始,所以目前处于付费转化期,预计要促成30%的付费率。

从资本市场和用户端的反应来看,2015年至2017年是VR行业的低谷期,但2018年国家教育部明确将VR技术列入教育信息化的年度重点工作, 教育作为VR的重要结合方向,再过2到3年,C端市场将出现明显变化。

从加盟到合伙,全面打开渠道

作为创始人,张琨的打法无疑是清晰的。意识到国内VR市场增长的缓慢以及VR呈现出来的知识点的通用性,格如灵一开始就选择了在海外布局。

“但由于语言不同,所以给海外市场提供老师这条路行不通。”张琨解释,“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提供产品和课程,而格灵世界也会相应地退化成一个纯内容和工具的平台,最多再提供录播课。”

因此格如灵选择做产品和内容的输出者,将国外市场交给合资公司。截止到目前,格如灵已经在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罗马尼亚,澳洲等国家形成了合作关系。

而从今年6月份开始,格如灵开始进入C端用户的全面触达期,相应地,团队也进行了调整,引进了专做用户和渠道终端的团队,比如从清大世纪找来曾带领900人团队的李金广。

“越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越需要用渠道的方式来做。”张琨表示,目前,格如灵有近15个渠道商,分布在北京、上海、山西及山东等几个人口大省,再通过他们以更优惠的价格拓展加盟商,最后和渠道商进行分成。未来,格如灵希望将渠道工作转移到南方,包括广东、深圳,以及海南,江浙一带。

张琨透露,由于课程费偏高,10课时2000多元,一年下来要8000元左右,所以渠道尚未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对于具体计划,张琨表示,首先要树立标杆培训机构,比如北京、山东,届时再凭借自身的成套产品、付费体系及品牌效果,通过熟人邀约做会,同时带动大渠道商、代理商、校长帮、学生帮,像民间社团一样,共同推动,这是格如灵接下来的主攻方向。

“这看似机械化,但很有效,很多事情BAT不去做,为什么?就等着你做完后再收购你呢!”看似腹黑,却也不失为一种崩溃疗法。

据了解,格如灵将会选出一部分优质加盟商升级成合伙人,享受利益分配以及股权,而前提是加盟商所辐射的机构收益能支撑总部的增长。另外,在标准化产品尚未形成根基之前,格如灵不给予独家代理,以防对方操作空间太大,但前3至6个月内,总部可给予保护。

对于加盟商画像,张琨表示,希望加盟商是偏素质教育领域,或机器人、编程之类,但也不完全排斥学科教育,因为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他们也存活得很好。此外,店面要有一定体量和规模,格如灵的合作门槛是一年招生达50人以上。

以格如灵在郑州的合作培训机构新牛津英语为例,其主打低龄的K12教育,同期在读生源2000多人,于7月份加盟格如灵,现已正常开课。目前新牛津英语有200名学生在学习格灵世界课程,且可能同一个人报了几个学习场景。

(格如灵合作机构“新牛津英语”现场教学图)

于加盟商而言,他们主要负责招生宣传,而总部提供前期对加盟商老师的助教培训,并同步给予格灵世界的课程及资料,课堂管理系统,硬件设施,宣传资料以及品牌前进方向的传达。值得一提的是,格如灵不强制限定合作机构的定价,可根据自己的运营及地段合理定价。

张琨预计,到明年6月份,格如灵的渠道商及合作机构数量可翻一番。

四轮融资,背后的辛酸与幸福

在业界眼里,格如灵似乎是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企业。从2016年9月份获得松禾资本和暴风科技的6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后,又接连拿下三轮融资,最后一次是道格资本领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

张琨笑称:“融资是因为缺钱,每天都盯着从钉钉走出的批款,由短信通知的收入,看哪个多,但很遗憾也很苦恼,除了渠道商,行业内几乎都是因格如灵融资又快又多而认识格如灵的。”

事实上,融资并不简单。

“疯狂的时候,一天安排七八个会议,一个月要跑三四千公里,背着包,带上设备、笔记本和头显,加上材料有七八斤,身体根本承受不了。”张琨感慨,凡是体力劳动和勤奋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最艰难的时刻是没钱却还要做事。

按照张琨的总结,对于初创企业,投资机构最在意两个方面。

其一是团队,要技能互补,人品再看,且有共同的价值观,初心要正,这点很关键;其二是行业,用技术推动教育革命,再过五年也不晚,VR加教育在市场大面是上升的。

张琨表示,接下来,格如灵会小步快跑,暂缓融资,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份。事实上,四轮融资,帮格如灵争取了更多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融钱所带来的快感。

张琨认为:“一个财富自由和刚参加工作的人相比,不会因为物质上的天壤之别而导致精神上的不同,我中午订了一份粥,但幸福感并没有刚毕业的员工下楼吃碗面的幸福感高。”

事实上,多数创业者都已经在物质层面上获得了一定满足,对于他们而言,创业过程中的支撑点并非是对绝对财富的追求。张琨认为,对幸福感的维持是关键,而我的幸福感来源于创造了自己的公司,有学生用格如灵的产品,在获得财富回报之前,这也是仅有的幸福感。

谈及VR教育的未来,张琨表示,有两类公司将会被洗牌,其一,用3D模型滥竽充数的投机企业;其二,强调短期盈利的企业,教育是个细活,更何况是正待催熟的VR教育。

如果每个创业公司都必须给自己定个位,格如灵希望把自己定义成一家教育内容公司,而steam则是教育内容的具体方向。VR作为一个切入口,未来,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性技术,格如灵愿意接受,只是现在会选择VR。

(咨询加盟详情,请联系:13188023603)

*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又一位创业者离我们而去


海底捞市值近千亿!张勇思考最多的却是怎么活下去


“十元店”获腾讯、高瓴10亿元投资,名创优品年营收120亿元的秘密


为什么说只有“奇葩”才能在印度创业成功?


请对你的老板好一点,再好一点

戳原文链接,打开读懂7000种生意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