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美光未来10年将向美国爱达荷州人才市场投资0.75亿美元;台积电美国厂近半数员工来自中国台湾 六期工厂难建成

1、美光未来10年将向美国爱达荷州人才市场投资0.75亿美元

2、台积电美国厂近半数员工来自中国台湾 六期工厂难建成

3、北理在液晶嵌段共聚物可控自组装及应用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1、美光未来10年将向美国爱达荷州人才市场投资0.75亿美元
集微网消息,有媒体报道,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未来10年将在美国爱达荷州的社区与劳力市场发展,投资7500万美元。这是美光在该州新设立半导体工厂投资计划的一部分,这项晶圆厂投资预算为150亿美元。
美光10月5日表示,投入社区与劳力发展的目标,是要拥有多元与高技术能力的人才,来支持美光在当地设立的晶圆厂。美光的投资计划,将创造200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如果计入所有相关就业效应,增加的工作职位总计超1.7万个。
据悉,美光新厂与其总部所在的爱达荷州首府树城(Boise)的研发中心在同一地点。美光对此表示,晶圆厂与研发中心在同一处,预计将带来多重战略好处,美国半导体产业也将受惠。
2、台积电美国厂近半数员工来自中国台湾 六期工厂难建成
集微网消息 华盛顿政府当初以纳税人的钱补贴台积电第一座美国晶圆代工厂时,表示为美国劳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对亚洲晶片供应链的依赖。然而据报道,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员工几乎半数来自中国台湾,且亚利桑那州厂六期扩充工程,据传也不太可能全部顺利执行。
报导,台积电两座亚利桑那州厂计划招聘4,500名职员,截至目前聘请超过2,200名员工。熟知详情的消息人士透露,近半数获聘专才都是台湾直接外派人员。
理由之一是,台积电聘请工程所毕业生担任技师,期望这些员工运用自身专业微调参数,以便将良率拉到最高。然美国工程所毕业生通常有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工作机会。
美国顾问机构SemiAnalysis首席分析师Dylan Patel指出,只要专业度够高,授权晶圆厂技师拉高良率确实可行,这种方式却无法在美国照本宣科。台湾技师一般都会修完四年工程课程,但美国同样工程所毕业生却可找到薪资更高、更具吸引力的工作,如为苹果研发镜头,或为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效力。
先前就有消息传出,台积电打算扩大亚利桑那州投资,原本计划兴建一座晶圆厂,现在可能会扩大成共六座晶圆厂。
然而,最新报导,台积电恐怕难以顺利打造六座厂房。台积电已宣布两座亚利桑那州厂,月产能只有6万片,仅算中型厂,而非台湾月产超过十万片的超大厂。
台积电虽取得足够土地执行四期扩充工程,最终可让亚利桑那州工厂媲美台湾超大规模,却从未公开许下承诺。台积电供应商多名高层都说,不相信六期工程全部实施。
3、北理在液晶嵌段共聚物可控自组装及应用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北理工材料学院李霄羽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嵌段共聚物原位成核-生长可控自组装及其应用的新策略。相关成果以“Controllable One-Step Assembly of Uniform Liquid Crystalline Block Copolymer Cylindrical Micelles via Tailored Nucleation Growth Proces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Tougheners”为题,发表于著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材料学院博士生胡玲娟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李霄羽教授和金碧鑫博士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如何制备尺寸均一且可控的纳米结构,尤其是如何通过简单高效的方法实现对纳米结构尺寸的精确控制,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一直是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然而,通常的精确自组装方法需要多步骤的组装过程,包括预先制备具有多分散长度的柱状胶束、物理破碎成短胶束(种子)和外延生长等过程,这使得制备过程极为复杂,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鉴于此,北京理工大学的李霄羽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通过控制原位“成核-生长”过程将液晶嵌段共聚物一步组装形成长度精确可控柱状胶束的新型精确可控组装方法。通过调节组装条件,所得到的柱状胶束长度可在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进行精确控制。作者深入研究了影响成核-生长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各种因素,如热分散温度、热分散时间、搅拌速率、浓度和溶剂组成等。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调节溶剂环境有效增强或抑制胶束的成核过程,进而产生更短或更长的均一柱状胶束。利用这种策略,能够在超过四个数量级的浓度范围内制备尺寸可控且长度极为均一的柱状胶束。
利用这种组装策略,作者在高浓度下批量制备了多种不同长度的柱状胶束,将其用于增韧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体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所有长度的柱状胶束均显示出优异的增韧效果。更为有趣的是,作者首次观察到胶束增韧效果具有显著的长度依赖性:当胶束掺杂量为2 wt%时,增韧能力最佳的是长度为947 nm的柱状胶束,可以使得PMMA基体材料的韧性提高至原有值的4.2倍。当胶束的掺杂量为1 wt%和0.5 wt%时,增韧能力最佳的胶束分别为681 nm和305 nm的胶束。与其他增韧剂相比,这种增韧剂只需极少量便可达到极佳的增韧效果,同时掺杂后的PMMA基体材料依然保持有较高的透明性。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精确自组装在应用方面的意义。

热点聚焦:
1.机构:晶圆代工成熟制程不妙 产能利用率面临五成保卫战
2.欧盟将列关键技术清单,涉及半导体/AI等领域
3.传华为新设团队对冲原材料风险
4.史上最大屏iPhone有望2024到来
5.孟晚舟卸任!蔚来紧急辟谣!
6.中国芯上市公司总资产排行榜:中芯国际3310亿元
7.涉案超14亿元,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受审
8.传三星、SK海力士将获美无限期豁免对华出口管制



更多新闻请点击进入爱集微小程序 阅读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