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300万 他的人工智能耳机趴你耳边 随时倾听想法为你打点日常 9月上市
◆ “Kavenir”创始人现在是浙江大学博士生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希
►导语
“帮我订一张飞往北京的机票。”
“亲爱的,您在哪个城市?”
“上海。”
“您准备哪天去北京?”
“6月30日。”……
当被问及产品“Kavenir”(昵称:小k)的进展时,刘雨松递过手机,播放了一段视频:同事正在与“小k”对话,测试“小k”的语义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
◆ “小k”成为用户耳边的大白
“小k”是一款智能蓝牙耳机,可通过语音交互,帮助用户安排日常生活、工作。
现在第三版样机正在打样,预计正式产品将于9月面向消费者销售。
同时,刘雨松计划向一些智能硬件厂商提供语音交互的接口。团队正在与一家生产车载一体机的公司谈合作,会将软件应用到200万台车载设备。
注: 刘雨松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背书。
硕士毕业之后,刘雨松来到了厦门,从事金融数据挖掘工作。成天混迹一起的同学、朋友们,大多在互联网圈子里工作。聊得多了,刘雨松也有了创业的想法。
在工科男们天马行空的世界中,他们总是对《钢铁侠》、《星球大战》中科技感十足的未来设备感兴趣。而现实中,Oculus、Google Glass等产品也正在实现炫酷的功能。
这让刘雨松有了最初的创业想法,让用户通过语音与智能机器人交互,从容安排工作和生活。
2014年圣诞节前后,刘雨松与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喝点小酒,聊聊天。眼前的桌子上,智能手表、iPad、笔记本、蓝牙耳机等硬件设备一字排开。
他们挨个尝试,到底用什么设备承载交互功能更好。最简单的是手机、iPad,但小伙子们都直摇头,这样太不方便了。“语音输入时需要拿起手机;当手机通话时,不能做其它事情。”
结果,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是那副几十块钱的蓝牙耳机。谷歌眼镜解放了双手,而蓝牙耳机不仅解放双手,还能解放双眼,不必再做“低头族”。“戴在耳朵上,连续两三个小时地进行语音交互,还不会影响工作。”
一开始,刘雨松并不打算涉足智能硬件。“如果能接入不同的蓝牙耳机,也为用户省去了购置硬件的成本。”
◆ 刘雨松与技术合伙人曾小彬
刘雨松买来20多款蓝牙耳机,想看看能不能完成交互。“但由于蓝牙协议的影响,很多只能实现音频通话,不支持多媒体信息交互,语音的输入、输出都有问题。”
“当时可穿戴设备正在爆发期”,团队决定不能再等,要蹚一蹚硬件的水。
2015年3月,刘雨松离职创业,将相熟十年的高中同学曾小彬(担任技术合伙人)忽悠到了偏安一隅的重庆——他念大学的城市,准备在这儿研发产品。
自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刘雨松对重庆甚是怀念。他联系了学校的国家大学生创业园,并入驻其中。
团队用3个月时间完成了产品“小k”的DEMO研发。6月,软件初具雏形,查询天气、预订机票、看看新闻、听听笑话、计步等基本的互动和功能已实现。
◆ “小k”外形草稿图
到了7月,硬件的设计也初步完成,但高昂的线下销售成本让他们犯了难。“要不试试线上?” 曾小彬提议道。
在他们看来,当时国内智能硬件很火,但真正买单的用户却不多。考虑到国外的硬件众筹更成熟,他们一商量,决定在Indiegogo进行众筹。
众筹的标配是一段两三分钟的宣传视频,这个短片倾注了他们的产品理念,也几乎耗尽了团队的资金。他们请来外形靓丽的外籍模特,从早上6点拍到晚上10点,之后将素材交给专业的视频制作公司。两三分钟的短片,花费了十几万元。
但是,这个颇费心思的短片,却未带来好结果。上线众筹的一个多月时间,“小k”仅完成44%的众筹目标,共计4390美元。
◆ 宣传短片中“小k”的应用场景
虽然耗费精力制作了精致的宣传短片和文案,但团队清一色的工科男并不懂众筹和PR,完全依靠平台自然流量的转化。“其实我们的转化率是40%,还蛮高的。只是众筹平台自发流量很小,没人会花一整天在上面看产品。”
“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当兜里只剩下几块钱时,刘雨松甚至冒出过这个念头。那时连续三个月,他每天熬些白粥,配上几颗花生米,几个人就凑合着吃了。
也就是这时候,Indiegogo上的众筹参与者抚慰着他们。老外们提了一些奇思妙想的建议:比如增加酒精检测、烟雾检测功能等。“这说明用户对我们的产品是有所期待的。”
放弃的念头一闪而过,“砸锅卖铁也得坚持”。
8月和9月,刘雨松也在不停地寻求投资,见过了好几拨投资人,终于在中秋节前后,敲响了云秘投资的门。
云秘投资的投资人在与刘雨松通了几次电话之后,当即给他们预订了国庆节早上的机票。而那时的福州,台风肆虐,机场实行管制,所有航班都可能被取消。
出发前夜,刘雨松躺在床上,彻夜未眠。“这次一定得谈成啊……”
还好,一路顺利。当天一大早,他与曾小彬飞往福州。两人与云秘投资达成共识,当晚敲定了300万元的种子轮融资,第二天早上正式签订投资协议。下午,两人返回重庆。
在重庆的日子,刘雨松都没来得及带小伙伴逛逛这个城市。休息一天,10月3日,他们离开蜗居了大半年的小屋子,飞往苏州。
◆ 团队合影
钱款到账,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团队羽翼更丰满。半年之后,团队在4月做出了1.0版本的App。
之后在优化产品的路上,语音交互占据了团队的主要精力。“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库,增加了样本量。比如,人物相关数据达到200万,音乐约80万等。”
此外,早期没钱,团队使用阿里云的服务器。而到了苏州之后,刘雨松采购了自己的服务器,运算能力得到提升。“因为如果服务器迟钝几秒钟、一分钟,对于用户来说,体验就非常糟糕。”
“小k”还具备了更深度的语义对话能力。“普通的智能交互做到一两层,没办法往深了聊。但‘小k’能够达到两三层。”
今年以来,工厂代工的蓝牙耳机样机陆续出炉。4月,刘雨松拿到第一版硬件,“就是很普通的蓝牙耳机,实现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5月,第二版硬件出炉。“增加了传感器,实现了计步等功能。”然而,第二版暴露了麦克风的问题。麦克风质量欠缺,影响用户语音输入,从而系统无法识别用户意图。于是,产品再次优化调试。
7月,第三版样机即将出厂。“进一步优化了电池容量、外观和交互按键灯。”不出意外,这版产品将于9月面向消费者销售。
然而,真正蹚了智能硬件的水,刘雨松逐渐清晰了发展方向,将核心竞争力诉诸软件。“我们将面向只生产智能硬件的公司,向他们提供语音交互的接口。”
目前,团队将与一家生产车载一体机的公司合作,会将语音交互接口运用到200万台设备中。
无论是自家的蓝牙耳机,还是面向其它智能硬件,刘雨松的想法愈发坚定:让更多人感受到语音交互的便捷,摆脱手持设备、眼睛盯着屏幕的信息获取方式。
读完文章,有报道需求的创业者请加Pencil-news,可享受铅笔道可爱萌妹纸的热情服务,加好友请注明“求报道”字样;
也可以直接点击“阅读原文”,提交报道信息;
如需转载、市场合作,请加微信号Penci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