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弘资本刘海峰:真正好的PE投资不是搭宏观经济的顺风车
文 | Hunter
来源 | 投中网
4月17日,投中信息创始人陈颉、德弘资本董事长刘海峰在“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进行了名为“激荡过往,看多未来”的超级对话。刘海峰认为,优秀的PE做投资不能靠宏观,也无法精准的预测宏观,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被投企业及行业是最重要的。
作为经历过多次经济周期的投资老兵,刘海峰也并不认为中国的PE行业已经竞争过于激烈,在国外“基本上一个项目几十家PE去竞标”,而中国真正上规模的,有能力做大型PE项目的机构数量其实非常少。
刘海峰1993年开始在中国做PE投资,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兼亚洲直接投资部联席主管、KKR亚洲私募股权投资联席主管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2017年刘海峰及其团队创建了德弘资本,不久前宣布首期基金募集完成,总规模高达25亿美元。
作为一家新机构的创始人,刘海峰也谈到了自己对打造一家成功PE机构的看法。他以KKR、黑石等已经有几十年成功历史的PE机构为例,认为要打造PE的“百年老店”,靠的其实不只是优秀的投资技能,还要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包括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建立以及对风险的管理等方面,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对一个PE机构创造跨周期的优秀业绩是非常重要的。
“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4月17-19日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本次年会由投中网、投中信息主办,投中资本协办,会议主题为“看多中国”,来自国内外上百家私募股权机构汇聚一堂,对当前行业热门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为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激荡过往,看多未来”超级对话精彩实录,投中网整理。
全球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PE投资
陈颉:昨天你们刚刚宣布募集完成新基金,第一只基金能做到25亿美金规模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我们知道去年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从业者也觉得有挑战。想问一下,在整个募资过程中是否顺利,接触的全球LP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可以谈谈正面和负面的。这一只基金是全部投资中国,还是有一定的比例投到其他地区?
刘海峰:这是团队出来以后第一次自己融资。过程比较顺利,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大部分的全球机构投资者跟我们合作多年,过去20多年以来一直是我们以前掌管基金的投资者。另外美金的投资者注重投资业绩、市场化、看长线,虽然现在整个的宏观环境、融资环境不是很好。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情况下,一流国际投资机构对在中国长远做PE投资信心还是蛮足的。
最主要的还是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从大的机构投资者的角度看,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真正的PE占GDP的百分比,比美国、欧洲还是低很多。
第二个,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在全球的范围内,PE的配置占比越来越高,原因是长周期内PE基金的回报远高于股市平均回报。在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这样的。
第三个,PE是看长线的生意,理性的国际一流机构投资者会持续长期的支持优秀基金管理者,而不会受短期经济周期影响。
获得跨周期好业绩的挑战
陈颉:你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跨了数个经济周期,并取得了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摩根士丹利是在1993年,KKR是2006年,基本上开拓了这两家机构在中国的PE投资业务。在你看来,现阶段中国PE所遇到的挑战可能是什么?包括对德弘资本而言,你们后面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以及如何来应对?
刘海峰:投资者投不投一个基金,最终看业绩。最难的不是在短期的牛市上做一个好业绩,而是在跨周期的长时间里达到一个非常稳定的高回报。以前大家经常聊,说全世界最好的投资者是巴菲特,其实你真正看他的回报,如果没记错,去年我看是19.1%,可能在座大家都不觉得19.1%是一个很高的回报,但是他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这19.1%的回报是55年的平均回报。不管怎样的经济环境下,对投资者的衡量标准是能否达到长周期的稳定回报。
中国PE界面临的挑战,我觉得是几方面:
第一个中国的市场不断成熟,跟1990年代初在中国投资不一样。1990年代初市场对PE这个生意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PE基金怎么回事,大部分的公司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对PE行业没认知度,不知道你投资为什么要签那么长的合同,为什么要参加董事会决策。所以那时更多的是找到靠谱的企业和企业家说服他们接受PE投资,但是主要是靠增长和低买高卖赚钱。今天,中国的PE市场成熟多了,光靠低买高卖,靠Pre-IPO已经很难维持长久业绩,因为竞争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透明度越来越高。今天你所遇到的挑战是在市场相对成熟的环境下,如何做一个对所投行业有专业认知度的投资者,在严谨的价值投资基础上具备强大的投后管理提升能力,能为被投企业带来资本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创造长远可持续投资策略的关键。
第二,今天遇到的挑战是行业变化太快了。国外很多年才实现的行业变化周期,在中国就是二、三年的变化。作为投资者,你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早年大家投百货公司是很挣钱的生意,但是很快就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有成功业绩的投资者,怎样居安思危不断提高自己,而不是以前怎么做我现在还怎么做,这样才能保持长远竞争力。
第三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发展太快,大部分投资人在中国没有经历过周期,一般都是过去5年、10年的投资经验,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经济周期的情况下,大家都容易去追一些市场热点。但是市场热点往往并不代表最好的投资机会,所以作为投资者,在市场热点多的环境里,怎样更严谨,自律,以价值为导向极为重要,不要跟风。这种自律在中国市场更难。
第四,无论做PE还是VC,都是以人为本的生意,怎样以好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培养和留下好的人才,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槛。外资好的PE公司做了几十年,最终,还是归功于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的稳定,这些都是中国PE行业一步一步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陈颉:今天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不一样了,包括很多的外资机构和本土机构成长起来,无论是大型美元机构还是人民币机构,钱是非常多的。但是谈到你刚才说的价值导向、严谨自律,还有好的企业文化,很多的事情知易行难,道理都可以讲,但是做起来都是非常难的事情。德弘资本作为新成立的投资机构,跟国内老牌和国外大型机构相比,你们的差异化是怎样的?或者是你们怎样为投资者提供价值?
刘海峰:十几年前,在中国做PE的时候,其实当时只有两类投资机构,一个是纯外资的,如:TPG、凯雷、KKR等,另外一类是纯本土化机构。机构投资者选择基金管理者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是国际的好还是本土的好。今天这个情况在变化了,变化的背后是因为很多国际一流机构的团队都开始出来自己创业了。现在,很多一流的本土机构,其实都是以前大的国际机构领军人物创建的,这是市场成熟化的表现。
德弘资本拥有一支优秀稳定的团队,在中国具有26年的投资业绩,且团队成员多来自国际一流投资机构,他们不仅拥有国际化专业投资经验,也拥有对本土市场的深刻认知,这也成为吸引LP的重要因素。
优秀的PE投资不能靠宏观,也无法精准的预测宏观
陈颉:中国可预期的宏观环境跟过去二十年肯定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是GDP增速放缓,这是必然的事情。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其实市场上大多数的机构包括投资人,过去十年、二十年他们一直是在中国整体的大牛市之中。在未来新的大环境上,有不同的声音和焦虑,GDP增长6%,未来到4%了,要怎么挣钱,很多企业焦虑、很多投资人也在焦虑这个事。
刘海峰:宏观非常重要,大家都愿意讨论宏观和GDP,讨论汇率等。其实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PE以后,我不是觉得宏观不重要,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有人能够将宏观真正说准。就像你天天的担心明天是刮风还是下雨,气温高还是气温低。最后你会发现你做PE时间长了以后,有时候少关心一些你完全控制不了的宏观因素,而花更多的时间把你所关注的企业及行业搞清楚,可能是一个好的做事方法。
PE投资就是一个非常长线的生意,不会天天等着宏观明朗了就投资。历史证明,往往最好的投资项目都是大家对宏观最说不准,最忧虑的时候投的。等大家都在说某个行业特好,每个人都觉得这是最该投的公司,那种情况下反倒需要谨慎。所以我们可以花相对少的时间去预测宏观怎样,花更多的时间是把要投的行业和企业搞清楚,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的GDP放缓,这是必然的,因为体量大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你看看成熟的市场,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GDP是1%—3%的增长,但是好的PE基金同样拿到25%的回报。这是为什么?真正好的PE投资不是靠宏观搭顺风车,而是找到好的企业,对行业有深入了解,同时有非常强的投后管理,帮助企业价值提升,这对PE投资最重要的。
打造长期、好的回报,不是看宏观什么时候比你想得更好,而是从以下三方面:
第一个,对行业是否有真正深入的认知度,以企业家的专识看生意,而不是财务操盘手;
第二个,投资的时候如何严谨的以价值为导向,大多数的投资者没有经过周期,市场热点太多的时候容易跟风;
第三个,如何拥有强大的投后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在投资后做大做强。
刚才你说竞争,大家都觉得今天做PE投资比1990年代做时竞争多了很多,但是现在项目越做越大,基金越做越大,不管是LP还是GP都挣钱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市场发展成熟的表现。但是今天中国的PE界竞争,比美国、欧洲少了很多,在座的很多是GP,也有很多是知名的LP。中国真正单体PE基金规模达到10亿、20亿美金以上的有多少个?还是极少的。我记得美国20亿美金以上的单体基金,大约有两百个以上。所以从竞争的角度,今天中国PE的竞争比国外少很多,国外基本上一个项目数十家PE去竞标。
PE做成百年老店要靠“企业文化”
陈颉:最后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投资跟创业是不同的两件事情,但是我非常认同一句话,做一个好的投资机构,其实与创业无区别,照样要管人、管事情,想着这个事情长远的价值。你过去的职业生涯大多数都是在国际大机构担任很高的职位,过去两年德弘资本算是你自己出来创业的公司。与过往大的国际机构的经历和体验也好,以及环境和个人心态也好,你觉得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刘海峰:随着中国PE市场的成熟,投资机构最重要的是投资团队的经验和过往所做的项目。德弘资本虽然是新成立的公司,但是核心团队在一起合作近二十年,投资者也都合作多年。我们非常有幸多年来就职于世界一流的投资机构,学到很多非常有用的东西。这些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某项投资技能,而是像KKR这样外资的百年老店如何能跨周期的维持优异的业绩,如何建立企业文化、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的建设。对我们来说是受益人,今天中国市场更成熟、更开放,有好的团队和LP支持,我们很幸运。并且能专注地做投资,而且拥有更有效和更本土化的决策机制,这是非常好的。
陈颉:非常感谢今天你与我们的分享,德弘资本是一个很大的新基金,在此祝愿德弘资本越做越好,越来越成功。
欢迎留言或加入投中社群
入群请加微信小助理:ChinaVentureWeixin
投中2018年度榜单
第13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
媒体/商务合作请联系:投中信息小助理
(微信号:ChinaVenture2005)
近期热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