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员工自驱力,CEO该做的七件事 | 腾讯投资 Echo Day 第六期

3月28日,腾讯投资携手腾讯咨询联合举办了腾讯投资第6期 Echo Day。本期聚焦于人才激励,邀请到腾讯咨询ESOP顾问,腾讯被投企业富途控股、震坤行等,分别从专业顾问、CEO视角、策略与实践等方面探讨相关议题,超过100位腾讯被投企业 CEO/高管参加了3小时的线上闭门会议。

其中,震坤行工业超市创始人兼CEO陈龙结合企业实例,向投资生态圈伙伴介绍了在激发员工自驱力的实践中,从CEO角度应当做的七件事。更多嘉宾干货,敬请期待。


以下为陈龙分享实录


创业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激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德鲁克的这句话很好地表达了我多年来的感受——瓶颈总是在瓶子的顶端

我算是二次创业,开过工厂,也做过股权激励。卖了工厂后获得不少收益,骨干团队也跟着赚了很多钱。那么,是不是有了股权激励、给了股份,团队就有了战斗力?激励团队最核心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1

CEO应当正确认识自己



1. 充分了解自身优劣势

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理解我是谁?擅长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有的人擅长产品,有的人擅长技术,有的人擅长营销,还有的人擅长管理。

在接触了很多腾讯体系的创业者后,我发现很多人在思考另外一件事:如何成为理解人性的大师,如何成为善于沟通的大师?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天赋异禀,即便是任正非,也是在历练中不断自我迭代。企业发展也要经历迭代,华为当年如果没有做过交换机代理,也不一定做通讯行业;当年如果卖给了摩托罗拉,有可能就去做房地产。

这个世界确实有一批人在逐渐迭代中实现了进化。这里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能进化成什么样?

2. 组建互补团队

对自我有充分认知后,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自己不擅长做的事,谁来做更合适?当你只擅长业务、技术或产品时,谁能搞定公司内部的沟通和管理?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来搞定自己不擅长的事,非常关键。很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其核心创始团队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作为创始人,早期往往更关注业务和技术,逐渐会更关注战略和人。企业输出好方法,而更好的企业输出管理思想。按照这样的路径,企业才有可能越做越大。

所有关于激励的谈论,最大的前提是“舍不舍得给”以及“给的够不够多”。“怎么给”的技巧问题暂且不谈,在激励上我们往往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内心总想给,但却总是犹犹豫豫。原因有两个:一是不舍得,二是担心给错。

我的体会是,在激励上要迈出的一步,是舍得给。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给得果断,哪怕是给错了,都不要遮遮掩掩或舍不得。

当年创办深圳轴心自控的时候,作为文科生的我对点胶自动化设备一无所知。当时我发展企业的基本思路是,从上海跑到深圳招聘一个核心管理团队,给他们合适的激励,一开始就拿出20%的股份,给总负责人10%。关于股份分配我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团队的总负责人或总经理级别的人物,如果拿的股份不超过10%,激励是不够的。

另外,在创始团队里最好能有十几个人是合伙人级别,大家一起投入资金,用限制性股票的方式进行激励,合伙人之外的再用股权的方式激励。这样的操作方式曾帮助我们团队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当时团队中还有外籍人员,但没有一个人离开。也因此,我们迅速成为国内点胶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

3. 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给公司加冕

要成就伟大的公司,创始人一定要坚守一个目标: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给公司加冕。而不是总想着“这是我的地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忍受所有委屈。想在这个时代吸引优秀的人才,创始人就应该有这样的度量。

2

塑造创始人精神的企业文化


作为创始人,必须搞定一件事:怎么塑造具有创始人精神的企业文化。如果大家对塑造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感兴趣,可以看《创始人精神》这本书。


《创始人精神:如何克服发展中可预见的危机》
The Founder's Mentality

激励的基本前提是要找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否则再怎么激励也没效果。

怎么吸引优秀的人才?

1. 远大的使命与愿景、价值观:有足够的感召力、使命远大、愿景宏伟,发自内心的认同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构建愿景和使命这件事,往往是成就伟大企业的创始人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2. 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3. 践行主人翁精神:主人翁精神怎么实现?对创始人而言,要做到给核心骨干、重要员工、关键岗位员工主人翁地位。不给主人翁地位,怎么让他们发挥主人翁精神?即便是给了他们股份、期权,也要给予尊重、友好沟通,让人确实有主人翁的感觉。

3

企业诊断罗盘




关于公司顶层,除了创始人部分,还包含整个公司体系的设计。公司要设想好自己的使命、一致性、适应性和参与这几个维度,从而构建自己的使命,构建内部一致性和差异性

基于公司的业务形态、发展思路的不同,在顶层设计上,各个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侧重。比如富士康可能更强调一致性;偏2B或偏销售型的更强调适应性和一线的授权性;偏研发性的组织更强调参与感。


不是所有公司都一定要股权激励,比如海底捞。海底捞上市时,真正持有股份的只有CEO和财务负责人,其他人没有股份。但是它在门店经理的层面做了很好的激励,包括师徒关系等方面,这与他们的激励体系吻合。顺丰上市的时候也没有成就很多富翁,这是属于顺丰的偏劳动密集型的激励体系。

我们的治理理念是什么需要思考和设计。有件事要想明白:普通人往往是想到有了钱怎么去激励,但是更厉害的人不是想着分钱,而是设计好的方案让公司赚钱。我们能不能设计出这种方案?

这样的思考很有意思:根据你的业务形态和特殊情况设计出自己的方案,让大家发自内心做出贡献。当然,这也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因为涉及公司的运作流程、组织架构等,这些都和激励息息相关。

4

内部公开讨论发展战略



如果能让每个人参与战略的制定过程,那么大家会更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发自内心地喜欢做这件事。

关于公司战略的讨论,应该增加频次。另外,还要发动大家一起讨论,让所有人都能理解、明确公司的定位,明确公司的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聚焦最重要的事。尤其在面对疫情的严峻挑战时,我们下一步的战略到底是什么?公司能不能达成一致?许多问题应该做到充分沟通,挑战越大,越应该如此。

沟通里有个好的工具—OKR,它是实现员工自驱的有效管理方式。对研发型企业而言,OKR非常有效,它能有效地分割目标管理和评价体系,让大家有更多的参与感

陈龙推荐:华为OKR操盘手《绩效使能:超越OKR》


通过日常例会的方式,可以把目标跟踪做得更好。我们公司在其中加上了一个A(行动)。不仅有目标和实现的路径、关键结果,我们还加上了行动。在中国,很有必要做这方面的管理,除非团队规模特别大。

我们公司从去年就在不断思考这件事。我们以前的定位是什么?未来的定位是什么?三年的业务目标是什么?推导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再推导出OKR中O的部分,聚焦关键的部分。OKR最早源于IBM,华为也用得很好。



5

组织能力建设


战略和沟通搞定后,随着公司的成长,创始人和核心管理者应该花足够多的时间在组织能力建设上。

1. 吸引优秀的人才:所有激励的前提是人才足够优秀,一定要在同行里吸引到有竞争力的人才,不要指望把人招进来再去改造。

2. 公正的评价方法:评价做到公平,创业企业尤其要克服人情因素,千万不要为了人情犹豫不决,耽误公司的发展。

3. 匹配的激励政策:设计好的激励体系,支付的薪酬水平一定是行业内领先的,优秀的人才+有竞争力的薪资,这是激励的基本要素。

4. 组织架构扁平化。

5. 开放的沟通机制: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能听得到。

6. 良好的工作氛围:比如员工食堂做得好不好;有没有现代的工作环境;大家在一起工作是不是很开心等,都是现在激励年轻人的重要因素。

6

建设有担当、善沟通的HRBP团队


HRBP团队最好做事干净利落、善于沟通、对业务比较熟悉。

对创业团队而言,尤其是研发人才或销售人才多的团队,要加快HRBP团队建设,解决人员沟通、人才选拔、评价、培养、思想沟通的问题。如今有很多创业者是技术或产品出身,不擅长做一对一的沟通,而HRBP团队恰恰可以扮演沟通的角色。

这些人从哪里来?要从一线、懂业务的人里选拔,他们必须对企业文化非常认同,同时做好传播企业文化的角色,这是我这几年创业很重要的体会。我们自己在选择HRBP团队时,更偏向沟通风格快、喜欢与人沟通,也受到大家喜爱的人。

为什么中国企业特别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因为随着公司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能利出一孔”的腐败问题。不要认为分了股份就不会出现腐败,我们应该通过组建HRBP团队、审计、设计有效体系尽可能避免问题发生,因为腐败会让很多激励失效。

7

将管理常识应用到强有力的日常执行


随着公司的成长,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并不断使用一些工具:例会、OKR&A、精益、271、一对一面谈等,坚定地执行好。

实际上很多公司到了一定阶段,互相的差异就是使用管理工具的熟练程度。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做到了,他只是知道,这往往就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区别

*文章观点不代表腾讯投资立场


震坤行工业超市是一家服务制造业的一站式工业用品服务平台,产品涵盖28条生产线,包括200万种工厂使用辅料与易耗品(MRO),拥有8,000+国内外知名合作伙伴,与超过15,000家先进制造业客户保持长期合作。2019年,腾讯领投震坤行D轮融资。


  • 关于腾讯投资 Echo Day       


腾讯投资打造的邀请制线下交流平台,针对被投企业的疑问与需求,邀请腾讯业务负责人深度回应与碰撞。在小规模沉浸式环境中,分享独家洞察,探讨产品思路,激发全新想法——为投资公司答疑解惑,将腾讯业务对外连接。你有所需,我有所应。念念不忘,持续回响。这便是 Echo 的意义。

腾讯投资投后增值服务

腾讯投资希望让价值不止于价值。

我们联合腾讯大学、腾讯咨询、腾讯公关部、腾讯产业政策部、腾讯财务、腾讯法务等多条业务线与生态圈的资源与影响力,尊重被投公司,提供符合其生命周期发展的服务资源。

从发展战略、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品牌打造、政府关系等多维度提供支持,立体化赋能,助力被投企业成长。


☟ 点击回顾特色增值服务活动

腾讯投资 EchoDay|中国企业服务市场路在何方?
腾讯投资 EchoDay | 一场关于被投公司和微信的内部分享
腾讯投资增值服务福利 ①|2019 互联网公司学习指南——腾讯大学公开课
腾讯投资增值服务福利 ②|2019 投资生态圈专属“体检”——组织能力调研

推荐阅读

刘炽平:腾讯为什么做投资?| 2020腾讯投资IF大会

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我们如何理解下沉市场

那些做起投资的科技巨头后来都怎么样了

《安家》戏外,徐姑姑剖析房产经纪行业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